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稻香越千年 耕作有新篇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18 06: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湖北省京山市:

稻香越千年耕作有新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丽

一株水稻,穿越千年,至今仍被耕种在湖北省京山市的稻田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这株水稻已从一碗满足温饱的米饭成长为一条联农带农的京山大米产业链。

日前,“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统”成功跻身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千年稻香赓续,稻作文化也在传承中迸发出新的生机……种植方式,不是简单的复制——从1到3,小变化有大乾坤

3月,春风吹拂,京山市大地一片翠绿,寒潮过后的温暖天气,让遍种全市的农作物趁此机会汲取着养分。

走进京山市孙桥镇蒋家大堰村,松软的泥土畅快地呼吸,散发芬芳,为了下半年的好收成积蓄能量。“京山桥米是湖北省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里有120亩农田为京山桥米核心保护区,从区域、品种、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保护。”京山市副市长艾青介绍,京山市是天然氧吧城市,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熟化度高。

村边小路旁,有一块刻有“桥米源”字样的石碑,无声地述说着千年桥米的故事。

“桥米以前叫‘贡米’,沿袭至今有5000余年历史。”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颢告诉记者,1955年至1957年,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证实,京山市不仅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而且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定居农业生产方式和浓厚的农耕文化。京山桥米传统种植方式历经千年传承,在变化中发展。从最初以“洋西早”为主要品种,后来发展为主要以“洋西早”“鉴真二号”“鄂中五号”3个常规稻品种为主。从1到3,品种迭代升级的背后是京山市在提高京山桥米品种品质上的持续努力。“京山市依托多家研究机构,在海南省建有京山桥米南繁基地,在京山桥米原产地孙桥镇高标准建成京山桥米原种繁育基地100亩,开展新品种试验筛选、品种抗性改良、桥米增香和基因标识等技术攻关,生产优质桥米种子。”京山桥米协会秘书长郑峰说。

种植技术沿用沤制农家肥作基肥,探索出“稻-鸭-油”“稻-麦”“稻-菜”等轮作模式,利用油灯诱蛾、套养麻鸭等方式灭虫、除草。加上京山泉水资源丰富,行走田间,每到一处都能看见汩汩清澈的泉水缓缓流动,天然形成无动力泉水灌溉系统。

优良的品种和绿色、循环、可持续生产方式让加工出来的京山桥米清香可口,而且米粒整齐,十分抢手。“稻谷还没收割,在田里就被抢购了,稻谷不低于5元/斤。”孙桥镇副镇长王明清说。经营模式,既要守正也要创新——从家庭经营到产业化运作,品质效益双双提升

自给自足,是1000年前农民种稻的心愿。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桥米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户均一亩三分田的精耕细作方式有其优势,但亩均效益受限。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京山桥米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京山国宝桥米公司等一批桥米加工企业相继诞生。

在国宝桥米公司的大厅里,一幅幅壁画清晰地展示了桥米发展历程。从过去的简单大米加工,满足温饱,到如今已做到全产业链延伸,构建了包括桥米种植、桥米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物流电商、现代种业、乡村休闲等在内的桥米产业体系,很好地带动和推进了京山市优质稻产业融合发展。

在京山市,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订单合同、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农药化肥、统一种子供应、统一质量收购,在京山以订单模式发展水稻产业。“确保稻谷原料的品质,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益,我们在孙桥镇等多个乡镇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桥米产业每年带动10万余农户增收2.17亿元。”国宝桥米公司总经理韩志刚介绍。目前,国宝桥米公司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引进和自主开发深加工技术,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现已开发出了藕带、米汁饮料、米饭伴侣、热干拌粉,正在研究母婴食品、米糠油以及价值链营销等食品加工及转化。

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品牌打造。随着桥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京山桥米逐渐名扬海内外。2002年,湖北省相关地方标准发布,标志着桥米生产进入了标准化时代;2004年12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京山桥米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京山桥米”正式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7月,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京山桥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自此“京山桥米”拥有了进入高档市场的“身份证”。目前,京山桥米品牌价值约86亿元。遗产保护,经济、生态、文化、社会需多功能传承与开发——从填饱肚子到文化滋养,稻香赓续出新景

“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这首桥米童谣历经千年,至今仍在京山口口相传。京山稻作文化不仅承载着长江中游农耕文化传承的使命,孕育出独特的稻田生态系统及相关农业物种资源,而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桥米文化。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童谣、习俗、文艺、节庆、美食等与农民稻作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深入挖掘、统筹协调,有力有序扩大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为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持。

当“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时,京山市也开始思考,如何以此为契机,带动乡村更好地实现全面振兴?黄颢介绍,京山成立了稻作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专班,在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保留农业景观,传承长江中游稻作文化和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发掘长江中游农业文化价值等方面全方位发力。

这几年,京山几乎每年举办京山桥米春耕节、丰收节、稻作文化旅游节、桥米妈妈课堂等活动。通过组织游客参观生产车间、品尝农家饭、体验田间插秧、品鉴京山桥米美食等项目,深挖京山桥米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

稻香赓续千年,一个兼备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桥米小镇”正在京山桥米原产地孙桥镇渐渐形成。不久的将来,孙桥镇将成为集农耕文化、科研、育种、种植、加工、副产品开发利用、电商、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保护、传承、展示京山桥米稻作文化系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市场上热度持续攀升。湖北省京山市孙桥镇是对节白蜡核心区,有近万名村民从事对节白蜡产业,大中小型对节树多达1200万株。并围绕对节白蜡种苗繁育、园艺景观、大中
2024-10-31 07:51:00
华夏农耕文明四千年的主食争夺战,谁是最后的赢家
...。主食是一个国家、一个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础,它要受到耕作水平、作物种群、水土气候的影响,主食不仅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和前进路线。大
2024-04-29 15:52:00
...至户外的旱田、水田中,从土地、种子出发,体验古人的耕作方式,感受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节目巧妙运用叙事表达,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叙事设计,让观众了解文物“过去”历史背景的同时
2023-07-14 11:52:00
书写科研创新科技服务新篇章
...所发挥优势助推特色农业发展——书写科研创新科技服务新篇章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沿江所)如皋薛窑基地的小麦长势喜人,耕作栽培学科团队的科技人员们身着白大褂,手持操
2024-05-17 02:00:00
赌气少年暑期走失数天终被找回
...出所找线索,整整找了28个小时才找到了老人。老人家住孙桥镇,最后在祝桥镇找到了,他一直漫无目地走了将近30公里。”“从救援队成立之初,我们约帮忙寻找了数百位走失人员,平均一年
2023-07-26 09:15:00
千年梯田展新颜
...企业)投资认筹、农业开发公司代为耕种管理、村民古法耕作、崇天然公司专项运营等四方联动合作,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该乡年销售梯田大米5000万元,并带动销售上堡猎酒40
2023-11-23 02:26:00
...园,不断擦亮运河“名片”,续写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新篇章。传承运河文化底色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新市古镇是浙北地区大运河畔的重要商埠,在大运河的滋养下孕育了丰厚的运河文化、商
2024-09-18 07:34:00
吉视线|松原市宁江区:坚定信心谋发展 奋楫笃行开新局
...工和百亿级汽车配套产业等项目建设。” 乡村建设开启新篇章,基层治理焕发新气象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出新颜,一个个美丽的乡村萌生着希望。阔步走在宁江区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2023-02-21 09:31:00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苏州是一座由水孕育而“最江南”的城市,大运河绕城而过,拥城入怀,塑造了姑苏人家的特色风貌和生活方式,成为丰润吴地的一道文化密码。6
2024-06-30 19:4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