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和珅在结婚后第二年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属于省一级的考试
和珅在结婚后第二年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属于省一级的考试,满腹经纶的和珅科举落榜了,不是因为他学识还没达到要求,也不是因为他发挥失常。其实八旗子弟在参加乡试时,录取上也是有照顾的,录取人数是汉人的两倍...……更多
康熙帝钦点,李蟠的状元之路
...李蟠称为“饽饽状元”。康熙三十八年(1699),李蟠被命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在主持考试期间,他正直不阿,坚持以才取人,从应试的秀才中挑选出许多才俊,如鄂尔泰、史贻直、杜讷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清朝的一代名臣。也...……更多
...县知县,道光四年(1824年)调任井陉县知县,六年调任顺天府宝坻县知县,八年调署顺天府大兴县知县,九年升署顺天府涿州知州,十二年调补大名府开州知州,十六年升补易州直隶州知州,十九年(1839年)在易州任内病故;...……更多
...,乾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曾出任河南、顺天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历任四川提督学政、江南监察御史等。后来,罗典为奉养母亲辞官回家,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学问广博、品行兼优,在岳麓书院的历...……更多
兄弟皆才子:袁宏道与袁中道的文学盛名
...生中难得的时光。一直到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才在顺天府的乡试中录取,列第三名。二哥宏道得知喜讯,竟写了共八章诗祝贺。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年春京师的会试中,中道又一次落榜。落榜后中道又向往起散心抒怀、涤...……更多
聊聊清朝乾隆、嘉庆时期著名大臣——朱珪
...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遂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更多
从作弊状元到慈善家:陈冕的传奇人生
...垂青史。这位状元的名字叫陈冕。陈冕,出生于1859年,顺天宛平(今北京大兴)人,祖籍浙江绍兴山阴县,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陈显彝曾任山东盐运使、山东候补道,父亲陈恩寿曾任山东莱阳县、长清县县令。陈...……更多
...九名举人。1904年3月,清政府组织甲辰科会试。由于此前顺天贡院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被烧毁,尚未修复,所以会试地点放在了开封。此次会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史论,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第三场考《四书》《...……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旁,这正是谢灵运擅长的字形对。道光十五年恩科乡试,顺天考场出题《赋得晓霜枫叶丹,得“丹”字》。考题就是指挥棒,七年后,14岁的少年翁同龢为练习而写下同题同韵部的诗作:“一夜霜华重,枫林远映丹。晓钟听乍彻...……更多
...随父亲游学。万历四年(1576),朱国祚以太医院籍成为顺天府的一名正式学生。四年后,因成绩优秀,成为廪生(享受朝廷补助的学生)。万历十年(1582),朱国祚中顺天乡试十九名,第二年,朱国祚廷试独占鳌头,列为一甲...……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少帮他举行庆祝活动的人。明清时期,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级别的科举制度在诸多庆祝活动中,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庆祝活动:“闹五魁”。“闹五魁”是只针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出现的一种活动,指的是放榜...……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清代的文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是会试;第四级是殿试。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考生需要通过县、府、院试,才可取得秀才头衔,及进入乡试的资格。县试由隶属于府的或县或州或厅...……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现了一次大问题,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大案——辛卯科江南乡试案。这次乡试案,发生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当时,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着手准备科举秋试。康熙皇帝非常重视,特派太常寺少卿左必藩担任主考官,翰林院编...……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程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流程一共分为四步,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过了之后,就可以称得上是秀才,成为了秀才之后就可以参加乡试。乡试成绩合格了之后,就可以被称为举人,就可以参加会试。考试成绩合格之...……更多
清朝科举案揭秘:一品重臣柏葰因何无辜丧命?
...学士,并且还是当朝一品重臣,地位堪比宰相。有一年的乡试的负责人,便是柏葰。按理说柏葰作为当朝有名的学士,负责一场乡试,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就连柏葰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这场乡试送了性命。此案还要从一位名...……更多
肃顺之死:清朝末年政治变革的牺牲品
...丰帝耳朵里。恼羞成怒的咸丰立即派遣肃顺进行调查。肃顺天性刚正,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对这次贪污案展开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这起贪污大案中,以恭亲王亲属为代表,朝廷很多重要官员纷纷“落马”肃顺的这...……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秀才的头衔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考试,秀才之后则是“乡试”,而“乡试”之后就是“会士”成为贡士,而关乎命运的最后一场“殿试”也成为了他们的转折点,如果有幸得到皇帝青睐从此飞黄腾达,再不济也可以改变穷苦命...……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往省城或者首都参加由礼部主持的正式考试。正式考试由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场考试组成。乡试一般都会在秋天的时候举行,所以乡试又被称之为秋闱,同时乡试会在秋天桂花开的时候放榜,这个榜也就被人们称之为桂榜,“蟾...……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其处理方式也更为严苛,清朝的科举考试共分,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部分。考试之前考生都要经过多次检查,一旦发现考生作弊,零容忍一查到底,康熙年间发生了辛卯科场案,这次案件发生在江苏的乡试环节,乡试...……更多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承恩吴承恩,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作者,三次乡试未中。人到中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京城等待分配官职,可惜还是没有被选上。如果以科举看人,吴承恩无疑是失败者,但能够创作《西游记》这样的名篇,谁又敢...……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的变化。根据清朝的科举制度,...……更多
南京瞻园:近百件名人函札展出,字里行间讲述晚清风云激荡,看看
...太道吴煦函记录了1864年在江南贡院举行冬闱,并补行4次乡试的情况。策展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综合业务部主任孔令琦介绍,清代乡试一般三年一次,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乡试被迫一再停科。1864年,清军攻克南京后,两...……更多
出将入相:明朝文臣武将的典范
...名府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景泰元年(1450),王越在顺天府乡试中获第三名,次年则以第三十三名登进士第。自此,王越以文臣的身份进入政坛。时人评价,王越写文“气势雄伟,文思焕发,如长虹亘天,光焰万丈,可以追...……更多
太原市总工会领导赴山西顺天立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太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段建生一行赴山西顺天立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山西顺天立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瑾瑜、集团工会主席赵爱喜、集团子公司山西碧锦纳川医药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武海...……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后因地方控制不力,他下令开启科举取士。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和童生试,逐步选拔人才,如张居正、杨廷和、解缙等便因科举跻身仕途。科举考试分为几个级别,童生试为入学考试,通过者可进入学习。乡试合格者...……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系列的考核环节。这些考核环节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合称“科举考试六步”。县试:通常在县府进行,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读书人需要证明自己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对儒家经典的初步了解。通过县试...……更多
在古代颜值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影响:以吴伯宗、李黼的例子为例
...朝第一位状元,自然也是万众瞩目的对象。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乡试考中之后成为举人,接下来就要进京参加会试。洪武四年...……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还要考射箭骑马?洪武三年八月初九第一次在各行省举办乡试,三天考一场,共考三场,考试的科目改良自前朝的科举制度,第一场考两道四书的义理,及一道本经的义理;第二场考一道议论,第三场考一道时务策。通过笔试的...……更多
唐伯虎与文徵明的异路同行:从对立到互相扶持
...比如天资方面,唐伯虎天资聪颖,16岁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又中解元。而文徵明天资愚钝,6岁走路还磕磕碰碰,11岁才会说一句利索话。尽管二人很多方面都不同,但他们却在16岁那年,成为最好的朋友。之后,唐伯虎常常去...……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上文直接来推断,岳飞之所以会被赵高处死,一方面是因为奸臣秦桧的“危言耸听”,一方面是因为绍兴议和的政治牺牲。但是,秦桧当初向赵构进言的时候
2024-06-26 15:01:00
宋高宗和岳飞之间有什么矛盾?国破山河在,城深草木春。靖康之难使得大宋王朝原本花团锦簇的美好江山,突然之间变得千疮百孔,四处漏风
2024-06-26 15:00:00
1、赵构格局太小。“绍兴和议”之后,高宗和南宋代廷对时势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他们觉得“绍兴和议”那一纸合约就是他们的保命符了
2024-06-26 15:02:00
打下江山赐毒酒朱元璋思考元朝失败的原因,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元朝的武力,天下第一,然而这么快就失败,是因为朝廷没有权力
2024-06-26 15:01:00
岳飞经此一事之后,潜心军事,积极练兵,也算是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是,同年八月,岳飞回京汇报工作时,又捅了一个娄子,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干涉皇室立嗣的事情
2024-06-26 15:03:00
岳飞终究还是这样被赵构愚蠢地杀死了,恰如一千多年前的李牧被赵王迁逼死一样,天下冤之,民意难平。可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完美
2024-06-26 15:03:00
家贫念忠犬,国危思良将。原本按照当时南宋的形势,赵构和岳飞应该是天作之合的英主良将组合。赵构有力挽狂澜的需求,岳飞有披荆斩棘的能力
2024-06-26 15:02:00
曹嵩有一个枭雄儿子,尚且难免被洗劫一空,由此可见后汉乱世的营商环境有多差。有钱没有刀,那钱就是给别人攒的,用太平歌词来唱
2024-06-26 15:04:00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
2024-06-26 15:04:00
至于这“保护费”交得是不是心甘情愿,看过“古惑仔”的读者诸君想必是心知肚明的。其实商人资助军阀或政客,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2024-06-26 15:04:00
按理说长孙皇后已经早逝了,那李渊就会更外立一个人当皇后,但是李渊跟长孙皇后的感情非常好,也非常感激长孙皇后对他的支持,所以李渊就没有选择另立皇后
2024-06-26 15:03:00
郑成功勇举义旗,各路豪杰志士仰慕国姓爷的威名,纷纷前来投靠。这种形势让郑成功感到非常高兴。然而,郑成功知道要想增强自己的战斗力
2024-06-26 15:04:00
虽说朱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将,但却非常重视文化事业,他上台后不久就开始大力扩充国家藏书,并编纂了一部传世的经典大书——《永乐大典》
2024-06-26 15:05:00
岳飞在回国的第二年就被奸人所害,而岳家军在失去主心骨后,加上还有北宋有意的打压。在很多人看来,如果当初宋高宗没有将岳飞召回
2024-06-26 15:05:00
事实上岳飞在早前的北伐中完全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一路上都在压着金国打,但在岳飞准备一鼓作气攻进金国大本营时,宋高宗却用“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
2024-06-26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