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打开《鹊华秋色图》的“钥匙”:两个“北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17:31:00 来源:新黄河

近期,《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规划提出:彰显济西湿地、鹊山龙湖湿地等节点生态功能,营造更具品质和诗意的鹊华烟雨、齐烟九点沿线风光,展现黄河水韵之美,凸显“鹊华城光”。

打造济南新“鹊华秋色图”,难忘名画《鹊华秋色图》。《鹊华秋色图》由元朝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创作于1295年,是赵孟頫从燕京南归故乡吴兴时,为原籍济南(当时称齐州)但从未到过济南的好友周密所画,画境清旷恬淡,风格古雅俊秀,是国宝级的传世画作。如今人们一想起济南,就很容易想起《鹊华秋色图》,想起《鹊华秋色图》,也很容易想起济南。作为寄托思乡之情的画作,这种奇妙,正是赵孟頫创作时所想达到的效果,作者心念而事成,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底。

打开《鹊华秋色图》的“钥匙”:两个“北望”

笔者读大学时,书法老师给我们选的临摹帖就出自赵孟頫。虽然字没有练好,但记住了赵孟頫这个奇特的名字,而且知道他原本是宋室皇胄,宋亡后隐居江南,在元世祖搜访遗逸政策下不得已入仕元朝。再到后来,笔者大学毕业后来到济南工作,时常看到有人解读《鹊华秋色图》,也更加深入了解了赵孟頫和济南的渊源。

笔者曾多次到济南城北的黄河沿岸游玩,也曾站在济南城南的群山之巅向北远眺,现实地理地形和画作中的景物相互勾连,脑海里浮现出两个“北望”,或许,这两个“北望”是理解并打开《鹊华秋色图》的“钥匙”。

第一个“北望”:《鹊华秋色图》所构景物的视角,是从南向北望。

《鹊华秋色图》的主打是两座山:右边是华不注山,左边是鹊山,而且是远景,这种“远”,在实际地理环境中,可以远至济南的千佛山、燕子山等群山之上。因为现实中华不注山和鹊山直线距离大约有12里,如果不隔得远一点,将两座山一同收进眼底是不可能的。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济南美景,是赵孟頫艺术创作出来的,但艺术想象常来源于现实,我们可以想见,作者在济南期间,肯定是不乏站在远处举目北望的生活经历。

事实也如此,1292年——1295年,赵孟頫宦居济南三年期间,游历湖光山色,写下了不少诗文。《元史》记:“二十九年,(赵孟頫)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官事清简。”在此期间,元代文学家戴表元在《寄赵子昂济南》一诗中写到:“户版自多无讼狱,儒冠相应有宾游。秋风鱼酒黄梁市,夜月笙歌画舫舟。”戴表元是赵孟頫的好友,赵孟頫字子昂,赵子昂就是赵孟頫,这首诗是反映其在济南的生活,在他的管理下,济南一派安定繁荣景象,他时常流连在济南的湖泉山色之中。

赵孟頫对济南的山水印象深刻,初到济南,就作《初到济南》诗:青山历历空怀古,流水泠泠尽著名;又作《刘端父御史见和初到济南诗次韵荅之》:“少日居多隐遁情,微官犹喜得山城。”写大明湖诗《湖上暮归》:“政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不过他在济南写的最著名的诗是《趵突泉》,此诗声名远播,因为赵孟頫号松雪道人,有“赵松雪一诗,和者千人”之说,其中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诗句,是今天泺源堂门前悬挂的楹联。

从赵孟頫在济南的诗歌可以看出,他对济南的名胜了如指掌,像今天人们所说的“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三大名胜,他定是熟稔在胸。济南最出名的山并不是华不注山和鹊山,但赵孟頫画作选择的是华不注山和鹊山,这是比较特别的一种选择,而且视角是“北望”。

打开《鹊华秋色图》的“钥匙”:两个“北望”

华山新貌 拍摄 周学泽

第二个“北望”:赵孟頫为好友周密画《鹊华秋色图》时,两人都在江南吴兴,他们看济南,也是从南向北望。

1295年,任济南路总管府事期满的赵孟頫,自济南回到故乡吴兴,见到祖籍济南的文学家周密。二人本都是南宋亡国后的遗臣,周密南宋覆灭后不仕,专心在家乡吴兴著述。赵孟頫和周密一见如故,相谈投缘,据说谈起济南风土人情,周密对济南更加产生向往之情,遂央求赵孟頫作幅画,以补其未曾涉足故土之憾,刚刚在齐州做过三年父母官的赵孟頫不仅为周密精心绘就了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还抄录了两首自己吟咏趵突泉的诗作。

济南和吴兴距离将近1600里,在交通不便的元代,这是一个遥远的距离。二人在吴兴谈论济南,从地理方向上说,都是“向北远望”。赵孟頫在吴兴为周密画《鹊华秋色图》,也是由南向北想象济南,这就形成“画外北望”和“画内北望”两个“北望”。

《鹊华秋色图》画内画外两个“北望”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比如说,画画的赵孟頫因为考虑到请托人周密在南方,而采用了“北望”的视角,从方向感上把握请托人的向往之情?或者说,画作本来就是画家本人的情感反映,赵孟頫回到南方,为别人作画,但自己同样想念北方的济南,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北望”的视角?这种猜想合乎情感逻辑,但没有使二者牵连起来的证据。

打开《鹊华秋色图》的“钥匙”:两个“北望”

鹊山、华山、泺口河道 图源济南黄河网

再有一种猜想,赵孟頫的“北望”也许受到唐朝李贺诗句的启发。唐朝“诗鬼”李贺《梦天》诗句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790年—816年)所生活的年代,济南被称作齐州,山东又近海,“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由陆及海,是很自然的描写。今天的“齐烟九点”指自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等九座山头,是济南人熟知并津津乐道的风景。赵孟頫身为赵宋宗室之后,自小博览群书,是诗书大家,熟知李贺的诗句并受到启发,也很正常。

还有一种猜想,“北望”是北宋灭亡后文人士大夫一以贯之的情思,这是不是也是画作选择“北望”的原因?赵孟頫和周密作为南宋亡国后的遗臣,周密义不食周粟,隐居不出;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归顺元朝更不情愿,屡次辟命,二人想念故朝故地是自然的。作画时,赵孟頫有没有想起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里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最有力的证据是周密写有一首《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这里的蓬莱阁,不是山东的蓬莱阁,而是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建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的蓬莱阁,以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谪居犹得近蓬莱”得名,周密登临古阁,观景伤情,怀古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其词下阕曰: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

“亡国之音哀以思”,赵孟頫又何尝不是。南宋灭亡那年,赵孟頫24岁,他写下“新亭举目山河异,故国伤神梦寐俱”的诗句。元吏部尚书夹谷之奇曾推荐他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赵孟頫却答复曰:“青青蕙兰花,含英在中林。春风不披拂,胡能见幽心”,表示不愿出仕。后元朝一遍遍征召,无奈之下出山,但内心十分纠结。《鹊华秋色图》选择“北望”视角是不是特别适合表达一种内心隐秘的情感?

最后一个原因,不是猜想,就是赵孟頫在济南三年,对鹊华二山有深厚的感情。据赵孟頫题韩幹《五马图》的落款“济南东仓官舍题”知,他来到济南后住过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东仓;另还在“城西北十里”的洗砚泉有一住所,此处发现赵孟頫书诗石刻二首,济南市博物馆藏有赵孟頫篆,两诗刻于同一方石上,落款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赵孟頫题”。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载,石刻出土于济南城北孙氏园地,园圃中有泉,“一日,园地治蔬畦,得石刻于土中,洗剔视乃松雪篆书二诗”。也就是说,赵孟頫所住一带,正好“与鹊、华两山相望”,其朝夕仰望之际,便是鹊华二山。

打开《鹊华秋色图》的“钥匙”:两个“北望”

赵孟頫诗刻

但正因为赵孟頫书诗石刻的发现,说明有些猜想有合理性。赵孟頫对华不注山情有独钟,石刻二首之一正是描写华不注山的《七古》诗:抱膝独对华不注,孤衿四面天风来。泉声振响暗林壑,山色滴翠落莓苔。散发不冠弄柔翰,举杯白月临空阶。有时扶筇步深谷,长啸袖染烟霞回。

“独对”“孤衿”,合起来有“孤独”二字。正如赵孟頫在《刘端父御史见和初到济南诗次韵荅之》诗中所说:“故乡一别三千里,看见池塘草又生。”不愿出仕做官的赵孟頫,来到异乡济南,心情是复杂的,他所选择的入元做官是一条孤独的路。

赵孟頫选择鹊华二山入画,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鹊华二山风格不同,华不注山呈尖三角形,鹊山呈半圆形,两者遥遥相对,在刚柔对比中,更显得华不注山的险峻奇突。赵孟頫的内心,应该更像华不注山“尖锥”般的外形,充满个性,就像他号松雪道人,让人刹那间想到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是时代所铸就的境遇,使他只能无奈隐忍,这就像鹊山钝圆的外形——两座山正好满足了“外圆内方”的隐喻,因此,《鹊华秋色图》选择了形象上的对立二山,或许是对赵孟頫个性的表达。

有意思的是,周密晚年号“华不注山人”,这是对故土家乡的怀念,也是对华不注山峭拔挺立风格的欣赏。显然,周密受到《鹊华秋色图》的影响,从这方面说,赵孟頫和周密成为好友,有精神的共鸣,共鸣之处就是对故土的深爱和痛惜。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与秋色 金桂人生丨浙商银行济南分行迎重阳书画展隆重开幕
...节日氛围,10月11日,浙商银行济南分行成功举办“天与秋色 金桂人生”迎重阳书画展开幕式活动。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杜长峰,济南市文化馆副馆长张钧善为活动致开幕词。
2024-10-11 16:18:00
济南那座半红山又红了!众多市民来此休闲赏秋色
...蝎子山山顶步道游客络绎不绝,大家纷纷利用周末来欣赏秋色。 蝎子山入秋以来色彩渐浓,以山脊线为界南侧都是红色的黄栌树, 而北侧是翠绿的松柏,是一座著名的半红山。如今的蝎子山变
2023-10-28 14:50:00
【美德信用莱芜】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任花园社区开展“重阳秋色暖 敬老情更浓”敬老月活动
...来临之际,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任花园社区开展“重阳秋色暖,敬老情更浓”敬老月活动。在社区一楼大厅,满载着精心准备的敬老物品排满了大厅门口,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引导老人们排队、签字
2024-10-10 17:15:00
巧手拾秋色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开展特色美术活动
巧手拾秋色,实践促成长。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近日,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的美术课以落叶书法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书叶”主题探究活动。美术老
2024-12-05 11:56:00
秋色为伴,丰收正好丨济南高新区景汇小学开展秋分习俗主题活动
随着秋分的到来,自然界的均衡之美与中华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相得益彰。近日,济南高新区景汇小学四年级组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秋分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加深了他
2024-09-27 21:35:00
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刘家庙村:重阳秋色暖人心 敬老情深意更浓
鲁网10月10日讯(记者 陈俊娜 实习记者 张煜晞)秋风送爽,重阳佳节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传递社会温暖与正能量,10月10日,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刘家庙
2024-10-10 17:14:00
鹊华新卷徐徐展开!来博览会,聆听“未来新城”起步区的故事
...李贺、曾巩等都曾在此留下佳作,而赵孟頫的一幅《鹊华秋色图》,更赋予这里永恒的文化价值。9月14日-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举办,博览
2023-09-15 12:45:00
骑上越野摩托,穿越阿尔山秋色长廊
来源:极目新闻央广网兴安9月30日消息(记者魏全民通讯员许文军陈艳荣)九月的大兴安岭,内蒙古阿尔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仿佛在熟睡的夜晚,这里的景色就换上了秋衣。这个季节,骑上越野摩
2023-09-30 10:47:00
黄河文化|古代诗文大家笔下的鹊华山水
...和鹊华有关的古代诗文更是有上百首之多,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名气之大,国内辨识度几乎少有人不知。他们夸赞这个地方角度都无一例外地,以不同方式赞美鹊华山水好,景致美。而自宋元以降
2024-11-20 07: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