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稳定了朝中人心,随后又提拔了于谦为兵部尚书,统御京城兵马,全权负责京师保卫战。君臣一心,共同拱卫京师,护大明子民。于谦身为一介文人,自怀风骨,怀着与京师共存亡的必死决心,调兵遣将,直迎瓦剌大军。当时...……更多
蒙古再次兵临京城下,严嵩如何保卫北京
自古以来,京畿便是政治、军事重地,是一个朝代和国家发展的中心。帝王君主坐镇京畿,良将文臣辅佐朝纲,周围百姓安居乐业,这便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所在。若是京畿重地受到攻击,那多半说明朝廷面对的问题和麻烦十分...……更多
...臣商议战守大计。现如今瓦剌兵锋正盛,不日就会打到北京城下。而京城三大营又在土木堡全军覆灭,这该如何是好?朱祁钰把问题抛给大臣,指望大臣们出主意。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大臣们此时竟然纷纷号啕大哭,整个朝堂...……更多
于谦:忠诚与智慧的明朝守护者
...挥直接导致了土木堡的惨败。土木堡大败的噩耗很快传回京城,朝野为之震惊。主和派大臣建议迁都南京,保全江山社稷。于是在这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支持固守京城,建议立英宗的弟弟代王朱祁钰为帝,稳定民心。在他...……更多
徐有贞: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的关键人物
...是留在北京,恐怕不妥,应该赶紧收拾收拾行李,退守南京城。此言一出,尽皆哗然。我们实在很难理解徐有贞同志当时为什么要说出这样一番让人十分丧气的话来。大明百万之师,不过是丢了区区二十万人马,扣了一个鲁莽冒...……更多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古联军大举侵犯边疆,明军参将吴浩不幸阵亡。噩耗传到京城,朝野震惊。大太监王振正专权摄政,他劝说年仅23岁的朱祁镇仿效永乐、宣德两朝的北伐先例,亲征蒙古。作为帝国的龙兴之地,北京必不可少。然而操之过急的北...……更多
为何说明英宗连夜记住功臣的名单,注定成为历史的笑柄
...,天上突然闪过一个大大的惊雷。巨大的轰鸣声,整个北京城都有所耳闻。这难道就是先帝的警告?视线拉回朱祁镇,此时他率领着大军正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此处正是险要之地,稍有不慎很容易全军覆没。而此时,天降大雨,...……更多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严重缺乏攻城的器械,所带的粮草也不足,宣扬攻陷北京城更多只是恐吓罢了。随着朱祁钰的登基,随着大明王朝暂时恢复了稳定,随着各地的勤王之师纷纷抵达北京,蒙古人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所谓的突袭北京城已经成了不...……更多
明军主力在哪战中被全部歼灭
...正是于谦这一决定使得明朝没有被瓦剌灭亡。于谦后来在京城组织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京城数十万百姓最终击败了也先的进攻,也先无奈,发现明朝已经另立新君,只好将明英宗放回,然而明英宗回去之后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更多
出将入相:明朝文臣武将的典范
...统十四年(1449),由于宦官王振怂恿,明宣宗再度率领京城军队亲征,结果被蒙古人俘虏。皇帝被俘,城中缺兵,于谦力排众议,带领余下的几万士兵坚守京城一年多,最终保下了京师。而在几十年以后,明朝还出了一位“岭...……更多
大明因于谦而续命两百余年,为何有人说其死得不冤
...队,其次就是粮食,打仗是需要粮食的,并且瓦刺已经将京城围住,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总之,于谦顶着巨大的压力领到了这个命令。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运作,在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一日,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在于谦的...……更多
明朝中流砥柱罗通:北京保卫战的英雄传奇
...镇一路南下,先后攻克紫荆关、卢沟桥,于十一日进抵北京城郊。土木堡一役,二十二万明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五十二名出征的名臣宿将死于混战之中,朱祁镇也被俘虏。而当时的大明京师仅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土木堡二...……更多
“土木堡之变”明代20万精锐全军覆没,也先为何没能趁机灭掉明
...代应对及时,局势迅速稳固当“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入京城后,迅速引发了明廷的震动,为稳固局势,皇天后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任命明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召集朝臣商议战守大计,徐有贞等人甚至主张还都...……更多
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明英宗朱祁镇的继位与宦官专权
...败!深入中原王朝的腹地,各地勤王的军队也已经快到达京城,于是,也先在十五日夜,拔营而走,明军以炮火追击,杀敌万人,也先向回良乡逃去。十七日出紫荆关,明军直追,败敌于固安、霸州,擒阿归等18人。此时,京师...……更多
明代宗朱祁钰:从监国到皇位的逆袭之路
...造化弄人,为稳定军心也先带着自己的十万军队,直逼北京城下。然而,明军的精锐在土木堡死的死,伤的伤,留在北京城里的,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大军压境,城里的王宫贵胄惶恐不已。\"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更多
于谦:忠诚与正义的典范,最后却遭冤斩
...变发生时,于谦正襄助明英宗处理边境事宜。他立刻赶回京城,看到瓦剌军队正在肆虐,百姓涂炭,心中悲痛。于谦明白,此时必须立即确立新君主,以平息民心。在与重臣商议后,于谦提议由宪宗子明代宗即位,得到与会者一...……更多
于谦为何拥立朱祁镇的弟弟为帝
...然有一杆秤。土木堡之变后,瓦剌挟大胜的余威,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是大明的北大门,只要北京城一下,整个中原将无险可守。当年明成祖朱棣将国都由山温水软的金陵迁到苦寒之地的北京,就是出于“天子守国门”的考量。...……更多
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为何会受到优待最后还被送回?
...明朝军队不战而降,进而大肆劫掠、勒索钱财。但是留守京城的于谦等大臣应对及时,先是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安定人心,然后下令边关将领不用理会瓦剌用明英宗朱祁镇名义下的命令,这样一来瓦剌大军只能一路打进来给了明...……更多
明英宗朱祁镇的败家之旅,在位21年葬送国家根基
...,朱祁镇立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太子,让其弟朱祁钰留守京城,以备万一。但是由于太过仓促,只能临时征调20万大军,号称50万,并任命王振为主帅,出发讨贼。朱祁镇不出意外地失败了,可以说是惨败。 据史书记载,包括英...……更多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忠义之魂永存不朽
...于谦肩上。人称“铁头于谦”的他毅然决然组织力量死守京城,誓不南迁。他以文臣之身统帅全国军队,运筹帷幄,布置工事,召集援军。为了堵截敌军后路,于谦下达了残酷的军令:出城作战的各路明军,一律不得返城,返城...……更多
明英宗朱祁镇成为阶下囚为什么会平安归来
...大军,可是实际不过20万人马,就连这20万也都是临时从京城周围拼凑来的,所以战斗力十分有限。再加上朱祁镇没有临敌经验,他十分信任的王振除了一路之上作威作福之外,并没有什么制敌良策,所以看上去浩浩荡荡的大军...……更多
一个年轻冲动的皇帝,一个利欲熏心的宦官导致了明朝差点灭亡
...,一个利欲熏心的宦官,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走出了北京城。不到一个月时间,北京城就收到前线传来的噩耗:随军出征的重量级武将勋贵,太师英国公张辅、太保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大将吴克忠等五十多人全部遇难...……更多
朱祁钰:从危机中崛起的明君
...陷入空前危机。瓦剌大军趁势南下,直指京师。等候在北京城下的,是元朝覆灭以来最大的一次生死存亡危机。一位英主:朱祁钰挺身而出正是这个千钧一发之际,皇太后下旨,传召在野的郕王朱祁钰入京监国。朱祁钰此时只有32...……更多
大明皇帝被俘之后,哪个大臣怎样打赢首都保卫战
...面,明朝在得知此惨败后,朝野一片慌乱、人心惶惶。北京城内士兵士气低迷,百姓惊慌失措。大家都很疑惑:土木堡一战,明军主力消耗殆尽,皇帝被俘,京师防守空虚,面对即将到来的瓦剌大军该如何应对?对于此种情况,...……更多
明英宗亲征,损兵折将,为何回京后竟拿功臣出气
...住瓦剌两路大军的进攻,于谦将征调的22万人马部署在北京城外,自己亲自坐镇指挥。在于谦的坚持下,明军与瓦剌苦战多日,始终未曾妥协。在紧要关头,各路勤王人马也相继赶到,从而扭转了战局。瓦剌见北京城难以攻下,...……更多
于谦被斩时为何锦衣卫落泪,孙太后也掩面痛哭
...,连给于谦行刑的锦衣卫为之落泪。曾与于谦一起守卫北京城的孙太后,在得知忠臣已去后,她连连落泪,甚至悲伤到几日都吃不下饭,为这位忠臣悲伤! ……更多
“夺门之变”的当晚,手握重兵的于谦为何未反击
...,留下“赤帝子斩白蛇”的千古佳话。让我们回到15世纪的京城,细数这位忠臣一生的传奇故事。少年帝子梦,八岁骑马斩蛇当我们提到于谦这个名字时,或许熟悉历史的人会立刻想起——那个在“夺门之变”中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更多
于谦土木堡之变中守住了北京城,后来皇帝为何杀死他
...就是在这里奠定的,明英宗被俘后,瓦剌大军随即开到北京城下,因为明英宗已经把京城附近最精锐的军队玩全军覆没了,当时的北京随时可能成为北宋末年的汴梁。 当时很多人都建议迁都,避瓦刺锋芒,只有于谦站了出来,...……更多
于谦抗击瓦剌为大明续命200年,8年后为何被问斩?
...一定时间。然而,在迫不及待之下,朱祁镇直接选择了从京城周围随意抽调二十万人组成作战的军队。要知道,此时明朝北方军队的战斗力相较开国之初早已下降太多,现在又是临时抽调、随意拼凑而成,这种军队的战斗力之低...……更多
2022-12-16 20:43于谦,大明
于谦作为文官从没带过兵打过仗,危难时刻凭什么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迁,唯独于谦等少数人反对,力排众议,且最后守住了北京城。于谦是一个文官,在这之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为何坚信能守住北京城?是盲目的自信,头脑发热,靠一腔热血?那么,于谦有条件赢下这场保卫战,延续大明的命脉...……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敌国派口才达人来谈判,满朝文武无人敢应战,皇帝:让文盲对付他
古代有这么一种说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了很多书的才子们往往备受推崇,他们也通常被大众视为最聪明的群体,不过读书人也有自己的克星
2025-02-17 00:14:00
揭秘!黄克诚凭什么超越陈赓,稳坐开国大将第三把交椅?
【引言】:亲爱的读友们,大家好!你们是否好奇黄克诚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咱把他放在陈赓将军之上,成为开国大将中的第三把交椅
2025-02-17 00:28:00
京剧《状元媒》朝代背景: 北宋主要人物:柴郡主(赵秀君饰): 宋王赵光义的养女,美丽聪慧,武艺高强。赵德芳(金喜全饰)
2025-02-16 15:34:00
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和东厂见面绕路,官员见了下跪
明朝是厂卫机构特别发达的一个时代,分别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最后是内行厂。这四个厂卫一个比一个能作威作福。因为内行厂最后在明武宗时期建立
2025-02-16 16:02:00
富商王永庆:在美国买下1亿平方米土地捐中国,那块地现怎样了?
商人,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成狡猾、阴暗、唯利是图的形象。然而,《琵琶行》中有一句名言:“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句话提醒我们
2025-02-16 16:03:00
1963年,工厂女出纳携巨款失踪,结果21年后在水泥地里被发现
1963年11月22日,是河北张家口女出纳李扬的生日,丈夫小冯开开心心地在家做着长寿面等着妻子归来,可谁知,敲开他家房门的不是昔日笑颜如花的妻子
2025-02-16 16:07:00
是恐怖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中国古代的开颅手术是怎么完成的?
文?庚沅手术的源头可能远比你我想象的要早。古代开颅术分别起源于欧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几个中心。欧洲的开颅术据说可以早到10
2025-02-16 16:23:00
2007年,爸早亡妈再婚,6岁“孤儿”杨六斤,靠“吃草”顽强生活
“阿婶,我来牵牛了。”一个清脆稚嫩的声音呼唤邻居院子里的女人,然后径直走向牛棚里。“好,今天早点回来吃完饭再回家,牛还小吃一会就饱了
2025-02-16 16:26:00
李自成五虎上将为何是4+2?哪两个人共占一个名额?实在是不够格
明末天下大乱,大明王朝如风中之残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义军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然而,对大明威胁最大的起义军首领,一个是八大王张献忠
2025-02-16 16:31:00
干活挖出“金疙瘩”,回家一称竟有18斤,谁料引来两大博物馆争抢
我国自黄帝王朝产生到现在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经历过多次的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后,这些文明以埋入地下的文物为载体,等待着考古学家发掘
2025-02-16 16:44:00
夫君与父亲只能活一个,她做的选择被骂千年,产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我们知道在古代,女子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教条,说白了,就是任何时候,女人都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品存在的
2025-02-16 16:44:00
首位同盟会女会员,何香凝和秋瑾都称她大姐,晚年生活拮据靠救济
中国同盟会,是清朝末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首位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
2025-02-16 16:56:00
被保洁耽误的画家!南大46岁保洁吴立娣:被央视、人民日报皆报道
“不管什么身份地位的人,对于美的事物,都不乏精鉴的能力;对于天赋的才能,都不乏淋漓的表现。”各行各业都有能人巧匠。在现在推崇全面发展的社会教育下
2025-02-16 17:07:00
她是“日本版的女济公”,吃肉喝酒算什么,沉溺男色都毫不避讳
我们知道一旦一个人出家做和尚或者说做尼姑,至少能说明这个人已经是四大皆空了,对什么都是无欲无求了,至少在我们古代中国是这样的
2025-02-16 17:29:00
2011年,湘西男子声称会“招蛇术”让毒蛇救人,专家前去一探究竟
“只要我念了咒语,蛇就不敢接近我。”说这话的人是个看上去四五十岁的中年汉子,他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外表朴实无华。但是他说的话可并不普通
2025-02-16 1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