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09:22: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代是各个朝代中台谏权最为发达的一个时代,在当时,代表检察权的台谏系统也拥有了完全独立于行政系统的地位。

在天禧元年,宋真宗颁布了“天禧诏书”,该诏书通过明确指定台谏官责任与权益的方式,加大了台谏官的权利,这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对台谏制度的后续应用发展影响深远。

一、宋初的台谏制度

虽说“御史”与“谏官”很早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但“谏院”是唐代才建立完善的,宋初的谏官组织大多都是遵循唐代旧制,而“谏院”在当时也并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组织机构。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而唐朝旧制也与宋代初期的国情不符,故此宋初的“御史台”制度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

唐末纷战,宋初民风彪悍

在唐朝末年,国内动荡不安,是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段战乱时期直到960年才初步结束。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后周皇位而建立北宋,就此结束了“五代”的局面。

正是在这段战乱的时代里,整个中国的社会风气开始日益的彪悍向武,武力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基于这种时代背景,虽然后来宋朝建立,但这种武力至上的凶悍风气却一时间无法完全消除,只能选择任其随着国内局势的逐步稳定而渐渐消散。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2.局势稳定,台谏制度浮出水面

宋真宗时期,国内的政治局势逐步趋于稳定,相比于宋初时期政权并立的局面,宋真宗即位后政局动荡也渐渐平息下来。这时,唐代“御史台”制度的相应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虽然频繁朝代更迭,但由于盛唐时期影响巨大,而宋代的百姓大部分也以早先的唐人为主,故此虽然唐朝灭亡和宋朝建立相隔了七十余年,但很多唐朝的制度规章还是传承了下来。

“御史台”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唐代时“御史台”制度已经比较成熟、健全和定型。那时的“御史台”不但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而且有着一套自己的职官系统,分工明确,精简科学。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御史们作为皇帝的耳目,大多由皇帝亲自检验选拔、严明赏罚,故此不存在其他职官可能存在的作风问题,在皇帝的亲自操控下,这些优秀人才们升官迅速、奖罚分明,撑起了唐朝政治的半壁江山。

唐朝之所以能够出现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唐朝盛世,离不开“御史台”制度的作用。而自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朝廷威严尽失,“御史台”也分崩离析,加之当时各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唐亡。

而宋朝时期,“谏院”开始作为一个监察机关独立出现,“御史”与“谏官”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宋代台谏制度也彻底完善了起来。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自此可以看到,在宋朝时期国家统治者就已经开始分离监察权与行政权,这其实是古代中国典型的“二权分立”的思想,比起单独的“御史台”制度,这种台谏制度无疑更适合宋代。

3.天禧诏书颁布,台谏官权力放大

天禧元年,宋真宗颁布了这样一条诏令;“夫谏诤之臣,本期述嘉谋而矫枉;风宪之任,亦当遵直指而绳愆。既列清班,宜倾亮节。倘缄默而自肆,谅考绩而曷观……自今两省置谏官六员,御史台除中丞、知杂、推直官外,置侍御史以下六员,并不兼领职务。

每月添支钱五十千,三年内不得差出。其或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宪臣弹举。”这就是天禧诏书,台谏制度发展的重要一步,自天禧诏书发布后,我国的台谏制度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4.天禧诏书颁布乃大势所趋

虽然在唐朝时代“御史台”制度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但来到宋朝之后,官员们显得没有那么“敬业”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本应该作为纠正皇帝过失的官员却被统统派往外地担任知州或者通判,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讲这可以加强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和领导,很大程度上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但这样一来,“御史台”的作用就几乎不存在了。再者,宋代的“御史台”的官员们大多偏向于对刑事案件的处理上,虽然在唐朝时期也有辅佐刑狱这一职能,但无论是出于对皇帝的恐惧,还是以求自身的安稳,亦或是当时的社会因素。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几乎所有的“御史台”官员都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刑狱案件上。由此思来,“天禧诏书”的颁布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

二、天禧诏书成为台谏官们的“护身咒”

随着“天禧诏书”的发布,宋真宗在多个方面对于台谏官们的权力以及事务做出了规划,而这封天禧诏书也正式成为了官员们的“护身咒”。据记载,宋仁宗时期,台谏官们足足弹劾掉了15位宰相!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正如苏轼所言:“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台谏官员对整体社会的监管力度由此可以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检查,位高权重的宰相甚至皇帝也不能逃过被弹劾的命运。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在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中,他言语里将“谏诤之臣”和“风宪之任”两者并列举出,一个是表明他对台谏官员一视同仁的表现,将其分权互相制衡,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无疑也显现出了台谏官员的地位之高。

而在宋真宗之后,台谏官员们的工作重心也逐渐从议政转为弹劾。自宋仁宗开始,相关的弹劾现象便开始逐渐增多起来,以至于有了后面弹劾十五位宰相的故事。

可以说,自宋真宗开始,这一切才逐渐转变。也是在宋真宗的改革之后,官员才开始踊跃弹劾,所谓的“台谏制度”也才名副其实起来。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而在这个时期,根据规定即便是君王也不能诘问风闻的出处,而台谏官员也有拒绝君王究诘的权利。

宋神宗时期,权监察御史里行彭汝砺面对对神宗的究诘,直截了当地跟君王说:“臣宁自劾,不敢奉明诏。”这便是当时台谏官们所享有的一种特殊的权利:风闻权。这项权利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非常大的一项权利了,该权利的拥有可以进一步地扩大台谏官员的信息来源范围。

其实对于古代社会来讲,很多官员郁结于其严苛的刑罚,所以很少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一是担心言多必失,犯下以下犯上的欺君之罪。二是担心所报情况不属实导致后来又被人责难。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而风闻权的授予则几乎避免了这些事情的发生。这样一来即使所报情况有误,皇帝也无法过分苛责,这使得他们可以放心行使自己的监察权利,而无后顾之忧了。

但虽说如此,规矩毕竟还是皇帝制定的,而这项权利究竟能实现多少也是看皇帝尊重与否了。但在历史上,很多明君虽然时常被台谏官员气到难以遏制,但总的来说还是能够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的。

而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御史官们也常常谏诤皇帝,这种官员直言进谏的现象在宋仁宗时期最为明显,中国自古以来以皇帝的权力为最,所以这种大臣谏诤皇帝,而皇帝却只能选择听取的时期确实为数不多。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由这个时期的官位更迭看来,虽然不否认可能有夸大记载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出现在了某种程度上,能够制衡皇权高官的官员,在某些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兴也台谏,苦也台谏

固然“天禧诏书”给予台谏制度的权利确实带给了国家相当大的有利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家各司其职,将朝廷暂时稳定了下来。但是强大的权力,也并不意味着百分百的高回报。

极重的权势带来问题自然在所难免。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如此强大的权力,导致历代奸臣掌控朝政的时候,台谏官员首当其冲地成了被操控的对象,纵观宋代的朝政,基本都是通过操控台谏官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说,台谏官员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到了宋朝的兴衰。

宋真宗颁布的“天禧诏书”,为何被视为台谏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总结

宋真宗的“天禧诏书”是我国台谏制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天禧诏书”的影响下,我国的台谏制度才开始逐步步入正轨。对于台谏制度的发展来说,“天禧诏书”无疑是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职权的增强使得弹劾范围“上至君王将相,下至吏治民情。”

风闻言事的特权也大大提高了台谏官的作用和地位,加重了权力,使得台谏官员成为宋代官员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极重的权势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有利有弊,但是宋代的台谏制度的确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为当时更好地监控朝廷,掌控天下做到了很好地铺垫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3:46: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成也台谏,败也台谏,为何宋朝的台谏制度“变了味”?
...感慨。“台谏”在宋代以前分别指御史台官及谏官,经过宋真宗时的整顿和建设,台谏合流,至仁宗时进一步完善,台谏制度进入良好的运转期。然而北宋中后期的台谏制度逐渐崩坏,台谏官的地位
2023-01-18 22:33:00
北宋灭亡的财政因素:制度缺陷与官员贪腐
...地制造混乱。公元1001年3月,一代名相吕蒙正曾经对皇帝宋真宗汇报过这样一个情况:国家财政部门的主管官员,居然连国库的收入、支出、盈余、亏损等方面的数量都搞不清楚,这也太没有
2023-12-02 05:30:00
宋朝刘太后从二婚歌姬到皇后,执政十余载
...众,且颇有才艺,便将其推荐给了韩王赵元休(即后来的宋真宗赵恒)。赵恒见到刘娥,便大为喜爱,当即便将其留在了宫中,日夜伺候身边。根据司马光《涑水记闻》的记载。一日,宋太宗见赵恒
2022-12-16 15:30:00
杨怀玉并非杨文广之子,而是宋仁宗的陪读
...证实。杨家将的原作者创造杨怀玉这个角色,实际上是从宋真宗赵恒时期天禧党争的太子监国事件中来的。由于这个政治事件的核心人物寇准与杨家将都被认为是北宋文武官员忠于国家的代表,所以
2023-05-21 13:58:00
宋朝的经筵制度:皇室教育的里程碑
...祖宗以威,兵不释翳者盖数十年,近世无有也。”特别是宋真宗本人,更是大力推崇全社会范围内的学习风气,不仅在政策上多有这方面的倾斜,更是对道家经典做了系统的修复,使学有所依。而作
2023-10-22 08:30:00
宋史:宋真宗担心老婆变成武则天第二,可他到底还是活成了唐高宗
北宋天禧年间,宋真宗赵恒联手宰相寇准,向皇后刘娥发起了一次权力斗争,刘娥毫不示弱,联手副宰相丁谓猛烈反击。彼时的情况是,刘娥长期帮助身体不适的宋真宗处理政务,干政的手伸得越来越长
2023-10-21 11:49:00
...样与真正的谏官其中的差距有多远呢?天禧初年的时候,宋真宗下诏书设立了六名谏官,规定了他们进谏的职责。宋代庆历年间,钱君才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他们
2024-05-27 17:04:00
入宫以后,刘娥非常聪明,他不和其他妃嫔和宋真宗争宠,在宫中不争不抢,虽然受宠,但能和其他妃嫔和睦相处。在后宫的宠妃之中,有一位杨氏,极受宋真宗宠爱,其受宠程度几乎和刘娥不相上下,
2024-06-17 07:42:00
...少的坏事,下面略举几件说明:一、鼓动皇帝大兴土木。宋真宗要在宫城营建玉清昭应宫,左右近臣上疏劝谏反对。宋真宗召问,丁谓回答道:“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宫奉上帝,而且用来祈皇嗣。
2023-10-09 16: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初怪才金圣叹行刑时耳朵里掉出纸团,上有两个字,道破生死玄机
明末清初,有一位很牛逼的才子,他的名字叫金圣叹,他的主要成就是文学批评,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小说、戏曲的创作理论,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作出了特殊贡献
2025-04-23 01:13:00
朱熹《大学》思想,以及其对治国秩序的影响
《大学》一书流传久远,作为一名学生,不论你喜欢与否,或者为了考试升学,几乎都一定曾经背诵过《大学》的字句。也许有人会想
2025-04-23 08:07:00
皇帝下旨株连九族后,为什么没人逃跑呢?其实不跑才是明智之举
观众们在观看古装剧时,经常会看到那些朝廷大臣,今天身处高位,荣耀无比,可是有朝一日被皇帝抓到把柄,或者惹怒了皇帝,下场不仅仅是自己惹上牢狱之灾
2025-04-23 08:33:00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百废待兴,国内经济情况特别萧条。在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被延缓了下来。但是经过我国人民
2025-04-23 08:44:00
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揭示了旅游的本质是“移动的阅读”。当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下“悬瓮之山
2025-04-23 08:50:00
官渡之战:英雄的崛起与霸业的奠基
在中国军事史上,官渡之战被塑造成一个军事奇迹的典范——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曹操,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一举击败了强大的袁绍
2025-04-23 09:04:00
汉朝公主远嫁波斯,中途不幸怀孕,生在当地建国,如今归属哪里?
《西游记》恐怕是很多人无法磨灭的童年记忆,相信看过的人对唐三藏一定是记忆犹新。而唐三藏的原型,便是唐代那位从中国一口气跑到天竺(印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
2025-04-22 18:18:00
别被“抗日神剧”骗了!二战时期日本女兵,主要是间谍和护士
在各种抗日题材电视剧中,日本女兵可以说是出镜率相当大的“兵种”。排除掉这些日本女兵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以及打扮不像军人这些槽点外
2025-04-22 18:31:00
汉朝二十四帝,如果在阴曹地府齐聚一堂,刘邦最想抽的人是谁?
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无数的政权兴衰交替,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天下,随后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在历史上,一直到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
2025-04-22 18:58:00
李善长被赐死时,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却笑道:好好看看上面的字
洪武二十三年,天生星变之祸,需老臣挡之,方可免厄。数匹快马,自京城而出,携带圣旨白绫,直奔安徽定远,那是韩国公、曾经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的家乡
2025-04-22 19:12:00
山西一大妈靠拾破烂,养大独臂弃婴,长大后的女孩过得如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进步,当下“弃婴现象”减少,狠心的父母也不再那么多。过去由于生活条件的有限,不少人在生了不健康的孩子以后选择将其抛弃
2025-04-22 19:38:00
曾国藩与咸丰的斗法:整个湖南官场都挺他
他紧急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人都是他的心腹和湖南省高官,其中就有左宗棠。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很谈得来,曾国荃婉言相劝左宗棠
2025-04-22 19:58:00
“寄情翰墨——段云捐赠书法作品展”, 4月22日在山西博物院书画展厅开展。展览以段云1990年捐赠省博的书法作品为主,共87组展品
2025-04-22 22:28:00
市文旅局4月22日发布“何以锦绣”阅读之旅线路,邀请参加全民阅读大会的宾客跟随悟空、傅山、罗贯中的脚步,游览太原市知名人文景点
2025-04-22 23:00:00
知识照亮前路,阅读引领未来。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犹如一盏穿越迷雾的灯塔,清晰地提醒着我们,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立身之本
2025-04-22 1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