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代领袖,“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人均是出自欧阳修门下,因为他喜欢提拔青年才俊,所以被誉为千古伯乐。
可是这么一位在朝堂上、文学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儒臣,却曾因与外甥女有染的绯闻而遭到贬黜,晚年又传出与儿媳间关系暧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01.欧阳修与外甥女有染的传闻
欧阳修有个妹妹,嫁给了一个二婚男人,名叫张龟正。
张龟正跟前妻生有一女,欧阳修妹妹嫁过去没多久,张龟正也死了,于是张龟正的女儿张氏便跟后母生活在一起,也就是欧阳修的妹妹。
因为欧阳修的妹妹无子,在张家大概是也过不下去了,便带着继女张氏来投奔欧阳修,此时张氏才年仅7岁,一直由欧阳修抚养长大,也称呼欧阳修为舅舅。
张氏长大成人后,欧阳修便做主将她许配给了自己的远房侄子欧阳晟。
公元1045年,张氏婚后不守妇道,跟自家的仆人私通,被丈夫发现后告到了开封府。
而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名叫杨日严,他曾经在益州做官时,欧阳修经常对人说他贪腐,因此他对欧阳修一直怀恨在心。
一听到这是欧阳修家的丑闻,便大喜过望,觉得这是一个将欧阳修拉下水的机会。
于是,杨日严威逼利诱张氏,让她攀咬欧阳修,张氏女一个弱女子,本就不是什么贞洁烈妇,进了衙门大狱,自然是衙门中人要她怎么说就怎么说。《续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七》:初,修有妹适张龟正,卒而无子,有女实前妻所生,甫四岁,无所归,其母携养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会张氏在晟所与奴奸,事下开封府。权知府事杨日严前守益州,修尝论其贪恣,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谏官钱明逸遂劾修私于张氏,且欺其财。
杨日严拿到张氏女的供词之后,便将其交给了谏官钱明逸。
而这个钱明逸呢,同样与欧阳修有旧怨,于是他便将利用自己的谏官身份,将“欧阳修与外甥女乱伦”之事告到了皇帝面前,并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搞得人尽皆知。
为了增强说服力,他们还翻出了欧阳修曾经写过的一首词《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
以钱明逸、杨日严为代表的那些欧阳修的对手们,便纷纷指责,词中的“叶小未成阴”,便是指的欧阳修的外甥女。
面对他人污蔑,欧阳修有口难言,这首词却是是他所写,虽然他极力表示这就是一首描写初春的词,用弱柳来比喻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可是他的对手们却不管不顾,非要认定这就是一首“有伤风化的艳词”。
当宋仁宗得到消息的时候,其实是不太相信欧阳修会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的,主要是没有必要,以欧阳修的身份,虽然比不上皇帝可以全国遴选秀女,那也根本不是缺女人的主,哪里犯得着给自己找不自在?
虽然经过多方审查,都没有找到欧阳修与外甥女不伦关系的证据,但是他依旧被以“有伤风化”为由,贬黜出京,到滁州任职。
欧阳修到了滁州之后,才有了那首不朽诗篇《醉翁亭记》的面世。
02.欧阳修与儿媳的绯闻
公元1067年,在欧阳修与外甥女的绯闻过去20年后,又有一桩与其有关的消息再次震动朝野。
这一次的主角是欧阳修与儿媳吴春燕,据说二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没过多久,一个名叫蒋之奇的御使弹劾欧阳修,说他伤风败俗,要求将其处以极刑并暴尸于众,否则难平民愤。
而这个蒋之奇是谁呢?他其实与欧阳修并没有仇恨,甚至还是欧阳修的门生,按道理来说欧阳修对他还有知遇之恩。
已经60岁的欧阳修见到这一幕,气得快疯了,一个月内连续给皇帝上了十三道奏折,请求必须彻查,还自己一个清白。
这一次,皇位上坐的是宋神宗,面对三朝元老、门生满天下的欧阳修,宋神宗也不敢随意找个理由将其贬黜,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欧阳修的坚持下,宋神宗找来各位大臣,决定亲自将其查个水落石出。
当宋神宗问到蒋之奇有什么证据证明欧阳修与儿媳间不伦之事的时候,蒋之奇却道:“道听途说!”
宋神宗对蒋之奇的回答当然是极不满意,却也没有办法治罪,因为从宋仁宗发明“风闻奏事”的制度以来,谏官本来就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而不需要考虑其真实性。
要不是欧阳修身份太高,皇帝不得已亲自调查,此事哪怕是诬告,也不会对蒋之奇本人有什么影响。
当皇帝下定决心之后,哪怕是市井传闻,也很快便被调查了个一清二楚。
原来,此事还得从欧阳修自家亲戚说起,他的夫人有一个堂弟名叫薛宗儒,因被人牵连而免官。
薛宗儒本来找到欧阳修,准备让他帮自己求情,谁知道欧阳修却来个“大义灭亲”,很正直地给朝廷上奏,说要秉公办理,一切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切不可因为是自己的妻弟而包庇。
就这么一句话,毁了薛宗儒的前途,薛宗儒便对欧阳修怀恨在心,于是到处造谣诋毁欧阳修,说他与自己的儿媳之间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本来这种捕风捉影的事儿,又没有证据,是不会拿到朝堂上说事儿的,可是这蒋之奇就不一样了。
他与欧阳修没有仇,但是觉得欧阳修挡了自己的路。
因为宋英宗年间,欧阳修与司马光等人为了宋英宗是否该叫亲爹濮王为爹这件事而分成两派,蒋之奇站在欧阳修这一边,这才能平步青云。
到了神宗时期,欧阳修这一党失势,蒋之奇为了改换门庭,跟欧阳修拉开距离,这才像疯狗一般在朝堂上对欧阳修开咬,闹出了这么一场闹剧。欧阳修弹劾狄青
如果说欧阳修两次深陷“乱伦绯闻”,都是被小人诬告的话,欧阳修“陷害狄青”一案中,欧阳修扮演的角色好似完全相反了。
在重文轻武的北宋,一代名将狄青这样的杰出将领实属罕见,可是最终却被北宋朝堂联手排挤,最终郁郁而终。
更关键的是,陷害狄青的并不是像秦桧一样的大奸大恶之臣,而是一代名臣欧阳修,他们之间又有何恩怨?
狄青与欧阳修不同,他出身贫寒,少年时期就因犯罪而被刺字,发配到京师充军。
从此之后,狄青一步步靠着自己在战场上拼杀,屡立战功,终于升任到了枢密使的职位。
狄青以武将身份出任枢密使,引起了满朝文官的极力反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欧阳修。
狄青刚当上枢密使,欧阳修便写了一篇奏折,后世称为《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书上将狄青的战功轻描淡写。
“自用兵陕右,已著名声,及捕贼广西,又薄立劳效”,又觉得他立名将还差得远,“以臣愚见,如青所为,尚未得古之名将一二”,言外之意是,他区区一介武夫,是不应该坐到枢密使的位子上的。
然而,此时的宋仁宗对狄青青睐有加,所以没有在意欧阳修的诋毁。
欧阳修并没有就此放弃,四年间一共上书三次,非要将狄青从枢密使的位置上拉下来,并不惜以各种极具煽动性,贬低的词语来描述狄青。
比如,在最后一次,因京城发生水灾,欧阳修便写了一份《上仁宗论水灾》,以“天人感应”等言论来将矛头直指狄青。
在欧阳修的带领下,其他文官纷纷附和,最终宋仁宗也不得不将狄青罢免。
不久之后,一代名将狄青郁郁而终。
欧阳修与狄青有多大的仇恨,他为什么非要将狄青拉下来不可呢?
其实,这是与北宋特殊的政治形态脱不开关系的,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后,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北宋便一直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正是因为如此,整个北宋朝堂被文臣把持,而武将则被坚决打压,无论此人是善是恶,是名将还是庸才,只要一露头,必然会遭到整个文官集团的全力打压。
就如欧阳修在奏折里说的:“虽其心不为恶,不幸为军士所喜,深恐因此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欲乞且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狄青虽然没有心思不坏,但是他得到了军心,你怎么知道他不会是下一个发动陈桥兵变的宋太祖呢?
在特殊的局势下,欧阳修并没有像秦桧一样将狄青置于死地,只是不希望他坐上枢密使的职位,虽然言辞激烈了点,但是并不是不能让人接受。
当然,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以没有发生的事来随意诋毁对国家有大功的武将,这种做法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光明正大,说到底,还是文官对武将的那种骨子里的轻视在起作用。
就像欧阳修的《卖油翁》一样,以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而故意贬损陈尧咨的射箭技能,虽然具有文学意义,但是却否定了那些常年累月浸淫在一个领域之人,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北宋名声大的文人众多,比如比欧阳修更早一辈的范仲淹,为何没人以各种丑闻来污蔑他们?
说到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喜欢得罪人,就如对待陈尧咨、对待狄青,甚至说包拯“蹊田夺牛”都是一样的道理,他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抨击、指点他人,自然很容易招来他人的报复。
想要不被别人的谣言击倒,就只要恪守本分,谨言慎行,这样方能无懈可击,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7 21: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