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4 15:21: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和九年,杜牧写下《赠别二首》,其中提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而豆蔻就是形容女子13到15岁的代词。

其实从0岁到100岁,我国古人对每个阶段的年龄称谓都不尽相同,而古人对年龄的称谓都很美,那么古人对各个阶段的年龄称谓都是什么呢?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幼年时期的称谓

首先是5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有许多称谓,一般常用的有“孩提”“襁褓”“赤子”等。如果特指出生那天,古人会用“初度”指代。

孩子出生两三日后一般父母会做东请亲朋好友吃饭,也叫作“汤饼宴”。所以两三天的婴儿也被称为“汤饼之期”。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至于“襁褓”这个称呼,一般会沿用到孩子学会走路。而“孩提”和“襁褓”的意思也差不多,“襁褓”指的是裹着婴儿的布,“孩提”将字反过来后就是“提孩”,也可以和襁褓一词做相同解释。

童年、青年时期的称谓

等孩童长到了7、8岁就开始进入换牙期,这段时间可以叫“龆(tiao而声通髫)龀(chen四声)”,意思就是垂髫换齿之年。有些地方则叫“始龀”、“童龀”,“龀”的意思就是换牙或是童齿,意为刚刚开始换牙的儿童。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另外,在此期间的孩童也可以用“总角”来称呼,这个词的来源是古时候父母习惯将孩子的头发从中间分开,并且扎成两个角。一般15岁以下孩童都可以用“总角”来称呼,《诗经》中也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记载。

10岁以下的孩子还可以用“黄口”来指代,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人经常骂人会骂道“黄口小儿”意思就是侮辱对方还不如一个10岁的孩子。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而10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用“幼学”来称呼,过了这个年龄男女的叫法就分开了。

女子12岁称为“金钗”,13到15岁称为“豆蔻”,豆蔻就是出自开头提到的“豆蔻梢头二月初”。而15岁女子因为要将头发扎起来,以笄贯之。故被称为“及笄”。

15岁及笄的女性就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在古代算是成年女性了。古时候常说的“小女年方二八”,并不是28岁,而是16岁。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16岁的女子则称为“碧玉之年”。因为《碧玉歌》中提到“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所以“碧玉之年”也被称为“破瓜之年。”

等女子到了20岁,便会被称为“桃李年华”,这个词出自《又启严公》中的“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我们现在也经常用桃李来指代青春年少。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24岁的女子则是“花信年华”,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中写道,“谁能腰鼓催花信”,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向往,而女子24岁正是大好年华,后来人们便渐渐开始用“花信年华”指代24岁的女子。

而在这之后就没有专门称呼女性的代词了,因为过了24岁的女子基本已经全部出嫁,过问年龄是一种冒犯的行为。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至于男子,从10岁开始后,年龄可以用“舞勺之年”“志学之年”“舞象之年”等代称。“舞勺”指的是13-15岁的男童学习舞勺(一种舞蹈),而15岁则称为“志学之年”。

此时的男童已经到了专心学习的时候,所以称之为“志学之年”。“舞象之年”的“舞象”同样是一种古舞名,古代的男孩到岁数后都需要学习。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等男子到了20岁,就到了“加冠之年”,也叫“弱冠之年”。此时的男子宣布成年,应举行加冠礼,行过加冠礼后男子则彻底宣布成年。

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称呼较为复杂,因为此时人正在经历快速成长和发育的过程。男女的叫法也各自不一,但成年之后的叫法就又统一了。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30-100岁的称呼

3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也被称为“始室”和“克壮”,一般古人都认为30岁就应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了,做事业要有所成就,做学问也要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始室可以理解为始成家室或始有屋室,克壮则是强大宏大的意思。

40岁被称为“不惑之年”,不惑的字面意思就是不困惑。意思是人到40应该可以分得清是非,遇事可以明辨而不惑。陶渊明的《饮酒》中也出现了“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的句子。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50岁被称为“知天命”,关于知天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有风湿,每逢阴天下雨之时雨还没落身上就先疼了起来。所以称之为知天命。

另一种说法是50岁的人应该知天命而不信天命。即使是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经注定,也不应自暴自弃,会继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但此时的奋斗却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过程,也就是既已知天命难违,仍要全力一试。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60岁被称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也被称为“杖乡”,耳顺的意思是人活60已经修行成熟,对外界事情也早已看淡,能做到宠辱不惊,即使是谩骂自己的逆耳之言也听得进去,所以称之为耳顺。

而花甲之年中的花是交错的意思,天干地支纪年法中60年为一个甲子,所以60岁就是花甲。而关于花甲的另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下面有白色的痕迹,人老到60岁痕迹就会消失,因此称之为“花甲”。杖乡则意为拄杖还乡,和我们现在的退休类似。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70岁则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从心之年”。古稀一词出自杜甫《曲江》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代人的寿命较短,确实是人活70古来稀。而悬车之年意思是“废车不用”指的是人70岁告老还乡辞官在家,也自然用不上车,所以叫做悬车之年。

从心之年直接从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人活一世本就不易,活到70更是要随心所欲。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80岁的人称为“伞寿”,因为草书的伞字和八十字形酷似,所以称之伞寿。88岁的老人则称之为“米寿”,因为米字拆开就正好是“八十八”。而八九十岁的人还有一个统称就是“耄耋”。

99岁的老人被称为“白寿”因为比“百”字少“一”,所以称为白寿。

140岁的老人是“双稀”,意思是两个古稀之年。不过虽然古人有规定140岁的年龄特指词,但古代能够活到100岁的老人都少之又少,更别提140岁了。

从幼年到老年,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美丽称谓

但不管怎么说,由这些词可以看出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有多美,一提到襁褓我们就能想起尚在怀中的婴儿,提到总角我们就能想到扎着两个朝天辫,穿着肚兜满地乱跑的孩童。

而豆蔻、碧玉等词一出我们就知道描写的是一位妙龄少女,一看到古稀耄耋我们就知道描述的对象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不得不说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在称呼上都有如此学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17: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16岁少女出嫁,为何被称为“破瓜之年”?“破瓜”是什么?
...耳顺,七十从心所欲等等。不仅如此,古人对女子的各个年龄段,也有很多雅称,就比如说女子十六岁时的“破瓜之年”,破瓜是什么意思呢?古代十六岁女子的“破瓜年华” 女子的各个年龄段
2024-12-26 08:53:00
晚年生活其实早在四十岁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最好的馈赠就是对现在慷慨。所以,四十岁到五十岁这个年龄段,我们付出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改变,都会在未来体现出来。只要我们愿意,四十岁也可以是重新开始的二十岁01)、电视剧《伪装
2022-12-20 20:40:00
医生建议:50岁后,做好6件事,不妨试试
...新疾病和代谢新疾病的风险。4.注意个人卫生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注意个人卫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有口腔疾病和皮肤病,会滋生大量细菌,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出了很多汗,马上洗澡,
2023-02-16 20:52:00
五十而知天命,夫妻携手共度温馨时光
...岁以后的夫妻生活。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在这个年龄段,许多事情都应该看得更加通透,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也不例外。一、珍惜眼前人,共度好时光五十岁以后,我们与伴侣共同走过了风
2024-05-16 11:44:00
年龄是个怪东西
...六十岁叫杖乡,七十岁称杖国,八十岁是杖朝等等。各个年龄段都有多种别称,每种别称都有它的来历,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饱含历史掌故,都蕴含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孔子还用年龄给人生作了
2024-04-27 07:03:00
58岁头婚新郎接亲走红,不将就的幸福值得祝福
...,逾越年龄的差距,打破世俗的观念,一起在不算年轻的年龄段,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这不但需要直面自我的勇气,也需要尊重彼此的诚意。有很多网友为这对新人送上了祝福,认为这是一种
2023-09-27 10:36:00
中老年人多少岁可以过寿?老年人有哪2个生日不能过?专家这样说
...“绝寿”。 “未寿”指的是61岁至69岁之间的年龄,这个年龄段被视为人生的一个过渡期,既不是“花甲”之年的结束,也不是“古稀”之年的开始。按照古人的观点,这个时期的人应当更
2023-12-06 16:55:00
...事情或者收集情报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时代不同,对于年龄段的定义不同,而知识的储备也不同,现在生活节奏快,知识又多,大学毕业学的知识面对知识总量也不敢称满腹经纶,不过现代人平均
2023-09-02 16:49:00
人活多少岁算长寿?哪些方法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一文分析下
...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长寿秘诀生命,不应该只追求长
2023-02-13 18: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