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58岁的陈先生每天坚持运动,半年后血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陈先生,58岁,五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由于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肥胖现象,半年前复查出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医生建议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否则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并发症。自此之后,陈先生决定改变生活,通过运动来...……更多
过了60岁,要少跑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远离酒精,确保营养均衡。通过这些饮食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根据《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更多
在青岛看北大名医·体检发现肾上腺占位,还和高血压有关系?
...期筛查,完善诊治流程,形成了标准化治疗方案。科室在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合并各种慢性并发症、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更多
“为了不患糖尿病,我得像我的曾祖母那样吃饭”
参考消息网12月22日报道糖尿病是近年来越来越常见的疾病之一。《俄罗斯报》近日就糖尿病的病理和防治问题采访了俄罗斯著名内分泌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瓦连京·法捷耶夫。记者伊琳娜·克拉斯诺波利斯卡娅问:统计...……更多
番茄是高血糖的“催发剂”?医生:不想血糖飙升,这2物要少吃!
...理,因为它不需要额外添加大量的油脂。对于血糖管理,一日三餐均衡,避免长时间空腹对于防止血糖波动非常有帮助。建议采用“三餐加小餐”的方式,每餐不宜过饱,小餐可以选择一些低GI的水果或坚果,这样可以帮助稳定...……更多
3类主食,适合糖友吃,但要注意这3点
...要合理。为了控制血糖,减轻胰岛负担,糖友至少应保证一日三餐正常进行。对于胃肠功能较弱或术后康复的患者,建议分次少食,总摄入量控制在200-300克之间。最后,合理的烹饪方式也很关键。不同的烹饪过程会引发食物中...……更多
“三高”人群这7类食物要忌口!医生提醒:日常注意这7点!
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血脂三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们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 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持续的高血压和高血脂可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冠状动脉...……更多
每天喝一杯玉米须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玉米须水长期以来被传统草药使用者视为一种潜在的天然糖尿病管理辅助工具。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物质,这些成分在调节血糖方面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玉米须水可能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糖...……更多
空腹血糖在7.5~8.5之间,是不是糖尿病?医生给出准确回答
空腹血糖是指在禁食8-10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空腹血糖的测量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然后通过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即可。空腹血糖值也可以用来评估...……更多
健康问太和 | 如何及早察觉糖尿病征兆?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近年来,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过去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糖尿病,正逐渐逼近我们。那么,如何及早察觉糖尿病的征兆呢?5月16日,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栏目特邀十堰...……更多
长期走路能把两类病走没?医生建议:50岁后这样做,降低生病风险
...康管理师指导的,目的是通过走路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这三种常见的慢性病。王大妈说自己参加了一个月后,感觉身体轻松多了,血压、血糖和血脂都有所下降,药物的剂量也减少了。走路这么简单的运动,真...……更多
得了糖尿病,能长期喝“0糖饮料”吗?
“为什么我的餐后血糖升得这么高?”“自从得了糖尿病后我就特别注重运动,但上次打羽毛球却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 不少糖尿病患者知晓要“少吃多动”,但对于如何吃、怎样运动才才能帮自己科学控糖,却并不十分...……更多
为什么血糖总是降不下来?
得了糖尿病的糖友大多数都在使用降糖药,但如果不适当用药,血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很多糖友在生活中对如何使用降糖药存在着误区,下面几个值得注意的用药情况,供你参考。1、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更多
有高血压糖尿病,还能吃零食吗?推荐这3种,适量吃有益健康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一对好兄弟,经常在很多有相关代谢性慢病的朋友身上同时出现,有了高血压,又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有很多也是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即使还没有发作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也...……更多
车厘子吃进急诊?你每天摄入的水果量合适吗?
...,如果长期这样吃,会导致人体营养失衡。水果当作我们一日三餐外的补充比较合适。”吴主任说。吴主任提醒,不论什么水果,再好吃也要注意摄入量。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我们的三餐饮食中也有。水果糖分较高...……更多
除了注意饮食,稳定血糖,一定要学会这4个方法
导语:高血糖这个词汇包含了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凸显了这一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根据201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约为4%。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比例更是高达35.7%,...……更多
手脚麻木、胀痛、发凉?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测小方法速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数据统计,糖友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高达60~9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初期比较隐匿,等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四肢发冷...……更多
...庭医生入户随访,11月18日小店区消息,为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提醒居民正确预防和管理糖尿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小店区卫生系统基层医疗单位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大型义诊及宣教活动,让居民深切感受到家门口医...……更多
防治糖尿病 “三高”知信行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三高”。糖尿病患者发生“三高”更多见,更易患冠心病、脑卒中,“三高”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共同病因。中国的糖尿病患者超过一亿,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就是...……更多
七个关于糖尿病的误区,你信了哪一个?不妨看看
...者吃一些高糖食物,血糖也没有想过要控制,最终患上了糖尿病。得了糖尿病之后,每天都担惊受怕的,这不敢吃那不敢吃。但大家真的了解糖尿病吗?大部分人一开始听说糖尿病,可能会单纯地以为糖尿病只是吃糖吃出来的。...……更多
谈一谈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
欧琰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糖尿病是临床多发的慢性病,但该病的发生发展是可以进行干预的。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大家越来越重视该疾病的防治。临床采用健康...……更多
苹果和三星都在研发无创血糖监测技术
...创血糖检测的技术,这将利好全球超过两亿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目前,这类患者在每次进餐前都需要进行指尖采血测试,才能确定所需的胰岛素剂量,既痛苦又昂贵。现有的血糖监测方法需要患者使用被称为刺血针的小型...……更多
上海交大研究:吃辣椒对糖尿病大有好处,吃干辣椒还是鲜辣椒好?
...烹饪习惯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探究国人的饮食偏好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有何相关性,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的研究团队基于互联网搜索大数据,收集了2亿多中国人的数据样本,结果发现,爱吃辣的人糖尿病发生风...……更多
科技守护健康!探索糖友无创监测的新纪元
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挑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国更是成为了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更多
糖尿病人记住饮食七字诀,加上几款“降糖菜”,血糖越来越好!
糖尿病,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困扰与痛苦。作为一名专业营养师,我深知合理饮食对于糖友的重要性。今天,我想通过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糖友的饮食搭配秘诀,让血糖越来越好。故事的主人公,张伯,...……更多
每周吃鸡蛋超过这个数,帮你“避开”高血压、糖尿病
...运动计划,陪伴您一起控糖。作为一名医生,我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询问关于饮食的问题。鸡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常常成为讨论的焦点。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过合理摄入鸡蛋来帮助“避开...……更多
糖尿病的“发物”是花生?医生:预防血糖升高,6种食物尽量少吃
关于糖尿病的“发物”是否为花生,以及预防血糖升高应尽量避免的6种食物,以下是详细的解答:首先,花生虽然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但并非糖尿病的绝对“发物”。然而,大量的摄入花生可能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经...……更多
昆明送子鸟:高龄孕妇必须做的6个检查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被称为高龄孕妇,身体素质下降,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发症。怀孕期间为能保证胎儿和自身安全,孕期产检必不可少,尤其是这6种检查。1、唐筛唐筛是孕期重要的排畸检查,唐氏综合症具有一定的偶发性,每一对...……更多
问止中医|中医能治好糖尿病吗?
中医百科|中医治糖尿病糖尿病是巨大的“糖衣炮弹”,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一亿,并且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历代医籍中有“鬲消”、“肺消”、“消中”...……更多
从健康角度来看,早餐的最佳时间是7点半到8点之间
...语:大家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一日三餐当中,早餐具备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一日三餐当中最重要的一顿就是早餐。但是由于最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有所加速,大家吃饭的问题却发生了改变,很...……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在新的一年还给一个健康的你(平行病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韩冬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0日第 11 版)2024年年底,一位腹痛10个月的患者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刘芳门诊
2025-02-10 04:26:00
王拥军:“硬控”卒中四十年(中华名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最高奖王拥军:“硬控”卒中四十年(中华名医)本报记者 熊 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0日第 11 版)王拥
2025-02-10 04:30:00
实干争春看贵州|平塘这家宵夜店一天消耗2000多根竹签
2月9日23时30分,对于多数人而言正是入睡的时候,但对于韦万美来说,却是最忙的时候。取牛肉串、摆出蔬菜、加大火力,在店内外来回穿梭
2025-02-10 05:18:00
实干争春看贵州|遵义烤鸡吸引食客打卡
2月9日23点20分,夜已深,遵义市汇川区苏州路洪桥烤鸡店里,食物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食客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惬意时光
2025-02-10 05:1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辽宁沈阳单家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村里游客多 村民腰包鼓(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宋 飞 郝迎灿《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8 版)夜幕降临
2025-02-10 06:27:00
抢收青菜头  助农促增收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0 版)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把青菜头作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来发展
2025-02-10 06:27:00
山东青岛完成“电采暖”改造46万户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取暖不“冒烟” 环保又方便山东青岛完成“电采暖”改造46万户《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5 版)本报济南2月9日电 (记者侯琳良)记者从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获悉
2025-02-10 06:2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常德鼎城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沃野绘新景 良田再升级(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郑智文 孙 超《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8 版)“土地正动‘手术’哩
2025-02-10 06:29:00
小麦北“硬”南“软”有了科学解释(新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喻思南《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9 版)小麦有上万年的驯化历史。前不久,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
2025-02-10 06:45:00
江南年味长(我与一座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黄开林《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20 版)位于杭州湾畔的上海金山地处江南,我和妻子客居金山多年了
2025-02-10 06:47:00
寒潮“冻”真格 心血管疾病这样防
“医生,我胸闷”“感觉喘不过气,这是怎么回事”“总是心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春节假期过后,“胸闷”“心悸”“心慌”成了热词
2025-02-10 07:17:00
健康科普 | 发现骨转移,影像检查应该如何选择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近年随着靶向、免疫等抗肿瘤治疗的进步,肿瘤患者存活时间显著延长,骨转移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2025-02-09 22:31:00
流感好转别大意 恢复期也需调护
春节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持续攀升。最近大部分流感患者进入恢复期,全身症状虽有减轻,但低热、频繁出汗、咳嗽、食欲下降
2025-02-09 18:36:00
红糖酸奶减肥法有效吗
红糖酸奶减肥法有效吗若用酸奶加红糖代替正餐,无异于节食,虽可减肥,但无法保证每天所需能量,导致低血糖症,出现头晕、耳鸣
2025-02-09 15:05:00
辟谣工作室 | 长期吃素会致骨质流失?专家:不会,但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近日,知名演员刘晓庆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劝一起参加综艺的蔡明多吃点肉,因为她“很多吃素的朋友去世了”。刘晓庆举了一个去世好友的例子
2025-02-09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