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20:13: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当我们翻阅明朝历史,不难发现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君主——英宗朱祁镇。他在位期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不仅是他个人历史上的污点,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耻辱。

然而,这位在世时决策频频失误的昏庸之君,死后却被他的儿子宪宗赐予“英宗”的谥号。这与历史事实似乎格格不入,值得我们深思。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操之过急的北伐决定

当时正值正统十四年,蒙古联军大举侵犯边疆,明军参将吴浩不幸阵亡。噩耗传到京城,朝野震惊。大太监王振正专权摄政,他劝说年仅23岁的朱祁镇仿效永乐、宣德两朝的北伐先例,亲征蒙古。

作为帝国的龙兴之地,北京必不可少。然而操之过急的北伐决定,无异拿整个王朝的命运冒险。当时朱祁镇刚刚即位,内政外交都十分薄弱。突如其来的边患无疑增加了统治的难度。而他轻举妄动的北伐决定,更是雪上加霜。

作为摄政的王振,其军国大事的经验又岂能与成祖永乐、宣宗弘治相提并论?可正值壮年而又莽撞的朱祁镇,竟一时兴起听信了王振的建议。明明国家正处多事之秋,他却将十余万大军和朝中重臣带离京城,出征遥远的蒙古。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王振的权谋最终酿成巨祸

当初明成祖选择迁都北京,其目的就是为了镇守蒙古,防止边患。然而当真正的边患来袭之时,正统帝却亲自带兵出征,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空虚。

王振以权谋驱使朱祁镇出兵的决定,终究酿成了巨大的国家灾难。或许,正如后人所言,这次出征本就是王振一手导演的闹剧。他想借出征的机会进一步掌控朝政大权,却支撑了整个王朝的衰败。

值得思考的是,此时的朱祁镇是否已经被王振牢牢控制,难以再作出理智判断?还是,这位年轻的君主本性就意气用事、不食人间烟火?这些疑问或许永远无人知晓答案。明朝自此风雨飘摇,失去了应有的定力和稳重。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土木堡:明朝的耻辱

身处深秋的漠北戈壁,寒风凛冽。在这里,明军遭遇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大败之下,不仅损失了十几万优秀部队,还有六十多名朝中大员战死沙场,其中包括太师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重臣。更为致命的是,朱祁镇自己也被俘虏,成为了瓦剌部的人质。

一个强大的帝国,竟然让天子被外敌所擒。这无疑是整个明朝历史的耻辱。更令人唏嘘的是,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难以承担起保卫河山社稷的重任。弘治年间辛苦经营的局面,转眼间土崩瓦解。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也先趁火打劫京师濒临陷落

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为之震惊。而胜利的蒙古军队并未就此罢手,而是继续向明朝心脏地带推进。他们利用俘虏的正统帝作为人质,向明朝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明军四面楚歌,首都危在旦夕。

此时也先为首的瓦剌军队,正在积极谋划夺取明朝故地。翰林院侍讲徐珵提出迁都南京,放弃北京的建议。如果真实施这个决定,大明河山社稷就再无复辟的机会。而负责统帅的王振早已土崩瓦解,难再发挥作用。京师保卫战,几乎成为明初中兴的最后希望。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护国英雄于谦的淬火重生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护国英雄于谦挺身而出,径直走上了为国捐躯的道路。他与兵部尚书王佐交好,深得景帝器重,之前曾大力整顿军纪,深受将士爱戴。面对骑兵突入的边患与日俱增的压力,他选择迎难而上担起重任。

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文臣,脱下长袍,披挂甲胄。他不顾自己身体欠佳的病况,整日奔波在军中督战,与士卒同甘共苦。多次率领明军与瓦剌殊死决战,大破敌军。藉由拉拢景泰帝及重臣,他的政治手腕与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之前那个强硬倔强的于谦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淬火的将帅。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于谦形象。正是他坚定的意志、果断的行动挽救了明朝的危局。要是没有他挺身而出,历史的走向不知会是如何。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势力占尽优势,英宗仍被扣押在蒙古草原。而在京城,景泰帝正式登基,明朝出现两朝并立的局面。景泰的朝政被称为“景泰中兴”,而七年后的1457年,英宗终于被救回,并密谋复辟......

经过英宗被俘多年,此时的宪宗早已不是从前的储君之位。他同英宗一样,有着自己的野心与政治手腕。1457年正月,宪宗在大内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他带人攻入景帝的永乐宫,将景泰帝废为郕王。随后,朱祁镇复辟为帝,是为英宗复辟。

得势复辟的英宗,着实"忘恩负义"。他将大恩人于谦和景泰帝一同囚禁入狱,最终于1457年下令杀害。此举毁灭于谦护国的功劳,更使英宗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污点。这样一位昏庸无道、忘恩负义的君主,又如何配得上英宗的称号?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儿子宪宗包庇之谎谥号之争

在英宗复辟后的统治期间,他任用了一批贤臣,政局有所好转。这也算是他所剩无几的政绩。而当英宗在1464年暴毙之后,其子宪宗即位,“天顺之治”初现曙光。

也许是为了掩饰英宗一生的错失与昏庸,宪宗在谥号的取名上下了功夫。他在礼部和翰林院的协助下,最终将朱祁镇谥为“英宗”。对于谥号的争议,重臣李贤撰写《英宗实录》为英宗正名,杜撰事实歪曲历史。这无疑是宪宗为自己的父亲进行的死后包装和粉饰。

在我们的历史记忆里,英宗这个称谓充满讽刺意味。一代昏君误国,亏欠国家社稷;一生修行不足,最终酿成祸乱。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光的长河不因一个渺小的个体而停摆脚步。明朝开国之初积蓄的雄厚国力,亦在这位昏君手中旗帜鲜明的走向衰落。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结语:他为何被谥“英宗”?

直到今日,这样的疑问仍然值得考量。对于英宗这一矛盾的称号,后人自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或许,这正是我们在翻阻历史长卷时,必须正视的一些问题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宪宗为何恢复叔叔明代宗帝号
...”,又可称为景泰皇帝。朱祁钰的皇位来自于一场意外,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随后,瓦剌以此要挟明朝,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当时,明英宗的
2023-11-20 19:56:00
朱祁镇的奇特皇帝生涯:被俘、复位与死亡
...正统十四年七月,北元余部瓦剌部的太师挥师南下,于是明英宗朱祁镇选择了御驾亲征。在当时来说,明英宗朱祁镇想要效仿明成祖朱棣一样,此时的朱祁镇想要将瓦剌部打败。结果万万想不到,明
2023-09-23 12:37:00
明朝文官封爵传奇:靖远伯王骥的荣耀与争议
...部崛起,先后在在甘州、凉州屡屡犯边,在这种情况下,明英宗让王骥寻边,而且给了王骥便宜行事的权力。就这样,59岁的王骥奉命前往西北甘肃。王骥到了甘肃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临阵脱逃都
2024-02-15 19:16:00
明代宗朱祁钰死后却没能入十三陵,为何
...错,就是倒霉的明代宗朱祁钰。朱祁钰本不是皇帝,只是明英宗时期的一位王爷,封号郕王,没想到自己的哥哥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非要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发生了明史上的一大耻辱“土木堡
2024-05-21 20:10:00
宗门复辟成功后,朱祁镇如何处置弟弟的妃子?
序: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一位钦差大臣,却成了俘虏皇帝。许多人“怒不可遏”,给他起了很多戏称,比如“土木宝战神”、“明宝宗”、“瓦剌留学生”等等。然而近年来,由于某部畅销书的夸大,
2023-02-12 17:46:00
明英宗犯下的错明代宗买单,最后又让明宪宗来还债
...朱祁钰和于谦买单。土木堡之变是谁之过呢?毋庸置疑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过错。虽说王振有所谓的“欺君之罪”,明英宗也是在他的怂恿之下御驾亲征,可是真正能够决定是否亲征的仍然是明英宗,
2023-04-16 12:07:00
哪位明朝大忠臣,被诬陷抄家
...平反了多少的冤假错案。宣宗皇帝去世后,他九岁的儿子明英宗继位,但是或许由于他年幼,他十分宠信他身边的太监,不久后更是因为这种不知底线的信任,被这些宦官所利用,发动了一场叛乱,
2024-06-05 21:20:00
...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兵变。对于夺门之变来说,是一场围绕着明朝皇帝之位的兵变,最终的结果是朱祁镇从朱祁钰手中夺回了皇位。
2024-05-28 06:54:00
朱见深为何要给废了自己太子之位的代宗恢复帝位,还修整陵墓
...乱”,皇族宗室围绕皇位的斗争一直不曾消停。这其中,明英宗和明代宗这一对兄弟更是上演了“二龙同朝”的一幕。本来已经被软禁多年的英宗,在代宗重病不支的天赐良机下,在石亨、曹吉祥、
2022-12-15 16: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