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清代乾隆年间的藏书家、书画家、校勘家——陆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13: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聊聊清代乾隆年间的藏书家、书画家、校勘家——陆烜

清代隐士陆烜禹天建图

陆烜(1737—1799),浙江平湖人,清代乾隆年间的藏书家、书画家、校勘家。

浙江平湖陆家本是名门望族。明代唯一一位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兼任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官员——陆炳便出自该家族,陆炳生母为嘉靖帝的乳母,他从小和嘉靖熟悉,而且在火灾中救过其性命,所以嘉靖帝对他十分信任;康熙年间礼部侍郎陆葇和理学儒臣陆陇其,也均出自该家族。

陆煊十几岁时曾经考中过秀才,后到杭州参加乡试,不幸名落孙山,从此便放弃科举仕途,归隐田园。他变卖家产,购买了许多书、画、琴、棋,在家著书立说。

陆烜隐居在胥山的邱为里(今属无锡市滨湖区)。胥山据说是春秋吴国伍子胥伐越扎营之处。他把胥山当成当年陶渊明隐居的柴桑和王维隐居的终南山辋川,在寓所的周边种植了许多梅花,所以陆烜又自号为“梅谷”。

陆烜的隐居,不是因为对现实不满,也非逃避乱世,而是一种自我价值的选择,换言之,他喜欢过田园生活,喜欢被人称之为隐士。

陆烜的主要作品有:《巢云子传》《人参谱》《梅谷文稿》《梅谷偶得》《梦影词》和《春雨楼集》。他还刊印了《奇晋斋丛书》,该书共有16种之多,多为唐代至明末各家短篇杂著,包括笔记、诗话、题跋、游记等。

陆烜写书很快,可谓是一挥而就。一段时间,他得了心悸病,郎中对他说,需要人参熬汤。东北人参比珠宝还贵,但陆烜吃得起。他在服药的同时,搜查了100多种书籍,其中包括《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分甘余话》等。他边阅读边摘抄,对资料稍微进行整理之后,分为释名、原产、性味、方疗、故实和诗文等方面进行论述。不到10天便写成《人参谱》这本书,全书共18000多字。书写好之后,他的心悸病也好了。

陆烜还善于绘画,生前画了许多画,遗憾的是,他逝世后,大多散失了。

陆烜还是著名的图书校勘专家,康熙年间的礼部侍郎沈荃任浙江杭州敷文书院讲席时,聘请他采录遗书。他校勘各种书籍,成绩突出。

陆烜除了藏书丰富和学识渊博,还善于保护古籍。

他认为,校对书籍用雌黄(三硫化二砷)最好。因为,刀刮水洗则易伤害纸张;用纸粘贴则易脱落;用白粉涂抹则易淹没字迹,而且要涂抹好几遍;而用雌黄浆涂抹,一涂便淹没了字迹,且不会脱色。他认为,修补古籍要在浆糊中添加白芨粉,这样可以经久不脱落。他说自己曾经买到了宋代余靖的《武溪集》、赵璘的《因话录》、施彦执的《北窗炙棵》等书,皆为明朝藏书家毛晋的旧藏,装订也算精美,但在破损接尾处大多脱落了,这都是因为未用白芨的缘故。

陆烜发明了用皂角子仁水保存古代字画的方法。他认为,古代名家墨迹,不论是纸质的还是绢帛的,年代久了,都会起毛、生浮绒,纸质书画起毛尤其严重。他曾经收藏了一幅王羲之的《二谢帖》麻纸真迹,发现起毛如蚕茧,最后用皂角子仁稠水修补了,晾干之后,该真迹光洁如铜镜。具体操作方法是:上下截齐后,把两版夹定,用绳子扎紧,用白沙打字画令其光滑,再用褐布轻拭掉纸尘,最后用皂角子仁稠水粘上,快速解开版,轻翻一过,从此之后,该古字画就不会起毛了。上了皂角子仁后,如果想让古字画更加华丽,则上金箔一次,具体办法如洒金笺;如果希望其更加美丽高雅,则上云母粉一次。

他主张对纸张进行“潢”。他认为,书画容易破损,所以要装裱;书画容易被书虫蛀坏,所以要“潢”。所谓“潢”,就是用黄柏树汁浸染纸张。因此,古人的书画都带黄色,那是因为都“潢”过。

他发明了用云母薄片钩摹古人书法作品的方法。他认为,钩摹古人书法作品,一般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硬黄法。即用硬黄纸临摹,硬黄纸以黄柏树汁和蜡涂染,质坚韧而莹澈透明,便于临摹古人书法作品。第二种是向拓法。将古人书法作品贴在窗户上,用白纸覆在上面,就明处勾勒出原笔画,再以浓墨填充。而有些书法作品,因为字迹模糊不清,用硬黄法无法临摹,用向拓法又有可能导致真迹的纸张溃烂而不敢揭背纸。所以,他首创用云母薄片(类似薄玻璃)映取,纤毫不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14: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运河重镇聊城孕育三大文化家族
...沿运河南行至浙江,更是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的地区,私人藏书家云集,宁波范氏天一阁、虞山钱氏绎云楼等藏书楼闻名于海内。 当时,太平天国与清军在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长时间厮杀,江浙
2024-03-20 05:02:00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鲍廷博和吴骞都是清代的大藏书家,两人都是徽州籍,一个定居在桐乡,一个定居在海宁,以书会友、以友辅仁,遂成莫逆之交。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
2023-12-08 06:58:00
聊聊古代先贤的室名
...”、白居易“池北书库”等。到了宋代,室名渐多,许多藏书家都有自己的室名,如尤袤“遂初堂”、陈振孙“直斋”、陆游“书巢”等。室名至明清而大盛,一般粗通文墨的人都有自己的室名,甚
2023-10-15 15:13:00
海源阁藏书浩瀚,海内之名,海内闻名
...方搜寻,历时百年,其藏书规模之大、质量之精,在当时北方藏书家中首屈一指。据考证,海源阁兴盛时,总计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4600余种
2023-03-14 15:37:00
聊聊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
...”饶国庆说,为纂修《四库全书》,乾隆帝下诏钦点江南藏书家献书,范钦八世孙范懋柱打破“书不出阁”的训,进呈638种藏书,后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473种,为当时藏书家中所献
2023-05-05 10:05:00
...”、“国子祭酒”、“宝翰堂章”等图章数十枚。 现代藏书家王绍曾辑有《渔洋读书记》600篇。神韵诗论清初诗人王士祯,是继司空图、严羽之后倡导神韵理论的又一大家,是“神韵说”的
2023-02-25 17:41:00
...化,收藏功能向多样化发展,精致的印本书,吸引着一些藏书家的价值观向着鉴赏的方向转化。雕版印刷术对于私家藏书的巨大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观的反映是在藏书家人数和个体藏书数量的大幅
2023-10-20 17:29:00
明朝的文渊阁不仅藏书丰富,且质量极高
...慨金元时期流传下来的图书百万卷最后都散失无存。明末藏书家姜绍书《韵石斋笔谈》也载:“内阁秘府所藏书,……至李自成入都,付之一炬,良可叹也!”他的记载正道出了一段史实:当李自成
2023-01-05 17:47:00
聊聊鲍廷博与“知不足斋”
...业。鲍廷博生于杭州,居住于棚桥北睦亲坊,此地为宋代藏书家陈起、陈思的旧里居,陈氏父子从事编著、刻印、售书和藏书诸业数十年,为后世珍重。鲍廷博父母亡故后,他从杭州迁居桐乡青镇杨
2023-07-08 21: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