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7 10:45: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644年,满清铁蹄在吴三桂的引领下,踏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悲痛万分,最终自缢于煤山。

面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许多明朝遗臣都选择屈服于满清淫威之下,但唯独晚明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却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汉族士大夫气节,始终未向满清屈服。

后来满清大搞剃发易服,残忍杀害“唱反调”的汉人仕子,让许多软弱的明朝遗臣纷纷胆战心惊,独有王夫之安之若素,他头戴斗笠,脚踏木屐,隐居于石船山下,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一根标杆!乃至到了晚清时期,曾国藩都对之推崇备至。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才华横溢,无缘科考

王夫之的先祖本身江苏高邮人,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功劳,被朱棣授授予衡州卫指挥佥事,遂定居衡阳。

虽然先祖世代为官,但到了王夫之祖父王惟敬和父亲王朝聘这里,已然家道中落。不过,王家依旧保持着读书人的气节与素养,故此王夫之从小受到儒家文化的良好熏陶。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然而,世事无常,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遭遇惊天国变,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吊死煤山。二十五岁的王夫之正满怀信心地赴京赶考,却没想到遭遇这等噩耗,顿时五内俱焚,悲痛万分。随着科举梦一起破碎的,还有那方给他健康肌体与文化修养的家国故土。

失魂落魄的王夫之只能暂时登临南岳,在深山老林搭建茅屋,并给这个临时栖身之所取名“续梦庵”,期望能与失去的家国与仕途在梦中能再续前缘!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立志抗清,亡命天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相当残酷!满清鞑子对明朝汉民的杀戮已然突破了他的心理防线。顺治年间,满清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大肆屠戮江南百姓,搞了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而对于一直人心不稳的南方诸地,满清依旧用无尽的杀戮来解决问题。是时,两湖、两广等大部分地区处在满清、南明以及农民起义军三方势力的争夺之下,在残酷的劫掠与杀戮中,王夫之的妻子、父母以及至亲好友大多都惨死在无休无止的混战之中。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王夫之尽管承受了痛彻心扉的亡国之痛,丧家之悲,但他并没有选择妥协,依旧保持着一个汉族仕子的民族气节,投奔南明与满清做殊死搏斗。

然而,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他却受到南明臣子的构陷,被打入冤狱。几经辗转,才终于重获自由。随后他便隐姓埋名,苟全性命。

因为积极反清,王夫之同样也成为了清廷的头号通缉犯,被官兵挖地三尺,大肆追捕。最终只能在各个荒山野寺间流荡。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反而在此期间,完成了他人生首部思想理论著作《老子衍》。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隐居山林,著书立说

其实,贯穿王夫之一生的基本思想便是民族爱国主义,此之后不久,他又完成了他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著作《黄书》,书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华夷之辨”的概念,认为只有中华思想与文明才能主宰国之大器,至于一众夷狄终将会成为践踏文明的祸水。

他这一思想到了晚清时期,逐渐凝聚成一股革命力量,乃至恰逢其时地适应了维新派与革命党人的需要,由此演变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宣言。

事实上,王夫之的这种“以华夏为正统”的思想也迎合了当时大量明朝遗老的心理,然而,当满清十分残酷的杀戮之下,不少本有气节的明朝仕子终究还是对死亡产生了深深恐惧,纷纷变节屈服。

他们之中的典型代表当属钱谦益,本与爱妾柳如是双双约定跳河自尽,以死明志,无奈一句“水太凉”,不仅让柳如是大失所望,还留下了贪生怕死,变节逢迎的坏名声。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再如与王夫之并列晚明著名思想家的黄宗羲,一直以来,他都高举“反清复明”的正义大旗。在明朝遗老中享有崇高威望,但到了老年时期,他却为了外孙的仕途,变节屈服,给满清官员写推荐信,在信中直呼康熙皇帝是“明君圣主”,这与他早年刚毅的性格,对满清强硬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可谓晚节不保!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相比之下,王夫之却能始终如一地心向大明,据说他晚年隐居石船山,头戴斗笠,不看满清的天,脚踏木屐,不踩满清的地,其对大明的忠诚令人动容。

矢志不渝与清廷对着干,换来的自然是贫困潦倒,朝不保夕的艰苦生活,但王夫之却能始终保持一份恬淡的心境,怡然自得。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甘于清贫,人格独立

在山洞中躲避的日子是清苦的,王夫之经常横卧荆棘,口食粗糠,有时甚至一连四天滴米不进。但即便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王夫之依旧保持乐观的心境,笔耕不辍,书写出他对真理的追求。

五十岁的时候,他曾撰写一副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在王夫之的内心里,始终带着上天赋予的使命,那就是继承张载的遗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正是有了这份神圣的使命感,王夫之才能忍受长期精神上的抑郁与孤独,肉体上的苦痛与折磨,在每一个让人倍感哀伤与绝望的黑夜,这份使命感总能如熊熊燃烧的火炬,为他驱散严寒与黑暗,带来温暖与光明。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1660年,王夫之游荡至湘西金兰,在此搭建草棚,取名“败叶庐”。在这里,他经历了人生中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光,三九严寒,因为没有一件像样的棉衣,受到严寒与饥饿的双重折磨。

他的好友方以智曾劝他出家为僧,他却作诗表明心志:“旧识五湖霜月好,寒梅春在野塘边。”即便面临的寒风刺骨的三九严寒,他也依然选择做傲雪立世的寒梅,去完成弘扬中华正统文化的使命!

于是,他忍受饥饿,不畏严寒,一部《周易外传》,让中华文化重新回归正途,在中华文化圈引起强烈反响。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晚年的王夫之重病缠身,双手僵硬,已然无法磨砚写字,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令家童在旁,口述著作。

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王夫之主要倾向于史学著述,三十卷《读通鉴论》与十五卷《宋论》全是在他忍受病痛严重折磨的境况下而完成的。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此后,一代思想家王夫之油尽灯枯,在贫苦中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而他的思想却如满天星辰,依旧灿然无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王夫之的思想是湖湘精神的具体体现,晚清重臣曾国藩对他钦佩至极,冒着被论罪的风险与弟弟曾国荃一道将王夫之的作品进行系统收纳、整理,汇成一本,最终在金陵刊印,并为之作序,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对船山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曾国藩功不可没!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王夫之蓄发如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结语

伟人曾说:“西方有个黑格尔,东方有个王船山”,这是对王夫之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湖湘文化的竭力推崇。

事实上,船山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与作用也在无形中起到了十分神奇的作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湖南人是鲜少出现叛徒的,这无疑是船山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起到的引导作用。

如今,在衡阳这座城市中,王夫之仍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以他名字命名的地标多不胜数,船山大道,船山学院,船山公园……这一切都证明了当下人们对出现在十六世纪的东方,这位伟大哲人的无限崇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纪录片《船山先生》开播
...视台联合出品,芒果伯璟、伯璟文化制作的四集纪录片《船山先生》5月12日晚在湖南卫视、芒果TV正式开播。船山先生是谁?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来自高中历史课本里的寥寥数语;是
2025-05-11 22:04:00
《船山先生》大结局,只说了王夫之思想好,却说不清到底好在何处
5月15日晚间,纪录片《船山先生》第四集在湖南卫视播出。随着第四集的播放完毕,也意味着这部《船山先生》播放完了它的所有内容。我们可以基于全部四集内容,整体聊一下这部纪录片了。《船
2025-05-15 20:59:00
一位思想家的生死突围,《船山先生》今晚7:30热血继续
...——以思想为剑,刺破时代的迷雾。今晚7:30,纪录片《船山先生》将更新第二集,聚焦这位“天地大儒”人生中最动荡的阶段:从南明政权的短暂仕途到湘南流亡的孤绝岁月,从热血抗清的理
2025-05-13 11:40:00
清朝入关后要求百姓必须留辫子,秃头的人怎么办
剃发易服令是清初的暴政之一,清朝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颁布剃发易服令,要求天下汉民必须剃发留满洲人的金钱鼠尾发型,穿满洲服饰,并且设定了严苛的律法来约束汉民执行剃发
2023-04-19 16:37:00
《船山先生》定档湖南卫视,三大技术难点,且看它如何克服与呈现
纪录片《船山先生》官宣定档,5月12日至5月15日,每晚七点半,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开播。4集的纪录片,讲的是中国大儒王夫之的事情。大儒王夫之,在中国普通人当中,知名度没有孔
2025-05-08 17:42:00
清朝摧毁汉人传统的政治框架,把历朝合作的文人士大夫变成了家奴
...的,压根就不是来帮你汉人管理江山的。满清刽子手从剃发易服到文字狱,做的这种成本又高又惹民怨的事儿,就是为了压迫、奴役和征服。 满清入关时,汉人大臣单纯地以为满清必然会遵循汉
2024-10-31 08:58:00
清朝最特殊的官职,只能由满族人担任,掌管清朝龙兴之地
...所以在建立之初对于汉人是极不信任。首先就强制汉人剃发易服,而且很多官职汉人都无法担任。在很多方面对汉人都有很大的限制。一直到乾隆时期,经过近百年的融合,满汉之间的差别才越来越
2024-11-02 20:05:00
明朝就有禁海令,为何说是清朝的闭关锁国危害了后世
...家放松警惕,去掉你们手中的武力对抗,然后就是实行剃发易服,让大家改变自己对于祖先和传统的继承,百年之后慢慢就会忘记这段历史,但这个过程又一次在南方遭遇到了抵抗,所以清朝从做官
2024-08-02 16:58:00
孙之獬: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剃发易服的倡导者
...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孙之獬上书》剃发易服 多尔衮孙之獬的上书戳中了当时清廷实权者多尔衮的软肋,他知道汉族的同化能力太强、女真的金朝就是典型的例子、有必要对汉
2024-04-22 11: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