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3 19:5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难道真的会死舅舅吗?这里面有什么典故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眼见着春节又要快到了,农历新年,自然是一番热闹,不过,每逢过年期间,尤其是在正月里,规矩也是挺多。比如说,有那么一句俗语,说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个说法相比现在大多数人都会报以一笑,基本没人会当真,但是这句俗语是怎么传出来的呢?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难道真的会死舅舅吗?这里面有什么典故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其实上面的那句话,完整的应该是这么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是一句歇后语,而这句歇后语的由来,其实还要追溯到很久以前,要从几百年前的清军入关说起关。清军入关后,采取了众多高压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颁布剃头令,这就是所谓的剃发易服,明确要求汉人的发型要跟清朝满族保持一致,前面剃光,后面梳大辫子,服饰上也要跟满族保持一样。众所周知,汉族人对于自己的头发看的很重要,大家潜意识里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对于汉人而言,自己的头发堪称第二生命,是父母给予自己的,不能有任何修剪。而对于这次清朝当政者的剃头令,众人自然都是十分地排斥。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发展到后来,甚至因为这个剃头令,引发起了又一轮的抗清浪潮,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全国各地,纷纷抵抗这一剃头法令,大家都为了保护头发而奋起抗争,甚至表现得比当初抵抗清兵入关更为勇敢。我想如果了解到了汉人的儒家思想里面的“孝”,便会觉得其实这种反抗剃头令而拿起武器抗争的场景其实根本不会太唐突。因为大家都觉得,保卫自己的头发,甚至比保卫自己的皇帝更为重要。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而清朝政府随后颁布了更严厉的剃头令,并号称,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妄图以此来消耗各地的抵抗势力,不过,反抗派果断予以回应,头可断发不可剃。义正言辞地予以正面回击。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当然最后,民间的这种防抗浪潮还是被清政府给镇压下去了,而无处发泄的群众便不得不以“正月不剃头”的方式来无声的对抗着朝廷,宣泄着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大家到这里可能都理解到了,所谓的正月不剃头,其实含义就是在,“思旧,思明”,而传来传去,以讹传讹就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死舅舅。彻底改变了这句歇后语真正起初的含义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0: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要钱,不给的话就要剪自己的头发”。我们才想起正月不剃头的禁忌习俗。比如“正月剃头,舅舅发愁”及“正月剃头死舅”等。俗话说,娘亲舅大。外甥和外甥女怎么能在新春佳节“诅咒”舅舅呢
2024-04-23 20:56:00
“正月剃头死舅舅”?专家:没有科学依据!
...世成被告”登上热搜。这也引发了不少网友讨论:“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怎么来的?正月能不能理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专家认为,“正月剃头死舅舅”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其来
2024-02-24 07:57:00
“正月理发死舅舅”到底怎么来的?
作者:清洁工我国很多地方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传说。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若真有这样一种谋杀舅舅的犯罪手法,警察同志也很容易锁定“犯罪嫌疑人”。不过,某些“
2025-02-11 13:58:00
中心城区理发店顾客明显减少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贫穷的剃头匠,他很爱自己的舅舅,但是到了正月却没钱给舅舅买礼物。正在为此发愁时,他突然想起一个办法,挑着剃头挑子到舅舅家给他剃头刮
2023-02-15 06:53:00
“剃头伤舅舅”仅限端午节这一天,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多地方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传说。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当然是一种迷信。“不剃头”成为正月禁忌伴以种种解说,比如它在清朝的原文本来不是“死舅”,而是“思旧”——“不剃头”是
2023-06-21 16:51:00
外甥正月理发,舅舅当晚去世,舅妈起诉索赔百万
...时颁布剃发令,引起很多汉人抵制,大家约好了“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意思是“思旧”,结果民间谐音误传成了“死舅”。因此正月里很多人不敢剃头了,深怕得罪了家里的舅舅,
2024-02-23 09:43:00
...长、形象不佳,都被其认为影响气运,更何况“外甥正月剃头死舅舅”被传得有板有眼。从逻辑一致性来看,既然外甥头发长影响气运,那修剪头发使之变得清爽利落不就能增进气运吗?可另一方面
2024-02-25 07:45:00
...一下: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常说的是“正月理发思旧”“不剃头”是思念旧明,是清朝百姓对剃发令的反抗。后来逐渐演变为“正月不剃发,剃发死舅舅”。所以说该说法并不是代表什么依据,也没有
2024-02-23 12:53:00
外甥正月理发舅舅去世竟成被告?法院判了!
...人的习惯,不愿意剪。“剪辫令”实施恰逢正月,于是“剃头思旧”传成了“剃头死舅”。两种说法都未经官方认定。随着时代发展,“正月不理发”的习俗已经淡化了。有报道称,成年人开工前、
2024-02-23 10: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