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24 11:2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楼兰这个国家,在世人的口中,一直是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国度;在历朝历代的诗人口中,则是一次又一次被当做假想敌存在。

你且看,“愿将腰下剑,本为斩楼兰”、“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安边在大体,何必斩楼兰”,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不破楼兰终不还”.

那么,楼兰这个国家究竟对我们做了什么,引得古人如此愤恨呢?实际上,历代对我国边疆造成威胁和困扰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匈奴,远非小小的楼兰。为何诗人却对楼兰怀有如此强烈的敌意?说起来,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独特的地理位置,两头称臣的态度

自秦朝起,匈奴就一直是历代君王的心头刺。历史上, 不乏有蒙恬等名将,一度将匈奴赶到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自生自灭。然而,像蒙恬将军这样的猛将并不常有,在没有压制的情况下,匈奴又逐渐开始膨胀,到了西汉时期,他们再度对着中原扬起了铁蹄。

西汉初年,正是百废待兴,休养生息的关键时刻。不得已,这时候的君王只能选择和匈奴和亲。这种说出来掉面子的事儿,到了汉武帝这里,才有所改善。汉武帝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知道,想对匈奴动手,除了自己兵强马壮之外,还要学会借力打力。

他将目光瞄准了大月氏,预备两国联手。在此之前,他要先打通去往西域的道路,而楼兰正好拦在中间。楼兰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它北临匈奴,西接西域,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如果匈奴彻底控制了楼兰,相当于在汉朝出使西域的路上设置了一个屏障,任谁都会不舒服。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基于以上原因,汉武帝和匈奴都想笼络楼兰。夹在两个国家的之间的楼兰,料定谁都不敢轻易动自己,于是快乐地当起了墙头草。汉武帝开丝绸之路初,楼兰借着自己的位置优势,积极打劫汉朝的商队、使者。这边拦下,那边就快马加鞭地报告给匈奴。

背靠匈奴这颗大树,楼兰快活了好多年。如果他遇上的不是汉武帝,也许结局就要改写了,偏偏他碰上的是刘彻,于是剧情就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命令从票侯赵破奴和王恢,率领数万士兵攻打楼兰,俘获了楼兰王。上蹿下跳的楼兰终于消停下来,向汉朝俯首称臣。

匈奴也不是吃素的,眼见自己的小狗腿奔向了汉朝,立即出兵攻打楼兰。小小的楼兰哪里遭得住两个大国的夹击,于是又向匈奴称臣,为表诚意,还派出了自己的王子为人质。这件事之后,西域诸国都震慑于汉朝的国威,而楼兰向两国都称臣,摇摆不定的态度,彻底惹怒了汉朝。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摇摆不定的态度,终招毁灭

古语有云,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汉昭帝不想再看着这个跳梁小丑继续作乱,于是派遣傅介子拿着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这两个摇摆不定的国家。傅介子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他回来向汉昭帝陈述,这两个国家都不是什么好鸟,刚好龟兹国防备松懈,不如我去刺杀一把,来个杀鸡儆猴。汉帝同意了。

真正动手时,霍光灵光一闪,感觉千里迢迢跑去龟兹刺杀不划算,干脆就拿楼兰开刀吧,傅介子想,这个主意好像也没毛病,于是设下鸿门宴,拿下了楼兰王的人头,大摇大摆地回到了长安。傅介子经此一事,一战成名,封侯拜相自不在话下。

此后,楼兰更名为鄯善。为防他们继续作恶,汉帝责令其迁都扞泥城。公元448年,在北魏的铁骑下,鄯善国灭亡。楼兰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不长,要说大奸大恶也没有。更谈不上对中原造成多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但是为何遭到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嘲讽呢?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多次被提及的背后,是难以磨灭的情怀

把这些诗拿出来看看,你就会发现,怼楼兰最起劲的是唐朝。

盛唐时期,唐朝的疆域版图不断扩大,无数文人也活动到了边境地区,由此产生了众多风格迥异的边塞诗。而楼兰就在玉门关外不远的地方,于是“打楼兰”就成了一种情怀,成了人们抒发内心报国情怀的一种典故。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谁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此时的楼兰,还是代指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因为李白应用这个典故时,说成是“斩楼兰”。加上李白本身的影响力,后世再提楼兰,多为“斩楼兰”了。再后来,就逐渐引喻失义,“斩楼兰”自身就成了一个典故,被诗人不断地引用,用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报国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到底干了何事?让中原人如此憎恨?
引言“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七首,内容从戍守边防战士与家人的互相之间的无尽思念,写到沙场上刀光剑影的生死拼搏,描写了山峦迭起、烽火连天令人感到悲壮的边塞景观。
2025-02-27 18:54:00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国究竟何事,竟惹得大汉这般痛恨?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中的“楼兰”,为何使得大汉如此憎恨,以至于誓言定要将其消灭?究竟是楼兰国做了什么,以致让汉朝愤怒到如此程度?这个位于西域的小国,究竟是怎
2024-12-14 10:40:00
楼兰究竟做过什么?让中原人如此痛恨,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古老的西域大漠之中,楼兰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可让人不解的是,这座小国到底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以至于汉朝士兵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从一个繁荣要塞到如今被掩埋在黄沙之下的
2024-11-03 09:28:00
历史上的神秘国度楼兰与中原的深仇大恨
...殿堂级诗人王维的《从军行》中,多次出现“辞君一夜取楼兰”、“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带着热血勇武、铁血豪情气质的诗词,从这一句句带着“铁与血”的诗句中,也让后人看到了中原人对楼兰
2024-01-05 15:10:00
古代中原王朝为何都要征讨楼兰古国?因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
楼兰古国,是汉朝时期西域一个王国的称呼,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楼兰古国,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贯通东西方贸易的重镇,因此此地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中原王朝为何要攻打远在
2023-01-18 10:07:00
楼兰古国到底现在是哪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壮丽的古诗唤起了人们对于一个神秘消失的古国楼兰的记忆。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楼兰仍然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楼兰
2023-11-03 20:05:00
楼兰弹丸之地,为何让大汉朝这般看重
引言王昌龄在《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诗,抒写了大唐戍边将士艰苦的战斗生活与宽广的心怀胸襟。在荒凉的沙漠里,将士们奋勇战斗,发誓要击破边疆的大敌。楼兰古国
2024-06-05 20:56:00
楼兰的历史是怎样的?
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也叫鄯善国,从汉朝敦煌郡出玉门关之后,有南北两条路通往西域深处,以《汉书》的记载,楼兰位于南路,出玉门关后,经楼兰,沿着南山北面,顺着塔里木河往西走就能到
2023-08-25 06:48:00
楼兰古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楼兰古国,只是一个处于中国西部的古代小城邦国。但与它的体量并不相符的便是中原王朝、中原人对它的憎恨程度,可谓是恨之入骨。历朝历代的中原人,不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便是“黄
2023-04-26 10: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
2025-08-28 15:38:00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25-08-28 15:40:00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8旬老兵义务守墓57载 希望孙辈继续守下去
大皖新闻讯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有一处烈士墓。今年89岁的退伍老兵王茂贵已经在这里守了57年。8月28日上午
2025-08-28 15:53:00
日照市莒县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
鲁网8月28日讯 (记者 谢文明)翰墨忆抗战,丹青敬先辈。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月27日,日照市莒县在莒州博物馆举办“翰墨丹青绘同心”书画展
2025-08-28 16:12:00
陈壁生在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鲁网8月28日讯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首先我谨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欢迎大家来到潍坊
2025-08-28 16:12:00
免费!今起开放!就在福州西湖!
好消息!今起,西湖桂斋重新对市民开放啦!在福州西湖公园西南隅、荷亭旁藏着一座福州市级文保单位——桂斋,它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丁忧在榕的林则徐与福建布政使程含章
2025-08-28 17:25:00
王纪卿的《中国血:抗战十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以宏阔的史学视角,将中华民族1931年至1945年的抗争史精心提炼
2025-08-28 18:09:00
快板再现抗战奇迹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创作快板书《夜袭阳明堡机场》的灵感源于抗日战争时八路军用简陋的武器装备创造的军事史上经典战例。1937年10月19日
2025-08-28 18:09:00
好“豫”知时节·七夕丨打卡!以爱之名
大河网讯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千年以来,七夕的月光静静流转,映照中国人心中最柔软也最执着的浪漫情结——它不只是鹊桥相会的缱绻传说
2025-08-28 21:4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抗战中贵州有一座“战时故宫”——访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安顺华严洞
从安顺城区出发,向南3公里处,有一天然溶洞,世人称之华严洞。洞口,印有“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字样的石碑矗立
2025-08-28 22:44:00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