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土木堡之役之后,为什么大明王朝没有陷入天下大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1 20:24:00 来源:戏说三国

土木堡之变是华夏士族文化政权中第二次堪称窝囊的事情,毕竟作为整个帝国最高权力的持有者和帝国大厦的象征,皇帝的被俘虏意味着政权的任人宰割甚至是灭亡。北宋“靖康之难”,皇帝和后宫以及文武百官被集体俘虏任人嬉戏,北宋瞬间灭亡。虽有南宋延续国祚撑起半壁江山,但失去了北方地形的迟滞,南宋不过实在苟延残喘中勉强为继罢了。明朝土木堡虽然看似与靖康之难类似,皇帝被俘,文武百官伴驾随征悉数阵亡,大明精锐部队尽数战死,之后瓦剌长驱直入围攻大明京师,眼看着就要国破家亡的局面,大明王朝却硬生生挺住了,不仅击败了瓦剌守住了江山,还让大明王朝继续发展延续了下去,不能不令人称奇。

土木堡之役之后,为什么大明王朝没有陷入天下大乱?

影视剧中的明英宗御驾亲征

从后世来看,在土木堡之役的大背景下,大明王朝后续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堪称教科书般的“完美自救”。

当时,大明京师的守卫力量虽然看似虚弱但却是存在的,作为大明的帝都,堂堂皇城怎么可能没有守备的力量。明英宗御驾亲征,带领的是大明的顶尖核心战力,也就是几个王牌部队夹杂着戍边部队。土木堡之役,虽然官方史书和一些杂文野史都声称明英宗所统大军尽数全军覆没几乎无人生还,但经过后世的分析研判后不难发现,这个事情的可信度并不高。首先,明英宗所带领的是那个时代最强悍的战斗力,他们的军事素养和应变能力都不是普通兵卒也能比拟的,所以即使是无人指挥或盲目指挥的情况下,这支部队也能爆发很强的战斗力,让敌人伤筋动骨损失惨重,并且土木堡驻扎了大明数十万大军的部队,凭借瓦剌的那点兵力,如何能吃下如此庞大的明朝大军而不元气大伤?如何能继续南下,兵锋直指帝都?根据分析,很有可能土木堡之役,有超过数万人的明军杀出了重围回到了京师,再加上留守京师和临时征调的部队,当时的大明京师部队的战斗人数应该超过了十万人。

当消息传回京师,大明王朝却没有立即崩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央集权仍旧有威慑力和统治力,地方军队仍旧服从于中央的命令。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要归功于明代创建后独特的军事任命制度。大明的军事制度类似于宋朝,是典型的权力与职位分割,防止统军将领在执掌兵权后心怀不轨,对王朝政权产生威胁,所以,此举保证了大明王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和中央权力的绝对威信。

从具体来看,大明设置了国家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关五军都督府,负责全国兵马调动和将领任命。但王朝为了防止都督府坐大,其最高长官也同样采用实职虚权的方式,让其只负责日常事务和训练事宜,关于作战和命令则由兵部发出,但兵部对军队又没有半点统御能力,所以权力最后都收归到了皇帝的手中,皇帝成了实际上的最高统帅。

一旦有命令发出,则由兵部下达对都督府下达行动方案,再由接到命令的都督府负责具体的人员调动和统筹安排,再协调户部等部门安排兵马钱粮等物资供应。可以说一道命令的下达,会有很多的部门层层传递协作执行,让皇帝在保持了无上的权威以后又能做个甩手掌柜。所以即使那天皇帝因为意外没临时空缺,明朝错综复杂的官兵系统也不会崩溃,层级管理制衡的方法让这个系统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稳固。这就是为什么土木堡之变厚,明朝仍旧没有陷入天下大乱,反而能聚集抽调力量,在京师同瓦剌一决高下。

土木堡之役之后,为什么大明王朝没有陷入天下大乱?

于谦画像

美酒虽好却不能贪杯,制度虽好也不能一直空靠。大明王朝的军事兵制虽然给予了大明在危难时最可靠的支撑,但这种支撑也不可能长时间坚挺,必须尽快的解决最高权力位置空缺的问题。因为不说别的,人心士气就是一个很大的难关。所以,明英宗被俘虏以后,在京师慌张的大臣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迅速的商议出了几个方案。在群臣争议不断喋喋不休的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他立排众议,以先稳固住大明的江山为前提,拥立了英宗的弟弟为皇帝。帝位有了人选,就意味着国祚有了延续,大明王朝的每一个齿轮开始运转起来,各地的援京队伍如潮水般纷纷向京师奔赴。

当时的大明王朝经历过洪武、永乐等盛世的发展,驻扎着士兵的卫所在明朝共有近五百个,按照每个卫所大约五千人数的兵力计算,整个大明的基础兵力就高达两百多万,再加上负责京师安全的禁卫军和负责宫廷仪仗的御林军以及雇佣火器等组成的特殊部队,大明王朝的常备兵力应该达到了三百万左右。

拥有着高效完备兵役制度和军事数量如此庞大的大明王朝,是有绝对的实力去应对任何的突发叛乱和瓦剌的军事挑衅的,这也是为什么明英宗敢带着文武百官和大军去御驾亲征刷战绩了。这并非他受太监王振的忽悠或者英勇年少气盛不知利害,而是他清楚瓦剌与大明的实力差距,有着绝对的底气和信心,所以这才兴高采烈的御驾亲征。就土木堡战役而言,损失惨重的大明远没有到元气大伤伤筋动骨的层面,只是突然大军战败、皇帝被俘、文武百官尽数战死,让大明慌了手脚一时没反应过来罢了。而瓦剌的首领也先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才想要凭借正盛的兵锋,利用骑兵速度的优势,快速的攻克大明的京师。当时的也先并没有信心和准备去和大明打一场事关国运的生死大战。

大明的反应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也先经过一番激战之后明白,自己已经没有机会攻克大明了。并且随着大明制度的运转,越来越多的大明军队让也先有一种蚍蜉撼大树的无力感。毫无进展的也先只能撤退。看着重新构成强悍实力再度拥有了威胁瓦剌的实力,无从下手的也先只能放回明英宗,试图从内部给大明制造矛盾,使其无暇进攻瓦剌。

不过,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虽然大明的军兵制度挽救了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可能发生的崩溃,但从长远来看,当时的大明只是保留了王朝表面上的完整和尊严,在系统内部却不知不觉改变了王朝的未来。

土木堡之役之后,为什么大明王朝没有陷入天下大乱?

胡军饰演的朱元璋

从洪武帝朱元璋开始,皇帝治理天下依靠的除了自己的政治手腕外,主要是文臣武将宦官这种三种掌握权力的人群,其中刚开始的宦官并没有多强的力量,文官集体却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庞大利益团体。这些人打天下时出谋划策,治天下时维稳建设,是王朝离不开摆不平甩不掉的核心力量,而明朝的武将系统则是以开国时代的功勋元老的后代们为主,这些人军马娴熟功勋满身,是可以跟文官集团硬碰硬的又一庞大团体,而洪武、永乐去世后,凭借皇帝权力量震慑百官的宦官集团也崛起了,三方斗智斗勇互相制衡。

但让人惋惜的是,世人只看到了土木堡之役的屈辱,却没有看到土木堡之役对大明内部政治生态的造成的巨大破坏。前文说道,土木堡战役不仅皇帝被俘,大军尽覆,更重要的是伴驾出征的文武百官们也尽数战死,这其中宦官集团的头目王振不说,迎战的中下级将领校官也不说,武将集团的代表,成国公朱勇、英国公张辅、宁国公陈瀛等一大批功勋贵族悉数战死沙场,文官集团里内阁首辅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六十余位大臣无一幸免。可以说,明英宗御驾亲征的这一战,不仅把自己给送了进去,还顺带把大明江山的中枢系统一并覆没,三方政治集团均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空缺的位置需要人补,停摆的中枢系统需要有人去支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京都保卫战之后,依靠着科举考试制度的优越性,一大批中下级文官开始走向了权力的高位。这些文官在危急关头拥立新皇、稳固国本、击退强敌、肃清宦党,掌握着从民到兵到政到左右帝位的最高级别权限。从刚开始的三方平衡一跃成为权倾天下的最强利益集团。

权力和风气一旦形成规模便很难再得到扭转,以前文武相轧局面一去不复返,文官集团从此开始到大明王朝结束国祚,其身影一直都在台前幕后显现着。

土木堡之役之后,为什么大明王朝没有陷入天下大乱?

明朝疆域图

迅速膨胀茁壮的文官集团形成了规模以后,从新成为了限制皇权的利器,皇帝若是旨意有损文官团体利益,文官们动辄以危害国本或者罢官隐退等理由跟皇帝讨价还价,甚至以死谏来要挟皇帝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并且你不同意还不行,从功劳到影响力再到大大小小的官员系统的执行力,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问题。

皇权的威信一旦受到影响,那么也意味着中央权力对地方控制和权威的衰退,明朝朝廷是文武制衡的局面,地方制度也同样如此。以前文武对立、此消彼长,可现在却成了文官当权调遣武将的局面,文官集团在中央收拢权力,在地方系统更是飞速扩张,同榜、同乡、师生、连襟、引荐等等,这些人通过利益结成了一张触手无处不在的关系网,无论帝国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文官集团的势力都能控制到。

越加繁荣的文官集团同样导致明代生产力结构的重新倒退,也就是土地兼并的乱象横生。而这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就成了明朝又一个可见而又庞大的群体--流民。百姓的流失不仅影响大明王朝地方政府的统治基础,还影响到大明王朝的赋税财政,更重要的是大明的治安环境日益变差人心浮动,而这种恶性事情通过发展壮大成了恶性循环的死结,可以说大明最后积重难返就是这些问题导致的,而大明最终的灭亡也正是拜这些流民所赐。

崇祯皇帝临死怒喊道:

“诸臣误朕,文臣皆可杀!”

土木堡之役之后,为什么大明王朝没有陷入天下大乱?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和大明皇帝

题外话,像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就是大明皇帝试图重新挽回局面的尝试。只是可惜的是,刘瑾贪而无能,魏忠贤虽然能干,甚至一度压的文官集团喘不过气,但他不知道把握事态尺度和恢复政治平衡,让大明王朝在魏忠贤掌权时元气大伤,最后被百官反贪除掉。也就是从这开始,大明王朝才真正无力回天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22: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祁镇与大明王朝的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令人感到遗憾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大明王朝遭遇了土木堡之变这样的重大危机,也因此被后人嘲笑为大明堡宗、叫门天子。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极为负面的,被认为是一个好
2023-10-06 15:57:00
从土木之变到夺门之变,大明王朝完成了她由盛而衰的转折
从“土木之变”到“夺门之变”,这个历史阶段是大明王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正是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大明王朝完成了她由盛而衰的转折。那么,大明王朝由盛而衰的这个转变过程,是从什么时
2023-01-27 14:04:00
大明王朝的朝贡贸易:畸形的繁荣与代价
在历史的长河中,公元1386年,朱重八领导下的大明王朝在贸易制度上显得有些尴尬。这位农民出身的领袖,文化水平不高,对经济金融一窍不通。在他的统治下,大明王朝的贸易走向显得有些尴尬
2024-01-05 13:06:00
明宪宗朱见深:中兴之主,却被清朝抹黑的皇帝
...前段提到的那几位名气大,但是他在位期间的成就,却为大明王朝续了160年的命,有人甚至评价他比朱棣还要厉害。以至于朝代更迭后,他被清朝统治者“黑”了好些年。他就是明宪宗朱见深,
2023-11-13 14:46:00
历史上最不会做生意的王朝,把皇帝都赔进去了
公元一三八六年,朱重八打下大明王朝,根正苗红的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不高,经济金融更是一窍不通,在他手上建立的贸易制度,大明王朝做生意那是一个尴尬。宋元时期,商船靠岸那是黄金万两进账
2023-07-01 00:14:00
一个喜欢老阿姨的痴情皇帝,大明王朝在他这里差点绝嗣
成化十一年,大明的皇帝朱见深马上就要奔三了。对于现代人来讲,可能正是奋斗的年龄,可对于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古代,老朱同志很尴尬呀!朱见深并不害怕死亡,而是现在还没有儿子,担心自己
2023-01-18 12:39:00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在土木堡之变中,大明王朝的第七位内阁首辅曹鼐因为随明英宗御驾亲征而殉国身亡。此后,陈循成为了大明的第八位内阁首辅。陈循(1385年——1464年),字德遵,江西泰和人,明朝著名的
2024-03-14 19:24:00
他保住了大明王朝,却被冤杀,抄家时穷徒四壁只有一个箱子
...也先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于谦带领的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战后论功行赏,景泰帝想封于谦为少保,但这位头号大功臣却说如今战事未平周遭遍地堡垒,这是所有志在治国
2023-01-09 22:28:00
明朝四朝名将张辅,朱棣的“救火队长”
...以长途奔袭、直捣京师的战术,于1402年攻占南京,成为大明新的主人,是为明成祖,之后改元永乐,大明进入了永乐时代。朱棣称帝后,按照惯例对跟随他的靖难功臣进行封赏,张辅因为父亲
2023-07-09 13: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