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的文渊阁不仅藏书丰富,且质量极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5 17:47: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的文渊阁不仅藏书丰富,且质量极高

明代紫禁城东南部示意图,明代中后期,内阁多指文渊阁。

近日,位于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开馆展览,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也相继建成,四馆分别选址北京燕山、西安秦岭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它们用于存放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国家版本馆总馆及分馆的命名,让很多人想起了清代的“四库七阁”:清代为收藏《四库全书》分别建设了北京紫禁城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和杭州西湖圣因寺文澜阁,故称四库七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开馆展览中,还设有“渊溯津澜——《四库全书》文瀚合璧”古籍库展,首次同台展示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阁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

说起“四库七阁”,尤以文渊阁最为重要。它位于紫禁城内,是乾隆年间建起的一座藏书楼,用以存放《四库全书》。事实上,往前追溯,在明代的紫禁城里,同样有文渊阁,而且它也是藏书所在。明代文渊阁在哪里,它有着怎样的变迁?

明成祖为了迁都北京,开展了大规模的皇城建设,当时的北京城,“凡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壮丽过之”。永乐十九年(1421),建成北京文渊阁,位于午门之内,面对皇城。据《宣庙御制文渊阁铭序》载:“太宗皇帝肇基于北京,开阁于东庑之南,为屋若干楹,高亢明爽,清严邃密,仍榜曰文渊。”

早于北京文渊阁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建设的南京文渊阁。南京文渊阁是宫中藏书场所,也是翰林官员办公的内署。据《宣庙御制文渊阁铭序》载:“我太祖始创宫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置大学士数员,而凡翰林之臣皆集焉。”

清内阁中书沈叔埏(1736-1803)《文渊阁表记》也记载:“文渊阁在洪武时,在奉天门之东,成祖北迁,营阁于左顺门东南,仍位于宫城巽隅,遵旧制也”。由此可见,文渊阁在北京宫中的位置与南京宫中的相同,均在左顺门外的东南角。

明代北京皇宫里的文渊阁建成后是什么样子呢?明英宗时翰林院修撰彭时(1416-1475)在《彭文宪公笔记》中有记载:“文渊阁在午门内之东、文华殿南,面砖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西五间中揭‘文渊阁’三大字牌匾,匾下置红柜,藏三朝《实录》副本。尽前楹设凳东西坐。余五间皆后列书匮,隔前楹为退休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退休所”是指内阁人员退朝之后的休息场所。

嘉靖年间,明廷又对文渊阁进行了扩建。明代崇祯年间的刑科给事中孙承泽(1593-1676)在《春明梦余录》中记载:“初制规模甚狭。嘉靖十六年(1537)命工相度,以阁中一间奉孔子四配像,旁四间各相间隔,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阁东诰敕房,装为小楼,以贮书籍。阁西制敕房南面隙地添造卷篷三间,以处各官书办,而阁制始备。”

明崇祯时翰林院编修黄景舫(1596-1662)《馆阁旧事》也记载:“文渊阁在皇极门东庑尽处,文华殿之前,十库之后,正面皇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西五间中扁‘文渊阁’三字,阁上藏实录图书,前楹设凳。”

上述记载说明了文渊阁的大概情况:它位于左顺门外东南角,面对皇城砖墙黄瓦;文渊阁共十间房,西五间中间的一间上悬牌匾“文渊阁”;左右分别有制敕房,西边为阁臣拟票场所,东边专藏典籍。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还将南京文渊阁藏书每种取一部共百柜运到北京。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南京皇宫发生火灾,文渊阁剩余藏书悉化为灰烬,南京文渊阁毁于一旦,幸运的是当时运走的珍贵书籍得以保存。

当时由南京运来的百柜书籍并未即刻入文渊阁,寄存于左顺门北廊。由于故宫的宫殿建设非常浩大,再加上后来火灾损毁宫殿后断断续续进行维修,一直到正统年间,规制始备,所以从南京运来的文渊阁藏书只能临时借地存放。

正统六年(1441)六月,明内阁首辅杨士奇(1365-1444)等所著《文渊阁书目·题本》载:“查照本朝御制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自永乐十九年南京取回来,一向于左顺门北廊收贮,未有完整书目,近奉圣旨,移贮文渊阁东阁。”也就是说,直至正统六年这批南京来的书籍才移贮文渊阁东阁收藏。

明初,南京文渊阁也是翰林官员办公的内署。永乐迁都后,当时北京没有设翰林院署,所以,翰林院官员也是到文渊阁办公。正统七年(1442),明廷将修复宫殿剩余的材料建造了翰林院,翰林院这才与文渊阁分离。此后,文渊阁成了内阁成员大学士入直(即官员入宫值班供职)所在,这里也成为禁地和秘阁,一般人难以进入。到天顺年间,明廷“命工部修整文渊阁门窗,增置门墙”。从此,文渊阁成为一个独立的小院。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黄景舫,在《馆阁旧事》中记载:“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闲杂莫敢窥者。跟随班从,至阁门止,惟一二书写仆得从入,各给牌为验。”也就是说明代中后期,内阁与文渊阁合二为一,内阁也多指文渊阁。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也这样记载:“凡入内阁曰直文渊阁”。

崇祯年间,明廷对文渊阁进行了局部的改造。黄景肪《馆阁旧事》载:“房旧只四间,开窗南向,如用五六员,则二员于房后黑间坐,昼燃烛。”这个记载是说,当时内阁在文渊阁内办公,场所狭窄且幽暗,白天也需要燃蜡烛照明。

明代文秉(1609-1669)编撰的《烈皇小识》载:“(文渊阁)东阁五间,夹为前后十间,前中一间供先圣位,为诸辅臣分本公叙之所。阁辅第四员以下则居后房,虽白昼亦秉烛票拟。薛韩城(薛国观)当国,特凿一牗,复开门,构数椽以延日色。”文秉的记载也说了当时内阁的办公条件并不是特别好,为了解决白天照明的问题,当时入阁主政的东阁大学士薛国观不得不再开一窗,并打开了一道门。

当然,文渊阁的藏书功能在明代发挥得淋漓尽致。文渊阁除收藏经史子集四部书外,还有明朝实录、宝训等。据《文渊阁书目》记载,全部藏书总计约5500种,43200余册。藏书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极高,珍贵的宋版书居大半。

遗憾的是,明代文渊阁及所藏图书在明末毁于战火。明崇祯翰林院编修吴伟业(1609-1672)的《吴梅村全集》有一首诗,对此颇有感慨:“金元图籍到如今,半自宣和出禁林。封记中山王印在,一般烽火竟销沉。”诗的后面有他自己的注解:“甲申后,质慎库图书百万卷,皆宣和所藏,金自汴梁辇入燕者,历元及明初无恙,徐中山下大都时,封记尚在,今皆失散不存。”他是感慨金元时期流传下来的图书百万卷最后都散失无存。

明末藏书家姜绍书《韵石斋笔谈》也载:“内阁秘府所藏书,……至李自成入都,付之一炬,良可叹也!”他的记载正道出了一段史实:当李自成退出北京时,命人纵火焚烧了皇宫,文渊阁未能幸免,大批的珍贵书籍就这样消失了。

由于战火,明代文渊阁被毁,它在左顺门东南角的具体位置如今已不怎么确切。清代,乾隆皇帝下令在文华殿后选址重建文渊阁,主要用于储藏《四库全书》。重建后的文渊阁也保持至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5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寻访藏书阁|四库全书藏七阁 七阁寻幽说四库
...化基因里。今年,国家版本馆首次同台展示《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实现“四阁四库合璧”。而历史上藏有《四库全书》的藏书阁共七座,除了文源阁、
2023-07-08 16:29:00
明朝内阁的兴衰
...期,明成祖朱棣通过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形成了一个供皇帝咨询决策的机构,即内阁。这一机构初期以翰林院的编修、检讨、修撰等官员为主,他们学识渊博,虽然品级不高
2024-01-28 02:13:00
明成祖朱棣编纂《永乐大典》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自己的政治目的,朱棣特意指示编辑官员解缙等,书稿除文渊阁的藏书之外,还要广泛“购募天下书籍”,从上古直至当世,旁搜博采,凡是有文字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理
2023-01-24 22:18:00
...作,均告完成。这成为全书编纂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文渊阁乾隆帝称初期“纂修誊录等不过千人,而五年期满即予甄叙录用,是以人皆踊跃,事半功倍”。随着其他六部全书抄录工作的展开,
2024-06-27 09:56:00
古代的保和殿、武英殿、文渊阁有什么区别?
...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二阁指的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他们是干嘛的呢?主要就是给老朱当秘书的。天下奏章千千万,老朱眼睛看瞎了都看不完。可他又不好意思恢复
2023-02-26 23:24:00
聊聊藏书楼里的“国字号”
...图阁、玉宸殿、翰林御书院;明清紫禁城内,有皇史宬、文渊阁、昭仁殿、武英殿等;清朝“四库七阁”中的“北四阁”也属于皇室内府藏书楼。 中央官府藏书则服务于更加庞大的官僚群体。这
2023-02-17 14:39:00
...三品章服。正统六年(1441)由宰相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个人简介曹鼐(1402年-1449年),字万钟,谥文忠,明朝北直隶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东王
2023-03-07 22:19:00
严嵩:明朝奸臣的崛起与没落
...子\"。到世宗中叶,严嵩被重用,以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明太祖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改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其实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秘书班子。虽然只是入
2023-10-09 22:03:00
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梦溪笔谈》
...版框的铺陈有了更多的理解。此书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
2023-05-04 15: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