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1 21:00: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在家庭纷争中,陶渊明这位文学巨匠居然也在为儿子的不成器而愁眉不展。面对儿子的令人堪忧表现,陶渊明究竟有何无奈之举?

他竟然以诗篇表达了对儿子的骂声,这样的家庭矛盾让人啼笑皆非。在这幅天下父母的无奈画卷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情和故事?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一、金榜题名还是朝不保夕?陶家的沉浮与小陶渊明的初心

陶渊明的先祖可以说是门阀世家,他的祖父陶潜曾担任太守一职,家世显赫。陶潜深得皇帝赏识,一度恩宠有加、前途似锦。

在祖父的庇荫下,陶渊明的父亲生活无忧。他们一家过着令人艳羡的富贵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在陶渊明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此后,陶家的日子一蹶不振,渐渐败落。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一夜回到解放前,耳濡目染仕途的陶渊明自小就对功成名就抱有无限憧憬。他觉得自己必须重振家门,将陶家再次带入鼎盛。这也成为小陶渊明努力读书的原动力。

祖父陶潜在世时,每每有贵客来访,也会让小陶渊明过来拜见。那些言谈举止的贵人们让小陶渊明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让他萌生了对未来仕途的无限遐想。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二、大起大落间磨砺志向,陶渊明的仕途之路

然而好景不长,祖父去世后,陶家渐渐衰败。在陶渊明20岁那年,他鲜明地记录下了生活的大起大落。也许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记忆历历在目,这让陶渊明在笔下留下了不朽的青春记忆。也许正是这份坎坷,磨砺了他报效天下的雄心壮志。在这之后,陶渊明终于有机会涉足仕途,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他先后担任过刘裕镇军将军、刘敬宣建威将军等人的谋士。陶渊明聪慧过人,深得重用。在几任主公手下效力期间,他尽心尽责,志在功成。但渐渐地,陶渊明也清晰地认识到了仕途的种种不如意。那些他年少时无法想象的官场险恶与颠沛流离,在这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尽收眼底。可以说,陶渊明逐渐看清了人情世故的种种虚与委蛇。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三、三段姻缘中的期盼与失去,陶渊明的婚姻之痛

如果说仕途是陶渊明的事业线,婚姻则是他的情感线。陶渊明此生有三段姻缘,但都以他人离世而告终,想必他备受打击。他的第一任妻子甚至没有来得及为陶渊明留下骨肉,便被病魔带走。这对家境已坎坷的陶渊明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陶渊明都没有再婚。直到30多岁这一年,陶渊明迎来人生的第二次婚姻。也就在这个年纪,陶渊明终于有了自己的长子,他为这个儿子取名“阿舒”,以表现他那份来之不易的喜悦。后来,这位妻子还先后为陶渊明生下四个儿子。这期间的陶渊明,想必开枝散叶、乐不思蜀。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然而好景不长,这位生养四子的贤内助同样也离开了人世。陶渊明不得不开始第三段婚姻。这一任妻子为他生下了第五子阿通。

如此看来,陶渊明三段婚姻经历了太多离别之痛。他对妻子们的离去,想必充满了悲苦。也正因为频频失去,让他越发珍视骨肉亲情,寄托在这五子身上。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四、五子不遂人意,陶渊明的百般无奈

陶渊明五子的情况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这五子个个问题不小,丝毫不如陶渊明想象中那般文武全才。

长子阿舒懒到没边,成天只想吃喝玩乐。二儿子不学无术,对诗书文学都兴趣缺缺。三四子则同样文盲一名,对读书识字不在行。最小的阿通还小,但已经显示出了小贪吃的倾向。

陶渊明期盼子弟能振兴家门,没想到五儿郎个个无法成器。这让他由满怀希望一路跌入谷底,失望透顶。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五、语重心长书《责子》,陶渊明道出无数家长心声

面对儿子们的不如意,陶渊明忍不住写下了《责子》一诗。在这首诗里,他用温和的笔调细数五子的种种过失,表达作为父亲的无奈和期盼。

其实,不仅是陶渊明,每一个父母都不愿看到孩子前途暗淡。孩子的滑铁卢无不刺痛着家长的心。所以这首《责子》一诗道出了太多人的心声,成为代代相传的家训,教化后人。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六、魏晋文坛的热闹与冷清,陶渊明处在怎样的时代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期,可谓是文坛上的热闹与官场上的冷清并存。在政治的舞台上,魏晋时期可谓动荡不堪。政局变幻莫测,朝堂波诡云谲。许多官僚被卷入政治斗争,在政治斗争中遭遇牢狱之灾甚至死劫。

陶渊明其实也深受其累,前文提到的数任主公都更替频繁。可以说,魏晋时候的官场冷酷无情、波诡云谲。在这风云变幻中,陶渊明也切身体会到了仕途的无奈与波折。这无疑促成了他后来选择退隐田园、远离官场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文学创作的层面,魏晋却是极其繁荣热闹的。无论贵族文人还是市井学士,无不竞相吟咏、放歌负曲。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居住在都市的君子们酷爱集体聚会、风雅吟唱。他们不仅善写文章,说理论,还多半博古通今、诗词歌赋了得。

这些人自称“风流”。他们推崇个性解放,尤其强调友情等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所以魏晋时期留下了大量描写亲情和友情的作品,代表之作即是陶渊明的《责子》。这首诗抒发的正是魏晋文人热衷的真情实感。

在这种背景下成长的陶渊明,本身就是典型的魏晋文人。他将自己三十年沉浮式的生活经历,以及对妻儿骨肉的真情告白,融入了《责子》等传世杰作中。让读者能够透过他的文字,深入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七、感天动地写就《责子》,陶渊明为何立意如此

魏晋重情,陶渊明《责子》正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陶渊明经历的命运跌宕令人唏嘘,他三次婚姻只剩下无尽怀念,引读者不禁为他的遭遇惋惜。而就在大多数人对陶渊明的同情愈演愈烈时,命运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巴掌——五子个个都令他失望透顶!这无疑给原本积极乐观的他雪上加霜。

但是让读者意外的是,陶渊明并没有在《责子》中大发雷霆。相反,他用温和中带着无奈的笔调,淡淡数说五子的种种过失与不足。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这首《责子》以温情脉脉的姿态出现,正展现了魏晋崇尚人性、真性情的文风特点。陶渊明没有因儿女的不如意而怒不可遏,而是退而求其次,抱着期许指出他们的问题,希望他们改过自新。

这份融合父爱与无奈的情怀,让《责子》成为千古绝唱。它超越了个人,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无数父母对子不成器的无力感与期许化为文字,温情脉脉,教诲后人。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八、《责子》的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

《责子》这首诗可以说影响历史深远。不仅仅是因为它道出了陶渊明本人的无奈和期盼,更在于它表达了千百年来每一对父母的心声。儿女是每一个父母的心头血,当孩子不按自己期望成长时,父母内心的焦灼、失落与期盼,都会化为句句肺腑之言。

这首诗直指人性本质,语重心长中带着一丝期许,教化了无数历代读者。成语“大好河山不及一子全”源自此诗,影响深远。历代读者无不为之动容,无不在鲜为人知的生活点滴中找到共鸣。可以说,《责子》奠定了父母教子的典范,承担起了教化子孙的重任,影响持续到了当今。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结语

如今,我们生活在教子惟艰的新时代。孩子们每时每刻都被各种信息渠道“轰炸”,他们的性格与兴趣爱好也日渐多样化。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父母的教子有时会力不从心。但是《责子》的精神永不过时——它提示我们用理性和耐心去引导孩子,用温柔和真诚去感化他们。同时要牢记,河山再美,大业再隆,都不及儿女平安成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儿子不成器,陶渊明写下一首“骂儿诗”,道尽了天下父母的无奈
...挥毫,“斥子诗”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尽显无奈与失落。陶渊明此作,不仅叹子不成器,更共鸣天下父母望子成龙却梦碎的哀愁。淡泊诗人何故怒?诗行间,家庭纷争父子情愁,隐现其间,引人深思
2024-11-05 10:27:00
陶渊明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被认为是“千古隐逸之宗”。他有五个儿子,最开始生下大儿子的时候,他也怀了好好教育的决心,打算让儿子在官场里卷一卷。得子之初自然是喜悦与期望相伴的。他
2024-07-22 14:25:00
为何说陶渊明的归隐充满了无奈和悲痛
有人说,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而且还是理想主义者。想必这位仁兄定是对陶渊明作了一番研究,才下此定论。先且不说这位仁兄对陶渊明所下定论是否正确。咱也来先研究研究陶渊明,再说这位仁兄
2022-12-25 19:46:00
田园诗人陶渊明卓越的成就与传承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
2023-10-05 22:13:00
陶渊明穷困潦倒时有“童仆侍候”吗
就这一问题而言,陶渊明和鲁迅先生是很相似的。与其笼统地说陶渊明“穷困潦倒”、“有童仆侍候”,倒不如说,陶渊明有时“有童仆侍候”,多数时候“穷困潦倒”。后者,才更贴近陶渊明的实际生
2023-05-17 15:47:00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是一位备受我们后世敬仰的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并被誉为“五柳先生”。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更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奠基人,将田园生活的美好融入了诗
2024-09-10 14:23:00
隐逸诗人陶渊明的诗意人生:酒、菊、云
...其志,不堕尘网。然而要说古来第一隐,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绝对是古来隐士第一人,“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一生很是贫穷,“家徒四壁,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虽然如此,他
2024-03-29 03:22:00
看看古代诗人是怎么教育儿子的
...,兹辑一束,以飨读者。一"种秫两顷半"的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有五子:舒、宣、雍、端、通。他们的情况怎样?陶渊明曾有《责子》诗一首: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
2023-06-20 10:55:00
...无闻于一世,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隐士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虽曾当过八十多天的小官,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归隐田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以饮酒吟诗度
2024-04-07 02: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