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的文臣武将70岁可致仕,宋代官员为何不愿“退休”?
...象是每一个封建王朝都较为头痛的为题。宋代律法规定:文臣、武将年至七十即可致仕。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有宋一代,虽然出现了以王彦超为代表的一批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员,但是更多的官员恋占权位...……更多
古代致仕制度的发展经历如何?
...官为帝王服务的积极性,所以当时的退休制度也被称为“致仕制度”,那么下面笔者就带领诸位看客一同走进古代致仕制度。致仕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致仕养老制度就已经存在,比如在《礼记》中有这样描述西周致仕...……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年踰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命却其章。”可知宋代文臣致仕制度执行得并不严格。针对冗官问题,宋朝一些有识之士也提出了一系列革除冗官的建议措施。首先,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提出了“抑侥幸”,即限制...……更多
古代宰相将军隐退还乡,在家乡的地位如何,和县令谁更大?
...继续任职,而选择辞官还乡的行为,有一个温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意思理解,便是把官位还给君主,意同现代的退休。那么,历朝历代的高官贵胄们为何甘愿走下权力之塔?在告老还乡后又如何面对身边的落差?将军宰相等...……更多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
...于他们的退休《尚书大传·略说》就有云:“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所以宰相的退休早在周朝就有“致仕”这么一文雅的称呼。这段话明确表述了宰相致仕的年龄一般在七十左右,古人寿命不长...……更多
揭秘古代致仕制度,官员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古代官吏退休又称为致仕。对于致仕制度的起源,历代学者均有不同的介绍,有人将商代"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后告归"定为中国致仕制度出现的标志,有人将商缺变法"废分封、行郡县"作为致仕的起源。《尚书..咸有...……更多
古代将军、宰相等致仕之后,县令敢不敢管他们?
...朝的时候固然是“威风八面”、“风光无限”,但是他们致仕之后,也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是没有实际权利的。而县官作为一县的父母官,虽然位居官僚系统的最末位,只是个“九品芝麻官”,但毕竟对一县的百姓具有管...……更多
宰相作为百官之首,退休到地方会接受县令的管理吗?
...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时候的朝堂官员“退休”称为“致仕”,也即俗称的告老还乡。但是朝堂官员并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打工人”,他们能否致仕,是否必须致仕通常关系重大,并非是提交一个“退休申请”就能顺利走完...……更多
明朝的“退休”官员都能享受哪些待遇?
在中国古代,官员退休被称为“致仕”,明朝建立后沿袭了元朝的制度,规定“文武官七十以上不能治事者,许明白具奏,放回致仕”。后来又进一步规定,五十五岁以上的患病官员也可以“冠带致仕”。此外还有一些官员因...……更多
古代官员退休待遇揭秘:从赏赐到田产再到微薄的退休金
...休政策各朝代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古代官员退休称做“致仕”,“致仕”一词,起源于西周。“致仕”就是官员年龄到了七十岁,就要把手中的权力主动交还给君王,自己退出政界告老还乡。由于周朝是奴隶制社会、官员都是...……更多
汉朝的官员退休后叫“乞骸骨”,这是什么意思?
...先深入了解古代的“退休”的发展。一,古代退休制度“致仕”的出现、及其发展在古代,退休还有一个十分文雅的名字叫做“致仕”或者是“乞骸骨”,根据一些流传下来的典籍记载,致仕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更多
古代官吏致仕与礼制有何联系?
致仕,在史料中一般指古代官吏退休。东汉经学大家何休注引《春秋公羊传》中说:\"致仕,还禄位于君。\"可见官员致仕,即是将自己的职位腾出来。此外,《尚书·大传》中还说:\"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即规定了古代...……更多
古代官员多少岁可以退休,退休后怎么生活?
...,在唐宋以前是没有退休这个词的,在最早,人们是用“致仕”、“致事”这些来表示退休的,而且古代的退休仅限于官吏。我国最早的退休制度应该是在周王朝开始,在《礼记.曲礼》中讲到“大夫七十而致事。”不过那个时...……更多
杜衍致仕后的简朴生活:衣食住行的低调风格
马克思认为,衣食住行是人类最简单的生活需求。杜衍致仕后的生活,也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先从他的着装来说,作为前任宰相,居高官享厚禄,也许锦衣华服才匹配他曾经的荣耀。实际上他的穿着打扮,...……更多
古代官员多少岁才能退休
...休制度,那仅限于官吏。在《春秋公羊传》中说:“退而致仕”,这个“致仕”就是还俸禄、职位于君主、退休养老的意思。古代的官吏退休跟现在一样,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才能办理退休手续,《礼记曲礼》记载:“大...……更多
古代人是如何养老的
...罪论处。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70岁,汉代只有高级官员有“致仕”,致仕条件是年老或是有疾。汉代规定,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退休可领取...……更多
他为父上书,却因四字称呼触怒乾隆惨被绞死
在古代,官员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就会退休,称为“致仕”,年龄一般以70岁为限。对于年老致仕的官员,朝廷一般优待有加,而在清朝,统治者为了拉拢人心,笼络大臣,对致仕官员的待遇更加优厚,使得这些人在致仕后还享有...……更多
古代官员退休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休于居”。不过在唐代之前,官员辞职不叫退休,而是叫致仕,也称为致政。在《公羊传》中记载“退而致仕”,所谓致仕也就是还禄于君,将自己的职位空出来,交还给国君。古代官员想退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汉朝,...……更多
古代外地官员都会告老还乡,朝中重臣回到老家后,如何与县令相处
...会派人盯着,有些人皇帝还不让他离开。古时候管这个叫致仕,致仕有着严格的要求,年龄和身体状况是重要的标准,同时根据级别和品阶的不同也有不一样的规定。那么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朝中大臣致仕回到老家之后,...……更多
崇祯时期的内阁斗争:温体仁与钱谦益的权力之争
...,将异己阁臣说成党派人士,令皇帝对其厌恶,迫使阁臣致仕。他还通过与吏部尚书合作的方式,肆意打压朝中异己官员,使崇祯时期官僚队伍鱼龙混杂,职位换人频繁,官员办事不利,重要政治决策出现失误,最终导致明王朝...……更多
“告老还乡”是什么意思?
...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更多
宋代官员的年龄奥秘:实年与官年
...任时做的贡献特别大,特别受皇帝宠幸,才有可能“恩许致仕,赏以半俸”,即经过皇帝恩准退休,并按在任时工资标准的一半发放退休金。大多数官员不可能得到“恩许致仕”的机会,一卸任经济来源就断了,于是纷纷谎报年...……更多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在大城市没有自己房子吗?
...在城市里奋斗多年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亦叫\"致事\"、\"致政\",我国古代退休制度在周代就已经出现,《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意思就是说七十岁退休,到了汉朝形成了一种制度,后面的...……更多
...规定古代的退休制度,仅仅限于官吏当中,一般被称为“致仕”,即《公羊传》当中所注释的“致仕,还禄位于君”,和现在差不多,退休了,自己原本的权力职位全部都要交还,这种制度最开始诞生于周朝,后来不断发展,最...……更多
古代官员工资低廉,买房难如登天
...要求很多,官员走时不能动之分毫。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致仕的官员都没有房子,单说唐朝,想要在唐长安城内买一座宅子,那是十分不容易的,价钱也不低,而且那时也不像我们现在一样可以按揭贷款买房,所以大多数人是没...……更多
聊聊明朝前中期的一个官员杨鼎
...深最终采纳了杨鼎的意见。成化十五年十二月,杨鼎正式致仕,朱见深特意每月拨给他二石米,给仆役四名,直到去世为止。明朝大臣致仕后有给赏赐的这一惯例,就是从杨鼎开始的。杨鼎本人于成化二十一年六月去世,享年七...……更多
宋朝官饷全国第一,和明朝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简直不要太幸福。宋朝富得流油宋朝为了鼓励官员们按时致仕以及酬劳从政功绩和保证晚年生活所需,从太宗中期起规定退休官员可以享受各种优厚的待遇,宋代官吏致仕后的待遇主要包括俸禄、升转官阶、荫补、要求朝廷恩例...……更多
中国古代的官吏退休后,会发养老金养老吗?
...在韩愈第一次提出“退休”这个词之前,我们古人都叫“致仕”、“致政”这些词。《尚书大传.略说》中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就是说那时候的官员古稀之年才能退休不干了。当时大臣们...……更多
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裴松之担任过哪些职位
...封爵西乡侯。元嘉四年(427年),裴松之以南琅琊太守一职致仕,但又被朝廷任命为中散大夫,后又提升为太中大夫。元嘉二十八年(451年),裴松之辞世,终年八十岁。人物生平出仕晋朝裴松之八岁时就通晓了《论语》《毛诗》。...……更多
曾铣提出夺回河套之议,嘉靖帝因谁而废置
...边关之费。” 曾铣与嘉靖皇帝虽然热情高涨,但是很多文臣武将却并不认同。当时三边的巡抚如延绥巡抚张问行、陕西巡抚谢兰、宁夏巡抚王邦瑞以及巡按御史盛唐,对嘉靖皇帝的旨意阳奉阴违。他们并没有按照诏书的要求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据《晋书》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以上《晋书》中的“帝”不是司马懿,也不是司马昭
2024-06-02 06:52:00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钱云森60多年前,勒桃源路浪有一个卖梨膏糖个小摊,摊主叫笑得福,用表演独脚戏个形式招徕顾客,我平常有空就欢喜去听伊讲各种各样故事
2024-06-02 14:03:00
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应该就属于明朝了。天子守国门的良好名声在外,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同时明朝的开辟,也同样有着不平凡的一面
2024-06-02 06:05:00
公元263年,钟会率领大军,和姜维对峙于剑阁,而邓艾却另辟蹊径,率领自己的军队偷渡阴平,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七百余里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
2024-06-02 06:33:00
太原起兵的时候,李渊和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组成了一个点三个面的集团。其中李渊是那个点,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围绕李渊的那个面
2024-06-02 06:41:00
康熙帝被一些学者誉为“千古一帝”,这是有些道理的,康熙确实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帝王。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廷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
2024-06-02 06:53:00
基于《雍正王朝》来分析,我认为雍正不会造反。因为造反所需的各方面条件,当时的雍正并不具备,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一下。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雍正王朝》中
2024-06-02 06:55:00
张琼,大名馆陶(今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后周时隶赵匡胤帐下,以骁勇闻,曾冒死救过匡胤性命,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
2024-06-02 08:35:00
说到这个赵匡胤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再历史也就那么回事,所以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得力助手的,话说赵匡胤旗下有十大名将
2024-06-02 08:58:00
曹操的一位肚量非常大的人,他对人才的任用不拘一格,不论之前做过什么只要来投,曹操就会接纳。张辽就是从吕布处归降他的,他当年看出张辽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2024-06-02 06:58:00
作为四大名著作者之一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讲述了一个庞大家族的兴衰,“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引起很多读者对曹雪芹悲惨身世的同情与感慨
2024-06-02 09:17:00
韩信被萧何设计,吕后将其杀于钟室,但刘邦还是很肯定他对汉朝的贡献的。从后来刘邦对待异姓王的做法来看,韩信即使不死于吕后之手
2024-06-02 08:41:00
自古以来都是创立者最牛,所以这事到了大清朝自然也不例外,很多便宜对清史不太了解,下面笔者大概说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到底何许人也
2024-06-02 08:47:00
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中国出现过很多忠臣义士,与之相对的历史上的奸佞小人也不少。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南宋一位遗臭万年的大奸臣秦桧
2024-06-02 08:50:00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之后,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受民间文学影响,很多人谈及赤壁之战,总会向孙刘联军竖起大拇指
2024-06-02 0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