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08:18:00 来源:戏说三国

提到包拯,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总是“黑炭脸”以及他额头上的弯月印记,当然,还有清正廉明、刚正无私的铁面形象。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在影视作品中,包拯的形象被高度刻画为破案能人,曾经审理过“狸猫换太子”案、驸马陈世美案,乃至于大义灭亲铡死亲侄儿等等,果真是铁面无私。

然而历史上的包拯却与戏曲评书中的包拯形象相差巨大,在《宋史》里面,对包拯在破案方面的描述极少,审理的也无非是类似于割牛舌案一类的小案件,并未接手过什么惊天大案,从相关记载来看,包拯一生精力主要放在了上谏和治财方面。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那么,包拯究竟当过多大的官?他果真如戏曲评书中所讲是宰相吗?

孝子与谏官

包拯,字希仁,28岁考中进士被授予建昌县知县职位,不过包拯老家在今安徽合肥一带,而建昌县则在江西永修县附近,两者距离有些遥远,包拯担心家中父母年事已高,不愿远行为官,于是辞掉官职在家赡养父母,由此可见包拯是个大孝子。

直到父母去世,且为父母守完孝后,包拯才在乡亲们的劝慰下赶赴汴梁等候补缺上任。也正因为“孝”,包拯在仕途上起步比较晚,但升迁速度却很快,短短几年,包拯就从一个小小的知县跃升到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宋朝以“孝”治天下,这也成为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包拯正好符合这个重要条件,所以才能获得火速提拔。而且包拯为人刚直清廉,非常适合在御史台工作,因为御史台的工作就是:

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

而在嘉祐三年六月,包拯刚升任御史中丞就干了一件大事,他向久无子嗣的仁宗皇帝上疏请求选立太子,无后一直以来便是仁宗皇帝心中的痛,包拯此举无异于在仁宗心口上撒盐,于是仁宗怒气冲冲地质问包拯:“你想让谁当太子?!”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包拯自然看出仁宗不开心,但为了大宋未来,他不会退缩,于是他向宋仁宗阐明自己并无私心,况且包拯本身就已经年近七十,膝下也无子嗣,或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宋仁宗听了包拯的解释后,觉得他果真是公忠体国,怒火渐渐消去了。

之后,包拯又出手弹劾三司使张方平,指责其侵占富豪、百姓财产,结果张方平被罢黜三司使之职,后来朝廷决议由宋祁担任三司使,而包拯却又以宋祁的哥哥宋庠是宰相,宋祁不宜管理财政为由弹劾宋祁,致使宋祁失去三司使之位。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从正史记载来看,包拯在进谏方面的建树明显要比断案高,所以包拯在后来被塑造成“包青天”形象应该与百姓们需要这样一个不畏强权的清官为他们撑腰有关。

包龙图与开封府尹

在一些戏曲中,包拯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包龙图”,在民间传说中,仁宗曾为梦中之人绘制了半身像,并令朝廷上下寻找此人,结果发现正是包拯,于是就将这幅画赏赐了给了包拯。

而皇帝的画作怎么能是普通的画呢,真龙天子画的图自然是龙图,由于皇帝赏赐的画像不能乱挂,于是仁宗赏赐给包拯一座楼阁,专门用来悬挂这幅画,这座楼阁便是龙图阁,而包拯也因此被称为“包龙图”。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当然,传说和历史不能混为一谈,历史上的包拯不应该被称作“包龙图”而是“包直学士”。

包拯曾经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而龙图阁则是北宋时期用于储藏宋太宗的御书、画作以及一些宗室名册、谱牒之类的地方,相当于是北宋时期的皇家典藏馆,宋真宗时期始设龙图阁学士这一官职,为正三品,而学士之下设置有直学士、待制等官职。

严格来说,包拯的龙图阁直学士只是一个“馆职”,也就是用来提高文人待遇的一种附加职位而已,而当时的包拯除了这个虚职外,还有一个职位是河北都转运使。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而被后世所熟知的开封府尹一职,包拯也没有当过。当时开封府是北宋时期的首都,而开封府尹则主管开封府治安、赋税等政务,因此其意义极其重大,在北宋时期一般由储君或者亲王兼任,比如宋太宗、宋真宗等等,偶尔也有宰相或者尚书兼任的情况出现,比如寇准、欧阳修等。

由于赵光义在登基之前担任过开封府尹,所以在他之后,就没有大臣被实授过开封府尹,包拯也不例外,他是权知开封府事,也就是说代为管理开封府的事务。

“包相爷”是真的吗?

当然,除了以上官之外,在很多戏曲评书中还将包拯称为“包相爷”,一举将包拯的官职拔高到宰相的地位,那么包拯究竟有没有担任过宋朝的宰相呢?

翻开史书可以发现,包拯直到去世也没有坐上相位,而他之所以被称为“相爷”还要从包拯曾担任过的两个职位三司使和枢密副使说起。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北宋前期,为了削弱相权的财权与掌兵权,朝廷设置了三司、枢密院,前者掌事人是三司使,后者掌事人是枢密使、枢密副使。其中三司使不仅掌管天下财政事务,还可借财政事务插手六部中除刑部之外的其他五部事务,因此三司使权势虽然不及宰相,但也很高,三司使也被称为“计相”。

而枢密使主掌兵事,职位重要程度与主政的宰相比起来也毫不逊色,所以说枢密使也可称之为宰相,而枢密副使的地位自然可以视作副宰相。正因为包拯担任过三司使和枢密副使之职务,其地位不是宰相胜似宰相,因此才有戏曲评书中“包相爷”的说法。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由此可知,包拯步入仕途二十多年,当过的最高官职是枢密副使,其权力几乎可等同于副宰相,虽然包拯没有真正担任过宰相之职,但戏曲评书中将包拯称为“包相爷”还真没有什么大问题。

结语

包拯一生清廉,不仅强烈反对朝中蔓延的奢华攀比风气,还严格管束家中子弟,并将其作为家训刻在石碑上,时刻训诫后世子弟: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怪不得包拯死后会受到百姓们的怀念,如此包拯,谁又不敬佩仰慕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包拯是如何一路升官直至三思死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
...社会恐怕很难交朋友,拉圈子,得到推荐和提拔,不过,包拯官运不错,一路生官直至三思死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一、历史选择了包拯作为清官代言人包拯生于宋真宗时期
2024-03-29 19:58:00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两大“青天”
包拯(999—1062)和海瑞(1514—1587)都是古代官场晚出道的典型。前者虽然28岁就中了进士,但为了尽孝,十年后才步入仕途,后者实在是科举怎么考都考不好,熬到了40岁,
2023-01-05 16:16:00
...在全国有好几处,但凡称之为“包河”的,都与北宋名臣包拯有关。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从州县累迁至于二府。嘉祐七年,包拯在枢密副使任上去世,年六十
2023-07-28 03:36:00
包拯后人成为北宋清官是怎么回事
回顾包拯的一生他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尽毕生所学为北宋王朝鞠躬尽瘁;心无杂念,一生为国为民。包拯是个有名的孝子曾经为了替父母守孝差点无缘官场,因此古人的无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他来说是致
2024-04-20 15:34:00
宋朝成也台谏,败也台谏,为何宋朝的台谏制度“变了味”?
...、纠偏,维护朝纲政绩的风清气正以及君臣关系的平顺。包拯 宋代也确实出了不少敢言直谏、据法弹劾的台谏官员,如在后世有“包青天”之誉的名臣包拯,据《宋史·包拯传》记载:“权御史
2023-01-18 22:33:00
探究包拯不可侵犯的原因
包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律专家,以其廉洁清正、秉公执法而闻名于世,被后世尊称为“包青天”。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包拯常常被塑造成一个威严、正义,且具有极高威望的形象,使得
2024-10-10 20:29:00
众人皆知包拯是清官,但是包拯的年薪其非常高,不需要去贪
...朝的宰相能高出五倍。包青天财大气粗再说回万众瞩目的包拯,包青天。包老官居要职,也就比当朝宰相差那么一点点。而且他身上官衔也多,曾经一人兼任了三个官职。这薪水加福利,加在一起绝
2022-12-17 16:27:00
明明是一代贤臣包拯,为何最终以一个“青天判官”的形象留存民间
包拯,字希文,公元999年真宗咸平二年生于庐州合肥县,公元1062年仁宗嘉祐七年死于北宋首都开封府,终年六十四岁。包拯的青少年是在真宗一朝度过的,而其大部分年月则是生活在仁宗朝。
2024-08-23 11:24:00
黑脸之下的赤诚:还原一个真实的包拯
在中华文明的长卷中,包拯的形象如同一块永不褪色的朱砂印记。开封府尹、龙图阁直学士、那个敢于直面皇亲国戚的黑脸判官——这些头衔与形象构成了我们对包拯的基本认知。历史将他塑造成一尊神
2025-04-29 08: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