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顺道把一个国给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航海行动,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前后七次远洋航行。按照明史的官方说法,如此规模的航海行动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向周边小国展现大明的强盛。当然民间也有传闻说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更多
2022-12-19 14:18郑和,西洋,回事,这是
郑和在下西洋前率领10万人去了东洋干嘛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许多人或许不知道,郑和在下西洋之前,还率领10万人的船队去了东洋,也就是现在的日本一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据历史记载,倭寇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就已经在东南沿...……更多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1405年),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王景弘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宝船、2.78万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从此开启航海生涯。28年间,他多次偕同郑和共同组织和领导下西洋航海活动,先后到达亚洲...……更多
刘大夏是否烧过郑和航海的档案呢
史书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造了长44丈,宽18丈的大船62艘。明代一丈大约等于现在2·8米,也就是,这些船都是百米以上长。现代专家估算,其排水量能达到惊人的2万吨。2万吨什么概念?相当于现代一艘大型巡洋舰了。要...……更多
从郑和下西洋,看明朝的海外政策与国力兴衰
郑和下西洋,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外交壮举,别的不说,就单论其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更是比欧洲的航海家早了半个世纪,至今还有人对其赞不绝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郑和下西洋其实并不怎么...……更多
郑和下西洋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了,不过对于它的真实性,倒是有不少外国专家表示怀疑。他们最主要怀疑的地方,则是在船舶吃水量身上。要知道,在郑和所处的环境下,西方还不过是破乱之地,如果他...……更多
郑和下西洋之后,为何明朝就实施了海禁
...其他航海事件呢?肯定是有的,这就是历史上最为有名的郑和下西洋。这是古代史上最为知名的航海事件。同时郑和下西洋之后,是回到明朝的,这一点与秦朝时期不一样。秦朝虽然也是发生了航海,但是他们属于“跑路”了,...……更多
2022-12-21 11:30郑和,海禁,明朝,西洋
风力驱动,星象引航:揭秘郑和远洋航海的智慧
前言郑和,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他带领数万人前前后后用28年时间横渡印度洋长达30万公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令人震撼和敬佩。但是一个问题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古代,郑和是...……更多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名扬四海的背后故事
今天第一次知道郑和原名叫马三强,他还是一个太监。先声明一下,我对历史虽然感兴趣,但是对历史的了解却很不多,所以今天看到关于郑和这段介绍还是挺出乎我的意料。历史上名声远扬的郑和下西洋里的郑和,郑不是他...……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期间都遇到些什么事?经历惊险又有趣
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小名叫三宝。小时候因为战乱,被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掳到南京,被阉割成为太监。之后得到燕王朱棣的赏识,便跟随其左右。由于立下战功,朱棣赐其“郑”姓,从此改名郑和。郑和最出名的事件,就...……更多
走进江苏海院郑和航海文化博物馆——穿越600多年时光,“看见”郑和船队扬帆下西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通讯员朱孔阳证实郑和船队曾到过非洲东海岸的关键证据何在?为郑和下西洋建造海船的龙江船厂遗址是...……更多
郑和与长乐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海丝福州郑和与长乐郑和塑像福州长乐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历史、人文、风物、情结,都已超越历史时空,给后人留下深深的印记。从理论上说,郑和下西洋出发点是江苏太仓的刘...……更多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反而带一群老妪呢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想必早已经家喻户晓了,在上学的时候无论是语文课上还是历史上课上,老师都会讲。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加大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联系,更是向海外国家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大...……更多
郑和下西洋共有三个目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明朝时期的郑和,每个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我国航海事业的先驱者,为了我国和世界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人都非常的感谢郑和,并且尊敬他,但是郑和为什么下西洋呢?郑和,本来姓马,他的祖先并不是...……更多
...些人真的和中国人有关系吗?难道这艘巨大的商船来自于郑和的船队?根据考古专家研究,留在肯尼亚的瓷器之中竟然有龙泉窑瓷器,这种瓷器烧制于洪武二十六年到成化年间,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龙泉窑的官器都是极为罕见的,...……更多
郑和是古代杰出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扬我国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福音,也让外国人感受到了大明的友好和亲善。今天我们来看看郑和舰队的生活情况,为什么郑和舰队里面会出现一些老太太,那些船员在船上的伙...……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欧美国家是什么发展水平?
郑和下西洋的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中国人都为有这样的一位大航海家感到自豪无比。郑和是云南晋宁县昆阳镇的回族子弟,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他们一家都是见过世面的。这对年幼的郑和非常重要,因为他从小...……更多
他是大明王朝第一位航海家,被封为国姓爷
...在一年后,赏赐马三保国姓“郑”,之后马三保便改名为郑和。至此以后郑和手下的人便称其为“国姓爷”。提到宦官我们的印象会停留在魏忠贤这样的人身上,祸国殃民、害了大明王朝;而郑和与其他的官宦都不一样,活得格...……更多
为何明成祖朱棣要坚持郑和下西洋
...要维持好国家主导的海贸体系,中国将真正走出死胡同。郑和七下西洋,首先这条航路基本绕着大陆边缘延伸,航海的风险性较低,从唐宋以来,尤其是元朝,无数海商密集往来于这条路线,基本不存在探险开拓的价值。其次寻...……更多
朱棣死后郑和的下场是什么
...这样全面的改革,内政外交促进民族融合交流的背景下,郑和下西洋就显得顺理成章了。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也叫三保。1681年大将蓝玉平定云南时10岁的马和被掳,阉割后成为太监,后进入燕王府。朱棣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更多
王景弘与郑和:共创航海传奇的伙伴
...的脚步,重走那一段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郑和的得力助手,与郑和紧密合作,共度难关。多年的同舟共济,他们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当郑和在印度古里病逝后,他凭借出色的领导才能,带领船队安全...……更多
聊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段伟大的航海壮举,发生在明朝时期。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行过程、影响和意义,带领读者领略这一传奇事件的魅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5世纪初的我国明朝。明...……更多
聊聊郑和曾七次下西洋那些教科书没有告诉你的秘密
郑和是明朝历史上的朝中大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在教科书中,我们都曾学过郑和下西洋一课。然而你知道吗?教科书上所讲的只是一些只言片段,真正历史上还隐藏着许多教科书无法告诉我们的秘密。宦官...……更多
揭秘郑和远航:为何只带老妪不带少女?
前言中国古代,有一段传奇故事流传至今,那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史诗级远航。6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这段伟大壮举时,不禁要追问:是什么支撑着郑和能够完成七次惊天动地的远航呢?本文将为大家讲述郑和蕴含睿智的人员选择...……更多
明朝七次下西洋,为什么都是郑和指挥?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件伟大的航海壮举,在当代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郑和下西洋从永乐三年开始,直到宣德五年...……更多
揭秘郑和七次远洋的动机与收获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是寻找建文帝余党,二是宣扬大明国威,三是防范帖木儿的威胁。至于具体是哪种原因使得郑和七下西洋,我们不得而知,但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耗...……更多
...战功,还七下西洋,名垂青史,他就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了解郑和七下西洋背后的故事,郑和原本姓马,元朝初年,他的祖先移居云南昆阳,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更多
靖难之役后大明百废待兴,为何朱棣还派郑和下西洋?
...的最得意的一件事要数下西洋了。1405年,朱棣派遣太监郑和率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一项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过郑和下西洋时,大明朝刚刚经历战乱,国库空虚,百废待兴,留下一个要多烂有多烂的...……更多
明成祖朱棣为何独宠郑和下西洋
...颇具远见卓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老人家为何会选中郑和来担当下西洋这一伟大使命。难道郑和是隐藏的“航海王”?还是他身上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别急,咱们一起来揭晓这个历史之谜!郑和:全能选手,非他莫属...……更多
...李景隆。郑村坝之战后,朱棣为表彰马三保,为其赐名“郑和”,视其为心腹。从此之后,马三保便改名为郑和。1402年六月,靖难之役以朱允炆失踪,朱棣荣登大宝结束。战后,朱棣对追随自己“靖难”夺位的文武功臣都给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詹石窗●在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当下,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现代人类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哲学基础和实践路径。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认知
2024-07-29 05:41: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镇远城墙简介:镇远城墙主要由卫城垣、府城垣、四官殿组成。其中,卫城垣位于镇远县城㵲阳河南岸
2024-07-29 06:16:00
以汉字为载体,传统儒家文化,律令制和佛教文化为基本内容的东亚汉字文化圈正式形成于唐代。长安作为该圈的“文化中心”,仅仅在唐前期就曾接待过来自三百多个国家和民族的代表
2024-07-28 16:39:00
寻访老兵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老兵杨建:战场上英勇无畏 退役后默默奉献
今年已94岁高龄的杨建,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杨建现居双辽市,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他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2024-07-28 13:45:00
今天给朋友们带来一组老照片,出自《良友画报》1927年1月版。此杂志是民国“网红”杂志,从时尚到民生,从经济到政军,从中国到欧美
2024-07-28 16:09:00
在黄河边遛弯发现碉堡?知情者:是火电厂废弃排水塔
近日,西安市民同先生回老家韩城,在黄河边遛弯时发现一个比较特别的建筑。“它看起来像是一座碉堡。之前听说过韩城黄河边有抗日战争时遗留下来的碉堡
2024-07-28 09:01:00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考古发掘晚唐精美壁画墓 墓主或为拥立僖宗的晚唐权宦刘行深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白杨寨村南考古发掘一座晚唐时期砖室壁画墓,出土的精美壁画为近年来所罕见,墓主疑为拥立僖宗的晚唐权宦刘行深或其夫人
2024-07-28 00:31:00
故宫做为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都城,其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规模是迄今历史上规模最大,木结构造诣最精妙,保存最完好的宫殿
2024-07-27 16:04:00
大众网记者 王爽爱 济宁报道如果济宁是一本书,璀璨展卷,“阅”见济宁,风华无尽,墨香流淌。扉页是历史的苍穹,儒家文化如繁星
2024-07-27 18:28:00
探秘天龙地戏:一部600年屯堡文化的活历史
“杨家生来志量能,满朝文武乱纷纷,不提杨家由自可,提起杨家走一巡……”一声响箭划破天际,四面八方的箭手们身着红袍,头戴羽冠
2024-07-27 03:1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李 山一晃,我在河南封丘这座小城已经生活了近三十年。我常从封丘城北居住的楼群,骑行到城南的旧居——那里有我的藏书和种的花草树木
2024-07-27 06:5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它就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说“流觞曲水”中的“觞”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就是王羲之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其中“流觞曲水”中的“觞”
2024-07-26 19:19:00
“船不忙,水不忙,三日到余杭。”家乡这句俗语,道出了往年从淳安到杭州交通的缓慢。俗语中的水路,是新安江水路,那时水路相对于旱路来说要便捷得多
2024-07-26 17:03:00
好的书画家应该有盒八宝印泥。八宝印泥,产在漳州。“漳州三宝”举世闻名,另二宝是水仙花和片仔癀。八宝印泥在清代是贡品,乾隆时只供皇家采购使用
2024-07-26 17:04:00
唐僧收了沙僧入队之后,取经团兵马齐全了,有几个女神仙便自行组团,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是: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文殊菩萨
2024-07-26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