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黄河畔的“龙”图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24 11:11:00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更追寻其背后那些让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始终璀璨的韧性、智慧与包容。快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大河网讯 “我属龙”“我姓龙”“你看,白龙马”……从十二生肖、诗词歌赋到神话动漫、气节风骨直至作息饮食,千百年来,龙的基因在中华儿女中代际绵延。

看不见,摸不着,却流淌在血液中。当我们再次扪心自问为何是“龙的传人”,这条身长64.5厘米、由2000余片绿松石拼嵌而成、距今约3800年、盘卧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中的“绿松石龙形器”或许会给你答案。

头朝西北、尾向东南,鳞片精美纤薄,通身蓝绿。2002年春,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3号宫殿基址的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这条龙。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黄河畔的“龙”图腾

龙身中部镶嵌的青铜铃铛与《诗经》中“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祭祀场景遥相呼应,暗示墓主人可能是沟通天地的巫师。而龙尾下方象征田地的绿松石条形饰,则揭示了夏人对农业与自然的敬畏。

在夏代,绿松石并非普通装饰品。研究表明,这条龙身上的绿松石原料多来自湖北云盖寺矿区,跨越300公里的运输网络,显示了早期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源调配能力。

其蛇形身躯、菱形鳞纹与白玉睛珠的设计,与《山海经》中“能幽能明、能细能巨”的龙形象高度契合,印证了夏人以龙为“通天神兽”,祈求风调雨顺的信仰。可以说,绿松石龙形器的现世,将中华龙崇拜从商周提前至夏代,成为最正统的图腾根源。

更深远的是,二里头的这条龙,终结了史前各地龙形象的多元性。此前,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良渚的兽面纹皆具地域特色,而二里头龙首的梭形眼、菱形额饰、波状身躯等特征,直接影响了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与龙纹,成为华夏龙形象的标准范式。

对华夏儿女而言,龙不是虚构的怪物,而是先民将自然伟力人格化的精神坐标。

近年来,“中国龙”的英文译名从“Dragon”改为“Loong”,以区分西方文化中喷火恶兽的形象,强调中国龙智慧、团结与祥瑞的精神内核,既是中华龙图腾的嬗变,又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从二里头绿松石龙到今日的“Loong”,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长河奔涌不息。当我们在博物馆中与这件“超级国宝”对视,看到的不仅是古老的工艺与审美,更是五千年文明从未断裂的精神基因。(赵檬 王怡潇 范弘烨)

编辑:陈梦伊审核 :赵汉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海谜案: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有人说“大禹是条虫”?
...情!为什么呢?尚且不说妇好是商代22王武丁贵妃,仅说黄河中游二里头的铭文,怎么会出现在黄河下游的安阳殷墟?两地相差上千公里呐…为什么呢?这里边又隐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呢?当
2023-08-23 11:17:00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外国朋友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探寻“最早的中国”
...王朝一统,从多元走向一体,从蒙昧跨入文明的新时代,中华民族自此开启了历史的新征程。喀秋莎在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前拍照留念“这个文物是古人的随葬品,对不对?”郑州大学留学生、来自白
2024-08-17 12:51:00
寻找文明龙脉 全国首场“龙茅”鉴赏演绎华夏文明之美
...“点睛”发布,致敬农耕文明,茅台生肖系列定下“礼敬中华”的文化基调。首站贵州茅台(甲辰龙年)全国鉴赏会从洛阳出发,寻找文明的龙脉之旅也就此拉开序幕。鉴赏会上,茅台集团党委副书
2024-04-19 10:19:00
南博讲坛|走进二里头,触摸“中国最早王朝”的历史脉动
...见于燕山南北,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西达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大型的有刃玉礼器如璋、刀和钺等也源自山东龙山文化;少量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器、鸭形鼎,以及其上的云雷
2023-09-17 20:58:00
探访中国考古博物馆: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镇馆之宝铜牺尊亮相
...陶尊右侧,我国发现最早的磨刃石器呈现在眼前,预示着黄河流域的先民已经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沿着展览一路向前,穿过半坡遗址等众多遗址出土文物,可以看到脚下玻璃展柜里山西
2023-09-22 11:14:00
《史记》中的龙是如何出现的?
...龙,说的是孔甲乱政扰乱了上天,天帝赐给孔甲4条龙,黄河、汉水各2条,各是一条雌龙一条雄龙,孔甲不能饲养,陶唐氏的后裔刘累曾经跟着豢龙氏学习养龙,于是侍奉孔甲,之后的事情与《史
2023-08-23 15:12: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二里头有位琢玉成礼的“少年”
...大核心文物之一。洛阳,地处中原腹地,二里头遗址位于黄河中游洛阳盆地东部, 背依邙山, 南望嵩岳。作为夏代的核心区域,七孔玉刀和与之同时发现的铜爵、玉钺、玉立刀、柄形玉器等文物
2025-04-03 15:30:00
既要“探源”,更要“汇流”,看“龙茅”济南鉴赏会的文脉传承
...源于河流,地方的繁荣得益于文明。在好客山东,承载着黄河哺育而成的齐鲁文明;在泉城济南,流淌着4000多年前诞生的龙山文化;在龙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城子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
2024-06-08 16:56:00
探秘夏朝 《寻古中国·寻夏记》将开播
...古代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夏文化崛起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重要标志,并持续影响中国数千年。△纪录片《寻古中国·寻夏记》海报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几乎历代
2023-12-21 19: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