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棣死后郑和的下场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2 15: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成祖朱棣是个雄略之主,他20岁的时候就藩燕京,开始了他在北方的藩王生活,在此期间他统帅北方军队与元朝残余力量进行斗争,取得了很多大的胜利,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这使朱棣声威大震,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大大增强。这为朱棣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创造了条件。

朱棣死后郑和的下场是什么

由于太子朱标等三位年长于他的皇子先后死去,使得朱棣成为诸位藩王中最年长的一位。但是朱元璋坚持立嫡,于是朱允炆成了皇位继承人。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导致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拥兵自重,朱允炆登基后,朝廷势力孤弱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和大臣商议削藩。结果朱允炆派去逮捕朱棣的张信投降,导致朱棣起兵造反。

此时的朱棣兵精将勇,而朱允炆却没有骁勇善战的精兵猛将,只得派出朱元璋手下大将耿炳文抵挡,最终不敌。朱棣的军队获胜,并生擒宁王,夺得朵颜三卫骑兵,实力大增,到朱允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破南京,宫中失火,从此建文帝朱允炆失踪。

之后朱棣登基即位,他是个有才干的皇帝,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内阁,集中权力;在经济上,疏通大运河,恢复南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明朝的国力迅速恢复,百姓的生活比较稳定。

朱棣死后郑和的下场是什么

在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而且所选书目全都未经删改,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比《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三百年。

为了迁都北京,建设了规模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军事上大力打击元朝残余力量,组织了五次北征,基本上消灭了蒙古残余军队的主力,加强对安南的征服,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加强民族交往,朱棣曾接见过文都千户家族的首领赏思,并予以封赏,在朱棣的两次邀请下,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派自己的弟子前往南京朝觐,并在南京生活两年后带着丰厚的赏赐返回。

在这样全面的改革,内政外交促进民族融合交流的背景下,郑和下西洋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也叫三保。1681年大将蓝玉平定云南时10岁的马和被掳,阉割后成为太监,后进入燕王府。朱棣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于是留在身边听用,同时对他进行文化教育。

朱棣死后郑和的下场是什么

在朱棣夺位的靖难之役中,马和在燕京郑坝村立下大功,攻占南京后朱棣亲书郑字赐他姓郑。永乐二年朱棣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次年开始航海出使,前后七次。郑和被朱棣派往西洋的原因,除了宣传明朝的国威,促进海外贸易,还有一项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其实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这是朱棣始终放不下的一块心病。建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定是逃走了,这一走谁知道将来会闹出什么乱子来,那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天子,一旦在某个地方扎下根来,振臂一呼,难保不会云集士兵,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他这个明朝皇帝恐怕就坐不稳了。

朱棣认为应该未雨绸缪,那就先下手为强,利用一切机会寻找建文帝,在他权力所及的明朝版图内,谁也不敢私藏前朝废帝,而且通过他的努力,百姓生活明显好转,铲除了建文帝发难的社会基础,但是化外之地就难说了。所以,朱棣频频对蒙古残余势力用兵,还大力打击安南使之重回大明版图,目的就是挤压建文帝可能的生存空间。

朱棣死后郑和的下场是什么

而派郑和下西洋也是这样,郑和的船队都是按照舰队的标准建造和装备的,明着说是为了防海盗,实际上就是要对可能支持建文帝的势力开战,最起码也能威慑一下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所以朱棣花了大把的银子支持郑和下西洋。

结果到朱棣死也没有找到建文帝,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在明宣德年间进行的,郑和也死在了第七次下西洋后的返回途中,病逝于古里即印度卡利卡特,回国后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2 17: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郑和曾七次下西洋那些教科书没有告诉你的秘密
...作乱,于是将朱棣几人都调往了边远之地。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即位。 但建文帝因为整日担惊受怕,怕朱棣起兵造反,于是便想到了削藩之策。此时朱棣被逼上绝路,发动了靖难之役。因为郑和
2023-03-01 11:22:00
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海上寻亲记”
...惊掉下巴的历史秘闻:郑和下西洋的任务之一竟然是寻找建文帝!这听起来就像是一部古代版的“海上寻亲记”,是不是很想知道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快来跟我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024-12-10 08:58:00
郑和下西洋:郑和大航海其实是寻找失踪帝王
...眼界,笑掉大牙——郑和的大航海竟然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这可不是胡说八道,而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捧腹的传奇。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看看这场“海上寻帝”的
2024-12-31 09:04: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朱棣虽然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但按照正统的说法,朱元璋
2024-06-24 16:06:00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非结交友邦,更不是寻找建文帝
...上沉默不语,在听闻诸多臣子议论郑和下西洋可能是寻找建文帝的传言后,朱棣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反而在心中盘算起了一笔大帐……明永乐时期,在朱棣的支持下,三宝太监郑和奉命下西洋,揭开
2023-08-31 17:03:00
明成祖为何让郑和七下西洋,仅仅只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吗?
...二、皇位继承,寻找建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火烧皇宫,却不知所踪,明成祖对于建文帝的失踪任然担心,明朝有历史文献里记载过一些建文帝没有被烧死,而逃亡海外的传
2023-10-21 11:47:00
郑和下西洋共有三个目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里面最高的职位。不过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很是担忧,因为建文帝失踪了,朱棣非常害怕建文帝哪天跳出来和他争皇位,因此非常的想找到建文帝。 一天朱棣听说建文帝逃到了海外,因此就打算派
2023-04-25 14:17:00
郑和下西洋:历史使命与真相探寻
...更深层次的政治动机,尤其是与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及其对建文帝的追寻密切相关。马六甲的战略地位马六甲,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海上通道,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的马
2024-12-02 09:35:00
山河月明:马和被朱棣改姓,郑和下西洋,原来不只为了寻找朱允炆
...好了言归正传,在最新剧情中,燕王朱棣攻入南京,斩了建文帝朱允炆的一干逆党,尤其是齐泰、方孝孺等四人全被斩首,还有朱棣也抓了铁铉,本来是不想杀他的,只是流放,可铁铉一心求死,朱
2023-04-23 20: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