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为国为民,直言敢谏”,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类人物的写照。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卓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而且在仕途和政治上也大放异彩,甚至孤身深入敌境,成就出人意料的大事。韩愈,就是这样一位集文学家、政治家与军事家于一身,且为正道和信仰奋勇争战的伟人。
然而,这样一位正气凛然、诚挚耿直的钢铁直男,他的人生历程中却也充满了坎坷起伏。那么,这位横扫千军的文豪,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怎样屡败屡战,终于一战成名?又是因为什么无奈的原因,才让人生最终以不体面的方式落幕?
少年韩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768年农历正月初一,韩愈出生在长安咸阳的一个官宦世家。父亲韩休深明大义,曾上书弹劾权阉李辅国。母亲也是贤淑仁慈之人。然而,好景不长。2岁时,韩愈的父母先后离世,家道中落,只能依靠兄长和兄嫂勉强维持。
这无疑是韩愈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创。父母双亡的悲痛,家族没落的惨状,都让他这位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本该在父母慈爱呵护中成长的儿童,一夕之间就要承担起生存的重压,加速成熟与独立。
然而幸运的是,韩愈的兄嫂都十分正直仁厚。他们没有抛弃这个孤儿,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把韩愈拉扯大。兄长常以身作则教导韩愈诸多道理,使他从小就明白“好好读书才有出路”的道理。韩愈也是一个聪慧好学的孩子,他渴望改变命运,于是刻苦用功,努力钻研典籍,奠定了未来成功的基石。
正是在兄长与兄嫂这份微薄却真挚的家庭温暖中,韩愈逐渐成长为一个果敢乐观,有理想抱负的青年。他深刻体会到了正直善良之人的可贵,这为他未来敢于直言进谏,维护正义埋下了伏笔。
青年韩愈,又是如何在仕途上历经坎坷的?
19岁那年,韩愈积极投身科举,希望通过这条仕途之路改变他与家族的命运。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竟如此的崎岖难行。前三次科举,他都与进士失之交臂。看似近在咫尺的成功,却总是在最关键时刻失之差错。
这无疑是又一次沉重打击。青年韩愈明白,这不仅仅是自己运气不佳或实力不足。在这个科举制度下,没有强大背景的普通人想要出头是多么困难。论才学和识见,自己不会输给任何人,可就是无法跨过门槛。这让积极向上,有理想抱负的他倍感失意与惋惜。
然而韩愈没有放弃,也没有怨天尤人。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他决定继续接受科举的考验。终于,在第四次会试中,韩愈凭借自己过硬的文采通过了考核,被选为进士,得以进入仕途。这一次的成功,无疑也锻炼了他毅力坚韧的性格。
此后,韩愈又历经了数年波折才得以做上大学博士。33岁那年,他终于官复原职,真正踏上仕途,成为朝廷学官。然而,这并未令韩愈有丝毫骄傲和满足。他明白在这个制度下,无论文采和才能有多高,没有强大背景的普通人是多么困难。这种仕途上的不顺遂,反而令韩愈倍感责任和使命感——要以自己的诗文,来改变这个腐朽的时代!
中年韩愈,又是如何屡败屡战,终于崛起的?
然而,这条路上依旧充满荆棘。804年,韩愈上言揭发了京城连年的旱灾与百姓的艰难处境。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唤醒皇帝的良知,让皇帝明察秋毫,惩治贪官污吏,救助百姓于水火。然而让韩愈没有想到的是,这份忠心反而被误解为挑拨离间。皇帝唐德宗大怒,直接将他贬黜到偏远的阳山县悬职。
这无疑是又一次打击。来到环境恶劣的阳山县后,韩愈并没有丝毫怨言。相反,他殚精竭虑地努力治理这个偏远穷乡,教化老百姓,着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民生。
最终,韩愈获得了阳山百姓的一致称赞和拥戴。这种屡败屡战、义无反顾的精神终于打动了上天。820年,德宗驾崩,其子唐宪宗即位后,韩愈被召回长安,再次迎来仕途高峰。824年,他更是官至京兆尹兼兵部侍郎,权倾一时。
中年韩愈,又是如何在文学上独领头衔的?
就在韩愈官场上屡败屡战的时候,他的文学造诣也在这些坎坷中不断深入。在文学创作上,韩愈也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正气和刚直性格,一扫几百年来文坛的浮华腐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
那个时期的文坛,充斥着华丽的辞藻与空洞无物的啰嗦。作者都在以最花哨的语言堆砌修辞,却丝毫没有实质内容。这些东西在韩愈看来,简直就是文学界的癌症与败坏,必须予以根除。他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重实质,讲逻辑,言简意深。
于是,韩愈壮起胆子来,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文章与行动向腐朽挑战。在此后数十年的创作生涯里,韩愈写下了大量朴实流畅的古文与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主张。
他一生一共创造了高达331个成语,其中像“落井下石”“虚张声势”这样的词组无不出自韩愈之手,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富。可以说,正是有了韩愈作为这面旗帜,古文运动才在中国文坛兴起并逐渐扭转了文风的浮夸与腐朽,对中国文化影响极其深远。
中年韩愈,为何还会再次失势的?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正义的文豪再次因为直言谏谏而失势。在824年担任京兆尹的韩愈,痛斥佛老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危害,要求皇帝停止迎奉佛骨。
殊不知,这激怒了信佛的唐敬宗。最终,韩愈再一次被贬谪,这一次的流放地点是偏远恶劣的潮州。人生一次次跌宕起伏,让正值盛年的韩愈对命运感到绝望和无奈。来到妖魔横行的潮州后,韩愈曾一度对环境的恶劣而感叹莫及。
这一系列的苦难中,也令他的正气与刚骨被磨砺的更加坚韧。他明白,官场内斗没完没了,自己的正道难行。然而为了那一丝丝希望,他也只能继续奋战下去。
中年韩愈,又是如何孤身深入敌营的?
终于,811年,韩愈迎来了一次转机,也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当时作乱的王廷凑手段残忍,竟杀害成德军节度使全家300多口。面对反叛如此困难的局面,韩愈不畏强敌,孤身来到镇州说服王廷凑归降。
两军对峙之间,韩愈始终镇定从容,一丝不苟。他了解面前这个千夫所指的残暴之徒,心知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然而为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社会的和平稳定,他必须孤身犯险。
于是,韩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字一句娓娓道出,言辞恳切但也不失理性。终于,他以一己之身感化了这个杀人如麻的反贼头子,说动他放下屠刀,归顺朝廷。
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韩愈只用他的嘴舌和正气就搞定了。这不亚于夺取敌军主帅,堪称大唐建国以来最勇武的任务。也为日后政局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自此,韩愈的威望更加无可匹敌。
晚年韩愈,又为何还会在事业顶峰时猝然离世的?
811年出使有功的韩愈,又官复原职,并接连升迁。这本该是他一生中最光荣的时期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57岁这段事业如日中天的时间,韩愈的生命却突然结束。
原因竟然是他长期服食一种“壮阳药”所导致的中毒。这简直是人生的最大讽刺与不公——这样一位正气凛然、矢志不渝的文豪,在最鼎盛的时候却以这种不体面的方式失去生命。
这样一个一路奋勇争战的钢铁直男,终究还是对命运妥协和屈服了。但他那331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大量留下的作品,仍在影响着无数后人,激励着他们当代的奋斗和抗争。正是韩愈这种气概与精神,让后人铭记,让后人学习!
结语
回顾韩愈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个真正意义上的钢铁直男。他从小家道中落,却不服命运安排,只要借着兄长的鼓励和督促,刻苦用功,终于在科举中闯出一条生路。
他在官场屡遭跌宕,却每每义无反顾地奋起再战,终于在长安崛起权倾一时。他看不惯文坛的浮华风气,挺身而出,一手缔造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他眼见王廷凑反叛,义无反顾地深入虎穴,只身说服这个残暴的敌军主帅投降,成就了一场汗马功劳。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却以不体面之方式猝然离世,成为千古的憾事。
然而,正是韩愈这种正气与态度,这种为道义和百姓奋不顾身的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激励了后人,铸就了一代文豪与政治家的典范。所以,我们不应只看结果,而要看过程;不应只看生命的长度,而要看其质量。这才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