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20:13: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当我们翻阅明朝历史,不难发现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君主——英宗朱祁镇。他在位期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不仅是他个人历史上的污点,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耻辱。

然而,这位在世时决策频频失误的昏庸之君,死后却被他的儿子宪宗赐予“英宗”的谥号。这与历史事实似乎格格不入,值得我们深思。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操之过急的北伐决定

当时正值正统十四年,蒙古联军大举侵犯边疆,明军参将吴浩不幸阵亡。噩耗传到京城,朝野震惊。大太监王振正专权摄政,他劝说年仅23岁的朱祁镇仿效永乐、宣德两朝的北伐先例,亲征蒙古。

作为帝国的龙兴之地,北京必不可少。然而操之过急的北伐决定,无异拿整个王朝的命运冒险。当时朱祁镇刚刚即位,内政外交都十分薄弱。突如其来的边患无疑增加了统治的难度。而他轻举妄动的北伐决定,更是雪上加霜。

作为摄政的王振,其军国大事的经验又岂能与成祖永乐、宣宗弘治相提并论?可正值壮年而又莽撞的朱祁镇,竟一时兴起听信了王振的建议。明明国家正处多事之秋,他却将十余万大军和朝中重臣带离京城,出征遥远的蒙古。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王振的权谋最终酿成巨祸

当初明成祖选择迁都北京,其目的就是为了镇守蒙古,防止边患。然而当真正的边患来袭之时,正统帝却亲自带兵出征,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空虚。

王振以权谋驱使朱祁镇出兵的决定,终究酿成了巨大的国家灾难。或许,正如后人所言,这次出征本就是王振一手导演的闹剧。他想借出征的机会进一步掌控朝政大权,却支撑了整个王朝的衰败。

值得思考的是,此时的朱祁镇是否已经被王振牢牢控制,难以再作出理智判断?还是,这位年轻的君主本性就意气用事、不食人间烟火?这些疑问或许永远无人知晓答案。明朝自此风雨飘摇,失去了应有的定力和稳重。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土木堡:明朝的耻辱

身处深秋的漠北戈壁,寒风凛冽。在这里,明军遭遇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大败之下,不仅损失了十几万优秀部队,还有六十多名朝中大员战死沙场,其中包括太师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重臣。更为致命的是,朱祁镇自己也被俘虏,成为了瓦剌部的人质。

一个强大的帝国,竟然让天子被外敌所擒。这无疑是整个明朝历史的耻辱。更令人唏嘘的是,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难以承担起保卫河山社稷的重任。弘治年间辛苦经营的局面,转眼间土崩瓦解。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也先趁火打劫京师濒临陷落

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为之震惊。而胜利的蒙古军队并未就此罢手,而是继续向明朝心脏地带推进。他们利用俘虏的正统帝作为人质,向明朝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明军四面楚歌,首都危在旦夕。

此时也先为首的瓦剌军队,正在积极谋划夺取明朝故地。翰林院侍讲徐珵提出迁都南京,放弃北京的建议。如果真实施这个决定,大明河山社稷就再无复辟的机会。而负责统帅的王振早已土崩瓦解,难再发挥作用。京师保卫战,几乎成为明初中兴的最后希望。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护国英雄于谦的淬火重生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护国英雄于谦挺身而出,径直走上了为国捐躯的道路。他与兵部尚书王佐交好,深得景帝器重,之前曾大力整顿军纪,深受将士爱戴。面对骑兵突入的边患与日俱增的压力,他选择迎难而上担起重任。

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文臣,脱下长袍,披挂甲胄。他不顾自己身体欠佳的病况,整日奔波在军中督战,与士卒同甘共苦。多次率领明军与瓦剌殊死决战,大破敌军。藉由拉拢景泰帝及重臣,他的政治手腕与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之前那个强硬倔强的于谦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淬火的将帅。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于谦形象。正是他坚定的意志、果断的行动挽救了明朝的危局。要是没有他挺身而出,历史的走向不知会是如何。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势力占尽优势,英宗仍被扣押在蒙古草原。而在京城,景泰帝正式登基,明朝出现两朝并立的局面。景泰的朝政被称为“景泰中兴”,而七年后的1457年,英宗终于被救回,并密谋复辟......

经过英宗被俘多年,此时的宪宗早已不是从前的储君之位。他同英宗一样,有着自己的野心与政治手腕。1457年正月,宪宗在大内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他带人攻入景帝的永乐宫,将景泰帝废为郕王。随后,朱祁镇复辟为帝,是为英宗复辟。

得势复辟的英宗,着实"忘恩负义"。他将大恩人于谦和景泰帝一同囚禁入狱,最终于1457年下令杀害。此举毁灭于谦护国的功劳,更使英宗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污点。这样一位昏庸无道、忘恩负义的君主,又如何配得上英宗的称号?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儿子宪宗包庇之谎谥号之争

在英宗复辟后的统治期间,他任用了一批贤臣,政局有所好转。这也算是他所剩无几的政绩。而当英宗在1464年暴毙之后,其子宪宗即位,“天顺之治”初现曙光。

也许是为了掩饰英宗一生的错失与昏庸,宪宗在谥号的取名上下了功夫。他在礼部和翰林院的协助下,最终将朱祁镇谥为“英宗”。对于谥号的争议,重臣李贤撰写《英宗实录》为英宗正名,杜撰事实歪曲历史。这无疑是宪宗为自己的父亲进行的死后包装和粉饰。

在我们的历史记忆里,英宗这个称谓充满讽刺意味。一代昏君误国,亏欠国家社稷;一生修行不足,最终酿成祸乱。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光的长河不因一个渺小的个体而停摆脚步。明朝开国之初积蓄的雄厚国力,亦在这位昏君手中旗帜鲜明的走向衰落。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结语:他为何被谥“英宗”?

直到今日,这样的疑问仍然值得考量。对于英宗这一矛盾的称号,后人自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或许,这正是我们在翻阻历史长卷时,必须正视的一些问题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宪宗为何恢复叔叔明代宗帝号
...”,又可称为景泰皇帝。朱祁钰的皇位来自于一场意外,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随后,瓦剌以此要挟明朝,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当时,明英宗的
2023-11-20 19:56:00
朱祁镇的奇特皇帝生涯:被俘、复位与死亡
...正统十四年七月,北元余部瓦剌部的太师挥师南下,于是明英宗朱祁镇选择了御驾亲征。在当时来说,明英宗朱祁镇想要效仿明成祖朱棣一样,此时的朱祁镇想要将瓦剌部打败。结果万万想不到,明
2023-09-23 12:37:00
明朝文官封爵传奇:靖远伯王骥的荣耀与争议
...部崛起,先后在在甘州、凉州屡屡犯边,在这种情况下,明英宗让王骥寻边,而且给了王骥便宜行事的权力。就这样,59岁的王骥奉命前往西北甘肃。王骥到了甘肃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临阵脱逃都
2024-02-15 19:16:00
宗门复辟成功后,朱祁镇如何处置弟弟的妃子?
序: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一位钦差大臣,却成了俘虏皇帝。许多人“怒不可遏”,给他起了很多戏称,比如“土木宝战神”、“明宝宗”、“瓦剌留学生”等等。然而近年来,由于某部畅销书的夸大,
2023-02-12 17:46:00
明英宗犯下的错明代宗买单,最后又让明宪宗来还债
...朱祁钰和于谦买单。土木堡之变是谁之过呢?毋庸置疑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过错。虽说王振有所谓的“欺君之罪”,明英宗也是在他的怂恿之下御驾亲征,可是真正能够决定是否亲征的仍然是明英宗,
2023-04-16 12:07:00
朱见深为何要给废了自己太子之位的代宗恢复帝位,还修整陵墓
...乱”,皇族宗室围绕皇位的斗争一直不曾消停。这其中,明英宗和明代宗这一对兄弟更是上演了“二龙同朝”的一幕。本来已经被软禁多年的英宗,在代宗重病不支的天赐良机下,在石亨、曹吉祥、
2022-12-15 16:42
夺门之变朱祁钰为何轻易被废
...篡位之举,却能轻易完成?“夺门之变”,能轻易完成,明英宗能再次复位,这得益于以下三点原因:其一、朱祁钰多病,且无子(朱祁钰曾有一子,即怀献太子朱见济,但早夭,此后代宗再无所出
2023-06-14 15:07:00
他因谋逆罪被诛杀,抄家时发现一间密室,打开后皇帝后悔莫及
...、杨荣、杨溥主持朝政,政治清明,都很重视于谦,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继位,正统初年(1435),三杨都已去世,太监王振蛊惑皇帝,专权乱政。正统十四年(1449)瓦刺大汗也先率领大军
2023-01-09 16:37:00
明朝少有的正臣商辂, 既是读书人的楷模,也可以手撕西厂
...个自己钦点的状元印象还是挺好的。夺门之变后,复位的明英宗不但没有整治商辂,还送了他一份大礼– 拥立之功,朱祁镇命商辂起草他的复位诏书。虽然明知英宗、夺门党与于谦等人已水火不容
2023-05-05 12: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