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欧阳修为何反对包拯去户部做官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6 09:1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一、

包拯一定没想到,千载之后他的名气如此之大。历史上的清官那么多,唯独包青天成了他们中间最走红的形象大使。

虽说是演义小说和电视剧捧红了包拯,可人家在自己的时代就已经声望很高了。

包拯出生的时候,是西元纪年的幸运三连号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包拯的老家在庐州合肥。

1007年,包拯八岁。合肥往西三千里的绵州,一个年过半百的小军官欧阳观老来得子,大文豪欧阳修刚刚来到人世。

包拯和欧阳修的性格迥然不同,若干年后,他们同在汴京朝堂做官,但没什么交集。

两人唯一一次产生某种联系,却是欧阳修反对包拯升官,包拯选择了退避三舍。

二、

包拯二十八岁那年考中了进士,有了这个金光闪烁的出身,只要不出大差错,必定前程锦绣。

宋代的进士比唐代幸福多了,无需再考试就能分配工作。包拯成为宋帝国最高司法部的委员(大理评事),又接到上级指示,让他以此头衔担任建昌县长。

建昌在江西。包拯是个大孝子,不愿让年迈的爹娘跟着自己受旅途之苦。他向组织上提出,想离父母近一点。

上级研究决定,让包拯改任和州盐税官,也就是县城盐税局长。

和州就是如今的安徽和县,离合肥也有近300里地。包拯的爹娘很忧愁,对他说:“儿啊,你要是去那么远,我们怎么办?”

于是包拯很干脆地辞职了,就宅在家里伺候父母。

包拯辞职的时候,欧阳修二十岁了。他先前两次参加公务员考试都惨遭淘汰,正在补习功课。

欧阳修为何反对包拯去户部做官呢

天圣七年(1029年),欧阳修得到翰林学士、同时也是他的未来岳丈胥偃的保举,获准参加汴京国子监的考试。加上次年的礼部会考,欧阳修连中三元,大出风头。他二十三岁就拥有了进士出身。

欧阳修先是在西京洛阳工作,和他的好友们度过了几年快乐时光。然后他被调到京城皇家图书馆校订典籍。

放眼整个北宋朝堂,能被欧阳修瞧上眼的还真没几个人。范仲淹算一个,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一身热血,眼里揉不得沙子。

1036年,欧阳修帮着范仲淹对抗宰相吕夷简,被打发到湖北夷陵当县长,一干就是四年。

三、

欧阳修被贬官的时候,包拯正在为父母守丧,老两口一前一后去世了。

包拯在爹娘的坟边盖了间茅屋,天天住在那里。他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守丧期满了,他还是不愿离开爹娘的坟边。

1037年,在乡亲们的劝说下,包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茅屋,一步三回头。生活还是得继续。他奉命去汴京听侯工作安排。

包拯剧照

包拯的第一份工作是天长县长,在如今的安徽境内。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升了官,赴任端州知府。就是那个以端砚闻名天下的地方。

端州的历任知府都会大量索取砚台,超过进贡朝廷数量的几十倍,用来送礼物走门路或者谋取私利。只有包公在这里干了一年多,连一块砚台也没拿。

北宋的公务员待遇是历代王朝中最高的。包拯是知府,只要不挥霍,根本花不完。当然,就算工资很低,他也不会贪一分钱。

这么清廉的公务员,当然会引起关注。1043年,包拯得到举荐,成为监察御史,负责纠察百官的行为。

另一边,欧阳修也回京任职三年了,时任知制诰,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

欧阳修在文坛已经声名鹊起。因为说话犀利,不怕得罪人,他在官场也大大有名,被时人称为庆历年间的四贤臣之一。

包拯闷头干活,话不太多,所以他的官运比欧阳修顺畅一些。

包拯嫉恶如仇,以铁面无私著称,但他能够容忍百官的小过失,只要不是贪腐或者大问题,他不愿检举别人。他还建议朝廷派出的巡查组不要对地方官吹毛求疵。

在京师那几年,包拯和欧阳修和虽然经常见面,却没什么共同语言,一直形同陌路。直到十几年后,欧阳修因故写了一封奏书,批评包拯。

四、

这十几年间,欧阳修屡遭排挤,在滁州、扬州等地做过好几年地方官。官场失意却让欧阳修的文采大爆发,写下了大量名篇佳作。

包拯干过的职务更多,财政部门(户部)、交通部门(转运使)、司法部门他都去历练过,也做过知州。

期间,包拯有两个头衔或者职务最为人熟知,一个是龙图阁直学士,另一个是权知开封府(代理职务)。包龙图和包青天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包拯代管开封府只有一年半,却赢得了千年的美誉。这当然归功于他的秉公执法、刚正无私。

包拯总是神情庄重,不苟言笑,京师百姓为此编了个段子,说包拯一笑黄河清。当时包拯在民间的名号是个官衔,男女老少都称他为“包待制”,因为他曾是天章阁待制。

包拯掌管开封府时,严厉禁止官员走后门、找关系的钻营手段,即便当朝权贵、仁宗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不守规矩,也会被包拯治罪。因此京师还有个传言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1059年,包拯六十岁。他的官位已经比较显赫了,身兼最高纪检委一把手(御史中丞)、交通部部长、司法部高级法官等职。

就在这一年三月,仁宗决定任命包拯代理三司使一职。三司使相当于宋帝国财政部长,和副宰相(参知政事)平级。这是个无数官员眼红的高位。

然而,包拯却躲在家里迟迟不肯赴任。因为欧阳修上书表示反对。

五、

五年前,欧阳修又一次面临贬官的时候,仁宗皇帝欣赏他的才华,让他去《新唐书》编辑部当总编。

此后欧阳修官运日隆。这时他正以翰林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代理开封府。

为什么欧阳修反对包拯当财政部长呢?这事儿还得从前两任三司使说起。

1059年三月之前,担任宋王朝三司使的是张方平。张方平是个能臣,不过自律不太严,被包拯告了一状。

当初京城有个酒庄老板刘保衡,住豪宅骑名马,看起来财大气粗。不过他的运作资金是从官府借贷的,企业负债率很高。几年下来,刘保衡的贷款连本带利滚到一百多万钱。

捎带着说一下。北宋的一贯钱并不是一千个,实际上是七百多个铜钱。而北宋初期一贯钱就相当于一两白银。

也就是说,酒庄老板刘保衡欠了大约一万多两白银的贷款。三司使的官员天天跟他屁股后面催债。很明显,刘保衡还不起了,只好宣告破产,变卖固定资产抵债。

这时候三司使张方平出面了,他用很低的价格买下了刘保衡的豪宅。刘保衡有苦说不出,只好自认倒霉。

张方平趁火打劫巧取民财的事儿当然逃不过御史中丞包拯的耳目。包拯很恼火,上书谴责张方平恬不知耻,不适合当财政部长。

仁宗皇帝马上就把张方平撤了职,调到地方当知州。

然后,曾和欧阳修一起编写《新唐书》的宋祁接管了财政部。可是宋祁的那把椅子还没坐暖,又被包拯弹劾下台了。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宋祁的行为也不检点。他在定州担任知州人时候,纵容自家人拿着公款放高利贷,大发其财。掌管益州的时候,宋祁生活很奢侈,天天大办酒宴。

总之,定州和益州都被宋祁搞得有点乌烟瘴气。这一次,是朝廷谏官吴及首先揭发了宋祁,包拯随即加入战场。

包拯还对仁宗皇帝说:宋祁的哥哥是副宰相,怎么能让他兄弟两个把持两大要害部门?于是宋祁也被撤了职。

回到1059年三月,仁宗皇帝搔着后脑,为财政部长的人选发愁。然后就想到了包拯,下诏让包拯暂时代理帝国财长。

六、

翰林学士、代理开封府尹欧阳修旁观很久了。他觉得包拯的做法不妥。

欧阳修写了一封洋洋千余字的《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明确反对包拯接管财政部。这篇文章在欧阳修的文集里可以读到。

欧阳修大致说的是:“自古以来,凡是忠正的大臣都珍视自己的名节。朝廷爱惜包拯的才干没错,可是这时候让他出任三司使,恐怕要毁掉他的名望。尽管前两任三司使有错在先,包拯却毫不推辞就接受任命,总是摆脱不了排挤他人然后自己上位的嫌疑。”

欧阳修还提出了“蹊田夺牛”的典故,意思是,如果有人牵着牛踩踏了别人的庄稼,就把他的牛儿夺走,这很过分。

欧阳修在这里指的是前两任财长被撤职,处置得过重。所以他认为,包拯接连扳倒两个财长,也有点过火,何况他还要自己取而代之,这怎么说的过去。

包拯起初的确没有推辞朝廷的任命。但他得知欧阳修的抗议,顿时迟疑了,向仁宗皇帝推辞升官。

仁宗不同意,让他赶紧去上班。包拯干脆躲在家里闭门不出。过了好一阵子,仁宗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又派人催促包拯。包拯迫不得已,这才慢吞吞地上任了。

包拯掌管财政部很有一套,一年多后,他从“权知”转正,正式被任命为三司使。

这场小风波里,包拯只能退避三舍。此后他和欧阳修仍然没有交集。他两个都是正人君子,只不过某些理念不同。他们之间虽然没有友谊,同样也没有嫌隙。

那么包拯在这件事中果真暴露了瑕疵吗?笔者认为并不是这样。前文说过,历史上的包拯颇能容忍他人的小错。但他弹劾的两个财长恐怕真的不称职,如果不下台,指不定还要犯错。

再则,既然皇帝委任包拯,他的第一反应是当仁不让,也无可指责,因为他有才干。所以,包拯在笔者眼里仍是那个完美的形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历史上包拯的最后结局
...并不开心,因病殉职,他的死因还一度出现争议。第一、欧阳修帮了包拯也害了包拯。历史上的包拯,祖上南唐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兄弟三人,他是老小。包拯没有月牙,长得也不黑,品学兼优,
2024-03-19 15:11:00
欧阳修推荐与批评包拯的背后:清官与文学家的交锋
包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清官,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宋仁宗时期曾经同朝为官,有过一段交集。欧阳修曾经向朝廷推荐过包拯,称赞包拯“清节美行”,不过到了后来,
2023-09-17 12:03:00
包拯与欧阳修:宋仁宗时代的“文战”
...包拯、武有狄青,更有“背诵并默写全文”天团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等,“唐宋八大家”宋仁宗时期就占了六个。这些“天团”中,几乎每一个都是我们学生时期的噩梦。我们同样也会发出疑问
2024-02-07 17:24:00
包拯为什么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
...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而且包拯在对待公务上面特别的认真
2024-04-21 13:07:00
...且十分值得尊敬,他们就是被称作“嘉佑四真”的富弼、欧阳修、包拯和胡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富弼生于洛阳,他自幼便与众不同,不但被范仲淹称赞为王佐之才,还凭借过人的文采
2023-11-02 20:36:00
公孙策帮了包拯这么多,包拯为什么要杀掉公孙策?
北宋,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像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沈括等这些人都出自于北宋年间,在北宋还有很出名的人物。包拯,一般人就算不了解他,也会看过包青天这个电视剧。包
2022-12-27 21:17:00
宋仁宗手下究竟有多少贤臣能士
...、举荐过的人才有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等,使仁宗朝堂贤才济济。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仁宗时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四岁父亲就去世,
2024-05-27 20:51:00
包拯为什么敢于弹劾“宋祁爷”
...名望的四人之一,其他三人分别为:宰相富弼、翰林学士欧阳修、天章阁侍讲兼管太学的胡瑗,这四人“皆级天下之望”,合称“嘉祐四真”。嘉祐四年正月(1059年2月),开封大雪,四处流
2023-08-29 16:08:00
包拯:坐镇开封的公正使者,不畏权贵、清正廉明的典范
...三司使,接着他被宋仁宗任命为代理三司使,但却遭到了欧阳修的非议。包拯因此待在家里,没有接受任命,可是仁宗不同意。过了很久,包拯才出来任职。1061年三月,包拯升任给事中,并正
2024-04-04 05: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