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4 19:2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土木堡之变中,大明王朝的第七位内阁首辅曹鼐因为随明英宗御驾亲征而殉国身亡。此后,陈循成为了大明的第八位内阁首辅。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陈循(1385年——1464年),字德遵,江西泰和人,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从成祖时期入仕,历仕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和景泰五位帝王。尤其是,他对于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政局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陈循的幼年坎坷不幸,在五岁时就丧母,在不到十岁时就丧父。父母双亡后,他多亏了长兄德逊的抚养和照顾,才能长大成人,成就了自己的宰辅人生。

悲惨的人生经历和艰辛的少年生活,不仅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成为陈循奋发图强的动力。于是,天资聪颖的陈循加上勤奋苦读,很快便成为十里八乡的少年英才。据《南寮陈氏宗谱》记载:

陈循初入乡塾,不三数过辄诵,老成咸异之。

顶着这样的光环,陈循参加江西的乡试便高中头名的解元,赢得了参加第二年会试的机会。

1415年,陈循上京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洋洋洒洒答完试卷,他本来在答卷启封前被判定为头名。不过,在试卷启封后,因为主考官梁潜也是江西泰和人,为了同乡避嫌,遂将陈循改为了第二名。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在明成祖朱棣亲自组织殿试时,陈循再次力拔头筹,他的策论一举赢得了朱棣的欣赏,被钦点为状元。同时,陈循也成为了迁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状元。

依照惯例,陈循被授翰林院修撰一职,开始在此熬资历。由于他对朝廷的典章制度非常熟悉,因而迅速成为了朱皇帝身边的重要侍臣,先后得到了成祖皇帝和仁宗皇帝的重用,被任命为侍讲学士。

宣宗皇帝朱瞻基登基后,陈循被进一步予以重用,获准入职南宫,还被御赐一套玉河桥西面的府第。在“三杨”后期,陈循被恩准入阁参预机务,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杨溥。

明英宗登基后,逐渐开始宠信宦官王振,同时也认为杨溥已渐老迈,应多加休养,遂命陈循多多辅政。据《明史》记载,英宗皇帝钦命陈循:

凡处军国重务、应制等文字及大官给膳,悉同士奇,日侍经筵讲说史故事如故。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在“三杨”先后过世之后,陈循、曹鼐和马愉三人同掌内阁,曹鼐担任首辅。由此开始,明朝内阁由“三杨辅政”转变为“三状元辅政”,不过,由“三杨”竭力打造的“仁宣之治”也终结了,明朝的历史进入到多事之秋。

1449年,也就是正统十四年,蒙古的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南侵。明军全线溃败,塞外仅剩下了大同一座孤城,京畿重地北京也面临着危险。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在当时,以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已经崛起,面对蒙古人的南侵,他竟然认为这是天赐的良机。在王振看来,历史上的权阉层出不穷,但能够掌握军权的却少之又少,如果自己能够统兵出征的话,必定可以留名青史。

于是,王振开始极力鼓动明英宗朱祁镇效仿当年的朱棣,也御驾北征蒙古。一听此言,群臣沸腾了,在首辅曹鼐的带领下,陈循、胡滢、王直等人都纷纷谏阻,坚持认为在军需不齐和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御驾亲征,毕竟这事关大明朝的国祚。

而朱祁镇本人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咋呼几句还行,真要带兵出征似乎没有太大的把握。不过,在王振的一再蛊惑下,朱祁镇还是执意出征并由太监统兵。

首辅曹鼐一看再难以劝阻,为了减少损失,他只得主动请缨随驾出征,留下陈循等人在京中处理朝政和补给后勤。结果,号称五十万的亲征大军,遭遇了明朝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史称“土木堡之变”。除了明英宗被俘以外,数十位重臣都遇难殉国,其中就包括首辅曹鼐。

噩耗传到京师,举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太后和于谦等大臣,为了保证大明朝的稳定和延续,在坚决主战的同时,拥立朱祁镇的同父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即位。

作为负责留守的内阁大臣,陈循在此危难之际,虽不像于谦那样支持新君登基,但也没有太过反对,持一种默许的态度。在陈循看来,英宗的长子不足三岁,在此危难之时选择朱祁钰即位,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也先在取得土木堡的重大胜利后,裹挟着明英宗继续南下,目标直指京师北京。一时间,许多官员鼓噪迁都南逃,以徐有贞等人为首大放厥词:

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可纾难。

而以于谦、王直等为首的主战派却坚决反对南迁:

言南迁者可斩也!

陈循在审时度势后,代表内阁旗帜鲜明的表态反对南迁,主张誓死保卫京师。正是在于谦、陈循等人的坚持下,明朝才避免了北宋王朝的悲剧,没有上演江山沦丧和偏安一隅的悲剧。

朱祁钰在这种背景下匆忙登基,史称景泰帝。而随着新帝的登基,作为人质和筹码的明英宗朱祁镇已经大大贬值。

蒙古瓦剌部此次南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抢掠,取得土木堡之变的胜利并且俘获大明皇帝,实属意外的收获。而且,他们多以骑兵为主,严重缺乏攻城的器械,所带的粮草也不足,宣扬攻陷北京城更多只是恐吓罢了。

随着朱祁钰的登基,随着大明王朝暂时恢复了稳定,随着各地的勤王之师纷纷抵达北京,蒙古人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所谓的突袭北京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得已,瓦剌军结束了围攻北京的战斗,开始逐步后撤。在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明代宗朱祁钰的皇位渐稳,他正式任命陈循出任太子太傅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新一任的内阁首辅。

瓦剌虽然撤军了,但并没有真正消停,他们眼见明英宗已经没有了剩余价值可以榨取,于是就将其放归回京,成心让明朝为难。

随着朱祁镇的回归,明廷彻底懵圈了,完全不知所措。你想啊,新帝已经登基,旧帝却活着回来了,咋办?作为内阁首辅,陈循和于谦等大臣议定,由朱祁钰继续当政,但是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在景泰帝朱祁钰病重后,石亨、徐有贞等朝臣暗中串联,通过“夺门之变”一举推翻了朱祁钰,拥立朱祁镇再次登基称帝。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复位后的明英宗,尽管深知于谦、陈循等大臣在土木堡之变后并无过错,但在石亨等拥立之臣的挑唆和诬陷下,还是将于谦等当年北京保卫战的有功之臣统统处决。

作为首辅,陈循也受此牵连,不仅被罢免了首辅之职,还遭受了一百的刑杖后被流放。当时,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陈循除了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以外,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中有许多上乘的佳作。比如,他的一首《省亲诗赠郭绍容》:

忆别严亲久,今朝定省游。满斟桑落盏,稳驾木兰舟。燕语东风暖,莺啼绿树稠。倚门亲望久,去去莫迟留。

虽然陈循自幼丧父丧母,但他还是表达了自己至真至孝的情感,语调亲切,感情真挚。

1462年,随着石亨等人的过世,已经被流放五年之久的陈循才终于回到了京师。他在上表谢恩后,随即归乡养老,不久便在家中过世,享年七十九岁。

在成化年间,陈循的女婿李遇任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他为岳父陈循请乞:

兹特复卿旧职,遣人谕祭。呜呼!哀其死而悯其忠,式遵先志;厄于前而伸于后,永惬人心;灵爽如存,歆余至意!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成化皇帝感念陈循对大明朝的忠直,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张永谕祭。至此,陈循终于被昭雪平,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最后三位首辅,陈演、蒋德璟和魏藻德的故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此开始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到了洪武十三年,他借“胡惟庸案”大做文章,就此颁布了“废丞相大夫罢中书诏”,从此罢除丞相而权分六部,统归皇帝一
2024-03-12 01:46:00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被冤斩,太后得知后水米不进,锦衣卫抄家时落泪
五朝臣子于谦纵观中国24史,大明王朝是一个全靠同行衬托的王朝。一方面它的藩王分布情况众多,整个国家要养着大量不交税的蛀虫,此外大明的土地兼现象异常普遍,国土上流民无数。但另一方面
2024-12-01 09:15:00
他拼死保住江山,却被皇帝以“谋反”罪杀害
...,由于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开创了大明的仁宣之治。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起初,有太皇太后张氏、“三杨”在,朱祁镇的宠臣杨振不敢
2023-02-24 20:20:00
于谦历史评价为何这么高?既成功且主动成仁,历史长河难有第二人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扶庙堂之既倒,救黎民于水火。大明正统14年(1449年)7月,瓦剌兵分四路大举进攻大明,大汗脱脱不花攻辽东,阿剌知院攻宣府,别将攻甘州,太师也先围攻大同
2024-11-27 09:16:00
土木堡之役之后,为什么大明王朝没有陷入天下大乱?
...靖康之难类似,皇帝被俘,文武百官伴驾随征悉数阵亡,大明精锐部队尽数战死,之后瓦剌长驱直入围攻大明京师,眼看着就要国破家亡的局面,大明王朝却硬生生挺住了,不仅击败了瓦剌守住了江
2023-02-21 20:24:00
明代宗的“靠山”于谦,为何没有入内阁主政
...新立了一位皇帝,即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是为明代宗,大明朝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新时代。明代宗能当上皇帝,外部因素是瓦剌威胁导致,内部因素是明英宗的儿子年幼,加上刚刚升任兵部尚书的于
2024-04-18 11:28:00
徐有贞: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的关键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9月1日。对大明王朝来说,这是一个永难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从北方前线,传来了一个举国震惊的消息。明英宗朱祁镇率领二十万大军在土木
2024-01-24 20:39:00
简介明朝内阁首辅徐有贞
...晚号天全翁,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因封爵武功伯,世称徐武功。徐有贞是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土木堡之变后曾建议
2024-06-24 16:48:00
李春芳:乱世中的一股清流,是大明王朝最温暖的人
...师级别人物。另一位湛若水,是甘泉学派的创始人,更是大明知识界的老资格。最后一位王艮,是泰州理学的创始人,更是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亲传弟子。(王艮雕像)三位名师齐上阵,倾囊相授,
2023-01-13 22: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获悉,庐江县将上马冶父山区域登山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为这座蕴藏千年剑魂的文化名山织就一道防火安全网
2025-08-21 13:56:00
福州铁骑开辟4分钟生命通道。被救者: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但还不知道姓名。
2025-08-21 18:20:00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