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的变化。根据清朝的科举制度,获得“举人”身份便拥有了做官资格,而后再经过“定去留”的会试和“定名次”的殿试,才能拥有一生固定...……更多
...的优越性,取中率较高。初仕之路,翻译生员较广,翻译举人和进士则略逊于文科举。就整体仕途而言,翻译士子升转较快,对出身要求不甚严格,取中之人升至高官者多经由驻防及边疆历练,在基层官员中,其职位多与翻译有...……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员老师,而是朝廷特派下来的官员。考中了秀才,才能考举人。考举人,要千里跋涉进京,赶在考试前,然后去礼部准备的地方参加考试,这是会试,监考官是皇帝亲封的钦差大臣。考中了举人,才能考贡士,也就是进士。考进...……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赢得青史留名。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本文就以清朝时期的科甲制度为依据,对清代科甲制度的各级功名予以通俗说明。童生就如同现今的招生考...……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童生试为入学考试,通过者可进入学习。乡试合格者成为举人,第一名解元方能参加会试。会试录取前三百名,第一名为会元,其余为贡生。这些贡生需参加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余按名次获得进士或同出身。中...……更多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举制来选拨人才。如宋太祖时期创设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朝时的解试、省试一起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另外,创设了...……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发疯时,都觉得好笑,一个举人,又不是什么状元探花,有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状元,三年才有一个,而且,不要说得状元,就是考这...……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参加考试,如果成绩合格就被称为生贡,在唐朝还被称为举人,与后期朝代举人含义不一样,通过考试后的人员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代表人物 大家熟知的王维,博学多才,还被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也是唐...……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身就作家队伍而言,士人在进士出身之前的生员、贡生、举人阶段,精力投于八股时文,从师长到自身,往往视文学为妨碍举业之物,因而在庞大的进士出身前的士人群体队伍里,投身于文学创作的往往只占极小的比率。当其中...……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的冬天,来自浙江德清的举人蔡启僔前往北京赶考,在途经江苏山阳(如今淮安县)的时候,他得知山阳县的邵知县是自己老乡,于是就前往拜访。 当蔡启僔将自己的名片递给衙门以后,邵知县以...……更多
古代秘书职业的兴起与权力之路
...就先来介绍一下林则徐,早先乡里的考试,使得他成为了举人,按理说他是可以走上成官发财的道路的,但是他却参加了后来第二次考试,也就是科举考试,因为自己力不从心,所以落榜,没有办法,自己只能回老家,但是自己...……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是“分科、举拔人才”。在公元607年,隋炀帝设立了十科举人,而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的“进士科”便是十科之一的“学业优秀聪明,文才秀美”。不过在隋朝时期,并没有“进士科”这一说法,真正的进士一说,还是从唐朝开...……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边。这一天,三年一度的会试即将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们聚集在辕门外,焦急等待榜单的公布。下午,当官员们将名单贴出时,一时间引起了举人们的极大关注。突然间,有人高声疾呼:“榜上竟全是南方人,主考官必然...……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的,乾隆听说之后,有时候直接赐给这些人功名。有的赐举人,有的赐进士等。乾隆二十五年,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3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后特“赏给举人\"。说真的这个人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总的来说,科举制还...……更多
范进中举后疯了,你要是知道他最后混得有多好你也得乐疯
...以说冠绝历朝历代了,明代有个投献的习俗,因为中举的举人可以免税,所以很多的农民为了逃避农税,就把土地投献到这些人名下,缴纳佃租,所以不少的举人名下良田千亩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范进中举为啥这么高兴?他中举...……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岂一士之略......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所谓“十科举人”,就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别立桅杆者的科举身份或官位的高低。秀才底座为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以上为八角。桅杆上挂斗的多少,也是区别立桅杆者学位或官品高低的标识。“斗”是计量粮食的容器,十升为一斗,寓意不断高升、官运亨通...……更多
科举与起义:黄巢的传奇人生
科举的发明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机会。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无疑就两个,一个是考中功名走上仕途之路,另一个就是去当隐士。古人把寒窗十年苦读是当做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考中...……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是状元,科举考试最低级的层次是童生,接着就是秀才、举人和进士、状元,而他的层次也是倒数第二。如果秀才没有什么才能或者是功名的话,基本上跟童生没有什么区别,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喝彩的事情,不过若是秀才在努...……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丰在《伏羌县志》卷十《烈妇》中对儿媳那锥心的记述:举人巩敬缉妻蒲氏,今太史公之长媳也。性慧而贞,克执妇道。缉于雍正癸卯举乡荐,会试不第,因留事太史于京邸,越二载,未归。蒲奉姑益顺,姑极钟爱。丙午冬,太...……更多
在明清中了科举,为何比现代做官还舒服
...后,在后世科举便成了国家选取国之栋梁的只要来源,即举人——贡士——进士三级,那如果你在古代考中了举人,会有多打的好处呢?首先,告诉你,假如你在古代中了举人,可谓是脱离了贫下中农,迈向高富帅的路上去了,你...……更多
元朝进士施耐庵的文学之路与《水浒传》的诞生
...71年—1368年)初期。13岁才读书,19岁中了秀才,29岁考上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进士。但不幸的是,由于元朝初期科举制度不完善,官场腐败不堪,施耐庵所中的进士居然被一个叫江文彬的人顶替,这导致施耐庵非常的气愤,...……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首的学子会取得“解元”的称号,中榜的学子也会获得“举人”的功名,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会试则是由礼部在京城亲自举办,由于举办时间都安排在了春天,所以会试又被人们称之为礼闱或者春闱。同样在春天杏花开的时候...……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给予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正是科举制对人身边地位改变的重要意义,于是通过作弊来取...……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中国存在了上千年,据史书记载,曾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以及10多万进士。然而,中文状元的只有600多人,中状元有多难可想而知。不仅是中状元难,就连中举人都很难。小说《范进中举》中,54岁的范进还是一个秀才,...……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乡贡进入京城参与考试的通称为举人。 宋代的科举制继承唐朝,同时由于重文轻武的传统,宋朝也放宽了考试的范围的人才的利用。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更多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区(含今黔西南州及盘州市)涌现出文武进士6名、文武举人96名,另选拔各类贡生近300名。其中,进士2名(景其浚,兴义府人,咸丰二年壬子恩科进士,二甲二十三名,后官至内阁学士;景方昶;兴义府人,光绪十五年己丑科...……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道理来讲,能走到这一步的,都是科举进士出身的,秀才举人走到这一步的几乎没有,这就说明了科举的重要性,更体现了状元的优越性。但话又说回来了,咱们古代科举历史有一种吊诡,那就是当宰相的,往往都不是状元。唐...……更多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张神童之名如雷贯耳。过了一年,十三岁的张居正前往考举人的考场。当他的经历被湖广巡抚顾璘得知后,顾璘惊讶万分,十二岁考中秀才名列第一,十三岁就前来考举人,这波操作和曾经权倾天下的杨廷和有几分相似。对于张...……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其实康熙喜爱的孙子有很多,乾隆在继位之后经常对朝臣吹嘘爷爷康熙如何喜爱他,在他幼年时期将他接近皇宫抚育,实际上康熙喜爱的孙子有很多
2024-06-08 07:38:00
1368年,明朝正式建立,出现在了中国朝代序列当中。但此时,元朝并没有灭亡,元顺帝被元朝朝臣们拥护到了漠北,开始了北元时期
2024-06-08 07:57:00
钱海岳曾评价说“良玉以巾帼效命疆场,古所未有也,迹其忠忱武略,足愧须眉已。”;而这所描绘的正是明朝时期的女将军秦良玉,作为一个女性
2024-06-08 08:02:00
《世说新语笺疏》当中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家里人让孔融和哥哥吃梨,孔融选了当中最小的一个梨,大家问他:“你为什么选这个最小的梨啊?”孔融非常谦逊的说
2024-06-08 08:03:00
说起三国,我们总是能浮现出许多英雄豪杰雄姿英发的身影,像是曹操临江赋诗、吕布力战群雄、陆逊火烧连营,尤其是最为出名的五虎上将
2024-06-08 08:04:00
说到明朝的灭亡,袁崇焕可以说是个无法绕过的人物,而关于袁崇焕被杀,一直以来都充满了争议。不可否认的是,崇祯的确是个多疑的人
2024-06-08 08:16:00
刘备率领四万兵马伐吴,孙权派陆逊带领五万大军迎战。夷陵之战,东吴属于优势兵力以逸待劳,通过持久战拖垮了劳师远征的刘备。可不是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
2024-06-08 08:17:00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虽然有任人唯亲的嫌疑,但算得上一代雄主的曹操自然不可能因为亲近本家而乱用人才
2024-06-08 08:26:00
一直以来,宋太宗赵光义的名声都不太好,那么赵匡胤死后,登上皇位的赵光义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嫂嫂宋皇后的呢?按理来说,赵匡胤去世之后
2024-06-08 08:41:00
英布,因早年犯罪,遭受黥刑,故也称黥布,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曾为骊山刑徒的英布,早年也是反秦义军一员,后投靠楚地反秦先锋项梁
2024-06-08 08:42:00
继母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说起继母大家都会想起继母虐待孩子,凶神恶煞的场面,对于这种场景,许多小孩子都在心底里留下了阴影
2024-06-08 08:43:00
建安十六年,刘璋听闻曹操要攻打汉中张鲁,为了防止曹操攻破张鲁后,将矛头对向他,他在张松的建议下,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以协助他先曹操一步占据汉中
2024-06-08 08:56:00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名列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及开国“六王”之首,他知晓朱元璋难改猜忌的本性,便谨慎行事,连年出兵,将一生都投身于戎马之中
2024-06-08 08:57:00
“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宣。载笑载言,不忘经义。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论之
2024-06-08 08:58:00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陕西文物基本数据发布共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万余处6月4日,陕西省文物局发布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
2024-06-08 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