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在密州(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8 07: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眉山日报

□四川眉山 熊朝东

作为一州长官的苏轼,恪尽吏职,据实向朝廷奏报灾情,义勤于政事。尤其对于治蝗,苏轼不是停留在嘴巴上,而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壮士断腕的气概,一面据实上奏朝廷,请求下拨救灾粮;一面组织僚属,率领民众,积极投入灭蝗战斗,采取田禾焚烧和掘土掩埋的传统方法消灭蝗虫。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灭蝗积极性,苏轼采取奖励政策,以工代赈,“得米济饥还小补”,将赈济灾民的粮食用于奖励捕蝗,谁捕得多,得粮就多。为了灭蝗,他废寝忘食,竭尽全力。后来他离任密州,还向赵伯成[熙宁八年(1075)六月赵以尚书郎为密州通判]述说当时亲自率众参与灭蝗,手足上的茧子一层盖过一层,连马匹也已精疲力竭了。由于知州大人亲自下乡与百姓并肩战斗,百姓无不争先恐后。经过连续奋战,灭蝗收到明显效果。“县前已窖八下斛,率以一升完一亩”。苏轼在与章传道诗中特别加注说明:“今春及今,得蝗子八千余斛。”计算起来,即挽救了数十万亩庄稼。“更看蚕妇过初眠”,苏轼自注“蚕一眠,而蝗不复生矣”。

二是收养弃孩。苏轼在《与朱鄂州书》中说:“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千人。”

三是解决旱灾。苏轼按当地“遇旱祈雨”的习俗,亲率吏民去常山祈雨,发现山中有一泉,泉水“清凉滑甘,冬夏若一,余流溢去,达于山下”。这长流不竭的泉水让苏轼欢喜不已,当即采取引水灌溉措施。同时又发动百姓在南城筑堤引水,以解早情。新堤筑成,流水直灌农田,百姓欢呼,庄稼长势喜人。苏轼亦无比奋,特作《满江红》一阕,以记与民同乐之心情:

东武会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淇水入城。

东武南城,新堤就,邞淇初滋。微雨过,长林翠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地,与君试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四是“因法以便民”。苏轼认为,老百姓生活艰难,不仅是蝗、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而且也是新法造成的。他在《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中指出:“民非独病旱蝗也,方田、均税之患,行道之人举知之。”对新法在密州的推行,苏轼采取的态度是,只要是有害无利的新法条例,便拒不执行,对百姓有利的就推行。正如他在《密州谢上表》中所说:“臣敢不仰仞至恩,益坚素守。推广中和之政,抚绥疲瘵之民。”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尤其废“手实法”,百姓是欢呼雀跃。《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王安石变法》载:“(熙宁七年)秋七月,立手实法。时免役出钱或未均,吕惠卿用其弟曲阳县尉和卿计,创手实法。其法,官为定立物价,使民各以田亩、屋宅、资货、畜产随价自占。凡居钱五,当蕃息之钱一。非用器食粟而辄隐落者许告,获实,以三分之一充赏。预具式示民,令依式为状,县受而籍之,以其价列定高下,分为五等。既该见一县之民物产钱数,乃参会通县役钱本额而定所当输钱。诏从其言。”手实法规定百姓自报财产,以定户等;为防止有人少报或瞒报,可以奖赏告其不实的人;还规定不按时施行的,以违制论。苏轼认为这是明摆着鼓励告密者,挑起人与人之间相互矛盾,是败坏社会风气的荒府之举,应予以坚决废止。当时,“手实法”的做法已经引发朝廷其他部门的效仿。例如军器监需要牛皮,令老百姓上交,为了防止有牛皮不交者,也悬赏奖励告密。苏轼愤慨地对韩绛说:“农民丧牛甚于丧子,老弱妇女之家,报官稍缓,则挞而责之钱数十千,以与浮浪之人(奖赏专门告密得赏的不良之徒),其归为牛皮而已,何至是乎!”可见“手实法”所起到“渐开告讦之门”的恶果令人担忧。

(熊朝东,东坡故乡人,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苏东坡传奇》《悠悠乡情》《苏轼词选析》《明月几时有》《芳草天涯路》《苏东坡养生谈》《眉山苏辙》《大写三苏》《苏轼人生风范》《密州出猎》《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浸润一座城,点亮每颗童心!舞台剧《少年苏东坡》震撼来袭
...龚彦月)5月24日,由眉山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台剧《少年苏东坡》在眉山市会展中心进行开演前最后一次联排,该剧以苏轼的少年成长为主线,母子情、父子情、兄弟情、故乡情贯穿其中,以“
2024-05-25 10:19:00
此心安处是吾乡 “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今日启动,封面新闻九路记者带你重走东坡路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人这一生,总会在某个时刻,遇见苏东坡。少年得志,名满天下,腹有诗书气自华。几经沉浮,路险且远,在逆境中搜寻人间的有味清欢。仕宦生涯数十载,苏轼辗转于神州大
2023-02-04 10:17:00
苏东坡以诚化宿怨
...日报惠州西湖美景 广东惠州 彭杰 摄□四川眉山 邵永义苏东坡以才情名满天下,但又因才智为奸佞所不容,累遭贬谴。苏东坡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与乐观精神,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
2024-02-03 07:39:00
北宋第一大文豪苏轼,却屡次被此人戏谑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
2023-04-24 19:27:00
...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人们景仰苏东坡,赞誉他的才情横溢,更敬佩其淳厚家风。苏轼兄弟幼时顽皮,喜欢逗玩在低树上筑巢的鸟雀,母亲程夫人知道后教育二人,要有仁爱
2024-10-06 20:41:00
“美食家”苏东坡流传的8道名菜,至今仍然出现在大家餐桌上
苏轼,他的身份在人们心目中是文学家?诗人?抑或是一位老饕?这个问题常被提起,让人思考。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年轻二十出头便涉足京都,中举高中,受到欧阳修的赞誉,一时声名鹊起,
2024-07-10 11:27:00
自意本杭人——苏轼与杭州的千年遇见
...与苏轼有关的史迹,较著名的有:宝成院赏牡丹诗石刻,苏东坡题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明代摹刻;大麦岭石刻,题有“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几个大字;苏轼书陶
2024-05-13 10:58:00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推出苏东坡主题展
7月10日电说起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不得不提苏东坡,他与杭州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是北宋时期的“杭州老市长”,先后两次来杭,履职期间疏浚西湖,发展经济和文化,为杭州留下了宝贵的
2023-07-10 19:25:00
读“苏”札记
人人喜欢苏东坡。不论生前身后,关于他的相关文献远远多于同时代文人。苏东坡的诗文、博物、才艺等点点滴滴都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与之相关的传记,更是层出不穷。苏东坡在黄州时写《
2025-01-17 12: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