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于谦,一个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中绝对算得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无论是从人物品格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来看,还是从推动社会发展、保卫国家安全的功业来看,于谦都可以算是当之无愧地做到了名留青史。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当时和现在都享有莫大声誉、深受人们敬重的肱骨之臣,最后却落得个被抄家问斩、含冤被杀得悲惨下场,其悲剧程度与多年前的岳飞相比也可谓是不遑多让。而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帝王的权术把弄。
一、土木堡之变的发生使明朝进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1、明英宗统治下的明朝已经是隐患频生
自明朝建立、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出中原地区后,明朝与蒙古之间便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对峙阶段。朱棣在位期间,先后对蒙古势力又进行了五次征讨,从而奠定了明朝在与蒙古之间的战略优势。
自此以后,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继位期间,明朝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休养生息阶段,明朝的整体战略思想也转变为防守。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逐渐从原先穷兵黩武的状态当中调整过来,再加上之前战争所造就的边疆和平局面,最终形成了百业兴盛、经济繁荣的“仁宣之治”。但是,就在这看似一片盛世的祥和之下,明朝内部却开始爆发出各种危机和隐患。
“仁宣之治”的存在虽然带来了明朝社会的发展,但相对应的,明朝在军事层面上的应对却开始显现出极大的不足,尤其是在军屯政策的废弛之上,更是大大降低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由于吏治腐败以及将领本身大量囤并当地土地的行为,导致没有足够的士兵来进行土地耕种,剩下来为数不多的士兵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耕种,资源储备陷入严重不足。
再加上久久没有战事的发生,明朝军队内部也开始出现腐化行为,享乐玩闹成了一件相当正常的事情。
直到宣德八年,辽东地区竟然出现了一百三十人的军额、只有五个老弱病残在役的奇葩场面,明朝军队此时的战斗力之低下、军心之涣散可见一斑。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继位之后,他又积极对外扩张兵事,试图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从正统三年到正统九年,明朝先后对北方蒙古势力发动了三场战争。
在三场战役全部获得胜利的情况下,朱祁镇开始变得志得意满,不仅重启了消耗巨大的下西洋行动,同时还发动了针对现今东南亚地区的麓川之役,使明朝在北边的防守力量瞬间变得空虚起来,为后面蒙古势力的进攻埋下了祸端。
与此同时,伴随着明英宗本人愈发志得意满的心态,是明朝内部愈发腐败恶劣的吏治环境。因此,直到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前,整个明朝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上的情况都绝不能堪称最佳状态。
2、土木堡之变深深体现出了明英宗的无能
北元建立后不久,蒙古内部就因为政治争斗而分为两大势力,分别是瓦剌和鞑靼。虽然此时对明朝来说,是彻底消灭蒙古势力、实现边境安稳和平的最佳时机,但在明宣宗主和思想的促使下,这两个势力却逐渐开始强大起来。
尤其是瓦剌,在自身强大起来后始终对明朝怀有觊觎之心,不仅多次派兵南下入侵,还不知廉耻地骗取明朝朝贡的赏赐,使明朝损失巨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少年天子的朱祁镇自然无法忍受瓦剌的猖狂之举,在不顾一众大臣劝阻和宦官王振的鼓吹之下,朱祁镇决定亲自北征瓦剌,实现之前自己父辈所曾完成过的功业。
但是,问题也就出在北征上面。前文已经说到,当时明朝主力大部分都尚且在云南一带与反叛势力作战,此时想要调遣大军进攻瓦剌无疑需要一定时间。然而,在迫不及待之下,朱祁镇直接选择了从京城周围随意抽调二十万人组成作战的军队。
要知道,此时明朝北方军队的战斗力相较开国之初早已下降太多,现在又是临时抽调、随意拼凑而成,这种军队的战斗力之低下可想而知。
若是如此,明军也并不能说没有一战之力,如果战术运用合理,未必就不能抵挡瓦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明朝的损失。但坏就坏在,朱祁镇当时已经完全被猪油蒙了心智。
明朝大军刚一开拨,天气便对明军的行进造成了极大阻碍,本就军心涣散的军队变得更加混乱。
不仅如此,朱祁镇还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任意更改行进路线,导致明朝后方的秩序完全没有跟上。就在军队已经陷入如此危急的情况之际,朱祁镇竟然下令军队原地等待,不料他们等来的却是瓦剌数量庞大的军队。
本来这支军队作战力就不高,再加上朱祁镇和王振的领导,瓦剌军队仅仅只是略施小计,便将他们几乎全数歼灭,就连朱祁镇本人也被俘虏。
趁此机会,瓦剌向北京城进发,试图一举将明朝灭亡。也正是在这个时刻,于谦于少保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光辉。二、于谦的命运有着相当颠覆性的转折
1、抗击瓦剌使明朝成功避免了亡国之灾
于谦之所以能够在面对瓦剌来袭之时立下如此巨大的功绩,自然不可能是靠得突然觉醒。事实上,于谦早在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前就已经在明朝政坛内部享有名誉。
从少年开始,于谦便展现出惊人的聪慧,不仅刻苦读书以增长自己的学识,同时还将文天祥作为自己的榜样,树立了颇为远大的志向。在踏入仕途之后,于谦的表现也相当良好。
在担任江西巡按期间,他平反了当地数百起冤假错案;在巡抚晋豫期间,他又极大改善了当地的民生与治安环境。
直到进入朝廷中心之后,虽然其因为自己的正直而遭到宦官王振的排挤打压,但终于还是被授为兵部左侍郎。因此,于谦可谓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清官能吏。
面对瓦剌来袭的大军,于谦首先引用南宋的例子,直接否定了迁都南京、避而不战的消极政策,使当时包括监国亲王朱祁钰在内的一众统治阶层得以团结起来。
其次,于谦及时调动当时明朝在河南、南京、山东、江北等各个地区的军队,用合理的战术布置形成了拱卫京师之势。
再次,面对王振党羽猖獗、群臣相争的混乱场面,于谦带头稳定了朝堂局势。最后,在朱祁镇被俘虏、国家无主的情况下,他力主监国亲王朱祁钰继位从而稳定人心,并且推荐了一众文臣良将用以应对当前危急的情况。但是,也正是因为前者的存在,才为后面于谦受罪被杀埋下了伏笔。
在瓦剌的预想,此时的北京城应该已经陷入了防守空虚、无力抵抗的阶段,整个明朝也应该已经因为自己皇帝的被俘而变得人心涣散。
然而,在于谦的防守之下,不仅瓦剌军队的进攻被多次打退,就连其各种阴谋诡计在于谦面前也变得毫不奏效。在无可奈何之下,瓦剌只得选择撤退,北京城的危机终于被解除。
另外,即便瓦剌大军已经撤走,于谦依然在这段时间内提出了诸多政策和措施,明朝吏治得到改善的同时,其军队战斗力和边防布置相比以往也提升许多。
在大局安定之后,于谦决定将被俘的皇帝朱祁镇接回来。虽然于谦将其迎接回来的目的仅仅只是出于礼制和明朝的颜面,但这一行为的最终结果却是无比惨烈的。
2、夺门之变后于谦惨遭杀害
事实上,在准备迎接朱祁镇归来之前,朱祁钰本人是有一定抵触的——毕竟他作为临危受命的皇帝,从继位的法理性上来说是不及朱祁镇的。
但是,在于谦的保证之下,朱祁钰终究还是默许了他的行为。而朱祁镇虽然归来后一直都表现得较为安分,且受到朱祁钰的软禁控制,但其内心却依旧对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有着觊觎之心。
最终,在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的拥护怂恿之下,朱祁镇最终发动了夺门之变、再次登上皇帝位。一方面,于谦私自拥立朱祁钰的皇帝本身就不能为朱祁镇所容忍,即便他在北京保卫战当中有着再多功劳,但对朱祁镇来说依旧只是一个不忠心的臣子。
另一方面,于谦早前就已经因为自身的正直得罪了诸多大臣,这下政治格局陡然发生变化,于谦自然遭到了来自各方官员的落井下石和针对打压,最终落得个冤死的下场。三、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可以说是值得称道的大臣,于谦命运的悲剧无疑是相当引人唏嘘的。
尤其是在保卫战当中,于谦展示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大臣应该履行的保家卫国职责,更展示出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面对困难从不屈服、积极抗争的伟大精神品格,这就足以使于谦名留青史。
纵使时间已然过去,北京保卫战的硝烟也不再能见,但若是我们回望,或许还能在北京城墙上看见于谦那坚毅的身影以及无数奋勇杀敌的将士,他们将永远被人铭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22:11: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