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在大城市没有自己房子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6 13:19: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某某官员向皇帝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恩准后,拖家带口就往家乡赶,或者退休了、不受皇帝重用了,往往向皇帝请辞告老还乡。例如王翦当年要60万兵力伐楚,秦始皇便觉得他老了,胆子也变小了,王翦知道后秦王已不怎么待见他,遂以要照顾老人为由,告老还乡。古代这些贵族大臣,为什么会在退休后、或者其它原因辞官后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呢?难道是大城市的生活比不上农村,还是在城市里奋斗多年还没有自己的房子?

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亦叫"致事"、"致政",我国古代退休制度在周代就已经出现,《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意思就是说七十岁退休,到了汉朝形成了一种制度,后面的唐、宋、元等朝代基本沿袭七十岁退休的规定,明、清两朝则把退休年龄提前到了60岁,成为了今天退休制度的雏形。虽有退休制度,但不是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立马退任,还得看皇上的意思,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皇帝不让你退休,你就要一直干到死为止,元朝的郭守敬,已达古稀之年,但多次请辞都未获批准,最后八十六岁时卒于任上。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在大城市没有自己房子吗?

图1《睢阳五老图》中的王涣,以及礼部待郎致仕王涣跋文,幅描摹宋朝“老干部”幸福生活的画卷

古人有很重的“叶落归根”观念,古人认为在阳间人会欺负人,在阴间鬼之间也会相互欺负,如果一个人孤独无靠死在了外面,魂魄肯定会被其他的鬼魂欺负,但一旦回到家乡就不怕了,这也是古代为什么运尸业经久不衰的原因,如果找不到尸体,还会设坛招魂。古代信奉儒家文化,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同等重要,很看重家族观念,一个人出生后,就会进入族谱,死后亦安葬在家族的祖坟,一旦死在了外面,灵位进不了家族祠堂。所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棵树无论长得有多高大,当叶子枯萎后,终究是要回到它出生的地方---泥土。

古代官员年轻便外出闯天下,到老了亦应该回到出生地,强如西楚霸王项羽也说过“富贵不归吾乡,如衣锦夜行。”莫说古人如此,现代人也是希望年轻在外闯荡赚钱,年老就回故乡安享晚年,这是一种故乡情结。再有便是孝道,儒家文化中,孝是核心,古人的孝是出了名的,像曾参的啮指痛心、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广为流传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家乡还有年老的父母、亲人,他们无论如何都是要回到家乡的。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在大城市没有自己房子吗?

图2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官场如战场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对的,有权力就会有斗争,身在官场,能明哲保身的官员屈指可数吧!就算能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朝廷之上,官员往往会分成两派,尤其是皇位的争夺战中尤为惊险,这时就要站好队了,站错了队轻则丢官失势,重则搭上全家性命。

再加上,为官多年必然得罪的人不少,退休后无权无势,说不定哪天被人砍了都不知道,特别是在为官期间参与的一些利益纠纷,万一哪天被揭发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天子脚下,皇帝老子不高兴了,退休了也把你杀了,伴君如伴虎,离皇帝远一点,也许皇帝认为你已不在参与政事,帝皇多多少少会念在以前你的功劳,也就不再追究。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在大城市没有自己房子吗?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在大城市没有自己房子吗?

图3 明朝官员

帝皇为什么会把一些王子或异姓王分封到不同的地方,并严令没有诏令不得返回京城也就是预防这些王公、王爷与朝廷大臣勾结从而对皇权产生威胁,帝皇之术最深不可测,前一刻还在为国卖命,下一秒就有可能在断头台上了。

帝皇大多生性猜疑,天子脚下当官,自然是提心吊胆的,夸张点来说就是说话都不敢大声一点,尤其是碰到朱元璋这种“变态”的主子,设立锦衣卫,时时监视周边的大臣,很多官员巴不得远离京城了,所以退休后不告老还乡留在这被监视?万一说错了话,一不留神就传到皇帝耳里,以帝皇的猜疑心,会以为你还贪恋权力,到时想脱身可就难了。所以,为避嫌,告老还乡是最体面离开京城是非之地的方法,一来皇帝满意,二来自己亦可获得一些赏赐,何乐而不为。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在大城市没有自己房子吗?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在大城市没有自己房子吗?

图4《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

古代官员虽有退休制度,但在退休后的保障却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唐朝以前,在位期间,所住的地方是朝廷供给的府邸,相当于今天的政府宿舍,只是能在任职期间住,退休后,朝廷是要收回去给下一任官员住的。一些官位大,功劳大的官员可以获得皇帝赏赐的府宅。汉朝官员要在俸禄达到两千石以上,退休后才可以领到俸禄的三分之一,比它低的,没有任何保障待遇,如果在职期间没有捞到足够“油水”,只能回乡养老。唐朝官员虽然没有俸禄,但退休后得到一些田地,这些田地是世袭的,也算一个不错的福利了,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利用当官期间的收入用以在家乡置田办地,退休后回到故乡养老。

古代官员大多都是靠科举进入仕途,饱读诗书,且古代有“致仕悬车”的说法,很多官员都希望能够安享晚年,研究学问,还有就是希望能够发挥余热,回到故乡成为一方贤士,报答故乡的培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18: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时期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措施:牙人、亲邻法和限购令
...人们前来居住,当时很多人一辈子的梦想就是赚够钱后在大城市里买一套房子,从而使得自己的子孙能够享受更好的社会生活资源。据统计,北宋后期,汴京市区的人口密度约为12000-130
2023-11-22 06:36:00
...范围和地点,尤其是避免以军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内的大城市发动袭击,以防止黎真主党作出更加激烈的回应导致冲突升级。(总台记者 赵兵)
2024-07-29 02:11:00
俄官员:中国公民在莫斯科的消费增长近三倍
...据他介绍,目前每周有70多次航班往返于莫斯科和中国各大城市之间。科兹洛夫说:“2024年4月,莫斯科市代表对中国三座城市——成都、重庆和哈尔滨进行了商务访问,在此之前,他们还
2024-06-22 09:28:00
美官员担忧,以军尚无可行的地面进攻计划
...地区的地下维护着错综复杂的隧道网络。奥斯汀曾经打过大城市的巷战,奥斯汀在2016年到2017年是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当时他指挥美国军队在解放伊拉克摩苏尔城的战斗中支援库尔德人
2023-10-24 14:54:00
深夜突发6.9级地震,已致296人死亡!摩洛哥官员:伤亡较严重的地区位于山区,救援难以到达
...特拉斯山脉西段主脉,位于摩洛哥中部。距离震中最近的大城市马拉喀什市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人口超过100万。马拉喀什的老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
2023-09-09 15:15:00
“个性官员”虞爱华,任安徽省委副书记
...吸引力不断提升,合肥常住人口持续提升,距离千万人口大城市仅一步之遥。近年来,合肥的发展势头强劲。据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024-01-21 12:54:00
农村怪现象:谁家的房子越破败,越说明儿女在外有出息
...明儿女在外有出息。儿女在外边有出息,就把父母都接到大城市生活了,老家的房子根本就不用管了我老家村里,有一户人家老房子年久失修都塌了,看着特别破败。我曾经好奇,问我爸,这是谁家
2023-01-01 14:58:00
广东隐形富豪:坐拥10栋楼,每年收租9亿,靠卖鸭仔饭消磨时间
...饭都要犹豫半天,希望包租公能多开几年,帮助打工人在大城市里尚有一丝喘气的余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3-11 23:52:00
明朝末年四个阶层对立,国家力量如何瓦解
...造成了基层掌控力的下降,明末的北方,明军主力龟缩在大城市,那些没有义军存在的区域,农村事实也被地主阶级把控了,明朝的基层凝聚力接近崩盘,而这事实造成了黄河以北,明几乎没有财政
2023-09-06 05: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