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1449年,明朝经历了自开国以来最为惨痛的挫败,领兵亲征的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击溃,损兵折将,险些丢了小命。在明英宗被俘期间,于谦临危受命,主持大局,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然而,当明英宗回京复辟后,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反攻倒算,将于谦等人一并诛杀。
朱元璋虽然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却未能彻底解决蒙古对明王朝的威胁。此后,在朱允炆、朱棣在位时,同样不得不派重兵防范蒙古(当时蒙古分裂,称鞑靼、瓦剌)。到明英宗时,明朝与瓦剌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因而派兵征讨。结果,在土木堡惨败,史称土木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豪气了一把,他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立两岁的朱见深立为皇太子,留下异母皇弟朱祁钰主持朝政,自己亲率大军出征。只是,令明英宗自己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出兵,不仅使得明朝精锐尽失,还差点丢了自己的小命。
当时,明英宗和王振等人,连同一百多名官员,率领着几十万大军出征。可是,真正懂得兵法的人却根本插不上手。明英宗虽然志在必得,但却并不懂兵法,反而处处听宦官王振的。
王振这个人,原本就是个废物,他考不上科举,便把自己给阉了,入宫当了太监。虽然王振精通阿谀奉承和善于搞党争,却也只是个瞎指挥的货。就这样,明朝军队自己乱了阵脚,被瓦剌乘机击溃。
土木之变中,明军伤亡惨重,数万将士殒命,另有大部分人损伤,粮草辎重马匹更是损失无数,连明英宗也被俘虏了。经过这么一折腾,戍卫北京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而瓦剌则乘势加紧了对北京的进攻。
关键时刻,明朝起用于谦。于谦掌权后,同皇太后商议,先立留守的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史称景帝,尊英宗为太上皇,而后调集军队,誓死抵抗。
临危受命的于谦,力排众议,坚决反对迁都,调集军队戍守北京。由于前线未能抵挡住瓦剌两路大军的进攻,于谦将征调的22万人马部署在北京城外,自己亲自坐镇指挥。在于谦的坚持下,明军与瓦剌苦战多日,始终未曾妥协。
在紧要关头,各路勤王人马也相继赶到,从而扭转了战局。瓦剌见北京城难以攻下,因而拔营撤军。此时,于谦当即抓住战机,让明军在火炮的掩护下向瓦剌发起进攻。结果,不仅保住了危在旦夕的北京城,还重创瓦剌军。
经过浴血奋战,于谦等人得以战胜瓦剌,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然而,等明英宗被放回后,复辟为帝,竟然对于谦打击报复,过河拆桥,将这位功臣给杀了。
土木之变是明朝皇帝怠政、宦官专权的直接后果。由于明英宗长期宠幸宦官,使得国家的军政均出现了严重问题,很难形成凝聚力。历史上的明英宗并无朱元璋、朱棣那般才能,却偏要逞强,好大喜功,征调重兵亲征瓦剌。
由于他宠信宦官王振,使得前线将士疲于奔命,不仅贻误战机,反而落得惨败,损兵折将。若不是于谦临危受命,明朝军将誓死抵抗,北京城早已落入瓦剌之手。然而,当英宗复辟后,却过河拆桥,拿功臣于谦出气,可谓荒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00: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