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浅谈汉代察举制
...汉朝一般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这些人才经过中央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其实要从汉武帝以后它才渐渐完善定型的。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才开始设立太学,也就是现在的国...……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一个郡县每年都要推荐一定数量的孝子和廉吏,多年以后中央、地方上许多的官吏来源渠道皆是举孝廉,数量甚至达到了一半以上。 汉武帝中后期为官之人基本上都是民间的读书人,后来举孝廉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按...……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能够通过家族的暗箱操作,被举荐上来。那么接下来,在中央组织的公开考试当中,他们也没法作弊,必须得凭真本事去考试!这个结果,会倒逼那些地方豪强,不得不举荐有真才实学的人。因为如果他们连续多次举荐的人,都...……更多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太学的创建代表了汉朝兴盛时期的文明。更是高度强调了中央集枚,全国统一。不但为当时统治集团培养了大量儒生充任了各级政府官吏,而且这种现象以后维持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经济都发...……更多
汉朝的察举制影响深远,既是汉朝繁荣的基础,又是其覆灭的推力
...下诏,然后进行聚揽贤才。而实施这一具体做法的便是由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们进行。察也就是考察,发现人才的意思;举就是举荐,提拔人才的意思,推荐也叫做贡贤,被荐者就被称之为举士。然而所推举的这一个人是要有...……更多
汉代没有科举考试,文人是怎么当上官的?途径有哪些?
...,时间上则不确定,荐举的科目也因需要而定;其次,从中央官吏丞相、列侯、公卿大夫到地方郡守等官分别按科目举荐人才。各地方则将被举荐的人才送到京师,由皇帝亲自进行策问,同时按举荐的科目对入选者进行考察;其三...……更多
为何汉代察举制成为皇帝的毒药,门阀的蜜糖?
...科举制度作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和先河。 在察举制度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察举制度在汉朝前期为汉朝提供了一大批的名将贤臣。促进了汉朝的发展,稳定了汉朝的皇权集中。而察举制度上到世家大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更多
...;而宦官势力膨胀之后,也在汉灵帝光和元年创建自己的中央大学“鸿都门学”。到了隋朝,隋文帝开国后,在中央设立了国子寺,设寺祭酒转管教育,由于隋初学校系统发达,学生众多,但人才鲜少,隋文帝下诏废天下之学,...……更多
公孙弘后来居上,从海上牧猪到位居宰相
...活和行为道德的基本标准。五经博士的设置,为以后的举孝廉、兴太学等兴儒措施开辟了道路,打下了基础。汉武帝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举措,将他尊祟儒术的意图,演变成了现实。根据典籍记载,中国在夏、商、周时...……更多
汉武帝的什么政策,帮助曹操成就了一番伟业
...地。这样一来王侯的势力被极大的削弱了,巩固了皇帝的中央权力。另一方面,汉武帝设计了以孝廉为主要内容的察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孝廉就是是孝顺父母和做事廉明的意思。在科举制度之前,这个制度成了选拔官员重要途径...……更多
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少了这四个人真不行
...必须将汉朝先祖一贯推行的黄老无为之治,改变为更符合中央集权的制度,才能更快的丰盈国库,强壮兵马。而汉朝几代人的信仰,刘彻欲以一己之力来废除,势必阻力重重。刘彻的想法遭到祖母窦太皇太后的强烈反对,他急需...……更多
漳浦小山村孝廉故事
...寿联,称赞蔡新是一品神仙。为官践履称典范2017年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首页头条推出《褔建漳浦蔡世远蔡新:叔侄名臣,谦谨为官》系列专题片、视频、文章,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传媒大量宣传报道漳浦叔侄帝师的事迹。2...……更多
征辟,是察举制度的补充,为两汉政权选拔人才做出突出贡献
...辟制和察举制是汉代两种主要选官制度,是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就二者关系而言,征辟制是察举制的补充,而察举制是汉代选官方式的主体。二者缺一不可,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谈谈察举制的重要补充——征辟制。征辟...……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征辟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所谓“征辟”,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均有自己任命、提拔掾属的权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或各级政府机关所需,为辖下机构添置合适的行政人才,而无需向中央请示。至于“察举”,...……更多
王莽的成败皆因儒家思想,为什么会这样?
...个学派的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把这些文化宝藏都收归中央,供政府专门参考、研究)和项羽火烧咸阳之后,很多典籍都付之一炬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很多民间的读书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把一些典籍藏在墙缝里才得以保...……更多
汉武帝登基后推行察举制,察举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地方官员,让地方推荐当地最有才学的读书人。如果经过中央考核之后,这些读书人确实有真才实学,那就让这些人做官。刘邦的这个选择,就成了后来察举制的最初原型。刘邦之所以会这样做,其实也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更多
汉武帝为何却能比肩秦始皇?有哪些贡献不能忽略
...。与此同时,他设立了刺史,来监察地方。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不管怎么说,要想加强中央集权,就一定要把经济大权收归中央,所以,汉武帝刘彻将冶铁等一些盈利比较丰盛的商品收归中央,交由中央管理,并且...……更多
科举没有之前是怎么选拔人才
...汉末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民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还要从我国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说起。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废除了建立...……更多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贡献及异同比较
...秦始皇在37年的在位时间里,完成了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王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他还北征匈奴,南下百越,修筑长城,开辟直道,扩大了华夏的版图和影响力。他的统一思想和制度影响了后世...……更多
汉武帝刘彻:千古第一帝的辉煌与决断
...了中国传统文化舞台两千多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太学的设立和人才的培养,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大学。汉代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正规高等学府。它建立于汉武时期,延续了2000多年。这是中国教...……更多
察举制与征辟制,是汉代优秀人才选拔晋升的重要途径
...的需要。推行察举,命各郡国以荐孝廉‍‍自惠帝以来,中央在各郡县推选“孝弟力田”者,由朝廷和地方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推举品德贤良之人为官,得到推举的人可以获得免除徭役的优待。汉文帝以后,时诏“举贤良方正能...……更多
汉朝选官制度“举孝廉”的利与弊
...没有科举考试,选拨人才与官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举孝廉\"。孝廉制度由汉武帝所创,孝考核的是\"孝悌\"、\"孝顺\";廉考核的是\"廉洁\"、\"清廉\"。因为当时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成...……更多
古代人想做官,除了科举还有哪些办法
...制是最高统治者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贵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与地方各级爵的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贵族的爵位、封地、财产通过父传子,子传孙的形式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而且不能随意地任免。在世卿世禄制中统治者将权力...……更多
匡衡的艰苦求学之路
...成为官方思想。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的同时,为察举孝廉的选官制度提供了客观参考标准。察举贤良文学是对熟悉儒家经典的士人的选拔。朝廷设置五经博士创建太学,选拔博士弟子传承经学,博士弟子通过课试则可以被选...……更多
此人雄才大略,晚年犯错竟敢第一个下诏罪己
...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更多
年轻汉武帝的初次改革,以赵绾、王臧的死落下了帷幕
...只有让他们远离京师,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汉武帝才能在中央政府推行新政、大展拳脚。除关这个除是指去除,是指函谷关。秦朝严刑酷法,进入函谷关,必须有文凭路引,否则根本无法进入。到汉武帝统治时期,已经天下大治...……更多
...为了解决诸侯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文化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外,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兴办太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太宗李世民也无愧于“千古...……更多
百无一用是书生,士大夫群体在顶流鼓动下的群体自残
...法平定起义,于是州牧崛起,军阀坐大,割据一方,导致中央成了弱干,东汉直接灭亡了。为什么想把党锢之祸单独拿出来说?因为总觉得清议这个词不是什么褒义词,如果有人不知道清议是什么意思的话,那换个词吧,清谈。...……更多
历史上6人比李世民强,李世民望尘莫及,不是一个档次
...推广,帝王牢牢控制各地,通过官员任免的方式,实现了中央集权,避免了分封制下“春秋战国”局面的出现,这是历史的进步。推行大一统政策:书同文,统一了文字,以及书写方式。车同轨,统一了马车轮毂的尺寸大小,便...……更多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太学古代的落魄读书人多是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当官,当官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又能获得丰厚的俸禄来补贴家用。古代的最高学府名字叫做\"太学\",太学生是由太常选送的正式生。虽然政府免除了食宿费用,但是日...……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嘉庆有哪些特质?乾隆为何把他确定为接班人
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认识到:父王想将诽谤公布天下
2024-06-27 22:06:00
清代的奏折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对清代的政治起了什么作用
清代从1644年入关到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共持续了268年的国祚。清代作为一个和现代资本主义一起步、发展的封建国家
2024-06-27 22:06:00
如果太子胤礽当上皇帝,清朝会怎样
康熙末年,九龙夺嫡,为了太和殿那个位置,互相都杀红了眼,最后四阿哥胤禛险胜,成为雍正皇帝。但是,如果把时间往前倒推二十年
2024-06-27 22:07:00
曾国藩对慈禧太后的评价为何是“才地平平”
曾国藩是同治中兴第一功臣,被称为中国近代唯一的圣人。他天资平常,却最终位极人臣,除了他的个人奋斗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另一项能力
2024-06-27 22:07:00
雍正上台以后,除了老十以外,为何只有老十三算善终
公元1722年,做了61年皇帝的康熙去世。在康熙在位的后期,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掀起了一件件大事。由于共有9个儿子牵扯了这一事件
2024-06-27 22:08:00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原配嫡后,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衔傅恒之姊。乾隆皇帝对其“敬服
2024-06-27 22:09:00
古代犯人被砍头时为什么一大喊冤枉刽子手就不敢行刑了
在看乾隆王朝的时候,山东巡抚国泰因为贪污被砍头时,大喊冤枉,监斩官阿桂就不敢行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国泰为什么不在审讯他的时候说冤枉呢?为什么一定要在刑场大喊冤枉呢?为什么国泰一大喊冤枉
2024-06-27 22:09:00
乾隆为什么要让洪承畴臭名昭著
(一)、也曾是大明的功臣,在平定起义军时也是战功显赫,曾差一点将李自成俘获,改写历史。洪承畴的厅堂挂着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
2024-06-27 22:10:00
皇贵妃高佳氏死后,为何哥哥和侄子立即被赐死
她就是乾隆皇帝第一个贵妃、第一个皇贵妃高佳氏。高佳氏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知书达理、温柔贤惠,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乾隆,当了一名普通使女(没有名分的妾)
2024-06-27 22:10:00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慈禧就喜欢她
其实从照片上来看老年的慈禧太后就能了解她年轻的时候长得并不算是倾国倾城,她不算是能靠美色吸引住老公咸丰的女人,但是慈禧却能靠另外一招留住老公咸丰的心从而获得专宠
2024-06-27 22:11:00
嘉贵妃有多受宠?她死后乾隆帝时如何厚葬她的
乾隆帝的后妃中,有一个朝鲜女子,她初入宝亲王弘历的府邸,以侍女的身份伺候弘历。弘历登基,也就是乾隆帝,这位朝鲜女子被封为金贵人
2024-06-27 22:11:00
从二品官员到清朝贪官,此人究竟是谁
清朝有名大案很多,但在乾隆时期有一桩案子,时间之长,前所未有。通过此案也能看出所谓的“康乾盛世”之下腐败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2024-06-27 22:12:00
年羹尧和雍正当初关系那么好,最后为何会被清算
杭州将军和原来的大将军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太多了,相差的关键点在于雍正皇帝。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
2024-06-27 22:13:00
清朝的议罪银制度是什么意思
议罪银制度指的是官员犯了罪,可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这个制度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经和珅提议设立的一项用钱来买罪的制度
2024-06-27 22:14:00
清朝最得宠的皇后是谁,她有多全能
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的曾祖父成德、祖父穆克登布和父亲颐龄都是清朝有名的将军。在钮钴禄氏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颐龄被派到苏州担任驻防将军
2024-06-27 2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