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秦观的《好事近·梦中作》:一首词中的人生释然与自然融合
他是苏轼的忘年交,他的一首流传千古诗词,其中有五个字成为神来之笔,被世人常常挂嘴边,就连最挑剔的文人都赞不绝口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历史长河中,像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等人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更多
一首《橄榄》诗 千古犹唱和
...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一首诗制造的“话题”苏轼的《橄榄》诗提到了一个当时特别流行的说法,很多诗歌著作中都有提及,宋代诗人王直方就说过:“橄榄木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更多
陪伴是等不起的,活在眼前,珍惜当下
...提是尽人事,“随”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随遇而安不是消极,更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往往都有不如意的时候,问题是我们要...……更多
苏轼“雪堂”砚亮相央视!
...为临平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比如,苏东坡留给临平有一首词叫《南乡子·送述古》,是苏东坡送别杭州知州陈襄离任时所作。昔时,临平为杭州水路北行的第一站,若有好友离杭,一般送至临平作别。苏东坡词中提及的临平...……更多
987岁,苏东坡生日快乐!
...好的上等嘉纸,向前辈求诗。苏轼笑着应允,当即写绝句一首相赠,诗云: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品读诗意,东坡是在夸赞来客笛技超群,像大唐西域龟兹国的音乐那样摄人心魂...……更多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已非少年人
...俏而恬静,缓缓开口道:“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何为深情?苏轼与朝云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即便端午时节,依然过出了情人节的模样。也许,这就是所谓“人心有欢喜,日日便是好日”。于丹:...……更多
苏轼最牛的一首诗,正着读反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流都没有问题,说道倒背如流了,笔者记苏东坡还真写了一首正着读、反着读都是千古绝句的好诗,这首诗号称是苏东坡最牛的一首诗。想想平时咱们都是说哪个对联,正着读反着读都一样,就如“画上荷花和尚画”一般!那么...……更多
苏东坡以诚化宿怨
...经人撮合,嫁给了程之才,这在古代称为“亲上加亲”的好事,也符合眉山当时“乡人婚姻重母族”的习俗,所谓“表哥表妹,天生一对”,苏轼也有了姐夫程之才。不幸的事发生了,程浚品德很坏,横行乡里,擅权敛财,程之...……更多
《苏堤春晓》:“杭人”苏轼的非线性人生
...的必然要求与基本规律。作为人类文化重要形态的戏剧,自然不能例外。苏轼在评价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创作境界时,认为其作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成为文化创新的至理名言。《苏堤春晓》无论在叙...……更多
她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女子,情深义重让人动容
...到了惠州。苏轼十分感动,刚到惠州不久,就为朝云赋诗一首:“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这首诗还有这...……更多
揭秘:苏轼缘何成为“苏东坡”?
...青芜成白路。这诗里,东坡太美,苏轼看着眼前的坡地,自然也就想到了东坡这个名字,跟前朝大诗人一样的雅,这可是人生乐事。于是,这块坡地有了名字:东坡。北宋的这颗文学巨星也有了另外的一个名字:苏东坡。东坡这...……更多
苏轼为三任妻子写的三首悼亡词,哪一首最让你感动
...大幸事,不啻于伯牙之于子期的高山流水之美。你认为哪一首最让人感动呢?欢迎朋友们指教。 ……更多
...惠崇的《春江晚景图》画作上的诗。苏轼题了两首,其中一首是脍炙人口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另一首就是“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苏东坡对大雁北飞融入了人的感情,侧面表现江南春之美。...……更多
原来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个地方,他都积极主动作为,造福一方百姓,即便是处于人生低谷时期也毫不懈怠气馁。无论是在杭州疏浚八井、治理西湖,还是在徐州抵御洪水袭击,无论是在惠州兴修水利,还是在儋州劝农兴学,都体现了一个儒家知识分子...……更多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回归,梁家辉、保剑锋、华宵一含泪读苏轼
...抚琴、饮酒赋诗的和美图景。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人生第一首佳作《牛口见月》,“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以对自然美景、广阔天地的敬畏与感叹,映射出其对人生的初步理解与感悟。然而,待苏轼再过宜宾,已是母亲程...……更多
北宋斜杠公务员苏轼,用美食救赎悲凉的人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尽了无尽豪情、三国风流!谁能得到,曾经写出如此冠绝千古好辞的苏轼,正在赶往买羊蝎的早市……惠州的早市,处处弥漫着诱人的烟火气。在最西处,是集...……更多
川剧《梦回东坡》再现东坡恣意人生
...词响起,苏东坡青衣白髯登场,其宦海浮沉、四方奔走的人生故事徐徐展开。这是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大奖作品、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首次进京演出。当晚,不少观众早早来到剧场,领取节目单,与剧照立牌拍照“...……更多
北宋第一大文豪苏轼,却屡次被此人戏谑
...的狗,其实是一句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而这佛印自然也不甘示弱,他将扇子扔进河里其实给的就是他的下联:水流东坡诗(尸)。这两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让人看的真过瘾呐。这可能也是晚年的苏轼能够聊以慰藉的一...……更多
命里出现以下三个征兆,马上就调整自己,顺势而为
...多倍。俗话说:“树大招风。”总认为,名气大了,不是好事,会被摧毁,会带来灾祸。其实不都这样,你把贵人的名气提升了,贵人会感谢你,从而拉着你走向高处;你借助有名气的人,你也会“水涨船高”。过分的掩藏自己...……更多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但为国为民之心不变,
...而当苏轼知道这里面有一个人考中举人之后,便给他写了一首词。这首词既饱含了苏轼对这一片土地的希望,与此同时也代表着他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不久之后苏轼大开讲学之堂,对于当地的百姓,当地的想要读书的人,无偿...……更多
聊聊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张先
...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这是一首情词,是张先写给一个小尼姑的。据说,张先年轻时,喜欢上了一个漂亮的小尼姑,两人之间有了私情。 可是僧俗不相容,小尼姑的师傅知道后,非常冷酷的用尽各...……更多
自意本杭人——苏轼与杭州的千年遇见
...刻有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一首,上方书刻“感花岩”三字。杭州还保存着被誉为苏轼四大名碑之首的《表忠观碑》,苏轼撰文并书丹,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刻立(四石两面),明代嘉靖年间重...……更多
姜青青:看见看不见的“宋四家”——苏东坡
...一身登山装束,攀上了飞来峰西侧的莲花峰。峰顶有一处自然风化开裂的巨石,开散状如莲花。这些年来,奚珣强在西湖群山间发现多处不为人知的古代摩崖石刻,此刻他在莲花峰山顶东北石壁上,又发现了一处石刻痕迹。但因...……更多
聊聊王安石所出一联千古绝对“刁难”苏东坡背后的故事
...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都道尽了二人看淡往事,寄情自然的豁达心境。 ……更多
苏轼参透了人生的一首词,读懂受益终生
...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遍观其洋洋洒洒的诗词作品,每一首都影响非凡,而他的很多词作,更是冲向豪放词高峰的绝佳圣品。苏轼在文学上的天赋,在儿时便从很多地方展现了出来。当其他孩童还在玩泥巴、玩过家家的时候,...……更多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什么要联手将苏东坡送上断头台
...一代才子苏轼,在北宋中期的党争之中,因其耿直的性情自然不可能在新旧两党之间自由游走,而他又不愿意违心的栖身于某一党派,于是,一代才子就这样游离于政坛之外,对于苏轼是不幸,但是中国文学却是一大幸运。 ……更多
...以便民”。苏轼认为,老百姓生活艰难,不仅是蝗、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而且也是新法造成的。他在《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中指出:“民非独病旱蝗也,方田、均税之患,行道之人举知之。”对新法在密州的推行,苏轼采...……更多
...谪官鸣不平,那么,在到达终点开始寓居生活后,他的另一首写海南之山的诗,则算是真正的咏物诗,直接写物之本身的无穷魅力,这次他赞美的对象是黎母山。在《和陶拟古九首》之四中,前面六句讲他少年好游,“四海环我...……更多
苏东坡,生日快乐!
...化身”,王水照认为,“几乎从苏轼生活的时代开始,就自然形成了一部长达九百年的苏轼接受史……”从北宋神宗朝开始,苏轼的作品流传到高丽,其后对王氏高丽、李氏朝鲜文坛形成深远影响。自南宋起,苏轼著述就传播到...……更多
对话潍水先贤|诗酒趁年华 有一种境界叫超然
...密州时,专程再登常山向雩泉道别,并赋《留别雩泉》诗一首。黄茅岗为一片蜿蜒起伏的低矮山冈,古时茅草丛生,故名“黄茅冈”,是苏轼当年带领官民狩猎的地方。千古绝唱《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刑部尚书王用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2:00
寇白门曾婚嫁声势显赫的朱国弼,为何晚年却独自漂泊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3:00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2024-06-24 14:54:00
简介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4:00
朱元璋灭元朝的时候,为何没有汗国来帮忙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消灭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对西部进行进攻的,后来消灭的金和夏。蒙古国在到达亚洲和欧洲,对这里的人们赶尽杀绝
2024-06-24 14:55:00
吴三桂长的帅吗?是美男子吗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弥漫着水气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
2024-06-24 14:56:00
朱棣坚决迁都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大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的南京经济发达,环境宜人。但是明朝北方却一直有个不老实的邻居,经常骚扰边境的居民
2024-06-24 14:56:00
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
2024-06-24 15:25:00
明朝的粮长制是怎么由来的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
2024-06-24 16:03:00
历史上朱棣还杀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勇武,对外,在军事上毫不手软,五次北征蒙古,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
2024-06-24 16:05:00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
2024-06-24 16:05: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虽然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过于庞大和锦衣卫私设刑狱对国家法律的践踏
2024-06-24 16:06: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
2024-06-24 16:06:00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2024-06-24 16:06:00
播州之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024-06-24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