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落榜考生转投敌国,让母国付出惨重代价,宋仁宗因此修改科举制度
...辈子,机遇很重要。可有的时候,机遇没来,就很无奈。宋仁宗时期有个读书人,名叫张某,从小就聪明伶俐,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他一心想考上功名,光宗耀祖,为国家做点贡献。可考来考去,就是考不上。科考屡屡失败,让...……更多
...考的时间。考完试以后,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考试结果呢?宋仁宗在位时,大臣富弼上了一道关于省试和殿试的奏章:“贡院凡两月余,日研究差次,必俟穷功悉力……(殿试)考校不过十日,不暇研究差次。”全国举人赶到京城...……更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势家子弟不会成为榜首势家子弟不可能成为状元,这是宋仁宗规定的,当时有势家子弟成为状元,但是被人举报以后,状元就取消了,把第二名作为状元。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宋仁宗画像 宋代科举“...……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遮住,但按照前面说的,做个记号就可以破解,于是到了宋仁宗时期,又发明了第二招誊抄法,就是命专人将考生们的试卷抄写一遍,再交由考官批改,这样即便考官被贿赂了,也无法凭借字迹和记号辨别试卷。明朝为了规范考...……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56.3%,在1256年占57.9%。另据专研宋史的梁庚尧教授统计,宋仁宗朝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这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及的杜衍,以及北宋名相李迪、张知白、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图源:影视剧照 可见,...……更多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经济发展的繁荣与衰败代表该地区文化繁荣与落寞。到了宋仁宗时期,赐下学田,让官学有了收入,能够自给自足。所以宋朝让官学的数量大大增多,也让更多的寒门之士可以有习文的机会。对于那些贫苦的学子,宋朝官府会根...……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一起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这对兄弟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此行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科举考试对于古人而言,是类似于现在高考,又要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试...……更多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刚百年,政权稳固,居民安康,这年的科举考试,堪称千年科甲第一榜。这一年,看似普普通通的年份:这一年,范仲淹离开来这个世界...……更多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有这么多的学习时间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二、帝学经筳被宋仁宗完善1、年少继位的宋仁宗依赖于完善的学习制度在北宋的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手上,宋代的皇帝学习制度发展地更加完善。主要和东汉时期侍讲制度发展完善的原...……更多
晏殊小时候极其聪明,年仅五岁就能创作出称赞一时的诗词文章,因此而被誉为“神童”。然而就在14岁那年,晏殊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就是他得到了贵人的赏识,这位贵人就是当时任职江南按抚的张知白,晏殊在张知白...……更多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柳永四次科举三次落榜,第四次高中却被皇帝下旨去青楼填词
...岁。前面提过,他写过一首《黄金榜上》,也不知咋地,宋仁宗在快要确定最终名单时,突然想起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来。宋仁宗是越想越气,既然你不想当官为国家服务,那还参加考试干啥?想要弃了浮名?这还...……更多
‘唾面自干’的皇帝:宋仁宗的仁政与包容
...,被人喷了吐沫还不敢发怒呢?此人就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往宋仁宗脸上喷吐沫的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就是包拯!话说宋仁宗在位期间,非常宠爱张贵妃,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所以宋仁宗一直向提拔下张贵...……更多
王安石科举第一,宋仁宗亲自阅卷后为何大怒
...石没有遇到支持他的皇帝,就一度后世被称赞为好皇帝的宋仁宗也对王安石的变法大计嗤之以鼻。说来宋仁宗在很早之时就认识了王安石,也正是宋仁宗一手摘掉了王安石的状元之名。当时王安石凭借出色的科考成绩,以文采第...……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在古代的中国,科举考试是无数士子追求的梦想,它不仅代表着学识的认可,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而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考生因为一麻袋馒头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考生,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特立独...……更多
美成这样竟然只配当背景板?就因为太怂了吗
滴滴!好久不见的帝王审美回归:宋仁宗赵祯申请出战????提起宋朝大家一般只会想起两个人物,一个是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另一个是大宋逆子但书法一绝的宋徽宗。如果不是《清平乐》让宋仁宗小小火了一把,大部分人的脑...……更多
刘娥垂帘11年,大臣求她称帝她却不敢是为何?
...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的遗诏。而且她垂帘听政11年,宋仁宗赵祯从一个13岁的小孩子,长成24岁的成熟皇帝,刘娥没有一点放权的意思。作为皇太后的刘娥,垂帘听政达11年之久,在宋朝8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中,她是听政时间...……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宋初皇帝实行殿试淘汰制,势必会引起落第士子的反弹。宋仁宗年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因殿试黜落而叛国投敌的举子——张元。在殿试屡试不第后,“负气倜傥,有纵横才”的张元干脆铤而走险,出走西夏,成为西夏开国君...……更多
古代进京赴考,穷书生如何解决路费和食宿?条件比你想的可好多了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无数寒门学子的命运转折点。然而,长途跋涉进京赴考,路费和食宿问题对穷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没有现代交通和住宿设施,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事实上,古代的应试环境和我们想象的截然不...……更多
聊聊宋仁宗和一群“杠精”的日常生活
宋仁宗作为《清平乐》的主角,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实在很多影视剧里都可见这位仁兄的身影,《少年包青天》、《开封府》等等,“狸猫换太子”的传说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没错,主角就是他。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作为中国首创的选官制度,始创于隋朝大业元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科举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更多
宋朝官员的工资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我都想穿越了
...,即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事、尚书省右司郎中。按宋仁宗嘉祐年间颁布的官员薪水法规《嘉祐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按《宋史·职官志...……更多
宋朝从重文轻武到士大夫全面治国的思想转变历程
...武将成为怪胎、然而,全国上下的尚武风气得到了改善,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以至南宋皇帝都继承了宋真宗时期的尚武政策,并将其变为自己的家法,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宋朝末年。之后的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乃至南宋...……更多
元朝这么宽松,士大夫为啥还要造反
...都可以自由发表评论。比如大文学家苏辙在科举时就怒怼宋仁宗不思边患。但朱元璋觉得士大夫就不该独立思考,想太多容易坏事。以后九经、五经、开元礼通通不考了。考试内容全部从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里选。策论也不许写...……更多
宋仁宗为什么被称为一代贤王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没有开疆拓土,但他却被誉为一代贤王。那么,他为什么能够获得这样的赞誉呢?首先,宋仁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他采纳了范仲淹的...……更多
宋仁宗的哪届科举考试,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
...的朝代。那么宋朝的文化到底有多么繁荣呢?这可以通过宋仁宗时期的一次科举看出。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科举中,出现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就是科举完成之后,没有上榜的学子们聚众闹事,成为了当时的主角。为何...……更多
3米长!在清朝,松阳考生的科举试卷长这样!
清朝科举试卷长啥样?你见过吗?近日,民间收藏爱好者孟浩向松阳县档案馆捐赠了3份清朝年间的科举试卷,循着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了解下古代科举那些事儿。在孟浩捐赠的科举试卷中,有两...……更多
武则天当皇帝后,大力改革什么制度
...是她从政后的史书功绩是有证可依。最大的伟绩便是完满科举制,知人善任。武则天在位时期不但添加的检验测验科目,也添加了入选人数。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贵族门第的概念还很深入人心,武则天继位之后一...……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