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中国古代牛耕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以人力、牛力和水力为主要动力,其中,牛耕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古代牛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在商周时期,牛耕逐渐成为了主要的耕作方式。一、牛耕的起源牛...……更多
中国日报网7月19日电 7月18日,中外媒体记者跟随“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四平市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揭开“黑土卫士”——梨树模式的“神秘面纱”。黑土是世界公...……更多
稻香越千年 耕作有新篇
...民日报湖北省京山市:稻香越千年耕作有新篇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丽一株水稻,穿越千年,至今仍被耕种在湖北省京山市的稻田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这株水稻已从一碗满足温饱的米饭成...……更多
从衰落到复兴,中世纪西欧的农业耕作制度如何形成的?
中世纪的西欧农业发展也是学者关注的一个领域,通过研究农业耕作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由此对整个国家和时代的发展进程做出一个概览性的研究。中世纪西欧农业耕作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衰落走...……更多
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东北黑土地耕作新观察
...,少耕、免耕,最大程度上降低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说,当地实施“梨树模式”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正在以0.1%的速度增长。“你看,这些就是白浆土所在的区域,这种土...……更多
中国人驯化水牛几千年,非洲人为何不模仿?
...用水牛的力量进行耕作,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牛一直被视为勤劳、谦逊的象征,被赞誉为“农耕之兽”。因此,驯化水牛成为我国农业文化的一部分。相较之下,非洲地区的文化传统更注重于狩猎和...……更多
清河区:数字乡村 振兴有智
...淀的农业科技和标准生产体系“平移”到辽宁清河,并与中国移动强强联手,启动了1100亩垦地共建示范区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了北大荒集团在辽宁省的首个示范区——北大荒铁岭垦地共建示范区。示范区实收亩产860余公斤,较...……更多
给坡耕地“整容”,薄地变良田
...源增碳消障产品与技术”项目在成都启动,由省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计10家单位120余名人员参与合作。“项目正式开启坡耕地研究4.0版的篇章。”刘定辉介绍,土壤就像一个水库,有机质就像...……更多
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会在辽宁阜新举办
...(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自1992年中国农业大学研制开发免耕播种机并在山西尧都等地示范应用以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在多地开花结果,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区域技术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推广经验...……更多
【中国有约】黑土地上的中国“粮仓” 向全世界开放的活力吉林
中国日报网7月20日电 吉林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聚焦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方位多层次深化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大开放...……更多
既要产好粮,也要护好地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其中将“在主要风沙口、沙源区和沙尘路径区推行冬季免耕留茬制度”列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多
“头雁”领飞 助推鞍山乡村振兴
...体形成“雁阵”。 2022年和2023年“头雁”学员已经分别到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学习。这104名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队伍学成归来后,带动鞍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了...……更多
持续加码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持续加码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进展迅速,“十四五”期间将完成一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本报见习记者 韦璐前有为答谢广西送出的砂糖橘回赠蔓越莓,后有为答谢云南的“...……更多
弘扬《马首农言》时代价值 推动寿阳旱作农业发展
...世代流传,厚土重农情怀赓续绵延;农业科技基础雄厚,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寿阳站扎根寿阳30余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北方旱作农业科研领域居于领军位置。9月27日,2023《马首农言》旱作农业研讨会在...……更多
在曹魏时期,屯田制发生过什么变化
...为帝国名义上的领导者,已经无力命令其下的官僚。这让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之中,而这对中原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各地的人口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在曹操战胜了袁绍等人平定了北方后,如何让这些地区恢复生产...……更多
加强科技应用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市萨尔图区:加强科技应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刘伟林岳海兴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刘伟林岳海兴)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找准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着力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行业 视点中国农机院七项科技成果获表彰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发布了2023年度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和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优秀专利奖”获奖名单,中国...……更多
“农机+北斗”耕出现代农业新“丰”景
...级,离不开农业先进装备的支撑。在3月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由扬州大学张瑞宏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北斗导航稻麦智能化高效生产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创新成...……更多
用十六年阻断黑土地的退化
...业技术,尝试阻断黑土地退化的趋势,让黑土地长久成为中国人的粮仓。保护耕地,是一件漫长的持续性工作有机质,是耕地改良、地力提升最核心的问题之一,黑土地之所以肥沃,和它含有远超其他土壤的有机质是有直接的关...……更多
...第二期将在今晚和大家见面。本期节目将“探源”对准了中国农耕文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休戚相关,此次探源之旅将由探源导师单霁翔、王巍带队,带领探源团王昱珩、于震、徐梦桃、郑...……更多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吉林黑土地上筑起中国大粮仓
...制宜走好农业合作化道路,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中国饭碗里装更多更好的中国粮。 ……更多
因地制宜  保护利用黑土地(美丽中国)
...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因地制宜 保护利用黑土地(美丽中国)本报记者 汪志球 刘以晴《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0日 第 15 版)梨树县的大型农机正在收割(资料图片)。王贵满(前排中)在和科研人员研究玉米长势。 以上图...……更多
植保无人机挑麦田春管“重担” 山东“新农具”解锁耕作新模式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济南3月16日电(孙婷婷)植保无人机每小时可为150亩地喷洒除草剂、为60亩地撒施化肥……春日的农村大地上,农事渐起,迎来春季管护的“黄金时节”。高效节能、操作便捷的植保无人机,在齐鲁大...……更多
这个事关中国饭碗的百分点提升,意味着什么?——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②日前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提高了2.71个百分点。数据...……更多
解好秸秆还田这道综合题(秋收进行时)
...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土壤保育与粮食产能协同提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介绍。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有农民提出,连年秸秆还田,土壤对有机质的需求会不会饱和,秸秆能否隔几年烧一烧?...……更多
井田制:中国古代的国有土地制度及其崩溃
引言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的国有土地制度,它出现在商朝时期,等到西周时期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到春秋时期的时候,由于铁犁牛耕的广泛普及,以及诸侯割据现象的广泛出现等其他原因导致井田制出现崩溃。西周时期道路...……更多
这里的玉米种植尽显“科技范儿”
...复种示范田。本报特约记者杨也迅摄 赵玉国在演示5G数字农业园区平台操作。本报特约记者杨也迅摄 引子:8月正是决定铁岭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走进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仿佛触摸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更多
财政部:今年农业生产相关资金已经下达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4月22日电 国新办22日就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会上表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对于稳定全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中央财政强化资金...……更多
...,该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今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经过20余年的探索,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是稻作育种的一个创新。多年生稻在适宜地区种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更多
...础,真正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兴安力量”。藏粮于地,夯实丰收“耕”基。为了保护全盟901万亩黑土地资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兴安盟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此人为民国言情第一写手,三个妻子各有秋千,只有一个善终
此人为民国言情第一写手,三个妻子各有秋千,只有一个善终近日,电视剧导演李大为逝世。说起李大为,可能没人熟悉,但是他拍的作品大家一定熟悉
2024-11-22 21:21:00
此人太牛,和外国女子在外同居,妻子竟让他带回家
此人太牛,和外国女子在外同居,妻子竟让他带回家此人太牛,和外国女子在外同居,妻子竟让他带回家。在我国民国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2024-11-22 21:53:00
1957年上海一男子喊了毛泽东一句主席,主席不悦:喊我毛大哥就好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1957年上海一男子喊了毛泽东一句主席
2024-11-22 22:08:00
孔子是韩国人?韩国拿铁证称孔子是韩国人,中国只回复了两个字
《读书》曾言:“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春秋之后,孔子之名传扬于世,其儒家经典流传千年,为华夏文明中流砥柱,致中华儿女心向往之
2024-11-22 22:09:00
齐白石九十岁仍要娶妻续弦,家人找个四十岁女子,他却嫌弃太老了
从古时候到现在,我们国家涌现了许多有才华的文化大师,他们虽然不及上阵杀敌的战士那样勇猛,却为我们的文化传承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
2024-11-22 22:33:00
1956年长白山惊现“藏宝洞”,估值万亿,日本得知后要求中国归还
1956年,一个老农在长白山上放牛,居然意外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藏宝洞”。这消息一出,大家都纷纷上山寻宝,希望能一夜暴富
2024-11-22 22:40:00
1985年山西村民建砖厂 , 地面突然坍塌露出古墓 , 无数珍宝被一抢而空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这是我们那天在地宫门口捡到的几块大石头
2024-11-22 22:48:00
苏博跨年大展上新!“印泉照古——李根源与苏州”特展开幕
江南时报讯 11月22日,“印泉照古——李根源与苏州”特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览以近代名士、辛亥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为对象
2024-11-22 18:16:00
和尚们日日吃素,为何却多数是肥头大耳?伙食和生活习惯很重要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社会中的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健全。在古代的时候,人类最大的威胁就是饥荒。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的粮食变多
2024-11-22 14:28:00
俗语:“男不养猫,女不养狗”,这是为何?老祖的忠告有道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人们从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里慢慢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使得国家越来越富强,最后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2024-11-22 14:33:00
北大教授夫人陈司寇:丈夫去世后笑对生活,96岁选择断食结束生命
古往今来,不管你是英雄豪杰还是阴险小人,都逃不过死亡这一结局。有些人害怕死亡,而另一些人并不畏惧死亡,如果给你选择的机会
2024-11-22 14:55:00
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包拯临终前的一语很关键
在古代朝堂之上,单凭单打独斗很难立身,大部分官员都会通过血缘、籍贯、姻亲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实现自己的主张
2024-11-22 14:58:00
吕蒙如果不偷袭,关羽会死吗?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进军围困樊城。同年,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十一月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
2024-11-22 15:35:00
锦衣卫的兴衰:经历两代帝王的辉煌,却败给了宦官
提起明朝许多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朱元璋、锦衣卫,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皇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特权”组织,两者结合在一起发生了很强烈的化学反应
2024-11-22 15:50:00
倾国倾城的秦淮八艳,为何结局都如此悲惨?谁最让人感到惋惜呢?
明末清初的秦淮河畔,出过不少倾国倾城的奇女子。其中,有几位不仅才貌双绝,而且还具有民族气节,在后世中,人们将这些女子称为秦淮八艳
2024-11-22 1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