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能到哪里工作呢
...下令修撰《四库全书》,因为《四库全书》的数量巨大,翰林院以纪昀为首的修撰官人数不足,为此乾隆下旨,从科举考试中举的学子中,抽调有才华之士,入翰林院协助修撰官们修书,其中戴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戴震学富...……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身上,能被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翰林院,基本类似于现今的“社科院”,但清朝时期的“翰林院”汇聚社会地位的士人群体,集中了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物,一般作为朝廷“储备干部...……更多
...一),乙丑科(1685年)会魁、二甲第十七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学士,主试云南,督学四川。累官至太子少保,例封荣禄大夫,里谥文懿。宋衡精研《明史》,修儒家传注,撰人物传记,是《明史》编纂...……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统称为“进士”。清朝时期的“进士”,一般会分发到翰林院任庶吉士,等于进入了清朝预备干部队伍。而后,“进士”们或进入中央机构成为实权京官,或分发至地方政府成为高级地方官,总之就会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终...……更多
...翻译科举无殿试,会试取中者俱赐进士出身,但没有进入翰林院的机会。乾隆四年,对翻译进士的初仕之路做了规定:“优者以六部主事即用,次者在主事上学习行走”(《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99),仕途相对狭窄。乾隆五年...……更多
在古代,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做什么官?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古代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去做什么官?萨沙问答第193集自古只有饿死的秀才,没有饿死的举人。 秀才属于科举考试的入门者,距离当官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不过,举人...……更多
...(1697)会试金榜题名,成为沈阳籍第一位进士,并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数年后又奉旨出任江南提学使,只可惜未能大展才华便英年早逝。后获赦回京的陈梦雷也为之惋惜不已。不过,由于陈梦雷学识渊博且教学有方,加上铁范...……更多
哪个朝代的进士最受重视
...者常常为自己居官不高而感到羞愧。进士中以一甲三人和翰林院庶吉士最为显赫。一甲三人往往能官至宰辅,明人陆楫说:“进士第一甲例取三名,授翰林修撰、编修等官,储之阁馆,以备台辅,其重无以加矣。”嘉靖壬戌科(15...……更多
海瑞为何得到了重用,并且得以善终
...然得到了重用,并且得以善终,这又是为何呢?首先,从举人混到进士圈,看海瑞如何在跨越门槛后,实现逆袭历朝历代的官场,如果碰到一个顶针叫板的臣子,皇帝都会觉得不自在。在明朝,海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他...……更多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意义,朝廷在选庶吉士和庶吉士以后的散馆留用为翰林和翰林院授职等次,就取决于原来授二甲还是三甲。通常我们俗语说的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时考第一名解元,会试时考第一名会元,殿试时考第一名状元,就叫连中三元。...……更多
曾国藩中进士的前夜,道光皇帝做了个什么怪梦
...由皇帝“赐同进士出身”。其中,状元、榜眼、探花可授翰林院修撰、编修等官,相当于直接入职。剩下的考生还需参加第三场考试——朝考,再分等级,优等的进翰林院充庶吉士,其余的则分配到朝廷各部或地方任职。曾国藩...……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决不肯妥协。朱元璋无奈之下,撤换了刘三吾的职务,派翰林院张信主持复核全部试卷。经过仔细复核,张信也得出了与刘三吾相似的结论,即南方最后一名入选的举人的文章也比北方举人更为出色。这实际上是在证实刘三吾的...……更多
聊聊明朝南北榜冤杀大案
...生性正直,不肯更改。朱元璋只好撤了刘三吾的职务,派翰林院张信主持复核全部试卷。复核后,张信也认为,入选的南方最后一名举人也比北方举人的优秀的文章要好得多,这等于承认了刘三吾的评卷结果,而不是发生了舞弊...……更多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两大“青天”
...,后者实在是科举怎么考都考不好,熬到了40岁,无奈以举人身份做了个不入流的小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包拯进入官场后,一路绿灯,26年间25次升官,几乎平均一年一升迁,人生的路,就跟开了挂一样。海瑞呢,在官场里...……更多
《四库全书》编修官王汝嘉 安居古城走出的“王太史”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王翰林院的后院墙安居后河街91岁的居民介绍王翰林院的历史变迁 □胡卫民清代翰林王汝嘉172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今重庆铜梁区)安居乡后河沟,出身书香世家。他字士会,号榕轩,福建巡抚...……更多
海瑞蒙师郑廷鹄轶事
...书院一直办到清代中叶,永兴儒劳村进士王之藩、儒本村举人吴魁朝、王荣和府城城西高坡村举人邱将瓒、进士邱对欣、举人邱对勤,少年时都曾就近到那里读书,为个人的学业打下牢固的基础。明代琼山(今海口)人才辈出,...……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榜结束后,立马就会授予官职,大概为六品到七品之间的翰林院修撰或者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任职学习为官经验后,会被提拔到内阁或六部等地,大多身居高位,官至宰相都有较大可能。二甲取得进士出身功名的学子,则会在...……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其大要曰:明代庶吉士制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延伸,也是翰林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官僚政治和士人仕宦前途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文学发展史看,庶吉士教习在开展文学教育、确立与传播文学经典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多
...到了清光绪九年岁次癸未嘉平,三品衔广西平乐府知府前翰林院编修掌云南道监察御史吴鸿恩写下的楹联。李养德之孙李之韡,在清顺治辛卯(1651年)的四川临时省会阆中初举乡科上,领本省乡荐第一名,誉满巴蜀,后任安徽...……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甘谷县)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云南学政、侍读学士。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告老还乡,以讲学著书为乐,学生数百人,人称“关西师表”。一清朝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巩...……更多
...岁中举,同治七年(1868年)二十一岁登同治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授编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宝琛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更多
六尺巷是怎么来的?作者张英家父子四人都是清朝重臣
...考中了进士。这个时候的张英可谓是春风得意,直接进入翰林院做了庶吉士,这玩意儿一般进士可担当不了,正常来说,只有科举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才能直接成为庶吉士,可见张英的才华的确打动了不少人。等到康熙...……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时进士们大多政治前景良好,在明朝只有进士出身才能进翰林院,而内阁大臣又只能是在翰林院中选拔,因此他们的前途光明。在朝廷之上,结党营私虽然是个政治罪名,但是私底下朝臣们肯定是抱团共同对抗敌对势力的,因此...……更多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人。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第二甲第四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1840)四月翰林院散馆授编修,后升侍读。二十五年(1845)以翰林院侍读充任小教习、提调庶常馆事务。后升左庶子,二十六年(1846)以左庶子提...……更多
他生前为国之重臣,死后被列入五阁臣
...统勋先后任军机处行走、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国史馆总裁、《四库全书》总裁官等重要官职,刘统勋官衔为正一品大员。死后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下面我们就一起...……更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品甚至官方正史的记载中,实际权力巨大的知县在面对“举人”这个特殊对象时,竟然也不敢轻易得罪,甚至还会主动靠拢、巴结!《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故事——“范进中举”中,那个得知范进中举就赶紧送钱、送房的张乡绅...……更多
以名士富绅知名的“锡翰林胡同”
...十一岁考中举人,十年后又以殿试二甲第四十名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又过数年,胞弟锳珍也考中进士入京为官,使沈阳锡翰林胡同以出兄弟两进士为全城人羡慕。1919年,72岁的锡均病逝,锡翰林胡同却并未因此淡出人们记忆...……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法”。首先,选拔出一批进士当中的优异者,让他们进入翰林院进行重点培养,这些人称为庶吉士。庶吉士并不是正式的官员,而是相当于在翰林院实习的学生,他们在这里自学或者跟随翰林学士深造。等到三年的期限一到,翰...……更多
徐州历史上唯一一位“饽饽状元”李蟠
...源:百度百科“惟引咎,弗白也”李蟠中得状元后,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参与编撰《大清一统志》,并为侍读,深得帝宠。康熙帝还让他身穿一品朝服,参与接待了泰国使节。两年后,己卯科乡试,李蟠、姜宸英被派去...……更多
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清官,他被百姓笑称为“于青菜”
...对海瑞的为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海瑞参加乡试后,中了举人。海瑞便来到了京师参加会试,在大殿之上海瑞提出了治理策略,但是并没有收到朝廷的重视。后来海瑞又多次落榜,之后海瑞被派到了福建当上了老师。即使是老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他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玲珑骰子安红豆
2024-05-30 06:13:00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便是刘备这个人了,他建立了蜀汉政权,能从一个小小的贩鞋的到一代帝王,真的是不可思议
2024-05-30 06:13:00
在中国的通俗历史小说、评书、戏剧中历史人物通常会经过艺术加工,而被“包装”,特别是以隋唐时期为甚。有些原本在历史上并不太知名的人物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豪杰
2024-05-30 06:14:00
公元前299年,一支楚军打出了象征着楚王身份的旗帜,护卫着他们的王从国都郢城出发,向着西北的秦国境内进发,这支楚军的目的地是秦楚边境的武关
2024-05-30 06:31:00
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曾国藩家三代都是农民,在朝中压根就没后台。要说钱更是没有,连他进京考试的路费20吊钱,都是借他舅的
2024-05-30 06:33:00
完颜亮: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金朝第四位皇帝,他是一位少数民族的皇帝,也是一位被汉化的皇帝。完颜亮擅长汉语诗词
2024-05-30 06:38:00
被称为北宋六大奸臣之首的蔡京,是有才华的。他能力出众,特别是写得一手好字。他年轻时就是一个滑头,左右逢源,在司马光(保守派)和章惇之间两头讨好
2024-05-30 06:39:00
三国之中,蜀国可以说是最为弱小的国家了。相比起占据天下十分之七的曹魏,有着三代士族基础和地利的孙吴,蜀国虽然说第一代的人才很多
2024-05-30 06:46:00
重耳:姬姓,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2024-05-30 06:54:00
毁于一旦的柳书名碑终于“重获新生”,碑主人还是“山东老乡”
李文璇 济南报道只要对中国书法略知一二,你肯定听说过“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由柳公权书丹的《苻璘碑》,是“诞生”于中唐时期的柳书名碑
2024-05-30 18:05:00
《家乡老话警世录》,这部由传统文化爱好者陈国举先生精心编纂的作品,以家乡老话为载体,深入挖掘并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智慧
2024-05-30 18:12:00
《重锓诚意伯文集序》:“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
2024-05-30 18:34:00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四子)。 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
2024-05-30 19:04:00
康熙是如何开展战争善后,有效治理台湾,让台湾稳步发展的呢
1682年,康熙正式决定收复台湾,命福建总督姚启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等人准备攻台之战。第二年7月,施琅率兵从铜山(今福建东山岛)出发
2024-05-30 19:06:00
三星堆人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亡就埋掉所有国宝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它以地理位置命名,不同于龟兹文明,不属于河姆渡文化,有异于龙山文化,甚至在迄今为止发现的任何文明中
2024-05-30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