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陈保琳
去年淄博烧烤火出圈,今年伊始,哈尔滨游又火爆异常,这其中可以看到各地文旅局长格外繁忙,甚至上演吹拉弹唱跳,为当地旅游吸睛贡献流量。在古代可没有文旅局长,难道古时候就没有网红打卡地吗?否,在古代也是各尽其能搞活旅游,引得人们纷纷前去“打卡”。
在繁盛的大唐时期,旅游景区景点比比皆是,若有著名诗人的加持,一首诗写出来之后,传播更快。在首都长安,最多被诗人吟咏的乐游原、曲江、大慈恩寺等,在当时已很出名。而离开都城,放眼全国,苏州城已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热度最高的便是虎丘山。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七里、山塘河北岸。山并不高,仅30多米,却风景宜人,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而得名,又有传说是“丘如蹲虎”而得名。自东晋以来,成为吴中名胜。到了唐代,虎丘的威名更是爆棚。这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来苏州任职后,常去虎丘游赏。但是他看到如此出名的景区,交通却很不方便,于是经过考察,遂发动民工,对旧有的河道加宽、清淤、排涝,使河道畅通,从阊门始,长七里,直达虎丘山下,并加高加固河堤,栽柳种竹,供车马往来驱驰。如此一来,无论从水路还是从陆路,人们去虎丘游玩都非常方便了。
人们纷纷到虎丘游览打卡,诗人元稹游过虎丘题诗,后来诗人刘禹锡在虎丘寺壁见到此前元稹的题诗时,元稹已经离世。刘禹锡触景生情,写下《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大书法家颜真卿游虎丘,看到此前有道士刻下的诗,也不禁题写一首《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并刻于岩壁。此后,又引得诗人皮日休、李德裕观后,纷纷续作。
当时,来虎丘赏玩的人数不胜数。据统计,唐代先后在虎丘留下诗篇或题名的诗人还有李白、刘长卿、杜甫、韦应物、陆羽、李绅、权德舆、韩翃、许浑、张祜、皎然等。眼看着虎丘成为网红打卡地,白居易对自己的这番政绩也颇为得意,写下《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到了宋代,苏辙对网红景点建设的贡献也很大。他任职汝州时,曾重修思贤亭。这个思贤亭是为纪念宋初文坛领袖杨亿任汝州知州所建,苏辙来到汝州任职时,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思贤亭很是破旧。苏辙对思贤亭遂进行整修,重刻杨亿汝州诗,并作《汝州杨文公诗石记》嵌刻在亭壁上,对杨亿的政绩和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重修后,思贤亭知名度大幅提升。
而在宋代的资州盘石县,其“四岩”美景同样吸引了当时的文人墨客来此游赏,并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宋代宋京在其《蜀事补亡》中记载,东蜀江山瑰奇资中为最,资中胜景十数而四岩为最,其中又以东岩、北岩的石刻引人瞩目,并有诗云:“资州城郭云山里,北岩正在云山底。”“衙迥不用展山图,直到岩边看秋色。”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时任资州知州事的傅耆与其他官员、朋友同游东岩,留下了元符庚辰题名石刻。北岩石刻以北宋仁宗年间的《嘉祐癸卯题名》石刻比较著名。
明代有一个地方火出圈,靠的却是赶考举子,这个地方就是南京。
南京作为南直隶行省的驻地,辖区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再加上管辖华亭县、上海县的松江府,共有十四府、十七州、九十五县,其生员都要参加应天府的乡试,由于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明王朝加大了对应天贡院的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贡院。
那时,每科参加应天乡试的士子达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再加上应试者的随从等,使得南京热闹非凡。数万学子和随从,加上考官、保卫和工作人员,住宿自然是第一位的,应天贡院附近的秦淮河畔由此出现大量的河房,具有集住宿、交际、娱乐于一体的功能。明末清初张岱记载:“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每到乡试年份,南京河房主们纷纷提前修整、装饰河房,以吸引更多的客源;明吴应箕也记载:“两岸河房鳞次相竞。其房遇科举年则益为涂饰,以取举子厚赁。”
历经长途跋涉的乡试举子,除了有食宿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秦淮灯船歌伎业被时人誉为“金陵一奇”,一时也是热火朝天。不仅如此,南京三山街也被士子青睐,因为这里是书坊一条街。据文史学家考证,当时南京有书坊多达150家左右。前门开店,后面作坊,楼上则是编辑部,编印发一体,流水线作业,看到什么书好销,立刻动手,几天就可以赶出来,十分灵活,且各有专长。教辅书需求很大,他们就专做应试题材,他们推出的状元策、翰林院馆课、八股文等书极受欢迎。
南京书坊或书林甚至会请来进士甚至状元代言,万历十九年,金陵魏卿刻本《新刻三状元评选名公四美士林必读第一宝》四卷,扉页上印着“状元养淳朱国祚、抑所唐文献、从吾焦竑仝选”的字样;万历二十八年,余氏自新斋刊本《鼎镌金陵三元合选评注史记狐白》,印有“会元霍林汤宾伊精选、状元兰隅朱之蕃详注、解元兰谷龚三益摭评”字样,如此操作自然大受欢迎。
到了清代,北京高梁桥地区就像苏州城外的虎丘、杭州的西湖、南京的雨花台一样,成为公众乐于前往的开放式公园。
高梁桥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半里许,因跨高梁河而得名。自元代以来,历代朝廷注重对北京沿河的绿化,在高梁河沿线,各种大树参天、阴郁浓密,特别是高梁桥一带十余里,更是突出,一大批寺庙扎根此地,再加上距离适中,“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麟鬣皆见”“夹岸柳树参差,袅袅柔条,丝丝入水,河畔草地翠青”,真是景色宜人,“依依有江南之色”。
清张英有诗《三月十八日升山田子治具从高梁桥沿溪游近郊诸寺》对此描述道:“西郊晴日晓寒轻,卸隙蓝舆傍水行。”清姚文烈有《春游高梁桥》五言诗道:“春光非雨色,岸岸柳垂垂。游女纷车马,都人竞鼓旗。装红桥下影,尘白道傍枝。节序关心目,归软适所宜。”京城里的人们平日里驱车马,游高梁桥,甚至席地而坐,犹如今天人们野餐一样,喜气洋洋。高梁桥一带的游乐活动,还带动了各种经营,市井男女游览之余多在此消费,一时间高梁桥周围商贾纷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