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宋朝公使钱与其他财政制度的关系
...使钱作为宋朝政府用于财政支出的一种手段,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出现的,主要是用来弥补财政不足以及应付对外战争和维持统治等方面的需要。公使钱与其他财政制度的关系公使钱的财政功能主要体现在财政上,而宋代公使...……更多
朱温为何要杀死得力助手朱珍
...,严格地说,在宋光义上台后,才算正式结束了。因为,赵匡胤虽然很牛,但是也在烛光斧影中退出了历史舞台;他的儿子也在叔父的猜忌下难以善终。在朱温击杀朱珍时,李克用与李存孝也开始反目,并且在随后不久,李克用...……更多
...妻:不详子:长子:赵令少次子:赵令喾家族世系宋太祖赵匡胤--赵德芳--赵惟能--赵从贽--赵世居。 ……更多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时,李靖又被宋室追封为“惠武侯”。开宝三年(970年),赵匡胤为李靖等“前代功臣烈士”专门设置守冢人。可见历朝历代都以忠义之臣作为楷模来宣传,来褒扬,来推行仁义之治,推广英雄达到教化群臣百姓的作用。作为历史...……更多
打开《鹊华秋色图》的“钥匙”:两个“北望”
...后的遗臣,周密义不食周粟,隐居不出;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归顺元朝更不情愿,屡次辟命,二人想念故朝故地是自然的。作画时,赵孟頫有没有想起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更多
朝代更迭,汉、晋、宋的分裂与重生
...以也有江左的概念。北宋和南宋经过五代十国的动乱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为了北宋开国皇帝,定都东京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末年,金国大军攻破汴梁,抓走两位皇帝和大量的皇室宗亲,不过好在...……更多
...恭帝柴宗训的手书文诏和御用之物,厅堂上还摆着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钦赐的铁券丹书和宋仁宗赵祯在嘉祐四年(1059年)八月封柴咏崇义公的诏书。柴进打开密室中的装着丹书铁券的紫檀木匣子,在丹书铁券下面,压...……更多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养兵的政策是宋太宗时期就定下的制度,养兵的原因,赵匡胤就说得很明白“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千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宋太祖大概是被唐末和五代的军阀割据整怕了,宁愿花费巨资养兵以防止兵变。...……更多
五代十国时期,文人为何崇尚物质生活?
...历史齿轮的转动五代时期奢靡的生活,败坏的纲常,随着赵匡胤的黄晔加身,也渐渐消失,天下大定后最终文人还是回到了君臣之道的轨道上来。 ……更多
为徽钦二帝北狩探路的君王,虽勇而无谋,宠姬幼女被抢苟且偷生
...继续北逃,一溜烟上千里,跑回契丹的上京城,在宋太宗赵匡胤之前做了一回车神。 此时石重贵再次率军北渡黄河,准备接应北方大军。闻听耶律德光被打跑了,就安心回到汴梁,开始歌舞升平,纸醉金迷起来。他先听从近臣...……更多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被遗忘的统一者
...朝,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王朝的开国君主。无论是宋朝的赵匡胤,还是明朝的朱元璋,都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可是我们发现唐朝的李渊好像太过低调了,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无论是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还是统一天下之后的治理,...……更多
北宋花巨大代价换回的燕京,为何不到两年便永久性易主了?
...当时燕京是辽国的统治中心,包括后周皇帝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在内的中原王朝都梦想有朝一日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有几次差点就成功了,却仿佛如天意一般功亏一篑。此时的辽国早已不是当年威风凛凛的王者之...……更多
李渊晋阳起兵造反,谁是主谋谁又是帮凶?
...晋阳誓师等军事行动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从本质而言,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并无区别,至于史书中记载李渊的怯懦形象,估计是因为李世民得位不正而修改史书所致,所以李渊是主谋、李世民等是帮凶才是正解。 ……更多
欧阳修:滁州贬谪与《醉翁亭记》的诞生
...呢?其实,这是与北宋特殊的政治形态脱不开关系的,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后,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北宋便一直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正是因为如此,整个北宋朝堂被文臣把持,而武将则被坚决打压,无论此人是善是恶...……更多
他拼死保住江山,却被皇帝以“谋反”罪杀害
...,手握重兵的武将,就成了宋高宗的心腹之患。大宋自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周江山之后,就有猜忌武将的传统。赵构称帝后,也发生过淮西军变、苗刘兵变等武将叛乱之事,这让他很忌惮手下将领。赵构为了消除武将的威...……更多
刘娥垂帘听政11年,为何未能成为宋朝的女皇?
...就是无声抗议。衮衣基本可以理解为黄袍加身了,只不过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是改朝换代,而刘娥的却是祭天地,拜宗社。关于大臣们的功劳,富弼一针见血地说——“昔章献(刘太后谥号)临朝,陛下(指仁宗)受制,而章献不敢行...……更多
宋朝两次亡于异族政权是为何?
...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到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在商丘即位,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南宋君臣向元朝投降,南宋灭...……更多
美成这样竟然只配当背景板?就因为太怂了吗
...起宋朝大家一般只会想起两个人物,一个是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另一个是大宋逆子但书法一绝的宋徽宗。如果不是《清平乐》让宋仁宗小小火了一把,大部分人的脑子里估计都是查无此人。宋朝是一个很有话题度的王朝,历史...……更多
宋朝的经筵制度:皇室教育的里程碑
...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推动了皇室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由于赵匡胤本人在后周身居要职,并且在军队中拥有极高的威望与地位,这才使其能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造反成功。但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导致他深刻明白军队对国家朝政的...……更多
充满传奇色彩的北宋青唐路,是如何发展至衰落的?
...,可政治形势却并不容乐观。也许是因为北宋第一任皇帝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才取得了黄袍加身的缘故,北宋时期的统治者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的权力。这也就导致北宋时期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相比起北宋的...……更多
虞允文一介书生,为何能力挽狂澜于既倒
前言:自打宋太祖赵匡胤玩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后,赵宋王朝开始打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旗号,施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不断美化“文臣知兵”的形象,旨在从根子上瓦解武将的专业自信,让武将习惯被文臣领导,...……更多
刘秀真的专一吗?揭秘东汉开国皇帝的情感世界
...不过每个王朝的恢复期,都要做这些事,没什么特别的。隋文帝杨坚称帝初期,合并减少了600个州中的190个,力度比刘秀还大。至于东汉的官员数量减少,其实是正常现象。 西汉最多时有官员130285人,东汉有7567人(晋朝有6836...……更多
李继迁与党项人的复兴:从失地到重新崛起的历程
...但是这样的情况到了北宋时出现了转变,这主要是因为在赵匡胤称帝的时候,中国的局势基本已经十分明朗了,当时其他的割据政权明显都不能与北宋相抗衡,北宋统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了,党项一族的首领夏州节度使李彝殷担...……更多
靖康之变前宋徽宗已逃到镇江,为何又返回汴梁被金军俘虏?
...徽宗在南方根基浅,无法与汴梁的宋钦宗长期对峙。由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夺了后周柴家的江山,所以后周和后汉为主的将门世家成了北宋的根基。与这些将门世家共生的北方地区士绅群体又成为北宋朝廷的骨干力量,掌握着...……更多
周朝的建立和国号的含义,有什么特点?
...在比如说951年到960年,五代中间最后一个后周,就是后来赵匡胤取代的那个政权。北周,武周,后周,国号本来都叫周。所以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周朝在中国历史上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四点周朝受到后人称道的农业文明。周朝...……更多
...那么高,跟老赵家的遗传病史有关。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赵匡胤当年留下“烛影斧声”的猜疑,又是学家猜测,他很可能死于脑溢血。之后的皇帝和皇子,赵德芳、赵元佐、赵元偓、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甚至南宋...……更多
推翻元朝的朱元璋,却很认可元朝为正统王朝
...当皇帝吗?不是的,古时候的人是很看重门第的。李渊和赵匡胤本来就是军阀,当上皇帝会让人觉得顺理成章。可乞丐当上皇帝,却让人觉得奇怪:有这种新鲜事吗? 为此,朱元璋只好收拾行李,抛出一套“天命”,解释说是...……更多
来自深厚的东方美学传统,“缃叶色”开启中国黄
...南一个叫做陈桥驿的地方,众将领把一件黄色大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他也由此变成了宋王朝的创始人——宋太祖。无论是菊花还是长袍,黄色都赋予了一点神秘的魅力,让它们看起来非同凡响。在当时的人眼中,那黄色总是...……更多
南北朝的湘州之战是怎么样的
...。隋朝有位大将名贺若弼,灭陈之战就有他的一份功劳。隋文帝杨坚说:“克定三吴,公(贺若弼)之功也。”稍了解隋唐历史的人,大多都听过贺若弼的大名,但知道他父亲的恐怕不多。贺若弼父亲名贺若敦是北周大将,不过一...……更多
董卓的统治与士族的反抗:东汉末年的权力斗争
...的一般特点。其次,董卓军事集团先天不良。五代乱世,赵匡胤只在乎武将的看法,他不在乎世家大族的看法。明末乱世,李自成只在乎军队的利益,他不关心世家大族的利益。只要有了刀子,那一切全都会有。但汉末军阀必须...……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丞相制度沿袭到明朝时,就被朱元璋所废除了,并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都不许再设立宰相。而胡惟庸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
2024-06-01 09:25:00
望着城外沂泗之水,听着四面震天的鼓声和叫骂声,飞将吕布不住的摇头叹息,天要亡我吕奉先!曹孟德(曹操),我非败于你之手,而是败给了这个乱世
2024-06-01 09:26:00
孔1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后来更是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等。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还被推崇认可
2024-06-01 14:13:00
聊三国有一个好处,三国故事读者老爷们都耳熟能详,不用费心去铺陈背景,比如一提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圣人
2024-06-01 14:21:00
“项羽为何败于刘邦之手”,有一人大概想表达的意思是:“刘邦战胜项羽,是郡县制战胜了分封制。项羽把天下分封给18路诸侯,是让中国重回战国时期
2024-06-01 14:21:00
南朝刘宋政权末代皇帝刘准,十岁时遭遇萧道成政变,临死之前留下“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一语道尽宗室身份荣华富贵背后的无尽悲凉
2024-06-01 14:22:00
在中国的史书中,主要描写唐朝历史的主要是《旧唐书》、《新唐书》跟《资治通鉴》了。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皇帝位,驾崩于公元649年
2024-06-01 14:22:00
公元前257年十一月,在咸阳城外的杜邮,那位不可一世的一代名将白起,在发出了“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的呐喊后,又缓缓说出了“我固当死
2024-06-01 14:23:00
三国之中,印证了“乱世出英雄”的说法,三方势力之间,都是能人辈出,有着驰骋沙场的武将,像是人尽皆知的江东四英将、蜀汉五虎将
2024-06-01 14:26:00
曹操爱才,知人善任,在群雄逐鹿的过程中,唯才是举,因此招揽了很多人,手底下人才济济。即使这样,他也不嫌多,是人才都要,比如赤脚迎许攸
2024-06-01 14:26:00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葛昆元这件事要追溯到38年前。当时,我为采访和组稿常去拜访胡道静先生,彼此比较熟悉。一次,胡先生兴奋地告诉我
2024-06-01 14:44:00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宗室人口最多的一个朝代,据不完全统计,明朝末年男性宗室人口总人数大致在二十万人左右。这些个天皇贵胄不事生产
2024-06-01 14:58:00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却有二十多位皇后,这是因为一些皇帝拥有多位皇后的缘故。其中拥有皇后数量最多的当属嘉靖帝朱厚熜,他一生之中先后册封过三位皇后
2024-06-01 14:59:00
公元234年,诸葛亮经过了三年的劝农讲武之后,他再度出兵北伐,为了增加此次出兵的成功率,诸葛亮特意派使者请求孙权与他一同出征
2024-06-01 14:59:00
在清朝的众多宗室中,有一个支系堪称是最倒霉的了!原本皇位就该由他们这一脉来继承,结果非但没能成为皇帝,反而成为清朝最倒霉的宗室
2024-06-01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