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陶渊明是如何被“捧红”的?
陶渊明开创了描写乡村生活、风光的田园诗,不仅他的诗文广为流传,他安贫乐道、不染污泥的高尚情操更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然而,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他其实是被后世“捧红”的。那么,这是一个怎样...……更多
聊聊王维隐居辋川写一首诗
...才迪》就是此时的作品。王维在这首诗里,巧妙地化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中的名句,篇末更是不惮以“五柳先生”自居。尽管有所借鉴,但是学者赵昌平仍然认为这首诗集陶渊明、谢灵运之长,隐去了“秀才说家常话”...……更多
聊聊古代先贤的室名
...烈藏宋本百余种,名其室曰“百宋一廛”,因藏北宋本《陶渊明诗集》和南宋本汤氏注《陶渊明诗集》,又名“陶陶室”,因购得宋严州本和景德官本《仪礼》(一名《士礼》),又名“士礼居”。清周春因藏宋本《礼书》和《...……更多
田园诗人陶渊明卓越的成就与传承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更多
宁静田园诗意的象征
陶渊明纪念馆中的归来亭。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邬强摄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在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镇,一座宁静而典雅的建筑位于一隅,这便是陶渊明纪念馆。这里不仅是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更多
...要上报种树情况,对于失职或弄虚作假者则按法律论罪。陶渊明爱柳树苏东坡爱松树古代文人中,爱树之人比比皆是。他们不但身体力行植树,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除了“采菊东篱下”,最...……更多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人的传奇人生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白手起家,在东晋的建立时立下功勋,祖父陶茂也官至太守,但到了他父亲这辈...……更多
...无闻于一世,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隐士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虽曾当过八十多天的小官,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归隐田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以饮酒吟诗度过一生。他前后写了一百多首...……更多
聊聊清代乾隆年间的藏书家、书画家、校勘家——陆烜
...据说是春秋吴国伍子胥伐越扎营之处。他把胥山当成当年陶渊明隐居的柴桑和王维隐居的终南山辋川,在寓所的周边种植了许多梅花,所以陆烜又自号为“梅谷”。陆烜的隐居,不是因为对现实不满,也非逃避乱世,而是一种自...……更多
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守护自己的初心 读《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的挣扎,都随着笔尖的飞舞,渐渐消逝。这位县令,名叫陶渊明。他写的不是文告,不是上疏,而是一份宣言。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辞职宣言——《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所向往的,是回归田园。世人眼中的陶渊明,是...……更多
古代官员辞官后如何维持生计?不同情况的案例分析
...经常看到,古代许多官员动不动就辞官回乡,比如范蠡、陶渊明、李白、刘基等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当了80多天彭泽县令就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成为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更多
“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张炜:研究诗上就是要跟庸俗做斗争
...钻研古诗词所写下的《读〈诗经〉》《〈楚辞〉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唐代五诗人》《苏东坡七讲》(即《斑斓志》)的首次结集出版。张炜以小说家的身份名世,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更多
许多古代诗人为什么在今天成为“网红”?张炜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
...在过去二十余年里钻研古诗词所写下的《读》《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唐代五诗人》《苏东坡七讲》(即《斑斓志》),这也是六本书首次结集出版。近日,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学者...……更多
刘奕评《归去来》︱一部私淑鲁迅的陶渊明评论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顾农著,中华书局2023年8月出版,442页,78.00元顾农先生是一位极有个性的学者。他的治学,一手在中古文学,一手在鲁迅。论成果数,前者多而后者少。若细加考察,会发现数量上的少者在分量...……更多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前言在家庭纷争中,陶渊明这位文学巨匠居然也在为儿子的不成器而愁眉不展。面对儿子的令人堪忧表现,陶渊明究竟有何无奈之举?他竟然以诗篇表达了对儿子的骂声,这样的家庭矛盾让人啼笑皆非。在这幅天下父母的无奈...……更多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深受乐府影响
...感真挚,不是肤浅的玄言诗可比的。东晋末刘宋初,诗人陶渊明的出现为诗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陶渊明(约365-427),字符亮,后改名潜。他曾任州郡僚属和彭泽县令,到中年归隐田园,至死不仕。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使他与农...……更多
劝退休老人:用上班的心态去养老
...树根之固,方能不失方向。02延续职场习惯,自律为要。陶渊明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退场之后,他自告奋勇,以自己的农事管理技能重新点燃生活。黎明时分农耕,月夜背归,时间合理安排。生活有节奏,按部就...……更多
东晋阶层固化,陶渊明选择隐居后,他的五个儿子怎么样了?
...的角度来聊“躺平”,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人,应该就是陶渊明。古代没有“躺平”这个词,古代躺平的人叫做隐士。曾几何时人们对于古代“躺平”的人还大加赞美。比如小的时候,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老...……更多
...一样,一尘不染而醉于田园、醉于美妙的诗歌,因而有了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歌的田园之美、灵秀之妙,有了高山般的胸襟而自成“高山”。在孟浩然诗中,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或在其中简单加入自己的...……更多
隐逸诗人陶渊明的诗意人生:酒、菊、云
...其志,不堕尘网。然而要说古来第一隐,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绝对是古来隐士第一人,“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一生很是贫穷,“家徒四壁,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虽然如此,他却既不属于一般的寒门,又不...……更多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人文精神,探讨他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背景。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他的家庭是一个士族家...……更多
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传奇人生\\\
当28岁的陶渊明初为人父,听到第一个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既心情激动又喜上眉梢。他写下了《命子》这组诗,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自己的家族史进行了一次回顾,既是告诉儿子,咱们的祖辈声名赫赫,也是激励儿子对祖辈的家...……更多
荧屏田园叙事的三重空间
...呈现出现代人梦想中的“乌托邦”,正如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所描绘的那般:“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暖色调的饱...……更多
孟浩然:一个叛逆的孩子,一生都在用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
...气。从小聪明好学,平日里熟读四书五经,休息时手捧《陶渊明集》,走出房门,爬到岘山的最高峰上大声朗读。孟老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当地,孟家虽算不上豪绅一族,但家境殷实,田产丰厚,衣食无忧。只要浩然勤奋...……更多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思是人到40应该可以分得清是非,遇事可以明辨而不惑。陶渊明的《饮酒》中也出现了“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的句子。50岁被称为“知天命”,关于知天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有风湿,每逢阴天下雨之...……更多
文博日历丨兰梅菊莲齐聚!这件梅瓶是“陶瓷中的熊猫”
...好似在赞美花中君子让人联想到“东床快婿”的典故 ↓陶渊明爱菊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放弃仕途,归隐田园,写下千古名句画中人正回首观望侍童手中的菊花历代文人爱菊者众多但无人能与陶渊明相提并论 ...……更多
王绩:大唐律诗的奠基人,隐逸诗人中的璀璨明珠
...五斗先生传》”。在他花甲之时,自知将不久于世,又效陶渊明作《自祭文》,书《自撰墓志铭》,嘱家人薄葬。“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已,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更多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德安:新乡贤致富不忘桑梓 渊明皇菊种出致富路
...在采摘渊明皇菊。巫发阳 摄“德安县吴山镇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所以我们将山脚下种植的菊花命名为渊明皇菊。”江西渊明故里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凌飞解释说。2019年,拥有百余家加盟店的吕凌飞从熟悉的零...……更多
诸葛亮“隆中生活”的磨练与锻造
...响而隐居山林的传统。《论语》中的长沮、桀溺;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刘宋时期的谢灵运;初唐的王绩;盛唐的王维、孟浩然;晚唐的皮日休、陆龟蒙等。其表现形态就是思想上淡泊功名,敝屣富贵,生活上或隐居于田园或浪迹于名山...……更多
...高端民宿集群作为园区的重要配套,提取了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诗句中的意境作为灵感,以“隐居”的核心理念打造极具东方审美的生活区域。据悉,珠山区正全力打造陶源谷艺术生活街区,致力于将其塑造成为一处独具魅力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先敬罗衣后敬人,从古至今人们都习惯以貌取人,即使是孔子这样的人物依旧无法避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吾以言取人
2024-06-29 09:47:00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