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宋朝成也台谏,败也台谏,为何宋朝的台谏制度“变了味”?
...感慨。“台谏”在宋代以前分别指御史台官及谏官,经过宋真宗时的整顿和建设,台谏合流,至仁宗时进一步完善,台谏制度进入良好的运转期。然而北宋中后期的台谏制度逐渐崩坏,台谏官的地位随之下滑。宋代台谏制度异化...……更多
刘娥垂帘11年,大臣求她称帝她却不敢是为何?
...成为武则天第二的人,她“性警悟,晓书史”,而且手持宋真宗遗诏:“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的遗诏。而且她垂帘听政11年,宋仁宗赵祯从一个13岁的小孩子,长成24岁的成熟皇帝,刘娥没有一点放权的意思。作为皇太后的...……更多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系统也拥有了完全独立于行政系统的地位。在天禧元年,宋真宗颁布了“天禧诏书”,该诏书通过明确指定台谏官责任与权益的方式,加大了台谏官的权利,这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对台谏制度的后续应用发展影响深远...……更多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册、谱牒之类的地方,相当于是北宋时期的皇家典藏馆,宋真宗时期始设龙图阁学士这一官职,为正三品,而学士之下设置有直学士、待制等官职。严格来说,包拯的龙图阁直学士只是一个“馆职”,也就是用来提高文人待遇的...……更多
包拯是如何一路升官直至三思死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
...做到的呢?一、历史选择了包拯作为清官代言人包拯生于宋真宗时期,长于宋仁宗时期,这两位皇帝都不是气吞山河的政治强人,他们奉行对外收缩,对内发展的国家战略造,就了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的太平治世。对于绝大多数...……更多
宋朝时期台谏制度,对皇权、相权的影响有哪些?
...了谏言的权力。当然,宋朝时期台谏最大的一项改革便是宋真宗时期的变革,谏官专制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此制度的成熟以及皇权的加强和集中,为何会这么说呢?宋真宗在原有台谏的制度上又增加了两个标准,其一谏官由皇帝个...……更多
浅析宋真宗时期,崇文抑武与士大夫政治
...面。为了规范荫补制度,减轻“冗官”带来的负面影响,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八年出台了宋代第一部官员荫补法,规定“享有荫补权的官员不分文武,荫补所授官均为武官”。这一规定直接将通过荫补渠道得以提拔的武将和通过科...……更多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敌国的皇帝得知他的死讯后,都忍不住为其流泪。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六子,母亲是庶妃李宸妃。李宸妃原是章献明肃皇后刘氏身边的侍女,运气好得到了宋真宗的宠幸,生下了赵祯。由于刘氏膝下无子,赵祯从出生起,一直...……更多
包拯担任过许多官职,做龙图阁直学士的时间最长,却没有实权
...位,只是随着龙图阁修建成功,它才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宋真宗咸平四年,龙图阁修建成功,当时,宋辽已经议和,出于文治考虑,宋真宗便将新修建的龙图阁作为了经史子集的收藏室,以备自己随时取阅。出于这方面考虑,真...……更多
同起于金榜,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魔力
...同年结党便是原因之一。拿太平兴国五年(980)榜来说。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该榜进士李沆拜相。景德元年(1004)七月,李沆去世,八月寇准上任宰相。景德三年(1006)二月,寇准罢相,当日王旦拜相。王旦能够任相,得...……更多
绍兴更化:宋高宗对秦桧势力的清除与对和议路线的坚守
...主角之一;沈该、汤思退则被高宗视为非秦党。恢复原有制度因战时需要,北宋曾有过宰相兼枢密使,这样既熟悉兵务又能便于协调政务、军事,而宋金和议后,本应恢复两府分立,秦桧却将此权宜之计作为制度延续下来,目的...……更多
宋朝官员的工资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我都想穿越了
...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 宋真宗熙宁二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麦价300文一石。宋仁宗嘉祐四年,官定绫价1600文一匹。宋真宗咸平年间,开封每匹绢最低1200261文。宋徽宗宣和年间,每匹罗定价4000...……更多
历史冷知识:宋仁宗竟然是乾隆皇帝最佩服的三个皇帝之一
1、宋仁宗姓赵名祯。他的皇帝位置是“捡来”的。他是宋真宗第六子,因前面的哥哥一个个夭折,才以“替补”的身份立为太子。后来承继大统,升位皇帝时,他才13岁。由于年龄太小,上朝时太后刘娥就坐在他的身后,中间...……更多
为何说宋太宗赵光义的人格非“泾渭分明”
...在与两个人的对峙之中再也没有占过真正的优势,最后是宋真宗签下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奉上“岁币”和大量财物才能保平安,更是大宋“积贫积弱”的历史推手之一。2,进一步确立文官集团的政治地位宋太宗站...……更多
宋仁宗最宠爱的哪位妃子,病逝后被追封为皇后
...子,就把女儿送入皇宫当宫女了。张氏从小在章惠皇后(宋真宗的妃子,宋仁宗的养母杨氏)身边当宫女。没想到张氏竟一路顺风地成为宋仁宗的宠妃。运气到底的孤女就这样逆袭成功了,是不是要感激她叔叔的刻薄寡恩不收养...……更多
聊聊古代反贪高手宋真宗
...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对于宋真宗,历史票友们对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的历史票友认为,宋真宗是北宋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他让宋朝成功实现了从“创业期”向“...……更多
中国古代最“仁”皇帝赵祯简介
...祯简介:生卒时间: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 出生于宋真宗赵恒家庭,为其第六子,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仁宗母亲李氏的身世: 李氏曾是一位尼姑,刘娥发现她的美貌,将其带入...……更多
为何说包拯在60岁时老来得子多亏了他儿媳
宋真宗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的999年,包拯出生在咱们今天安徽省合肥市。包拯这一生当的官儿比较多,为人处事非常的刚。包拯在29岁那年,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他还干过那种专门挑别人毛病,容易...……更多
13岁即位,将宋朝国力推向巅峰的皇帝是谁
...,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虽然...……更多
朱元璋说要恢复宋代开明统治,为何还要40个妃子陪葬?
...说,赵匡胤曾立下誓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真宗有一次想封个妃子,就亲笔写了诏书,派人去找宰相李沆。 结果李沆觉得这个命令不合理,当着太监的面,直接把诏书给烧了,说:你就跟皇上说,我不同意。皇...……更多
...了防止门牌司收转状纸时向告状人索贿受贿,他改革诉讼制度,裁撤门牌司,大开正门,允许告状人直接上庭递交状纸,实现了官民“无复隔阂”,解决了百姓见官难、花费多的问题。透过诸多仁廉举措,可见包拯深刻认识到百...……更多
包拯:坐镇开封的公正使者,不畏权贵、清正廉明的典范
...包拯向朝廷提出不少建议,比如请求朝廷重视门下封驳的制度,那些被废黜的贪官污吏不得再做官。1045年,包拯充任契丹正旦使,奉命出使辽国。回国后,包拯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接着,包拯又被任命为三...……更多
自从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赵恒的心情就一直很好。老板心情好,员工们的生活自然也滋润。当时,为了稳定官僚集团的忠心,宋真宗给予了高级官僚极优厚的待遇。比如,宋真宗在此前门荫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更多
欧阳修为何反对包拯去户部做官呢
...高了。包拯出生的时候,是西元纪年的幸运三连号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包拯的老家在庐州合肥。1007年,包拯八岁。合肥往西三千里的绵州,一个年过半百的小军官欧阳观老来得子,大文豪欧阳修刚刚来到人世。包拯和欧阳...……更多
古代的文臣武将70岁可致仕,宋代官员为何不愿“退休”?
...不再处于缺乏状态,这时候,为了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宋真宗以诏令的形式明确了宋代官员的致仕年龄:"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病及有赃犯者,听从便。许诺朝中官员年满七十就可申请致仕,回家安享晚年。...……更多
哪位贤相事事睚眦必报,孔子后人都中了招
...有17人。这突出的成就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在宋真宗时期,王曾累官至吏部侍郎,两度担任参知政事。他曾规劝宋真宗减少“天书”和修建宫殿的事宜,表现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关切。然而,在天禧二年,由于遭受宰...……更多
...供其念书。王曾非常聪明,很快就善为文辞,远近闻名。宋真宗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他的殿试答卷《有物混成赋》写得气势恢宏,朝中大臣看后不禁抚掌叹曰:“真乃王佐之器也!”得到了如此的...……更多
俏尼姑侍奉皇上沐浴并被临幸,生下一儿子
公元1012年的一天晩上,一个俊俏尼姑去给宋真沐浴时,宋真宗见她婀娜多姿,仪态万千,心念顿起,便让她侍寝。完事之后才知道,这位尼姑是宋真宗最宠爱的妃子专门送给他的。这位尼姑后来成了李宸妃。她出生于杭州,她...……更多
虞云国:为何是“柔弱游移”的宋仁宗,缔造了大宋盛世?
...对宋代以后的义田、义庄、义学作出了示范,加强了宗族制度下人际关系的亲和力。 再说富弼。司马光称赞他“温良宽厚,凡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瞅准宋夏交...……更多
历史上的寇准、包拯、赵德芳是否同殿称臣?有什么历史依据?
...正不阿、敢于直谏,深得赵光义的喜欢,官至参知政事。宋真宗继位后,拜寇准为宰相,寇准是少有的主战派,1004年,辽朝大举南侵,大部分官员包括宋真宗想要南迁,寇准力排众议,带领宋军攻打辽军,节节胜利,宋真宗却...……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