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8 08:0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世说新语笺疏》当中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家里人让孔融和哥哥吃梨,孔融选了当中最小的一个梨,大家问他:“你为什么选这个最小的梨啊?”孔融非常谦逊的说:“我年纪最小,当然要选最小的梨了”。

因为这个故事,孔融获得了当时的人的一致赞赏,加上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属于当时的名门望族,他生于公元153年,但是还不等他长大,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扬名天下。13岁的时候,孔融的父亲去世,孔融十分伤心,需要人搀扶才能站起来,这在当时汉朝“以孝治天下”的国家战略下,孔融再一次获得了大家一致的赞成。

然而小时候这么厉害的孔融,为什么长大以后他的事迹老师就不再给我们说了呢?这么厉害的孔融,长大了以后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长大后的孔融。

16岁的时候,孔融再一次做了一件名动天下的大事。东汉末年,宦官乱政,当时的名士张俭得罪了宦官侯览,他前去找孔融的哥哥孔褒寻求庇护。然而孔褒却不在家,只有孔融在。

张俭觉得十分尴尬,就准备离开。但是孔融却自告奋勇的跟他说:“我哥哥不在家,难道我就不能作为孔家的主人来收留你吗?”于是自告奋勇的把张俭藏了起来。

孔融由于小时候就受人赞成吹捧的多,所以渐渐的从小时候谦逊的性格慢慢变得胆子大了起来。当时的侯览权倾朝野,收留张俭这样一个犯人,很可能要孔家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孔融既不跟他长辈商量,也不仔细的谋划,就收留了张俭,其实给他的家族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果不其然,这件事张俭由于各种原因逃脱,孔家收容朝廷犯人的事情却不知道怎么传开了——也有可能是赞扬孔融的人不小心说漏嘴了,总之朝廷派人来抓捕孔融——最后孔融的哥哥代替了孔融,孔褒被处死。

经历了这一次事件之后,按道理孔融应该会变得谨慎小心一些,然而他非但没有变得谨慎和小心,反而越发的自负自傲了。因为汉朝是以察举制来推荐人才的,孔融以小小年纪就敢于对抗当时的宦官,很快名声就进一步扩大了,司徒杨赐征召他为官。

在杨赐的手下,孔融倒是坚持了他一贯刚正不阿的态度,把那些宦官的家人当中为非作歹的人都举报了,他的上司为此而人心惶惶,但是他的名声却更大了。

公元184年,外戚何进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代表他去向何进祝贺。然而由于门人传递消息不及时,心高气傲的孔融觉得受到了侮辱,他夺过门客手中的请帖,不辞而别。这一举动让杨赐蒙羞,让何进受辱,但是孔融的名声却进一步加大。

慑于孔融在天下文人当中的名声,也为了给自己争取民心,何进非但不惩罚孔融,反而给他加官进爵——孔融被升迁为侍御史。

可能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每一次和当时的权贵作对之后,孔融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名声进一步扩大,官也越做越大,这给了孔融一种暗示:只要把和大人物作对,他孔融一定会得到名声,而且还可以得到利益。

在当时的那个社会,名声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文人,名声简直是文人的第二生命。

后朝廷被董卓把持,孔融因为名声太大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作为虎贲中郎将的孔融,当然对董卓这个大“国贼”十分不爽了,不像曹操是想办法暗中对抗董卓,孔融直接就在朝堂上和董卓争了起来——董卓是个武将,哪里争得赢孔融这样的文人呢?加上孔融所说,也真的全部是为国为民的良言,粗暴的董卓被孔融气得直翻白眼。

然而董卓却并不敢像对待丁原那样直接在朝堂上了结了孔融,孔融名声天下皆知,如果大家知道他因为仗义执言而被董卓所害,那么董卓又将背负更大的骂名了。然而董卓也不是好惹的,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他把孔融派到黄巾之乱最厉害的地方去,让孔融做北海太守。

人生一路豪横而光鲜的孔融,在北海终于开始了第一次失败——他只是个讽议时政的文人,并不是个军事家。

孔融在北海建立学校,广泛的传播儒学,对道德高尚的人进行表彰,做的都是好事——可是这是个乱世,表彰儒学有什么用呢?他作为一个一方大员却不去勤练军队,搜集粮草,修缮城池,把一些文人的东西拿出来攫取名声,最终在黄巾军的进攻之下一败再败。

最终,孔融在谈笑风生中城池被攻破,他丝毫不慌,丢下妻儿,一个人逃走。

打了败仗的孔融不知为何名声却再一次空前的壮大,他被征召回朝做大官,这一次他碰到了一生当中最难对付的权贵——曹操。

一如既往,孔融在公开的和私下的场合,都对曹操进行无下限的羞辱,他引经据典地骂曹操,有时候曹操没听明白,以为孔融在夸他,然后去向孔融请教,这时候孔融再尽情的羞辱曹操——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被孔融一顿调侃。

曹操也不是一般人啊,要是谁都学着孔融这样调侃他,那曹丞相脸面何在呢?但是曹操也不敢直接动手,而是默默地寻找时机。

这时候的孔融,估计颇有一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感觉吧,从宦官何进,从何进到董卓,从董卓到曹操,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于是他开始感觉到了一些“寂寞”了,人一寂寞就开始胡言乱语,孔融也不例外。

作为孔门子弟,儒家道德模范的孔融,干出来了人生最蠢的一件事情。

他大言不惭地在酒后说到: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意思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本身就没有什么感情,子女不过是父母一时发情的产物罢了。我们不说他这话对不对,但是他这话在当时是“违礼”的,在古时候,“礼治”大于“法治”,“违礼”是有着非常严重的后果的!

当时的国家以孝道治天下,而孔融直接否定了父母与子女的亲情,直接否定了孝道——他是在挖朝廷的根。当然,也许他只是酒后失言,也许他只是一时口顺,但是曹操明显不会这么看。

他终于被曹操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株连孔融全家,连一对几岁的儿女都没有放过。

可能正是因为孔融小时候让梨给了他很大的勇气,他长大后从谦虚到清高,从清高再到孤傲,从孤傲再到骄傲,在从骄傲到不可一世、目无礼法,最终身死名裂。长大后这样的孔融,老师又怎么会让大家学习呢?所以说长大后的孔融不好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孔融虽才华横溢,却因自大招来杀身之祸
于孔融,不少读者第一印象就是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的典故,《三字经》中也提到“融四岁,能让梨”,让孔融识大体,懂谦让的美名一直流传下来,但生逢乱世却获得极高评价的孔融为何会被曹操给处
2023-09-18 20:46:00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每一个网友在小时候都听过,小时候的孔融将大梨让给了哥哥,是个懂得谦让的孩子,但是长大以后的孔融为曹操效力时,却最终被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先说说被让梨的
2023-08-23 17:28:00
三国:不惧死但自作死的孔融,反对曹操的名士风范是否值得效仿?
...但后世之人从幼年时就要学习其品德的名人就一个,他叫孔融。从他四岁让梨并被人宣扬出去开始,到如今,大凡中国人都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也知道了孔融。从史书上介绍的孔融来看,孔融
2023-04-17 20:48:00
孔融为什么打不过黄巾军?
孔融是“文圣”孔子的第19世孙,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作为孔子的嫡系子孙,又是儒家文化的推崇者,同时孔融还是写进三字经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谦让”的代表人物,孔融四岁的时候
2023-08-24 16:32:00
她七岁时曹操灭她全家,后因一句霸气之言被害
...名气和威望却一点都不输给当世的豪杰,比如说北海太守孔融。孔融之名做所以能流芳千古,主要是因为他小时候让梨的佳话,孔融让梨是婴幼儿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程,所以世人皆知孔融的礼让之风
2023-05-19 05:00:00
“孔融让梨”真的是因为孔融谦让吗
...曹操都会提点重用。孔融好虚名而不切合实际。实际上吧,孔融这一生都在为评价地位和好处...
2022-12-11 14:36
孔融让梨:背后的故事与兄弟之情
小时候都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的思想从小就植根到我们的意识中。小时候家长老师总是想借助一些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孔融让梨故事也经常会传入我们的耳
2023-09-07 20:24:00
四岁能让梨的孔融,为何最终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平,梨就是其中之一。在我们看来,梨也是水果,但对于孔融来说,它存在的意义不弱于苹果对于牛顿的意义。虽然孔融没有从梨的身上发现什么物理原理,但是却让他得以家喻户晓,正所谓:融四
2024-09-28 13:23:00
孔融:因正直而孤立,因理想而赴死
【孔融:建安七子之名士】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其家世辉煌,七世祖更是汉元帝的老师,位列三公。相较于出身显赫的袁绍、袁术等人,孔融的家世可谓更为显赫。年少时,他因为一次“让梨”
2024-01-03 19: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