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剃发易服令的幕后推手孙之獬的悲剧人生
...该都没人想到吧!一开始我也很惊讶,在清朝刚刚推行剃发易服的时候,有很多汉族人因此丧命,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背后,居然是一个汉族人做的,他踩着所有的汉族人的脊梁骨位极人臣。在满清入关中原后,多尔衮下...……更多
清朝实行剃发易服,和孙之獬有关系吗
...熟悉清初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入关初期并没有立刻实行剃发易服,而是在一个叫孙之獬的汉奸提出建议之后,多尔衮立刻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因此喜欢清朝的人说,剃发易服是孙之獬搞出来的,不是多尔衮的锅,没有孙之獬就不...……更多
清朝入关后要求百姓必须留辫子,秃头的人怎么办
剃发易服令是清初的暴政之一,清朝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颁布剃发易服令,要求天下汉民必须剃发留满洲人的金钱鼠尾发型,穿满洲服饰,并且设定了严苛的律法来约束汉民执行剃发易服令,也就是“留发...……更多
孙之獬: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剃发易服的倡导者
...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孙之獬上书》剃发易服 多尔衮孙之獬的上书戳中了当时清廷实权者多尔衮的软肋,他知道汉族的同化能力太强、女真的金朝就是典型的例子、有必要对汉人进行“精神阉割”,于是在孙之...……更多
...势,果断拒绝吴三桂划江而治的要求。承诺封王,但要剃发易服,清兵才肯帮忙。面对满洲族人丁较少的短板,聪明的多尔衮执行了拉拢汉族势力的政策。比如汉臣、汉将。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都归顺过李自成,但多尔衮不以...……更多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持汉族士大夫气节,始终未向满清屈服。后来满清大搞剃发易服,残忍杀害“唱反调”的汉人仕子,让许多软弱的明朝遗臣纷纷胆战心惊,独有王夫之安之若素,他头戴斗笠,脚踏木屐,隐居于石船山下,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一根...……更多
孙之獬与剃发令:历史的罪人与民族精神的背离
...偏偏只有满清时期例外,八旗入关后强迫各民族都要“剃发易服”,一切以“满人”装束为标准。正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行为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史载因“剃发令”而惨死者何止千万?更让人接受不...……更多
清朝入关与剃发易服:统治汉人的文化策略
166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攻入山海关,历史上也将这一年称作顺治元年,多尔衮为了巩固满清对汉人的统治,就在清军入关后,接连下达了三道命令,既剃发、易服、缠足,也就是说男人要把自己前面那块头发剃掉并将...……更多
满清剃发令:对汉人信仰与自信的打击
...会动荡,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清军入关之后多次颁布“剃发易服令”,造成严重的后果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明朝最后一个君主朱由检去世之后,李自成攻破京城没过几天就被清朝军队打败,中国历史中最后一个王...……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人并非都是“阴阳头、牛尾辫”
...加真实一些。韩国影视剧中出现的“金钱鼠尾”发式“剃发易服”——清朝发式的政治化清朝入关之初,对于发式、服饰其实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正式在紫禁城君临天下时,阙下站班的大臣中有穿旗装的、有穿...……更多
清军“剃发令”,三顺王平南,为何最后清明不能形成南北朝分治?
...。我们刚才讲到,吴三桂在投降清朝之后,他和部下都剃发易服,就是把头发剃成了满人的样式,更换满人的服装,表示他们在心理上认同自己为清朝的统治。特别是剃发,用多尔衮自己的话说,就是:“虽归顺而不剃发者,是...……更多
为什么说明末清初盛产历史谎言
...清朝史官造假的记载实在是太完蛋了。谎言二就是清廷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军还没有入关的时候,在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就组建了八旗军,不可否认的是,八旗军骁勇善战。到了之后李自成打败了明军,结...……更多
多尔衮施行五大恶政,引起民变四起
...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的相继覆灭,多尔衮认为强令天下剃发易服的时机定了,六月初五日,便下谕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清世祖实录》卷十七)六月十五日谕礼部道:“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更多
古人对头发有多重视?为了头发可以跟人“玩命”的地步
...所欲,对发型有着严格规定。最广为人知的是清朝的“剃发易服”,在此之前,还有个女真人建立的国家,曾强制要求汉民剃发易服,此国便是金国。金太宗完颜晟就曾严令:禁民汉服,削发不如式者,死。金国占了北宋大片国...……更多
剃发易服:满清统治下汉族人的文化抗争
...其他一些地方的南明小军阀,每占领一地,必推一个“剃发易服”的政策。所谓的剃发,就是让汉族人向满族人学习,把头发四周都剃掉,中间只留下很细的一绺小辫;易服就是把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上衣下裳”变成了“长袍马...……更多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活动有多激烈?
...后,被手下将领叛变袭杀而失败。山东谢迁起义清廷实剃发易服以后引起了当时人民的极大不满,山东的谢迁开始了起义,一度势如破竹占领了淄川城,处决了主张剃发易服的大汉奸孙之獬,谢迁领导的山东起义军坚给了清廷沉...……更多
...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刊发第四篇:陶母“截发易肴”。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也是早年丧夫,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有一次,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更多
吴三桂,总是在关键时刻高估自己的能力
...大帐,第五次来求援了。而多尔衮的回复是什么呢?你剃发易服,我就帮你,否则免谈。最后,无奈之下,吴三桂只能是阵前剃发易服,归顺了清朝之后,他打开了山海关,清军入关击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这就是吴三桂第一次...……更多
清朝剃发易服政策下的五类特例
...统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其中就包括强迫汉人剃发易服。这种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汉人认同满族文化,从而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五类人却不受这个规定的限制,他们依然能够穿着汉族的服饰...……更多
同是女真人,金朝为何没有像清朝一样剃发易服?还没实施就亡国了
...提高,女真人开始执着起了精神文明建设,向中原鼓励剃发易服。但奈何小老弟南宋的文化底蕴太强大,让疯狂输出的金朝不仅没能够发扬东北文化,反而自己被洗了个干干净净,连女真人自己的文明都被洗掉了。恰好此时蒙古...……更多
满清剃发令始于万历朝,因为一位汉臣最后酿成全国性惨案
...,八旗将士如果沙场裹尸,要将发辫带回故土厚葬。▲剃发易服1618年,努尔哈赤率军攻破辽阳城后,将全城百姓聚集,明令:自髡剃不杀。在强大的武力面前,当地百姓只得屈服。从此,这一招就成了投降满清(包括后金时期...……更多
“染发致癌”并非谣言!经常染发易引发4大健康问题,你需警惕!
年轻人是为了时髦,而一些中老年人则多是为了遮盖白发,不管是什么原因去染发,其实对健康都会存在一定的隐患,所以不建议经常染发,且染发时也一定要做好以下注意事项,以减少危害。有调查发现,经常染发的女性,...……更多
剃发易服的幕后功臣孙志燮,结局令人拍手称赞
孙志燮是明末清初我们中华民族的丑角。他是辅佐满清,开启我国民族200多年屈辱历史的重要角色。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满族灭亡中国后,中华民族的男子不得不在脑后扎辫子一样的辫子,这种屈辱一直持续到满族灭...……更多
明末清初的叛臣,一份奏折害死百万汉人
...期,满臣与汉臣上朝皆分列而站,汉臣里只有孙之獬是剃发易服的,当他想站在满臣的阵营里,满臣自恃高汉人一等,怎么可能让汉人与之同一阵列,孙之獬只好向汉臣的阵营里靠,但汉臣又觉得既然你那么会溜须拍马,都剃发...……更多
“龙袍干尸”身穿清朝官服为何留有明代发式
...进行扫描也查出了,他确实是被实施过清初就定下的“剃发易服”的老规矩。但令人很奇怪的就是,这具干尸虽然确实被剃过发,但为什么他死后却把辫子变成了明代的发髻样式,这个很是令人费解,“剃发易服”的规矩是从清...……更多
南明弘光王朝灭亡后,江阴县的人民是如何抗清的?
...亡以后,感觉天下形势已定的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下达了剃发易服的命令。这种不尊重民族习惯的野蛮政策立刻遭到了全国各地汉族人民的反抗,在山东、河南出现了抗击清军榆林军,在江南各地都自发出现了反清运动,其中江阴...……更多
陈名夏:乱世中的投机变节者
...的是他提倡“留头发复衣冠”,这触犯了顺治的底线。剃发易服是清兵入关后分化汉人的手段之一,而陈名夏的言论使得顺治产生了怀疑。最终,陈名夏未能得到顺治的庇护,因揽权市恩欺罔罪而被绞死。在乱世中,陈名夏展现...……更多
...际南明诸人文集,中有孔子后人孔闻謤上书多尔衮有关剃发易服的事,恰恰今天又是孔子逝世的日子,遂写了篇关于孔子的文章(历史上的今天:孔子逝世,其后人因何顶撞多尔衮还丢了官?))偶又想起今日同样还是隋炀帝杨...……更多
...旗装没有什么两样了。清朝非旗人男子服饰而且在经历剃发易服之后,清朝男性汉人不仅仅易服,还要剃金钱鼠尾辫。服饰发型相辅相成,剃发易服后的男性旗人和男性民人的服饰发型已经区别不大了,所以形成不了所谓的清汉...……更多
清朝为什么会允许道士保留汉族衣冠发式
...人进行镇压,巩固清朝的阶级统治,满人开始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自古以来对于衣冠服饰身体发肤非常注重,剃发易服,无异于斩断文化之根,令每一个有血性的人分外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高淳:送春亲兄弟 非遗共传承
“锣打心来鼓闹春,各位同志你细听,其他春歌先不表,歌唱党的政策好……”近日,在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双红村安置小区广场上
2025-04-07 16:47:00
南京眼景区再添新景,徽派“和园”正式对外开放
江南时报讯(记者 殷文静)近日,南京眼旅游景区又添新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徽派建筑群——和园正式对外开放,清明小长假期间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2025-04-07 16:48:00
郭沫若小24岁妻子于立群:年轻时真漂亮,图9书法远超如今书法家
【于立群和郭沫若在广州】于立群,大文豪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1916年出生于广西贺县人(今贺州市)。于立群出身名门,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科举考试的榜眼
2025-04-07 17:26:00
阮友兰:因过分美丽,皇帝不惜违背祖训立为皇后,晚年不看她一眼
当高深莫测的皇室贵胄突然降临平民世界,并与常人享有同等地位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就比如我国大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以及嫔妃文绣之间的感情生活就是这般
2025-04-07 17:34:00
秦始皇49岁猝死,原因是吃了这个,网友:咱父母也要当心
战国末期,七国混战,合纵连横,硝烟不止。嬴政13岁继位为秦王,当时秦国内有太后,外有吕不韦和嫪毐,嬴政能在这些人的夹缝中成长
2025-04-07 17:34:00
电灯经过了怎样的演化过程?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光明之父”?
爱迪生从无数次实验中总结出,要发明电灯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灯丝很快被氧化的问题;二是需要有合适的材料作灯丝,通电后既能发光又能耐高温
2025-04-07 17:51:00
韩信在垓下是怎么样将项羽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的?
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一直相持不下,最终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刘邦同意了项羽的停战请求
2025-04-07 18:16:00
相士劝皇帝不要出宫,皇帝不听怒道:回来便杀你!相士:您回不来
相士劝皇帝不要出宫,皇帝不听怒道:回来便杀你!相士:您回不来前些年有一部非常火爆的大型古装电视剧几乎人人知晓,它就是《隋唐英雄》
2025-04-07 18:30:00
追思先烈 寄情清明 东明县沙窝镇开展2025年“我们的节日・清明”宣讲活动
大众网记者 徐德波 通讯员 樊伟巍 东明报道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近日,东明县沙窝镇组织开展2025年“我们的节日・清明”宣讲活动
2025-04-07 18:33:00
鸦片战争两大谣言:英军只出三分力 清军怯战 事实恰恰相反 上
前言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两江总督裕谦,倾全力设计的防线,结果200门炮却只轰死2名英军,最终两江总督裕谦愤恨自尽,他也是整个鸦片战争中
2025-04-07 18:43:00
编者按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5-04-07 13:12:00
权谋开国:贾充与西晋王朝的暗黑奠基
当贾充命令部下成济将长矛刺入魏帝曹髦的胸膛时,溅起的鲜血不仅染红了洛阳的宫阶,也彻底撕裂了曹魏王朝最后的尊严。这位以权谋著称的权臣
2025-04-07 09:51:00
决裂与继承:新与旧的纠缠 ——《自由古巴》新书分享活动圆满结束
4月5日下午14:00,学者沙青青、《自由古巴》一书译者林剑锋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一起聊聊“好望角”新书《自由古巴:革命
2025-04-07 10:38:00
大皖新闻讯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旧誉为“中原之喉”。既是历史上南北征战之地,又是南来北往之交通要塞
2025-04-07 09:01:00
一卷英烈谱,一脉忠义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宁晓洁 威海报道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春寒掠过荣成市宁津街道南港头村,成片的海草屋顶在阳光下泛着银灰色的波纹
2025-04-07 09: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