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黄晓娴。
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
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
日前,一场聚焦中法两国马文化的国际当代艺术展“驭光而行,奔腾的灵魂”在凡尔赛市政府CarréàlaFarine文化空间举行,南京籍艺术家黄晓娴受邀参加,展出以南京五马渡为灵感的同名折纸作品,并作为艺术家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让南京元素闪耀法国。
折纸里的金陵化龙故事,“奔”向法国
位于栖霞区幕燕滨江风貌区的五马渡广场,是览今怀古的文旅佳地,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化龙丽地”的所在地。
民间传说,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渡江至此,其中司马睿所乘坐骑顿时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之“吉兆”。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正式建都,创建东晋王朝。五马渡也因此而得名。
作品《五马渡》便取材于此。细看该作品,中间一匹正在化形的巨型龙马腾空出水,象征琅琊王司马睿,四匹骏马伴随前后,代表其他四王。为了更好地呈现1700年前风云激荡的历史场景,黄晓娴采用翻色技法展现在碧波中奋力前行的白色龙马,创造性地使用多重曲线模拟波澜壮阔的长江天堑,整体呈排山倒海之势。
因为从小居住在秦淮区老门西鸣羊街,黄晓娴对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凤游寺、西干长巷、朱雀桥、中华门城堡等从小玩耍的地方给她带来了更多创作灵感。“中学时我读了名著《儒林外史》,惊喜地发现书中出现了很多熟悉的地名,这也让我对南京的地名文化颇感兴趣。未来,我希望将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其他景点都融入我的创作之中,让更多人了解南京,也让更多人爱上折纸。”黄晓娴说。
褶皱之上,古老艺术重生了
作为唯一受邀的折纸艺术家,黄晓娴此次共带来了4件(组)作品,除了极具南京元素的《五马渡》,还有同样聚焦历史帝王题材的《拿破仑》,以及凸显中法语言文字题材的汉字《马》和法语词汇“马”《Cheval》。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曾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这幅折纸作品我参考了世界名画《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中的经典造型。”黄晓娴介绍,画中拿破仑身穿红色斗篷,骑在一匹直立的烈马背上,手指向高高的山峰,整个画面辉煌激昂,在创作过程中,黄晓娴选择将马鬃马尾和拿破仑身上的斗篷统一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白色,用红白双色纸重新演绎了这位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人物。
同样是“马”,汉字的“马”与法语的“Cheval”又该如何呈现?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汉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刻画符号,最早可追溯至河南省漯河市贾湖遗址出土的约8000年前的贾湖刻符。
“书画同源,最早的汉字是象形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中都出现了‘马’字,所以我根据篆书、隶书中‘马’的写法创作了折纸作品《马》。”根据黄晓娴的介绍,她用纸张凸起的折痕模拟汉字笔画,再结合动物马的姿态进行创作,最终表现出作品亦字亦物的特点。
法语中,“Cheval”表示“马”,在创作该作品时,黄晓娴将马颈弯曲成各种弧度,模拟笔画走势的马鬃毛由纸张背面翻色而成,形成了一组姿态各异风格独特的“六骏图”。
汉服翩跹,让更多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你的家乡叫什么?”“南京有哪些好玩的?”“你的衣服很好看很特别,代表了什么意思?”……从家乡到美食再到服饰,展览期间,法国观众对黄晓娴的作品以及万里之外的南京感到十分新奇有趣。
作为艺术家代表,黄晓娴受邀上台发言,她特意穿了一件和五马渡典故同时期风格的大袖襦裙汉服。
优雅清丽、极具东方韵味的汉服,不仅在开幕式现场赢得众人称赞,还在往返展览场馆的路上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很多当地市民主动要求合照。黄晓娴告诉他们,这件衣服是六朝时期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汉水女神衣裳的复原款,并向他们介绍“六朝古都”南京和历史悠久的汉服,帮助他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还有很多人对折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觉得很神奇,为什么一张纸可以设计出这么复杂的作品?能够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给大家,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黄晓娴说,未来,她将带着作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人了解折纸,认识南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6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