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陶渊明纪念馆中的归来亭。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邬强摄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在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镇,一座宁静而典雅的建筑位于一隅,这便是陶渊明纪念馆。这里不仅是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故居,更是他超凡脱俗、田园诗意的精神象征。10月25日,由“千年学府探文明”网上主题宣传江西站主题采访活动组织的采访团,来到这里感受陶渊明躬耕田园、追求心灵自由的一生。
陶渊明纪念馆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由纪念馆、陶靖节祠、陶渊明墓三部分组成,附有归来亭、碑廊、洗墨池等景点,纪念馆内设“陶渊明生平事略展览”,展出诗人生平业迹、活动路线、遗迹图片、大事年表等。
纪念馆依山临水,建筑颇具江南民居风格,青砖黛瓦,清雅整洁。一入门,采访团一行便被清幽的环境所吸引。一群翠绿的景物环绕,一座六角凉亭立于其中,亭子仿古而建,稍显斑驳,更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之感。亭上牌匾写着“归来亭”,楹柱上题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佳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与亭子的名称相呼应,有自成一格之趣。
沿着小径继续前行,便来到了陶靖节祠。这座祠堂不大,但显得古朴清雅,从砖瓦石阶到镂空花窗,都可以看出它的精心设计。祠门的石墙上嵌有“陶靖节祠”四字石匾,两侧有陶公后裔所写的对联:“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进入陶靖节祠内,走廊上悬挂着一匾,题有“清风高节”四个大字。穿过天井,陶公的立像便矗立于此。
离开陶靖节祠,沿着小径继续前行,便来到了陶渊明墓的牌坊前,牌坊上题有“清风高节”四个大字。陶渊明墓位于牌坊后,上刻“陶靖节先生之墓”。
在陶渊明纪念馆,采访团的成员们感受到了陶渊明田园诗意的精神世界和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他们被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所吸引,对他的超凡脱俗和清高气质深感敬佩。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成员们对于陶渊明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他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领悟。据陶渊明研究会会员陈鹏介绍,目前,陶渊明研究会正致力于筹建陶渊明学府。这一举措旨在为研究陶渊明及其文化的学者、专家和爱好者提供一个集学习、研究、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平台。
陶渊明学府的建立,将为研究陶渊明及其文化的学者、专家和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同时,通过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陶渊明及其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据了解,陶渊明学府的建设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和爱好者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研究陶渊明及其文化,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
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钟剑桥参观纪念馆后说道:“看着纪念馆内的归来亭、记录陶渊明作品的碑廊,能强烈地感受到陶渊明先生的精神力量。纪念馆内笔挺的竹林也呼应着肃穆的场景,来到此处,像是进行一场古今对话。我们应珍惜文化瑰宝,传承优良文化。”
中新网记者朱莹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陶渊明纪念馆,她将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根脉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坚定文化自信,讲述人文故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