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楔子:梦回胡笳刁斗寒,南宫春深不知年。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正月十六,民间祭祖之日,大将石亨率部千余人,披甲执刀,径入禁宫,救出了被囚禁在南宫长达七年之久的朱祁镇,次日朱祁镇再次登基,改元“天顺元年”,史称“夺门之变”。朱祁镇登基之时,患病已久的明代宗朱祁钰正在梳洗,准备临朝,却听见钟鼓之声!杨瑄所作的《复辟录》是这样记录朱祁镇的反应的: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皇帝未登殿而宫前钟鼓呜,必是宫廷生乱。慌乱之下,朱祁钰下意识的发出了作为皇帝的诛心之问:难道于谦要谋反作乱?帝心深不可测,在宫廷将逢大变的生死关头,朱祁钰无意中的一句乱语,暴露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这个想法,如同一根刺,深藏在这个大明最高权力掌控者的内心深处,我相信明代宗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心底隐秘角落里对于谦的猜忌。那么,曾经有过整肃朝纲、拥立代宗、保卫北京、抗击瓦刺之大功的一代忠臣于谦,为何会成为“扎在皇帝内心深处的一根刺”呢?一、瓦刺铁蹄直入北京城下,于谦力挽狂澜,得保大明国门不失所有的一切,要从8年前明朝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仗开始的。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听信王振蛊惑,率领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刺,却在土木堡被围袭,五十万人马损失大半,英宗亦为瓦刺所俘。土木堡一战,对明朝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其一,它将明太祖留给后世子孙的精锐明军,败得干干净净。这支部队随太祖起于微末,在数十年的血火厮杀中锻炼成军!曾经荡平中原、驱除元虏,还汉家江山以靖;曾经远征大漠、千里突袭,将北元杀得干干净净,却因为战略的失误损失殆尽。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尤其让人痛心的是,由明太祖亲自组建的最精锐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三大营,堪称当时地球上最为强悍的特种部队,也在此战中全军覆没。其二,土木堡之战,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以及驸马井源共计五十余名大明重臣,也随之战死。这群大明的精英,是大明的统治的中流砥柱,是大明经年培养出来的治世定国能臣,就这样被朱祁镇全部葬送!其三,土木堡之战后,北京城前已无屏障关隘,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挥舞着弯刀长驱直入,一路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了沉重损失,更是直接威胁到了京城的安危。京城告急!大明告急!北京一失,中原无险可守,瓦刺铁蹄一日便可抵开封!北京城内乱作为一团!此时,于谦出场了!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时穷节乃见!此时以徐有贞为主的大臣主张还都南京,凭借长江天险以守!而兵部侍郎于谦怒斥此议,“与宋南迁失天下何异也!”力主固守北京并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此时,太子的朱见深只有2岁,储弱势危,在于谦的力主之下,决定拥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继位!是为景泰帝,迅速稳定了局势。明代宗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随后又擢为兵部尚书,节制天下兵马!在大明国都遭受立国以来最大威胁的时候,于谦挺身而出、不计生死、整兵备武、召天下之兵勤王,背城一战,终于将瓦刺的兵锋折于城下。大明国祚得以延续!客观来讲,于谦于国家于大明有功,无于谦主战之议,大明必将沦落于游牧民族铁蹄之下。于谦于代宗有功,若无于谦的拥立,景泰帝是坐不上那张龙椅的。于谦于英宗有功,若是北京一失,山河破碎,英宗何以归国?何以复位?然而,北京保卫战既是于谦人生的高光时刻,又是他身死冤狱的祸端之源!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二、明代宗的黑化之路,揭开了“奉天承运“的另一面“南门之变”是明代历史上异常乏味的一场宫廷政,变。《明史》是这样记载的:“天顺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以兵迎帝于南宫,御奉天门,朝百官。”现在回头来研究这场政,变,就会发现这是一群“投机分子”“冒险主义者”在利益驱动下的行为,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成功了。参与之人皆富贵等身,达成所愿,政治投机获得了丰厚了回报。有趣的是明代宗的反应。意识到宫廷生变之后的明代宗,下意识的反应居然是“于谦要谋反”!要知道,代宗曾经是一个多么单纯的王爷啊!土木堡之变时太子朱见深只有2岁,为了国家朝局的稳定,于谦提出让朱祁钰时,他的反应并不是喜出望外!他对前来拥立他的群臣大声喝斥“皇太子在,卿等敢乱法耶!”什么是法?法就是大明立国之初便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英宗陷于胡,便应当由朱见深即位!怎么也轮不到朱祁钰。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封建时代人们对于“法”“礼”“统”的敬畏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仅是一项制度礼法,更是人们对于正序伦理的遵从、认同与坚守,是封建王朝帝王统治合法性的根基。自西周始,华夏就建立起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礼法制度,在南宋以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和传播,更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无所不在的“天理”。所以朱祁钰没有惊喜,只有恐惧,“退让再三”。生于帝王之家的朱祁钰清楚,这个皇位既是所有皇子心中所向,因为它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但这个皇位也是高处不胜寒的清冷,孤家寡人更要担心无处不在的刀光剑影、暗算权谋——坐在了皇位上就等于坐在了火山口。但是,谁又敢说朱祁钰心中没有对皇位的渴望呢?“退让再三”之后,于谦说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请辞,朱祁钰“勉为其难”地登上帝位,尊英宗为太上皇。在明代宗的“指挥和领导”下,大明面对兵力强势的瓦刺,奋进一搏、浴血以战,终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大明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让大明最高领导者朱祁钰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危难之时挽大明以靖,这难道不是“天意眷顾”吗?所以当局势稳定之后,大臣提出“赎迎”英宗时,景泰帝犹豫起来!因为他已经尝了皇权的美味,英宗若回,代宗何处?此时的朱祁钰,已经展露出了皇位的贪栈,他希望:明英宗此生莫要南归,最好是死在瓦刺!亲哥哥又算什么?此时,景泰一朝的柱石、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于谦给他吃了颗定心丸:“天位以定,宁复有它”!代表群臣承认了朱祁钰继位的合法性!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也许上天有意要跟大明开个玩笑,由于跟大明连年作战,瓦刺也不堪重负,不仅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又失去了与明朝经商的机会。而瓦刺游牧民族的经济恢复能力又远逊于农耕文明,于是,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将明英宗释放回国。太上皇回来了,代宗毫不犹豫地把它囚禁在了南宫。明英宗在生死之间的煎熬中度过了艰难的七年!明代宗从一个“纯良”的王爷,最终变成了亲情淡薄、心狠手辣的皇帝,封建皇权的主要因素。作为皇帝,品尝到皇权的美味,感受到天下景从、四海宾伏、群臣敬畏、言出法随的“畅快”后,他最担心的就是某一天失去这一切!他用十二分的小心消除一切祸患、扫平一切隐乱!作为皇帝,他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只敢居于深宫,在重重守卫的护卫之下才敢安眠。他不敢相信臣下,他用锦衣卫监视大臣的一举一动。它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也是被皇权深宫锁住的囚犯!南门之变后朱祁钰为什么第一时间怀疑于谦?因为整个北京城只有于谦有这样的实力,因为除了宗室之外,也只有于谦有着深厚的人望。因为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的刚毅果敢和彪悍的指挥能力。权柄过重、才华过盛、功高盖主的臣子,往往成为君王防备的对象,有什么奇怪的?明太祖把随他起兵的功臣杀得干干净净却是为何?“遗憾”的是,朱祁钰黑化得不够彻底,没有当机立断杀掉朱祁镇以绝后患,最终失去了皇位,失去了性命。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在这一点上,朱祁镇要强得多,土木堡的天崩地裂,在瓦刺数年的囚犯生活,南宫孤苦难捱的七年岁月,让他看透了人间冷暖、世间薄凉、勘破了皇权阴谋算计、生死由人!这时候的朱祁镇已经不是八年前那个温厚的皇帝了,他心如铁石、翻云覆雨、辣手无情!要做就做得干干净净、要杀就就杀得天下惊心,离奇逝去的朱祁钰、谋逆处死的于少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黑化彻底的明英宗!天下悠悠之口于我何加焉?好一个英宗!于少保逝去之时,“阴霾翳天,京郊妇孺,无不洒泣”。重社稷而轻君王,以臣子之身而涉大统争端,明知极险而无所畏惧,于谦不愧为孤耿为国的义烈忠臣!天下皆知于谦之冤,英宗也不是傻子,但是从维持皇权法统的角度,于谦必须死。只有于谦死去,才能证明代宗登基乃“乱法之事”,才能为自己“复辟”提供法理支持。毕竟,陷敌营而失皇位,以太上皇之身而复位者,翻遍华夏历史,仅英宗一人而已。有点蒙,有点慌,有点乱,找一个“彼此”相信的理由,让一切完美无缺。所以,英宗只好负了于谦。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三、通往皇位的残酷征途,也是封建王朝帝王黑化的宿命之路从一个皇子到皇帝,看似一步之遥,却远隔着千山万水。关键有的两步。第一步,成为太子。第二步,保住太子之位,直到皇帝驾崩。就这两步,让无数皇子用鲜血、用生命、用枯寂岁月的忍耐,挣扎在阴暗权谋和自我否定当中,惶惶不可终日。帝王本是无情家,能够坐上那张龙椅的皇帝,哪个不是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波谲云诡。哪个没有经历了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煎熬!十年登基路,十年黑化路!在这数十年的煎熬中,他们体验到了人世间最冷的亲情,看到了周边人最热的野心,不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们是不会交出手中的权利的,被皇权扭曲的心性,已经无法用正常的眼光来处事待人。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例如汉武帝,史书中多称其英明神武、一代天骄。然在征和二年,宠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借巫蛊案陷害太子,一向温厚宽仁、对武帝恭敬有加的刘据和母亲卫子夫相继自杀。表面上看是江充等人的阴谋蛊惑,但究其根源,晚年惧死以求长生,时时刻刻集权于手、被权力扭曲心性的汉武帝对他人的猜忌,亦是原因之一。只要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哪怕是亲生儿子也翻脸无情。而七岁被立为太子的刘据,在三十多年的太子之位上,既要提防汉武帝的猜忌防备,又要躲避四面八方的暗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三十年的煎熬,终于让他无可忍耐,再加上对武帝的恐惧,最终起兵诛杀了江充,也拉开了汉武一进宫廷惨剧的序幕。汉武帝和刘据这对父子的生死相杀,既是冤案,也是必然。能在太子位三十余年保持一颗本心不易者,不是圣人,就是傻子。三十年足以让一个人“滋生心魔”。所以,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在太子位时恭谨守礼、克己忍让,一旦即位后却心性大变、肆意妄为、好杀残暴。而在太子自杀之后,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汉武帝终于醒悟,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武帝真的醒悟了吗?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我相信他还会用铁血无情的手段去处理。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另外一个反面例子是唐太宗,李承乾在他的“威压”下当了十六年太子,不仅没有如太宗所愿成为一名治国理政的明君,反而变成了嬉戏无德、胡作非为的问题青年,难道全是李承乾的责任?唐太宗放任几个儿子争斗,宠爱李泰,难道不要负责任?帝王的黑化之路是一条不归路,一路走下去,权力的诱惑让他们时刻战战兢兢、时刻持刀在手,心中全是怀疑、猜忌。他们也渴望亲情、也喜欢温暖,却无法享受常人的天伦之乐。是啊,家国之重,其重如山,谁堪负之?观诸历代帝王,也仅光武帝刘秀等寥寥数人能够克制心中的魔鬼,终其一生君臣和睦、皇宫安宁。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于谦的一颗忠勇报国之心,被两个帝王踩进了污浊的泥水中!却丝毫无损于他的清白之身!正义永远不会湮没,正道自在人心,亘古不变。天顺八年,英宗之子朱见初即位为于谦平反,谥“肃愍”。天道正义,自在人心。多少试图名留青史的帝王,在于谦面前却光彩暗淡、相形失色!|结语: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日,英宗命人抄没于家,于少保家徒四壁,无一丝一毫余财,仅堂中置一箱,内存朝廷所赐之蟒袍、尚方宝剑!仅此,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2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明如果没有谁将早亡一百年
...,此时于谦的声望到达了顶点,后来他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景泰皇帝,二人搭伙小心翼翼的继续运营着大明王朝,也先见进攻京城无望,于是就挟持明英宗向明王朝讨价还价,但没想到景泰皇帝和于谦
2024-06-18 15:17:00
徐有贞: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的关键人物
...之际,于谦拥戴英宗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即景泰帝),自己则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守卫京师。(明代宗朱祁钰画像)事实证明,瓦剌骑兵能在土木堡打赢那二十万明军纯属侥幸,因
2024-01-24 20:39:00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他从成祖时期入仕,历仕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和景泰五位帝王。尤其是,他对于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政局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陈循的幼年坎坷不幸,在五岁时就丧母,在不到十岁
2024-03-14 19:24:00
从土木之变到夺门之变,大明王朝完成了她由盛而衰的转折
...王朱祁钰才应允,于9月6日登基,是为景帝,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奉英宗为太上皇。在这同时,大臣们将“土木之变”的责任,都加到了受到明英宗宠幸的宦官王振的头上。8月23日,都御使
2023-01-27 14:04:00
他保住了大明王朝,却被冤杀,抄家时穷徒四壁只有一个箱子
...卫战保住了大明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战后论功行赏,景泰帝想封于谦为少保,但这位头号大功臣却说如今战事未平周遭遍地堡垒,这是所有志在治国平天下的“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在
2023-01-09 22:28:00
听说英宗复位,景泰帝为何连说三声“好”
景泰八年,将领石亨、大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于正月十六晚,突入南宫,拥戴被囚禁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重病卧床的景泰帝、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听到钟鼓响,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
2024-04-28 21:30:00
朱见深:从危机中拯救明朝的英明皇帝
...灾,朱见深作为皇太子,承受了巨大的恐惧和压力。小标题:景泰帝登基,朱见深命运多舛在危难时刻,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挺身而出,统领百姓勤王。在于谦的辅佐下,朱祁钰击退蒙古军队,解
2024-01-08 14:20:00
于谦手握重兵,完全能制止“夺门之变”,却为何坐以待毙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清晨,紫禁城内突然钟鼓齐鸣,等待上朝的文武百官顿时乱作一团,正在疑惑之间,左副都御史徐有贞高声宣布“上皇复辟矣”,然后催促群臣入贺。复辟的明英宗朱祁镇在接受百官
2023-01-09 16:01:00
于谦为啥被明英宗处死?
...那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
2023-09-14 17: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韬奋好书”暨“好书评”揭晓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两种出版物获评2025年“韬奋好书”
2025-11-19 08:36:00
10位无名烈士生前容貌被复原,26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怀揣照片的烈士颅骨破坏严重,“可能战斗时就已经不存在了”(见习记者:边义婷 剪辑:刘响)
2025-11-18 17:18:00
《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出版发行
日前,由历史文化学者孙万勇创作的《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忠于史实
2025-11-18 17:23:00
傅山园里遇良师
中华傅山园牌坊重阳时节,我所在的三立书画院一行30余人,赴中华傅山园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18周年的临摹画活动。见群中张喜淯老师等现场拍摄的精彩视频与照片
2025-11-18 18:27:00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