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举子到文豪:宋濂的科举经历与文学贡献
...,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每年的六月都是举子繁忙的一月。我国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体系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以前的贵族垄断教育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间也经历过几次大的变革:...……更多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一大创举。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有人高中状元,春风得意,官场顺遂。有人苦考多年依旧考不上一个秀才举人,耗到白首背驼,依旧命中无缘。也有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科举不中,然而意外名扬四...……更多
元朝的“知识分子”为何有如此“多”身份?
...子而言,特别是对于南方的学子来说,他们会具有游士和举子两个身份,而之所以会有隐士的出现大多是因为一些学子没有办法再通过前两个身份继续生活从而走上了隐士之路。 一、科举虽不是坦途但仍被应用元代初期的时候...……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其结果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破坏。从舞弊主体考察,既有举子之人参加,又有科考官员出面;既有场外作弊,又有场内营私。其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一般的说,科场舞弊的主体是参加考试的举子和各级考官,表现为多数情况...……更多
揭秘朱元璋钦点“明代首元”的精彩人生
...唐宋两代,中国即放宽条件,以附名榜尾的方式录取域外举子为宾贡进士。其时,作为先进文化异邦,唐都长安成为四夷向慕、万方辐辏的国际性大都会,许多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些异国学子修习中国的经籍诗赋后...……更多
韩愈:文豪、政治家与军事家的传奇人生
...人生历程中却也充满了坎坷起伏。那么,这位横扫千军的文豪,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怎样屡败屡战,终于一战成名?又是因为什么无奈的原因,才让人生最终以不体面的方式落幕?少年韩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更多
宋朝人对科举制有多狂热,每个人都有一个“科举梦”
...可以接受,但是连父母取的名都给改了,不得不感叹宋朝举子是真敢下手。孙抃楷书除了因为梦境改名这种事之外,宋朝举子还对自己梦中所见的科举考试题目深信不疑,甚至有声称自己所梦到的就是状元文章的。 宋真宗大中...……更多
2022-12-22 19:57科举,科举制,狂热
他战胜苏轼拿下状元,却仅一首诗传世
苏轼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文豪,直到今天苏轼的很多诗词脍炙人口广为传颂。苏轼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就在苏轼参加科举的那一年主考官正是欧阳修,苏轼这一届考生可谓是神仙混战。除了主考官欧阳修本身就有很高的文学...……更多
同名又同姓,此“会馆”非彼“会馆”
...却截然不同。士人会馆,即是士子会试之所。明代以前,举子进京会试,都城是有馆舍接待的,后来转为安排在太学。入明后,随着举子不隶属太学,以及乡贡额(各地考生名额)的增加,考生的住宿就得“各自保平安”了。明...……更多
...自从北宋科举普遍实行糊名、誊录制度以后,完全不参考举子平时的声望、水平和作品,科场“一切以程文定去留”。“程文”即考场上的答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凭考场上表现出来的水平和成绩来录取,即“唯分数”选才。...……更多
...一环。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张继对后世文学家的启发和贡献。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杜甫、白居易、王安石等文学巨匠都曾对张继的诗歌作品赞不绝口,并从中汲取灵感...……更多
韩愈:从科举失意到文豪巨匠,揭秘他官场沉浮的传奇人生
韩愈早上给皇帝递了个折子,傍晚的时候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那么,韩愈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被贬得这么快呢?今天,就带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韩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之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更多
明朝文豪冯梦龙,追求青楼名媛侯慧卿无果,苦心创作《三言二拍》
导语:冯梦龙是明朝末年的大文豪,也是明朝著名的戏曲家、思想家。他创作的《三言二拍》是历史上白话短片小说的经典代表。后人除了对冯梦龙的这部作品有所耳闻外,对冯梦龙此人的经历知之甚少。一代大文豪他的人生...……更多
身为皇族后裔的元稹本想做一个好官,却被迫成为了一个文豪
...想到千古留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把元稹“逼迫”成了文豪呢?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唐朝姓元、祖籍又是河南洛阳的,基本上都是北魏拓跋皇室的后裔。只不过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元稹一家已经和贵族沾不上什么边...……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右赞善王俊华等人详细彻查,对已录取的五十一名南方举子的试卷进行重新审阅,并从已落第的北方举子中挑选优秀试卷增加北人上榜的数量。但张信等人详细查阅后给出的结论让朱元璋瞠目结舌,本次落第的北方学子的试卷...……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科举竞争激烈,而到元代更是停废科举。由宋至元,很多举子无法在仕途精进,于是自谋生路。那么,这些读书人可以做什么呢?不妨从他们掌握的技能一探究竟。《儒林外史》里有个马二先生,热衷科考,他并非成体系地学习...……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试的最高考场。开宝六年,太祖皇帝赵匡胤令人宣召终场举子,让考生在讲武殿写作文章,皇帝亲临讲武殿监考。自此,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为殿试。有皇帝亲自来对士人的去取进行定夺,所有及第的举子都成为“天子门生”。...……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性。 另一方面,科举制的初衷是为君主选拔行政人才,举子一旦金榜题名,就能获得任官的资格,成为朝廷的储备人才,进一步通过吏部的诠选考试考核,便能获得授官,成为正式官员。而唐朝的选官制度规定,隶属于各部堂...……更多
古代没有文旅局长,地方旅游怎么出圈
...》石刻比较著名。明代有一个地方火出圈,靠的却是赶考举子,这个地方就是南京。南京作为南直隶行省的驻地,辖区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再加上管辖华亭县、上海县的松江府,共有十四府、十七州、九十五县,其生...……更多
...于元虏统治之下,文学根基饱受摧残,相比之下,南方的举子自然是捷足先登。”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却觉得对方是个“老顽固”,不懂得政治,就让对方选几个北方人加进去。 可刘三吾却说:“臣为国选才,只判断文学优劣...……更多
范仲淹与徐霞客的科举往事,实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批的优秀科举生。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领略科举举子们的风采。范仲淹,北宋名臣,其为政期间政绩卓越,文学成就十分突出。那句流传甚广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出自他之口。范仲淹两岁时便失...……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前,千里之外的京师,光绪乙亥(1875)恩科正广邀天下举子同场竞技。左宗棠自20岁那年(1832)考中举人起,此后便屡试不第。若非生在乱世,他大概也无甚机会获得名臣曾国藩的青眼,以湖南巡抚幕僚的身份,被保举入京,...……更多
明代南直隶进士时间分布“前期低”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区开垦荒地。明初南直隶地区社会经济残破不堪,削弱了举子应考所需的经济条件;政府大规模移民造成的人口锐减,无疑造成了应考举子数量的减少;则该期南直隶进士数量少也就成为自然。这一时期,学宫设施方面尚未完备...……更多
济南文化名人的“高考”往事:辛弃疾两次参加金朝科考,李清照告发科考舞弊
...,达到特定年龄(如四十岁),考进士多次不中(如六次)的举子,可以上奏朝廷,由皇帝赐予“特奏名”以谋得官衔。不过,有人为了通过这个途径获得官衔,会冒着风险谎报参加考试的次数,并且侥幸躲过审查。张汝舟显然是其...……更多
北宋大文豪苏轼,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而且东坡居士不光是诗文作的好,他的字、画、为政之道,甚至是美食水平,在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因此,以苏轼的才华,在他生活的年代里,拿到状元,应该是...……更多
清朝科考最大舞弊案,24名举人文理不通,18名考官被绞死
...十五年二月,顺治帝在中南海瀛台,亲试江南乡试正副榜举子,每个举子都带着刑具,有护军营军校持刀监视。顺治帝以春雨诗五十韵命题,结果,只有吴珂鸣三试皆优,准许参加殿试。余者,74人准许参加会试,24人文理不通...……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确定下来。为提升官员储备,他下令设文武科取士,但因举子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加之当时还不具备举行全国性考试的条件,当年并未实行。他先是延续并扩大了一直实行的荐举制,并于洪武元年(1368)下令“征天下之士至...……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非常重视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更多
揭秘明朝的“南北榜”之谜
...喊考官偏袒同乡。人群越积越多,场面一度失控。落榜的举子们成群结队要求与考官对峙。官员们请来锦衣卫来压制,但是并不见效果。很快,南京的街头巷尾都贴满了传单,指责考场上有猫腻,主考官员偏袒南方人。 很快,...……更多
宋仁宗的哪届科举考试,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
...系了。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时期的欧阳修就是历史上的大文豪,他的作品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是很熟悉的。即使是不了解历史,对于欧阳修这个名字也肯定是不陌生的。之所以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举会引起学子们的聚众闹事,就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2024年,名人大讲堂全新启程,正式推出“蜀道文化季”,邀请专家学者聚焦蜀道价值、蜀道考古、蜀道保护
2024-06-17 09:05:00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执掌封神榜,负责对战死的将士及枉死的魂魄封神,一共分封365路正神。这些正神包罗万象,囊括了方方面面的神仙
2024-06-17 09:34:00
天启乳母客氏为何成了东林君子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关注明末奸臣阉党历史的朋友,聚焦点多在魏忠贤等前台人物上,很少注意魏忠贤本身的崛起。魏忠贤实际是靠一个女人崛起的,这个女人就是天启帝的奶妈客氏
2024-06-17 09:37:00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所谓“周易”,按照传统解释,其中“周”为周朝,或为周全,意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备;“易”为变化,有日月变化为易之说。因此
2024-06-17 09:38:00
为何说老三胤祉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八王议政逼宫了,这也是雍正帝正面硬刚老八胤禩的最终决战。老八胤禩之所以在这场斗争中失败
2024-06-17 09:39:00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司马炎小时候有个至交好友,名叫羊琇。在司马昭当权的时候,羊琇多次帮助司马炎,为司马炎谋取储位立过大功
2024-06-17 06:24:00
到了朱瞻基,大明朝已经风风雨雨的到了第三代。他亲爷爷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打进了南京的金銮殿,坐上了龙椅。朱棣一生戎马
2024-06-17 06:25:00
胡善祥能成为皇家钦点的太孙妃,一方面是占卜结果,另一方面足见她的品貌举止都是很出众的。而胡氏入宫后,从太孙妃做到太子妃
2024-06-17 06:25:00
朱棣崩逝后,仁宗当了10个月的皇帝也随着自己的爹去了。朱瞻基登基为帝,然后就得册封皇后。现成的胡氏是太子妃,理所当然的皇后
2024-06-17 06:25:00
后宫绯闻起,失宠复得宠凭资历、年龄、家世,阿巴亥可以说都不占优势,因此她后来居上成为大妃,自然有的是人不服气。于是后宫前朝开始有了大妃与二皇子代善之间的暧昧传闻
2024-06-17 06:29:00
即使后宫佳丽如云,他们只会宠爱怜惜这一个人。比如说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帝与董鄂妃,而他们这些专情可能都是遗传于自己的祖辈
2024-06-17 06:28:00
公元234年,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发动了第五次北伐,当时魏国将领魏延被任命为前锋。不过此次北伐并取得很大的进展,虽然诸葛亮实行屯田
2024-06-17 06:26:00
不仅事迹广为流传,之后的历代王朝都还表彰他的贡献,将其塑造为武圣人。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有祭拜关二爷的传统,更有一些帮派团体入会集会都要祭拜
2024-06-17 06:26:00
更重要的是,于谦的少时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非常佩服文丞相的人品与气节,一直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和模板。他一方面用功学习
2024-06-17 06:30:00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数
2024-06-17 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