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05:07:00 来源:戏说三国

谈到宋朝,许多人普遍的第一印象是:富裕、有钱。

宋朝确实很发达,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天下纷争,民生得到发展,并且宋朝重视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个巅峰时期,两宋延续三百多年,文化和经济的成就得到公认。

甚至还有宋朝GDP占当时世界80%这种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说法,真假这里就不做讨论,只是从侧面来说,也反映大家对宋朝富裕的认同。

但是话说回来,经济发达了,国家就有钱了吗,实在是未必啊。

如果说富裕的宋朝在很多时候都伴随着财政危机,是否有些自相矛盾。不过,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宋朝的财政危机

说到宋朝的财政危机,有件很著名的事——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

变法总要有原因,好法自然不用改变,变法的一大原因,正是由于当时北宋的财政。

这时期的财政情况有多恶劣,在《续资治通鉴长编》里一句话就讲得很清楚:

自康定、庆历以来,发诸宿藏以助兴发,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康定、庆历都是宋仁宗的年号,从前几个皇帝积累下来的府库,到宋神宗时期已经都花了出去,只剩下空空的账本,也就是说国家财政已经空了。

所以王安石才要变法,变法的一大目的就是富国。为啥要富国?因为国家没钱了呗,国家有钱没钱,宋神宗当然知道,因此他是王安石的坚决支持者,君臣合力之下,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这些重要法令的立意都是从理财富国入手。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宋神宗时期试图变法,财政危机却早在真宗仁宗朝就已经暴露出来。

仁宗在景祐五年(1038年)曾下旨对天下收支进行了一次统计,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被称为盛世的仁宗朝已经到了吃光用光的地步。

《宋史·食货志》里记载:“诏翰林学士承旨王尧臣等较近岁天下财赋出入之数,相参耗登。皇佑元年入一亿二千六百二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四,而所出无余”。

可以看到,岁入数字确实很高,但却基本没剩下的,国库空空如也。

神宗时期财政更加恶化,连郊祀祭天的费用都已经负担不起了。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至遇军国、郊祀之大费,则遣使划刷,殆无留藏。”

财政入不敷出了,必须想办法,因此早在王安石变法28年之前,宋仁宗就在庆历年间实行了新政,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提出“条陈十事”,厉行变革。

前后两次改革,不管法再怎么变,开源节流都是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财政危机是促使它们发生的主因。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这还是北宋,到了南宋,丧失了大片疆土的南宋王朝,表面上依旧繁荣,财政危机却更加加深。

具体到州、军、县,举两个例子。

绍兴初年(1131年)洪州供养官兵一个月需要粮米七千多石,一年就要八万五千多石,地方上去掉需要上供的数目之后,只剩所需求一半的数目。

绍兴二十六年宜兴县一年收入是一万五千多缗,支出却达到三万四千多缗。

从中央到地方,入不敷出的情况是愈演愈烈了。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三冗”问题

既然宋朝很富裕,又为什么闹起财政危机来了,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问题,不然从仁宗到神宗,也不会一门心思想着变法了。

宋朝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从财政到军事对地方都控制很严格。地方上没有财政系统的人事任免权,需要朝廷经手;在支出上,朝廷会对州县的开支做好预算,地方上收的经费,预算内的留给地方,其余的全部上交,这叫上供。也就是说,财政权力全在朝廷手中。

在北宋初期,财政还算宽裕,给地方的预算也算足够,从中期开始由于多种原因的作用,朝廷对地方的征调加大,地方上的开支又增加,逐渐导致地方入不敷出。

地方上收支不敷,中央也发生财政危机,原因也是开支大量增加,从地方到中央,开支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三冗”问题。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三冗”指的是的“冗官”、“冗兵”、“冗费”。

冗官问题也就是现代所说的人浮于事、机构臃肿。

冗官问题有多严重,有个数字,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官员总数是9758名,宋仁宗皇佑年间,就达到了17300名,宣和元年已膨胀到了48377名,百年左右,官员数量增加了40000多名,数倍于真宗时期。

官员这么多,胥吏就更多,在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就已经有人建议要一次性裁减天下官吏19.5万余人,可想而知官吏的数量。

冗官之外,还有冗兵。冗兵就是兵员过多,大多是无用之兵。

养兵的政策是宋太宗时期就定下的制度,养兵的原因,赵匡胤就说得很明白“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千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宋太祖大概是被唐末和五代的军阀割据整怕了,宁愿花费巨资养兵以防止兵变。

这个制度被承袭下来,结果就是军队人数的暴涨,宋太祖时期全国军队还只有40万不到,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已暴涨到125万左右,以后虽然有回落,也保持在百万以上。

至于军队的战斗力,由于军事制度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军队战力堪忧,相当于国家花大钱养了一群无用之人。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从制度设计上看,无论是冗官还是冗兵,本意都是为了维持王朝的统治,把官和兵都养起来,巨资养官可以收服天下士子之心,官员人数多了,权力就被分散,从地方到中央,都难以出现权力过大的官员生异心造反的事情。

养兵则是为了消除民间叛乱的隐患,宋朝制度的设计,又难以出现拥兵自重的将领,兵变的可能性也变得很小。

从这些角度来看,有宋一朝没有发生过如同汉唐时期一样的内乱,也没有大的兵变,更没有藩镇割据,并且在北宋灭亡时,南渡的政权还得到了文官和武将的一致支持。

或许可以对比一下南明,南明地盘、人口都比南宋更加广大,却得不到各方势力的拥护,最终分崩离析。

如此来看,制度设计的初心得到了一定回报,宋朝虽然军事积弱仍然能坚持三百多年,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问题都有两面性,无法回避的则是冗官和冗兵也就成为了沉疴,带来的后果就是冗费。

百万级别以上的官吏和军队,需要巨额财政支撑,在宋仁宗的皇佑年间(1049年-1054年),养官和养兵占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了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就几乎入不敷出。并且,这段时间朝廷的收入是在不断增加的。

皇佑所入三千九百万,而费才三之一;熙宁五千六十万,而费尽之。

这是北宋,到南宋时期,情况并没有好转,冗费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宋朝廷。

雪上加霜的是,南宋面临的军事威胁更大,在军费上的支出也就更加巨大。地盘变小了,军队却增加了,财政危机自然也就加重了,仅军费一项,就要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80%,“东南民力,耗于军费者十八”。

强敌压境,军费固然是难以削减,不过冗官问题同样在南宋延续。

在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仅六品到九品的低级官员就还有38864名。相比之下,这时候南宋的国土已比北宋大大缩水。

朱熠在宝祐四年(1256年)上疏有过比较,宋真宗景德年间是用天下三百二十多个郡的财政收入来供给一万多名官员的俸禄,宋理宗宝佑年间却要用一百多个郡的税赋养二万四千多冗员,所以“边郡则有科阵支拨,内地则欠经常纲解,欲宽财力,必汰冗员”。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有宋一朝,从皇帝到大臣,不少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还是到南宋几位皇帝推行经界法、推排法、自实法的修修补补,却都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其实,三冗问题在历代封建王朝都有所发生,并不是宋朝独有,但宋朝制度的设计使得三冗在宋朝成为一个对财政收入影响很大的问题,并终宋一朝也无力得到扭转。

此外,除了三冗问题,宋朝还有不少导致财政危机的原因,比如皇家开支的奢靡和浪费、税收制度的缺陷、官员队伍庞大又带来监督不力的问题等等。

以上种种,就成为宋朝虽然收入很高,却经常闹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宋朝收入高,支出更高

有一说一,从北宋到南宋,财政危机也并不是伴随王朝始终的。

虽然财政危机从真宗朝就已开始,经历了仁宗和神宗,到了宋神宗即位后17年,即元丰年间(1084年),政府财政状况却又出现了转机。宋哲宗即位后,经过熙宁末年到元丰年间的变化,已经“时诸路所积钱粟可供二十年经费”,前后两次变法虽然虽然失败,却还是产生了一定效果。

南宋时期,开禧北伐之后,南宋在金、蒙攻伐之际觅得短暂和平,财政有局部好转。绍兴年间推行清查与核实土地占有状况的经界法;宋理宗、贾似道推行的公田法在局部地区也曾短暂地起到了一些效果,这些也算是在往下坡的路上踩了一脚刹车。

总而言之,这些局部或暂时的起色还是无法改变宋朝财政危机的特点。大宋王朝国家收入确实很高,支出却更高,从国家层面来说,它还真不能算是个富裕的王朝,因为赚得多花得更离谱。

宋朝始终想着如何解决财政危机,变法行不通,到后来不得不滥发货币,被后世津津乐道的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逐渐就变成了官府掠夺民财的工具,造成了社会通货膨胀。

宋朝的财政制度,是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打个比方的话,宋朝就像个庞大的公司,营业收入很高,机构却异常臃肿,各种人浮于事。公司的营收去除各项开支,真正剩下的钱就没几个了。

没钱,开支却省不了,许多任领导都想改革也有心无力,逐渐就入不敷出,以公司信用为质押发行的货币,最后也成了敛财的工具,信用破产,那您说这个公司是有钱还是没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宗禄供给制度:拖垮明朝财政的重要原因
...愈发突出。而明朝便是在这样的局面下,一步一步走向了财政危机。在嘉靖年间时期,山西地方税赋,甚至都无法供养当地的宗藩成员,这是很可怕的一种情况。无奈之下,地方官员也只能想出“拖
2024-02-23 19:47:00
明末的通货膨胀与财政危机是如何造成的
...持个人开销,纷纷对民众进行残酷的掠夺压榨,加剧国家财政危机。2、正常税收和财政体系无法满足政府应付危机的需要明末时局动荡,正常税收和财政体系无法满足政府应付危机的需要,于是明
2024-05-14 17:15:00
探讨崇祯皇帝苦心经营17年依然没有拯救大明的原因
...器装备落后,难以抵挡后金的进攻。此外,明朝还面临着财政危机和民生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明朝难以有效地应对后金的挑战。崇祯皇帝的举措及其影响:面对这些困境,崇祯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4-02-17 17:09:00
大清灭亡前的财政危机:原因与影响
...方面的危机亦不容小觑。本文就来讲讲大清灭亡前面临的财政危机。财政危机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没钱。庚子事变后,清朝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可谓是旧款未毕,新款又至。无数的赔款与利息
2023-10-21 08:05:00
金代户部制度及财政混乱,尽管统治者善用人才,但也无法补救其困
...处于“家给人足,仓廪有余”的小康状态。金代后期陷入财政危机之中,原因较为复杂,战争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军需开支大批增加;冗官现象严重,日常开支亦较多;国土日蹙,控制的民户
2025-04-16 19:42:00
唐朝收入来源于税收和贸易,为何鲜少有财政危机
...样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为何唐朝的政府很少陷入财政危机中呢?其政府主要的经济来源又有哪些?一、唐朝经济稳定的基础 1、税收制度唐朝初期实行的是租庸调制,针对每户人丁收取
2024-10-09 12:54:00
...机很快又会到来。美国联邦政府依靠税收和借款来履行其财政义务,其支出涉及三个部分:一是法定支出,包括社保、医保、退休金补贴等;二是自主性支出,包括国内、国际和国防支出;三是政府
2023-08-07 08:00:00
汉武帝时外战耗尽国库,西汉是如何摆脱财政危机的
...规模的战役慢慢掏空了“家底”,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摆脱财政危机的呢?说出来你别不信!第一,政治方面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首先他鼓励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
2024-06-22 14:45:00
分税制30年|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突出风险防范与化解
...色、范围与程度,防止、控制或消除社会保险领域的潜在财政危机,倒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成效和基金管理水平之提升。三是防范化解突发风险,推进应急财政精细化。经济社会风险总是在发展变化
2024-01-02 22: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