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0 14:23:00 来源:戏说三国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是一位备受我们后世敬仰的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并被誉为“五柳先生”。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更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奠基人,将田园生活的美好融入了诗歌之中,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他的作品如《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都堪称诗歌史上的瑰宝。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著名将领,虽然家族背景显赫,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尽管生活贫寒,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孜孜不倦地读书作诗。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养成不爱慕虚荣、不贪图富贵的高洁性格。

在他29岁那年,陶渊明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理想踏入了官场,担任了江州祭酒的职务。他立志要为广大百姓谋福利,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然而,官场的现实却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面对官场的种种黑暗和险恶,他毅然选择了激流勇退,这种勇气和决心让人肃然起敬。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虽然初次仕途不顺,但陶渊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热情。6年后,他再次踏入官场。然而,东晋政局的动荡和腐败让他深感失望。统治阶级对个人的私利的追求,已经彻底取代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

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选择了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他深知自己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决定再次回归田园生活。此时恰逢母亲离世,也让他有了辞官回家的理由。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再度走马上任,成为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令。然而,在他担任县令的第81天,命运再次给了他一个考验。衙役向他禀报,郡里派遣的督邮即将到彭泽县进行视察。这本是一次例行的公务,但在不愿屈身权贵的陶渊明这里,却成了他仕途生涯的转折点。

他手下的官员们纷纷劝他,要郑重其事地迎接督邮的到来,穿上整齐的衣服,系上头带,以示尊重。然而,陶渊明深知那位督邮是一个不学无术、趋炎附势、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他想到自己竟然要向这样的人卑躬屈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愤之情。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他慨然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傲骨和对权贵的蔑视。说完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中,收拾行李,带着妻子离开了衙门,返回了深爱的家乡。这一次的辞官,也宣告了他十三年仕途生涯的终结。

在这十三年里,陶渊明始终怀揣着“大济苍生”的理想,努力在黑暗的东晋末年政治旋涡中寻找一丝光明。然而,现实的残酷和官场的险恶让他一次次失望,直到最后的绝望。他的理想破灭了,但他的精神没有屈服。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回到柴桑老家的陶渊明,深感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与自己的志趣和理想相去甚远。他下定决心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在闲暇之余,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注入到诗歌和文章中,用文字抒发内心的世界。《桃花源记》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杰作之一。

公元427年,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然而,他留给后世的不仅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歌,更是他那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陶渊明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一样,将永远熠熠生辉,照耀在文学的天空中。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田园诗人陶渊明卓越的成就与传承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
2023-10-05 22:13:00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人的传奇人生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白手起家,在东晋的建立时立下功勋,祖父陶茂也官至太
2023-11-11 06:53:00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子?为何贫困交加死去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
2024-07-04 23:06:00
文化中国看巴蜀 |田园诗韵流淌千年 酉阳深情拥抱陶渊明
...犬相闻。”1500年前,“田园诗派鼻祖”、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留下了《桃花源记》的传世佳作,中国古今诗人无出其右。继陶渊明之后,李白、王维、刘禹锡、韩愈、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
2023-09-06 21:52:00
南北朝对陶渊明的评价并不高,宋朝为何突然比李白杜甫的地位都高
南朝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田园派的开山鼻祖陶渊明逝去,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走完自己官场失意,诗场也不太得意的一生。而陶渊明之死只是一个开始,他的评价在死后几百年并不高,但
2022-12-30 12:26:00
为何说陶渊明的归隐充满了无奈和悲痛
有人说,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而且还是理想主义者。想必这位仁兄定是对陶渊明作了一番研究,才下此定论。先且不说这位仁兄对陶渊明所下定论是否正确。咱也来先研究研究陶渊明,再说这位仁兄
2022-12-25 19:46:00
“薪水”一词的起源与钱无关,而是和陶渊明有关
...《忘川风华录》手游除了产生“薪水”这个常用语之外,陶渊明还有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传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朝廷派了一位监察官(督邮)来视察,下属们
2022-12-30 22:03:00
陶渊明是如何被“捧红”的?
陶渊明开创了描写乡村生活、风光的田园诗,不仅他的诗文广为流传,他安贫乐道、不染污泥的高尚情操更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然而,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他其实是被后世“捧红”的
2023-01-07 15:15:00
宁静田园诗意的象征
陶渊明纪念馆中的归来亭。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邬强摄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在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镇,一座宁静而典雅的建筑位于一隅,这便是陶渊明纪念馆。
2023-10-28 04: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今天19时,“河北五超”揭幕战正式开始,在文化市集上,赵子龙震撼登场,为“河北五超”加油。
2025-08-10 19:39:00
湖湘与皖江对话,共商长江大文旅
大皖新闻讯 8月9日下午,一场题为《嘉道湖湘近世派崛起与江南地区》的学术座谈会,在湖南金鹰影视城举办。此次活动,湖湘与皖江对话
2025-08-10 11:52:00
杭州日报讯 8月7日,“雅谊铁笔·楚天舒——中流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北省文联指导,中流印社主办
2025-08-10 07:09:00
杭州日报讯 八十年岁月长河奔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凝重历史坐标下,“风韵钱塘——钱塘四友书画展”于8月8日在钱塘书画研究社展厅启幕
2025-08-10 07:09:00
8月9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美术馆主办的“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4
2025-08-09 08:08:00
“鹏举,我赵玖来晚了!”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网文《绍宋》的粉丝来到杭州祭拜岳飞墓,告慰这位蒙冤而死的名将。说到杭州人对历史的遗憾
2025-08-09 08:09:00
这部被称为“历史文天花板”的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在岳王庙,作者榴弹怕水接受了都市快报采访。问:从《覆汉》到《绍宋》再到正在连载的《黜龙》
2025-08-09 08:09:00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8月9日9:30,长春市图书馆“城市热读”公益讲座
2025-08-09 10:02:00
图集|2025“泉城行”训练营学子们漫游“天下第一泉”
8月8日傍晚,“泉城行”训练营的学子们漫游趵突泉,在“天下第一泉”的波光亭影间,邂逅济南最灵动的美。
2025-08-09 11:14:00
请查收福建博物院文物版消气操,看着看着你就笑啦,跟“老祖宗”一起与烦恼拜拜吧~
2025-08-09 11:15:00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丨倾听那年热血忠言 扫码阅读手机版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梁启超:家国铸魂 家风传世在天津,很容易就可以去先贤家里“串个门”。漫步在河北区民族路上,两栋白色小楼外观虽不惊艳
2025-08-10 01:26:00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