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剃发易服政策下的五类特例
...前,结婚的礼仪很随意,没有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但是汉族人有完整的婚俗礼仪,于是清朝就借鉴了汉族的婚俗礼仪。在婚礼上,百姓们会穿上汉族的服饰,大张旗鼓地庆祝。清政府也懒得去管这种琐事,毕竟这是大喜的日子...……更多
剃发易服:满清统治下汉族人的文化抗争
...地,必推一个“剃发易服”的政策。所谓的剃发,就是让汉族人向满族人学习,把头发四周都剃掉,中间只留下很细的一绺小辫;易服就是把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上衣下裳”变成了“长袍马褂”,把“右衽”变成了“左衽”。剃...……更多
剃发易服令的幕后推手孙之獬的悲剧人生
...始我也很惊讶,在清朝刚刚推行剃发易服的时候,有很多汉族人因此丧命,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背后,居然是一个汉族人做的,他踩着所有的汉族人的脊梁骨位极人臣。在满清入关中原后,多尔衮下达了剃发易服的命令,...……更多
...服饰,就能称之为汉服了。清朝非旗人女子服装那么今天汉族人穿个半截袖,穿个牛仔裤,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也要定义为汉服呢?你如果说不能拿现代的举例,行,那么同时期的清汉男装你怎么不说他是汉服呢?怕是实在说不...……更多
自然孕育万物,汉族移民人群如何在自然中创造自我的文化?
...的生命血脉之根,是一个宗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汉族人的精神皈依所在。祖墓、祠堂及一系列祭祖活动是后代对祖先追思与关怀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后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和凝聚之处。每年的祭祖活动有利于团结和...……更多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后面梳大辫子,服饰上也要跟满族保持一样。众所周知,汉族人对于自己的头发看的很重要,大家潜意识里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对于汉人而言,自己的头发堪称第二生命,是父母给予自己的,不能有任何修剪。而...……更多
影响千年的北魏孝文帝,都做了哪些大事?
...一步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只有当语言统一以后,才是消除汉族人和鲜卑族之间隔阂的重要方式。其次就是服饰。如今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人们看到服饰的那一刻就看到了对方身份的象征,所以禁止穿胡...……更多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10万蒙古女人的?不见血却很残忍
...因战争没了自己的家人,只能流落在外时,自然心理会对汉族人有巨大的怨恨。而朱元璋强迫蒙古女子嫁给汉族男人,便是老朱高明之处。也许刚开始蒙古女人与汉族男人通婚,会不适应,不愿意。但时间久了,便会习惯和融洽...……更多
孙之獬: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剃发易服的倡导者
...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孙之獬上书》剃发易服 多尔衮孙之獬的上书戳中了当时清廷实权者多尔衮的软肋,他知道汉族的同化能力太强、女真的金朝就是典型的例子、有必要对汉人进行“精神阉割”,于是在孙之...……更多
...势,果断拒绝吴三桂划江而治的要求。承诺封王,但要剃发易服,清兵才肯帮忙。面对满洲族人丁较少的短板,聪明的多尔衮执行了拉拢汉族势力的政策。比如汉臣、汉将。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都归顺过李自成,但多尔衮不以...……更多
探讨一下北魏灭亡的原因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公元493年,为了顺利推行汉化政策,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与此同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措施。这一举措引发了北魏统治集团内部的强烈反应。平城作为北魏的原都城,是北魏王朝的政治与军...……更多
吴三桂为何非要血洗陕西蒲城县
...令吴三桂感到不安。满人统治下的剃发易服政策,以及对汉族人的压迫,令蒲城北乡的汉族民众不愿接受清朝的统治,纷纷投入到王永强和高有才的队伍中,壮大了反清的势力。吴三桂看准了时机,假装失败,引诱王永强等人的...……更多
清朝最核心的三个部门是哪些,为何没有一个汉人
...粮饷可拿,一辈子都被朝廷养着,而且打仗的时候都是由汉族人先冲锋,等打的差不多的时候,满八旗的人再来收场,而且如果有了功勋就是满八旗将领的,如果失败了责任就由汉人将领承担。这一点在《康熙王朝》里面展现的...……更多
聊聊东魏-北齐高氏政权的历史
...诩,他即位时仅6岁,由母亲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是汉族人,迷信佛教,在国中大起佛寺,所建洛阳永宁寺,极其壮观,塔高90丈,耗费人力财力无法计算,搞得民困国穷。520年,领军将军元乂等人发动政变,将胡太后幽禁,...……更多
都是被奴役,老百姓为何更喜欢清朝,不喜欢元朝?
...,实行满汉一家的政策。这使得清朝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汉族人民的支持和认同。而元朝则对汉族人民实行较为严苛的民族歧视政策,如“四等人制”等,导致汉族人民对元朝的统治感到不满和抵触。经济政策清朝在经济政策上...……更多
为何我们叫“汉族”?不叫秦族、唐族,怎么就选了“汉”?
...了我们共有的民族名称。现今,当我们骄傲地宣称自己为汉族人之时,这既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可与敬重,也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承继与弘扬。汉族这一称谓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更多
从马背到牛背 彭水深山中藏着个蒙古族村落
...婚”的禁忌,村里的蒙古族人都是与周边苗族、土家族和汉族人通婚,“以姻亲为纽带,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愈发融洽。”如今,向家村428户村民中,每户家庭成员都至少由两个民族组成,1/3以上的家庭中有三个民族。最特...……更多
朱元璋是如何只用一招,瞬间就降服了大理国
...就可以从根本上面去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人口结构,并以汉族人为主体。 那么原来大理国里面的人口呢?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生性比较残暴的人,在他收复了大理国这个小国之后。马上就派人杀光了里面有叛逆起义之心的...……更多
...丝、金珠焊缀、镶嵌等等成熟的技艺。慕容鲜卑的步摇和汉族人的步摇还不相同,鲜卑族的步摇装饰是一种步摇叶片(摇叶),他们酷爱金器,黄金加上步摇的造型,成为他们相当喜爱的装饰品。摇叶曾经流行于中亚和我国西北...……更多
这个词在清朝流行,必须是满族人才能使用
...朝的政策不同,其中一项就是只有满族人可以自称奴才,汉族人不允许这样自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的电视剧中只有关于清朝的电视剧中才出现奴才告退等等的称呼,在其他朝代是不存在奴才告退等等称呼的。就比如说...……更多
李世民族源之谜:突厥还是汉族?
...族说是目前主流的观点,主要依据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汉族人,而且李世民本人也一直自认为是汉族人。据《新唐书》记载,李渊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属于汉族。此外,李世民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这也从...……更多
...,正诠释了当时各族子民对中原文化的向往。明清两代,汉族人口大量迁徙,中原核心地带的人文环境更加融合。而在此期间,满族人也逐渐被中原文明所同化。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打开了海禁,启动了闪耀于全球历史之巅的郑和...……更多
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这么多人口的民族有了汉族这个称呼
...队所向披靡,勇猛无比,汉朝的威名传播四海,人人皆以汉族人相称,皆引以为豪。这个时候,汉族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也是一种国力强盛的一种表现。二、华夏族这个称呼的由来汉族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也是一种文化...……更多
清朝入关与剃发易服:统治汉人的文化策略
166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攻入山海关,历史上也将这一年称作顺治元年,多尔衮为了巩固满清对汉人的统治,就在清军入关后,接连下达了三道命令,既剃发、易服、缠足,也就是说男人要把自己前面那块头发剃掉并将...……更多
有些人对清朝或元朝没有认同感是为什么?
...谁,更不能妄持“非汉不正”的历史观。元朝和清朝对于汉族人的政策,在元朝时候对人进行等级划分,南人(南宋沦陷之后留下的汉人)是最低的等级,但是这一部分都是对中原封建王朝最忠实的追随者,元朝统治者对汉人使...……更多
多尔衮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靠这些政策满清站稳脚跟
...年的正月,因为圈地往往通过强取豪夺获得,结果时许多汉族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最终只能揭竿而起,投充,1645年三月,多尔衮下令给户部,允许走投无路、衣食无依的汉族人到满族人家中做奴仆,如此一来,满族人强迫汉...……更多
年贵妃:一位汉族女性的清朝皇宫之路
...连理。虽然这个过程中她们的身份其实并未改变,只是从汉族人变成了满族人,但这却为满汉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然而,尽管有这种特殊规定,但实际上清朝皇宫中掌权的汉族女子仍然屈指可数。不要问为什么...……更多
清朝实行剃发易服,和孙之獬有关系吗
...熟悉清初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入关初期并没有立刻实行剃发易服,而是在一个叫孙之獬的汉奸提出建议之后,多尔衮立刻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因此喜欢清朝的人说,剃发易服是孙之獬搞出来的,不是多尔衮的锅,没有孙之獬就不...……更多
有家不能回的民族!35万朝鲜族人,为什么“流浪”在中亚地区?
...都是春去秋来,并没有真正定居。19世纪末清政府的封禁政策逐渐放松,并开始实行招民开垦政策,允诺应募移入的人都可以变为中国臣民,还在图们江北岸划定了700里长,50里宽的土地定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以便引来大量朝...……更多
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何下令蒙古女子和汉族男人通婚
...因此他深知老百姓的苦难,他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很多老百姓也都十分支持他,因此朱元璋才能很快的击败陈友谅等人,并且灭掉了元朝,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成为了开国皇帝之后,摆在他面前有...……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安徽武王墩墓入选考古“奥斯卡” 专家赞其树立里程碑式考古标杆
大皖新闻讯 4月24日,被誉为中国考古界“奥斯卡”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不负众望
2025-04-24 16:40:00
中国的崛起世界的骄傲——倪明
荆州古城胜景图丰碑 古城荆州大北门之三义街万寿宝塔图燕山春晓图 西岳华山图白云生处有人家月是故乡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乌龙寨胜景图华夏楼观图 梵净山之蘑菇石巍巍
2025-04-24 17:20:00
鲁网4月2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曲阜孔府。孔府的楹联(对联)富有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孔府最著名的楹联就是圣府门前的这幅“富贵无头
2025-04-24 17:26:00
民间故事:官爷与小三十岁小妾圆房,第二天醒来,小妾长发变短发
清代道光年间,广西巡抚惠吉不愿久居西南,一心想去东南富庶之地。为了能够升迁,他派了一位心腹小吏,带了大批银两前往北京疏通关系
2025-04-24 17:32:00
西安十三朝到底该不该算上秦都咸阳?今天就给你讲明白了
一些人认为西安十三朝不应该算秦都咸阳,因为历史记载得很清楚——“秦都咸阳”,没有说秦都是长安或者西安。一些赞成西安十三朝包括秦都咸阳的
2025-04-24 17:34:00
拥有核武器就能确保和平吗?看看这些例子就知道根本不可能
核武器跟和平应该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话题吧!有核武器就能永保和平了?显然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话题,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搜史君细细说来
2025-04-24 17:35:00
菲律宾想霸占西沙群岛,他强硬收回并立下界碑,至今受到国人敬仰
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没有办法跟西方列强正面抗衡,也没有办法保护好自己的土地和尊严。1938年的时候,我国的西沙群岛被法国强行占领
2025-04-24 17:48:00
湖北老汉找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现在能兑多少钱
古往今来中国从不缺乏品格高尚之人,尤其是在动乱年代,这种精神更显得难为可贵。古语有云:“忠者,中也,至公无私。”,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
2025-04-24 18:10:00
翰墨铸魂书春秋:王立生的艺术求索与文化担当
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领域,有这样一位行者:他以笔为刃,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劈开艺术新境;他以墨为魂,于方寸之间书写文化自信
2025-04-24 14:24:00
广元利州发现一块明万历年间禁约碑
4月24日,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回民村,一块历史石碑的发现,引来许多村民瞧新鲜。从石碑上镌刻的字迹和内容来看,应该是明代万历年间所立的禁约碑
2025-04-24 15:49:00
她是金星前的变性人,嫁给台湾企业家,却因男变女,一生跌宕起伏
说到变性人,各位一定会想到金星。但金星的做法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好好一个大老爷们干嘛去变成一个娘们,可她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2025-04-24 10:46:00
八岁登基,二十一岁逝世,他在位期间虽然憋屈但却国运隆盛
汉昭帝作为一个八岁登基的幼帝,在位期间重用霍光等人,把武帝晚年时期的衰弱国力扳正回来,成为西汉比较繁荣的一个朝代。刘弗陵出生的时候
2025-04-24 10:54: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黄河畔的“龙”图腾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
2025-04-24 11:11:00
考古专家如何确认青岛琅琊台真是秦始皇所修?他们找到了关键证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杜春娜 于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在美丽的青岛市黄岛区南部
2025-04-24 11:21:00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楼兰这个国家,在世人的口中,一直是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国度;在历朝历代的诗人口中,则是一次又一次被当做假想敌存在。你且看
2025-04-24 1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