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5 16:5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隋末唐初位于北方的突厥乘中原天下大乱,快速发展,进入强盛时期。

高祖李渊当初起兵时,因为势单力薄,就备下厚礼称臣于突厥。

并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当时约定:一旦攻下长安,土地、人口归李渊,金帛财物则归突厥。

这种“卖主求荣”的事情,也是被形势所迫。

不过在当时这应该属于军事机密,要不然会被天下人唾骂。

等唐朝天下坐稳以后,突厥仍然连年犯境,给唐朝造成极坏的影响,让唐朝高层很头疼。

李世民即位后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

贞观三年(629年),代州都督张公谨上了一道奏章说:突厥颉利可汗骄横跋扈,引发突厥内乱,建议乘机出兵讨伐。

机会来了,岂能错失。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这一年十一月,唐太宗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与其他各路兵马一起,共十万大军,分头出击突厥。

这些年来,李靖曾经多次带兵抵御突厥,可谓是知己知彼。

不过这一次不是防御战,而是反击战,李世民心里也没底。

过去对突厥不断和亲,送钱送物,却买不来和平。

突厥高兴了就来犯边抢掠,不高兴了也来入侵烧杀抢掠,对于这样一个邻居,唯一的就是把它打怕、打服、甚至打死才行,不然不会安稳。

对李靖这样的将领、这样的人品,唐太宗还是比较放心的。

在扫平国内军事割据势力的过程中,李靖屡立大功,几乎百战百胜。

高祖李渊曾经夸赞他说:“古时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之流,如何能比得上李靖呢?”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虽然李渊有些谬赞,但是那些古人在人品方面确实没法和李靖相比。

李靖受命之后,率领三千骁骑,从马邑(今山西朔州)出发,乘敌人不备,直扑恶阳岭(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境内)。

颉利可汗被李靖大败,吓破了胆,一直逃窜到阴山以北。

为了以后东山再起,他施了一个缓兵之计,派遣使者执失思力去拜见唐太宗,说是请求举国归附唐朝,他本人也要亲自来朝见大唐天子。

李世民见多年宿敌愿意投降,心中很高兴,就派鸿胪卿唐俭前去抚慰,又下诏李靖带兵去接颉利。

李靖多年与突厥接触,深知突厥人出尔反尔的性质,他与另一大将李世勣(徐世勣)会合后,决定效仿当年韩信破齐,虽然皇上有抚慰诏书,但还是要带兵擒获颉利可汗。

李靖与李世勣的大军如同巨网一般无声地撒开。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身为大将要审时度势,前方战场瞬息万变,他们这种放倒大树捉老鸹的做法无疑是最稳妥的。

两人的行动不仅颉利没有想到,就连唐朝君臣也都毫不知情。

大军一路疾行,沿途遇到颉利派出的侦探,一律将他们全部擒获,带在军中一同前进。

行至阴山,竟然俘获营帐一千多个。看来颉利可汗还是蛮细心的。

快要到颉利巢穴时,李靖令手下将领苏定方率领200名骑兵做先锋,自己随后跟进。

正巧起了大雾(不会这么巧吧?这明明是上天在帮助唐军),苏定方领命而去,一直到离颉利牙帐几里路的地方,才被发现。

突厥兵如惊弓之鸟,仓促间上马迎战。

颉利则跳上自己的千里追风驹仓皇逃窜。

懦夫!跑什么?

突厥兵群龙无首,被苏定方重得当初乱跑。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李靖赶到,大军一拥而上,纵马劈杀,突厥兵彻底溃散,一万多士兵被砍了脑袋,十几万男女老少成了俘虏,数十万牲畜被缴获。

颉利的妻子就是隋朝和亲过来的义成公主,在乱军中被杀。

隋炀帝的萧皇后此次也被解救出来。

颉利的儿子叠罗施也被擒获。

颉利带着一万多残部想穿越大漠,被李世勣当在碛口无法通过,只好去投吐谷浑,最后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抓获,押送到长安。

唐太宗听到李靖击破突厥的消息喜出望外,对近臣感叹道:“朕听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过去国家在创立时,太上皇为了不使百姓受难,不得已而向突厥称臣,朕何尝不痛心疾首!

朕志灭匈奴,一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仅仅派出一支偏师,便无往而不胜。过去的耻辱终于一朝洗雪了!”

大唐边境大患突厥败亡了,唐朝疆域由阴山一直往北扩展到大漠,恒安(今大同,隋称恒安)、定襄(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等地被收复。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与大唐毗邻的各民族慑于唐王朝的军威各派使节齐集长安,给太宗李世民奉上“天可汗”的尊号。

唐太宗非常高兴,此后与各国酋长有书信往来,皆自称天可汗。

大唐进入全盛时期。

贞观八年(634年),李靖因为脚上有病,行走不便,上表请求辞职。

唐太宗觉得历来身居富贵之中的人,大都贪恋名位,很少有能知足的,即使身患疾病,也要勉强支撑,而像李靖这样能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人,实在不多见。

为此,唐太宗特地下诏,准许他在家养病,不减俸禄,只需等脚病稍好一些之后,每过几天到门下和中书省去过问一下政事就行,并且又加了赏赐和名位。

后来还赠送给他一根灵寿杖,以便他拄着行走。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时隔不久,西北地区另一个游牧民族吐谷浑率军侵扰凉州,唐太宗遣使宣谕,可蛮横的吐谷浑根本不听,于是唐太宗下诏大举讨伐。

谁去领兵呢?

西北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吐谷浑又是一个善于骑射的民族,唐太宗认为只有李靖这样的良将挂帅去征讨,才不至于误事。

虽然李靖已经65岁,脚还有病,但在民族大义面前,还是担负起了重任。

第二年夏天,吐谷浑可汗伏允在一次败仗之后,恼羞成怒地放火烧掉了草原,想饿死唐军的战马,然后率轻骑逃入大漠。

李靖召开军事会议,集思广益商量对策。

众将认为战马无草可吃,十分瘦弱,不能再深入大漠作战。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侯君集说:“敌虏一向强悍,现在一败之后,如鼠逃鸟散,连侦察的骑兵都不见了,其君臣父子分散各处,失去联系,若去攻击他们,就像捡几颗草籽那样容易。

现在如果不乘胜追击,将来必定后悔不迭。”

李靖采纳了侯君集的建议,分两路进入大漠追击敌寇。

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走北道,侯君集、李道宗走南道。

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与吐谷浑一部相遇,薛孤儿奋勇破敌,缴获了许多牲畜,唐军得以补充军粮。

可见当时远征大漠是多么困难,军资是跟不上的,一切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几天以后李靖又在牛心堆、赤水源等地打败吐谷浑。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侯君集率领的另一路唐军深入荒原,行了两千多里路,皆无人迹。

虽是夏天,霜雪不断,人啃冰、马吃雪,一路异常辛苦,最终在乌海追上伏允,经过一场战斗,打败伏允,伏允逃窜。

李靖督率唐军转战追杀,翻越积石山,经过那里的黄河源头,到了且末(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北麓)。

一个65岁的老将军,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远征大漠,真不容易。

得知伏允逃到突伦川(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李靖率军继续追击,杀掉了数千名吐谷浑兵,缴获了十多万牲畜。

伏允只身逃跑,家属被捕。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不久,伏允在荒漠中走投无路,被左右所杀。

伏允的儿子举国归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唐王朝的又一个边患被扫平了。

这次出征中,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因延误军机被李靖斥责。

高竟然怀恨在心,诬告李靖谋反。

李世民下令审查,结果高甑生因诬陷获罪。

李靖为避嫌,不见任何人,甚至亲戚家人都很难见他一面。

对于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唐太宗一直关爱有加,封他为卫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与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等二十四名功臣一起被画在凌烟阁上。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去世,享年79岁。这一年,唐太宗也逝世了。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且鲜有败绩,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

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但大都失传。

李靖出身名门世家,祖父李宠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由于受家庭熏陶,李靖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他曾经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功立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

从后来的成就来看,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的舅父就是隋朝有名的战将韩擒虎。这个传说(史书有记载)后来成为阎王的将军,每次给李靖谈兵论事,无不拍手称快,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而与其军功相媲美的还有他的品质,这才是最主要的。

李渊为何说韩信、白起之流,比不上李靖呢

李靖在青少年时曾经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富贵带来的祸端,做到知足而退,因此能全身而退。

他以足疾为名,在功成名就之际不贪婪权势,借此请辞,深得李世民赏识。

而同一时期的长孙无忌、侯君集则先后或流放或被杀。

李靖病情恶化,同样已经病重的李世民亲临病榻慰问,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说:“你是朕平生故人,对国家有功。如今病到这种地步,朕为你感到担忧。”

而后世竟然对李靖敬若神明,后唐明宗于927年特赠李靖为太保;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高祖追封李靖为灵显王。“灵显王”,难道李靖显灵了?

宋徽宗时,李靖又被宋室追封为“惠武侯”。

开宝三年(970年),赵匡胤为李靖等“前代功臣烈士”专门设置守冢人。

可见历朝历代都以忠义之臣作为楷模来宣传,来褒扬,来推行仁义之治,推广英雄达到教化群臣百姓的作用。

作为历史名人,李靖以其军功、品质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历史完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庙名将中“最会”打仗的九位将领
...最大。不过,李勣虽然功劳可与李靖相比,但用兵能力却比不上,和出身世家、从小能“纸上谈兵”的军事理论家李靖不同,李勣出身草莽,文化水平不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老翁不识字”。在
2023-05-14 21:31:00
他曾因告发李渊差点被杀,被救后他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
...,李渊甚至还称赞李靖,古代的韩信,白起,卫青等人都比不上李靖。后来,李靖的表现主要在对外作战上,对内平定了各地的起义之后,唐朝的心腹大患主要是在突厥,而且突厥也没有少骚扰唐朝
2022-12-15 21:15:00
中国历史上哪些人能被称为战神?竟然没有武圣关羽
...迹,这也是孙武被称为战神的功绩。二、战国战神:杀神白起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还被称为人屠与杀神,根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时期因为战争死亡了两百万军队,其中就有一百万人死于白
2023-07-26 15:01:00
千古名将:李靖、陈庆之、白起、韩信的战绩与影响
...越战功,使他成为南朝梁时期备受赞誉的名将之一。三、白起:战神传奇,百战百胜白起,又称公孙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出生于秦国一个显赫的军事世家,自幼便对兵法产生浓厚的兴
2024-02-29 19:56:00
历史上的10哲72名将,其中武庙十哲都有谁?
...享太庙的名将,只有张良、韩信、李勣、诸葛亮、李靖、白起、孙武等10人。唐德宗在位期间,将64位武将放入太庙。之后的皇帝,对武庙武将名单做了调整,最终形成了10哲72名将的格局
2023-02-24 20:11:00
古代战神传奇:白起、韩信、李靖、陈庆之的不朽功勋
...术,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也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光彩。白起,战国时期的名将,被誉为杀神。他参与了众多战役,在历次战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无与伦比的战斗勇气。特别是在与韩赵魏
2024-03-01 05:29:00
大唐军神李靖,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无冕之王
...唐太宗和名将李靖论兵时提出的,分别是指战国时的秦将白起、汉初的韩信、汉武帝时的卫青和霍去病。这四位几乎是古代战争史上巅峰般的存在,那么有胜过这四位战神的名将吗?首先我们要知道
2024-01-11 01:04:00
我国历史上哪四位名将,才算得上当之无愧的千古名帅
...,被后人传颂为“千古名帅”。他们就是战国时期的战神白起,汉初的兵法宗师韩信,南朝的文武全才陈庆之,以及唐朝四方平定的李靖。谈及白起,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铁血与冷酷。作为战国时期
2024-03-22 20:47:00
太谷之战,李靖为何不战而退
...你打下来的”,人称“战神”。李渊则说:“古代名将,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人能比得上李靖。”但是,没有常胜将军,名将打败仗并不奇怪,“兵仙”韩信在垓下之战前期,还被项
2024-07-11 14: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