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3 14:15: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朝共出了18位皇帝,但其中只有一位能被称为是“千古第一仁君”,他便是宋仁宗赵祯。

由于赵祯在位期间,为政举措深得民心,连敌国的皇帝得知他的死讯后,都忍不住为其流泪。

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六子,母亲是庶妃李宸妃。李宸妃原是章献明肃皇后刘氏身边的侍女,运气好得到了宋真宗的宠幸,生下了赵祯。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由于刘氏膝下无子,赵祯从出生起,一直由刘氏抚养,得了个嫡出的身份。

于是赵祯八岁时就被宋真宗封为太子。1022年,宋真宗驾崩,赵祯登基继位,由于年幼,刘氏临朝称制,且一掌权就过了十一年。

直到1033年,刘氏病逝,23岁的赵祯才亲政。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只想做仁明孝皇帝

刚亲政不久,赵祯便下诏,将刚登基时,群臣为他上的尊号“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的“睿盛文武”去掉,只保留仁、明、孝。

宋仁宗在位四十三年,的确做到了严明律己,宽厚他人。他励精图治,改革创新,敢于接受大臣直谏,他的手下也涌现了不少正直的官员,比如包拯、范仲淹、欧阳修等耳熟能详的能臣。

欧阳修最著名的头衔,当属“唐宋八大家”,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却也没耽误他在朝政上的作为。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宋仁宗特还地封了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四人为谏官,封同样有才的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范仲淹也是著名的文人,但他跟欧阳修一样,也不是空有一身书生气,而是懂政治和军事,妥妥的全才。

在宋仁宗的授意下,范仲淹联合其他大臣,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欧阳修等人上书附议,宋仁宗觉得可行,便下令全国执行。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宋朝时,常与外族蛮夷发生战争。宋朝与辽国打了二十五年,与1004年签订檀渊之盟停战,但又与脱离藩属国的党项人打了起来。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宋仁宗不承认西夏的政权,下令捉拿李元昊,战争一触即发。

范仲淹任山西的安抚招讨副史,戍守西北边陲,促进宋夏的议和。战事缓和后,宋仁宗召他回朝,拜为参知政事,范仲淹才得以在制度改革上,大展手脚。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但由于宋仁宗的改革步子迈得太大,引起很多官僚贵族的不满,这些人频频阻拦改革的实行。

后来,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实在斗不过那些强权,被排挤出朝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以失败告终。宽厚仁德的皇帝

虽然变法失败,但这不影响宋仁宗继续勤政。他经常加班熬夜,明明腹中饥饿,却不敢胡吃海喝。因为,他时时都在严明律己,想给百姓做最好的榜样。

一天半夜,宋仁宗加完班后忽然很想吃羊肉,刚想命人去做,突然想到自己身为皇帝,一举一动都是举国上下的风向标。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如果他吃了羊肉,百姓就会争相模仿,那么便会数不清的羊被杀。想到这里,宋仁宗忍住了嘴馋。

照理说皇帝吃个羊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宋仁宗认为,这会引起对羊的大面积屠杀,十分残忍,即使再需要,也要敬畏自然,不可造成滥杀。宋仁宗如此仁爱,作为皇帝,属实少见。

其实,宋真宗就是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宋仁宗继承了父亲的美好品德,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大臣站他面前直谏时,免不了一时激动唾沫横飞,宋仁宗不躲,也不怪罪,拿袖子擦擦脸,继续听大臣说话。

他十分看重读书人,经常破格提拔人才,但对于朝臣的任免,他都放到朝堂上公开讨论,不会私下决定。

有回包拯反对他任命一个官员,在朝上言辞激烈,丝毫没给宋仁宗面子,宋仁宗相信包拯,不仅没怪他态度不好,还接受了他的建议。

1063年,宋仁宗重病,匆匆立了养子赵曙为太子,就驾崩了。百姓和大臣们无不痛哭,汴京城内的商户自觉罢市为他哀悼。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当时辽国还在与宋朝休战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听闻宋仁宗去世,也忍不住为他落泪。

耶律洪基当政期间,其实辽国的兵力强大,光精锐的骑兵就有50万之多,但耶律洪基没想过攻打大宋,正是因为佩服宋仁宗的仁义和贤明。

耶律洪基喜爱汉文化,唐宋的诗词是他经常拜读的文学作品,让这些作品轻松有良好诞生环境的皇帝,耶律洪基爱屋及乌。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到底有多得人心?

受宋朝文化的影响,耶律洪基一直坚持与宋朝修好,临终前都不忘嘱咐后人不要生事,要继续与宋朝和平相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3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宋仁宗,仁君,多得,人心,千古的资讯:
刘娥皇后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后,培养了千古第一仁君
...去世前曾留遗诏,封刘娥为皇太后,传位给11岁的赵祯(宋仁宗),由于皇帝年龄太小,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刘娥由此成了宋朝第一个太后垂帘听政的先河。刘娥一共垂帘听政11年,
2023-10-10 05:42:00
宋仁宗有多得人心?死后敌国皇帝辽道宗也为其流泪
宋仁宗,是一位让人佩服的君王,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尊重,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他在位时期,深得民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更为难
2024-05-16 17:20:00
宋仁宗赵祯是不是千古第一仁君?看这三点就知道了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是有史以来最有可能被冠以“仁”字之名的帝王,今日我们就从这三件小事来了解这位千古仁君。《三侠五义》中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2024-10-26 11:15:00
宋仁宗: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死后敌国皇帝为其流泪
一说起宋仁宗,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那个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的皇帝。但是,历史真相到底如何?他是否真的担得起这个称号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宋朝的皇帝。宋仁宗的仁政宋仁宗在位期间,
2024-03-01 21:18:00
宋仁宗:千古仁君,百姓心中的明灯
前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杰出的帝王,而宋仁宗堪称千古第一仁君。他以仁爱和智慧征服了万民的心,其去世更是引发了万民的悲痛,甚至连邻国辽国也设冢哀悼,这是何等的崇高和罕见!宋
2024-02-04 21:35:00
...国桢曾经这样评价他:“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在他的眼里,自古以来,只有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才能真能称得上是千古仁君。
2024-07-01 13:10:00
她是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后,培养出了大宋第一仁君
...册封为皇后。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后世非议。《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广为流传,使得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
2023-01-31 13:41:00
穿越千年:揭秘中国历史上的十位伟大皇帝
...伟大的十个皇帝排名,来看看有没有你支持的皇帝。10、宋仁宗:千古仁君历史上从来不缺明君,但是要说仁君,我想只有宋仁宗了。在宋仁宗时期,国家安定太平,而且宋仁宗性格宽容,严于律
2024-04-06 11:26:00
看似庸碌无为的宋仁宗,究竟做了什么?驾崩后举国哀悼
宋仁宗赵祯,他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去世时,举国哀伤。京城的商市全部关闭,百姓们夹道而哭,数日不绝。甚至有不少清高傲骨的文人墨客,卖了自己的字画,用换
2023-09-23 13: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