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医妙法,预防秋燥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减少,人体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袭。中医认为,燥邪具有干燥、易伤津液的特点。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可导致肺失宣降,出现干咳少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预防秋燥...……更多
每天学点养生:秋分口识养生怎么做?
...了皮肤干燥、情绪低落的症状;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二、秋分养生,从调整作息开始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秋分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更多
24节气话养生 处暑至,秋高气爽防秋燥
...虽然我们迎来凉爽的天气,但伴随的干燥也会给人体带来秋燥症状,需要及时调整饮食。中医讲究秋冬养阴,滋阴润肺、调理脾胃、防止秋燥是这个时期养生的重点。饮食方面三多一少秋燥一般是指人在季节影响下,出现口干、...……更多
秋分至,秋意浓 养生应遵循两个原则
...津液,人体易出现如皮肤干燥、口唇干裂、咽喉不适等“秋燥”症状。同时,由于气温下降,人体易受寒凉之气侵袭,导致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中医养生强调养阴防燥、调和阴阳、温补脾胃等原则。《黄帝内经》有...……更多
国庆不休假,中医调理身体计划:七天打造健康新气象
...节正值秋季,天气由热转凉,空气逐渐干燥,人体易受“秋燥”影响,出现咽干、咳嗽、皮肤干燥等症状。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应注重养阴防燥,调整饮食起居。1.1调整饮食饮食上应增酸少辛,以防秋...……更多
如何缓解“秋燥”?中医专家推荐“五汁饮”
...,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有记者提问,自古民间就有“秋燥”的说法,从中医角度如何理解“秋燥”?在秋冬交际之时,应该如何养生来预防秋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表示,“秋燥”...……更多
秋冬交际,中医如何防“秋燥”?糖尿病患者如何养生保健?丨时令节气与健康
中医如何理解“秋燥”?秋冬交际,应该如何养生来预防“秋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秋燥”就是说秋天到了,气温下降,空气变得干燥。《黄帝内经》里提到“燥胜则干”,很...……更多
一周一次“艾叶泡脚”,一段时间后,这3个变化或许悄悄找上门
...找上门!1、去虚火和寒火秋天的到来,很多人都会出现秋燥的情况,秋燥体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的身体上火,比如说出现口腔溃疡,口腔炎,咽喉肿痛等情况,而出现的这些情况,多数是由于上火造成的体内虚火旺盛,或者是寒...……更多
处暑来临,秋意渐起 如何“防秋燥”,中医专家给你来支招
...正是夏秋转换之际,在这个过渡的季节,人体容易受到“秋燥”的影响,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情绪烦躁等症状。那么,处暑时节该如何正确养生?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徐嫚丽认为,处暑时节应当注重润燥、...……更多
昨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秋分时节,白昼变短,夜晚变长,此时,气候由炎热转向凉爽,空气变得干燥。秋分过后,如何科学养生?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徐...……更多
末伏养生重在防燥祛湿 市民要养阳气莫贪凉
...任马骏结合厦门气候特点提醒广大市民,末伏养生重在防秋燥、莫贪凉、祛湿气、养阳气。防秋燥:谨防“秋老虎”,避暑不可忘。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避免户外长时间作业,外出最好打伞,避免太阳直射,少量多次及时饮水...……更多
进入秋天,常吃这几样水果,常喝这道养生药膳,润秋燥不伤胃
...,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干燥,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秋燥,千万不要小看秋燥,空气干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可能会跟着出现一些状况,比如咽干舌燥,口唇干裂,咳嗽等症状;还有一部分人会有鼻痒眼干的情况;秋燥引...……更多
未病先防--白露后养生小贴士
...医基础理论,白露后的养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秋燥:白露后,气候干燥,易耗人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为预防秋燥,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如新鲜蔬菜和水果,...……更多
...为,在秋季养生尤其应注重“两防一补”——防秋乏、防秋燥,适当平补多吃粥。防秋乏俗语说的“春困秋乏”。秋季是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上升的过渡时期。在阴阳转换的时节中,会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需要人体调整适...……更多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是不错的选择,它们既能温补身体,又能滋润肌肤,对抗秋燥;三、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中医养生操是很好的选择,它们动作舒缓,既能锻炼身体...……更多
...家,秋分过后养生保健应做好适当进补、平衡膳食、预防秋燥三方面。秋燥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皮肤以及肠道等三个部位。呼吸系统的秋燥症状主要表现为口鼻干燥、咽部干燥等。皮肤的秋燥症状表现为皮肤的干燥、瘙...……更多
立秋后多吃这些蔬果(中医养生)
...“干”“燥”“热”等特征。秋季燥邪当令,肺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降火气、除秋燥,可以多吃这些蔬果:茄子。茄子性凉、味甘,...……更多
干咳、口干别忽视,小心秋燥伤肺!这些方法可以帮你润肺清热!
...现类似的问题。这既不是因为感冒也不是因为上火,而是秋燥伤肺的表现。秋燥伤肺会导致肺津受损,出现干咳少痰或无痰等呼吸道不适。如果不及时预防和调理,会对肺部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秋燥伤肺是怎么回事呢?...……更多
“出伏不补,秋冬受苦”,初秋谨防这四种病
...常还较高,空气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的感觉。加上夏季常因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也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此时不应过食补...……更多
秋分之后,饮食要忌嘴,建议:“吃3样,忌3样”,顺应时节身体棒
...养生智慧。在秋分时节,人们应该吃以下三样东西: 1、秋燥润肺的食物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燥”。秋燥消耗津液,首先从口鼻入侵肺部。如果不及时化解,会出现口干口渴、食欲不振、尿少便秘、体重下降、皮肤干燥等症...……更多
...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互为表里,肺燥下移于大...……更多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来了 这份霜降节气养生指南请收好
...子、百合、莲藕、银耳等食物,这些润燥的食材可以缓解秋燥对人身体的影响。而到了秋季,则要格外注意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如冷饮、冰淇淋等,以免伤害脾胃阳气。此外,要控制油腻和辛辣食物的食用,以免加重肠胃负担...……更多
处暑时节,如何防秋燥、解秋乏?
本文转自:人民网健康“医”点通处暑时节,如何防秋燥、解秋乏?陈子源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之意,指暑气渐消,气温逐渐下降。值此时节,人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又该如何调整?为此,人民...……更多
秋分后,六大疾病要当心,守住身体“健康之门”!
...,平补气津,与天地合一。常补水,多喝粥。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润、温润的养生粥,在补水的同时,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秋木耳,益气生津。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阿胶、黑芝麻、核桃、板栗...……更多
今日寒露,秋意渐浓
...为虚弱的人及慢性肾衰患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应对秋燥,则要注重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徐建龙说,此时可适当多食梨、苹果、百合等甘、淡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易上火及生冷食物,以免助燥伤阴。针对寒露时节常见...……更多
岐黄名医说丨这几个穴位,是预防秋燥的良穴
...人们出现眼睛干涩、口鼻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燥”为秋天主气,“燥胜则干”,因此秋季养生应注意“养阴防燥”,做好防燥措施。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主任解孝锋指出,...……更多
秋燥易伤肺 这份秋季养肺指南请收好
本文转自:人民网健康“医”点通秋燥易伤肺 这份秋季养肺指南请收好秋分过后,随着气温和湿度下降、风速加大,人体容易感受外部的燥邪,燥邪又最易伤肺。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呼吸病科(PCCM)主治医师吴镇湖在接受...……更多
寒露养生防秋燥 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润燥,少辛增酸”
...8日将进入寒露节气,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秋燥更加明显。厦门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郑乾文提醒市民,寒露时节养生调养,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润燥,少辛增酸”的原则。寒露节令,肺金容易克伐肝木,导致肝...……更多
...。当前饮食除要寒热均衡之外,还要对付正向凉燥过渡的秋燥症,需要适当补润。清润之品可选雪梨、蜂蜜、甘蔗、百合、银耳等,温润之品可选芝麻、核桃、杏仁、板栗等。中医师特别提醒,一般秋分过后,燥邪仍存但已多为...……更多
秋季的季节食补有哪些?应以滋阴润燥、养肺、补气血、防秋燥为主
...冬季做好准备。然而,秋季食补并非只有进补一条路。在秋燥的影响下,人体内火旺盛,容易出现口干、唇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时,我们需要一些具有防秋燥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西瓜、黄瓜等。它们可以清除体内的...……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吴斌:科学防治口腔溃疡 轻松应对节后综合征
本文转自:人民网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大家纷纷复工复学,而不少人常出现“节后综合征”,常见有口腔溃疡、食欲缺乏、失眠等一系列生理与心理不适症状
2025-02-24 11:00:00
山东莱西:小小羊肚菌撑起农民致富伞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2月23日,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西夏格庄村,农民在搬运刚刚采收的羊肚菌。(张进刚 摄)电话13854260100眼下
2025-02-24 11:31:00
曾经的“老年病”已不是老年人专属,它们盯上了“10”后
江南时报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卖成为了许多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不用出门只需动动手指,美食就能送上门
2025-02-24 12:10:00
跟着魔童学中药丨消失的肺结节
江南时报讯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不断上涨,小小哪吒也在不断刷新中国影史记录,大家在观看电影优质剧情时,也越来越关注和感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
2025-02-24 12:11:00
输卵管粘连:女性不孕的\
门诊中,每10位不孕女性就有3-4位存在输卵管问题,而粘连是最常见的"隐形路障"。这条本该畅通的"生命通道",为何会悄然闭合
2025-02-24 10:23:00
抽一支烟 减寿20分钟
来自英国公共卫生和健康行为研究领域的三位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仅吸一根烟,就会缩减约20分钟的寿命。研究发现,在长期吸烟者中
2025-02-24 10:25:00
中医如何看待和应对视力下降?
中医认为视力下降不仅是眼睛局部的问题,更是人体整体机能失衡的表现。传统理论强调“肝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与肝脏气血滋养密切相关
2025-02-24 10:45:00
拔罐疗法是否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拔罐原理是通过负压吸附皮肤,形成局部充血,从而刺激经络和穴位。现代研究表明,这种物理刺激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改善新陈代谢
2025-02-24 10:45:00
针灸治疗能否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呼吸功能与肺脏的“宣发肃降”能力密切相关,而针灸作为传统疗法,正通过调节气血循环和脏腑平衡,展现出独特的呼吸系统改善作用
2025-02-24 10:46:00
中药是否有助于调节血脂?
中医认为,血脂异常与人体代谢失衡密切相关,尤其是肝、肾、脾功能的失调。例如,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或肝肾阴虚,可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2025-02-24 10:47:00
中医如何看待和应对亚健康状态的头晕?
中医理论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头晕与“气血不足”“肝脾失调”密切相关。长期熬夜、思虑过度会耗伤气血,导致大脑供氧不足;饮食不节
2025-02-24 10:48:00
“救”在身边:中小学急救素养教育团队“小救星”返母校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急救素养教育普及,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社会责任意识,近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救”在身边实践团队的成员赴南京市人民中学进行返母校急救科普活动
2025-02-24 10:49:00
中国智慧引领房颤管理新纪元——陈明龙教授团队《自然·医学》首发远程医疗创新性成果
在医疗资源普惠的全球攻坚战中,中国智慧再立潮头!2025年2月21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以重磅长文形式
2025-02-24 10:49:00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京开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榆垡收费管理所收费班长王争接受本报专访,分享履职感悟
2025-02-24 10:56:00
乳腺癌术后7年 医生用她的腹部赘肉再造乳房
爱美的女性总是会为肚子上的一圈赘肉而苦恼。然而,遭人嫌弃的赘肉有时也能派上大用场,比如,乳房重建。乳腺癌术后7年她想弥补缺失的遗憾林女士42岁
2025-02-24 08: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